供應商瀕臨破產主機廠背鍋?國威科技錢去哪兒了

2020-12-17 網上車市

近日,一張「國威科技員工在廠區門口拉橫幅抗議拖欠員工工資」的照片在網絡上瘋狂轉載,報導稱:「中國汽車配件供應商國威科技因資產鏈問題瀕臨破產,拖欠5000名員工近半年工資,負債高達10億元。目前影響涉及覆蓋到14家主機廠被迫停產(其中包括大眾、長城、海馬、東南、眾泰、吉利等),多數都是自主品牌車系,目前政府和國資委已經介入。」

針對該事件,坊間有各種傳聞,有媒體直接將矛頭指向了吉利汽車,聲稱「都是吉利惹的禍」,而後又有消息稱是「國威科技投資地產失敗導致資金鍊斷裂」,冗雜的消息交織,讓此事件變得撲朔迷離。網上車市對此也進行了多方面求證,綜合各方信息來看,讓吉利背這個「鍋」確實有點不明不白。

首先我們來看,吉利與國威科技到底有多大的利益瓜葛?吉利拖垮國威資金鍊的可能性有多大?

天眼查數據顯示:國威科技成立於1996年,主營業務是汽車配件(不含發動機)、摩託車配件、電子產品科研、製造、加工、銷售等。按照吉利的說法,國威科技的合作主機廠有10多個,包括上汽、長城、吉利、奇瑞等;而按照國威科技的說法,其大大小小有30多個客戶。這麼多主機廠中,怎麼就成了吉利「背鍋」呢?

此外,吉利汽車與國威科技均表示,吉利與國威科技的合作其實僅佔到國威科技總營收的20%左右,超過80%的收入來自於其他主機廠。而吉利為了解決國威的燃眉之急,7月之前已提前支付500萬元,目前未付帳款為1300多萬,都是在應收帳款期限內。可以設想,和吉利的合作對國威科技的命運起不到決定性作用。況且,1000多萬的欠款對於年產值在7、8億元的國威科技來說,幾乎是微乎其微。

反過來設想,如果吉利真是拖欠貨款導致國威科技倒閉破產,最終對吉利又有什麼好處?要知道,吉利有20多款車型使用的就是國威科技所提供的配套零件,如果國威科技出現問題,吉利的這20款車型的生產都會出現問題,對于吉利可謂是百害而無一利。另外,就目前吉利盈利而言(今年上半年盈利超40億),還要拖欠1000多萬的貨款?

有媒體針對此事也採訪了國威科技的高管,詢問此事與吉利有多大關係?這位高管說:「輿論是有,但有些東西不能亂講。你說跟吉利有沒有關係?也有關係,你說沒一點關係嘛也不可能,多少有點關係的。」由此可見,「吉利拖欠貨款導致國威科技瀕臨破產」的說法在國威科技看來也難以立足。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國威科技出現資金鍊斷裂?

有很多消息稱,國威科技是由於投資地產失敗導致資金鍊斷裂。網上車市從天眼查詢了國威科技的對外投資業務。從公布的信息來看,國威科技確實投資了溫州宏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佔有10%股份,認繳金額250萬人民幣。而該公司已於去年進行了註銷以及清算。

據內部人士爆料,國威科技總經理陳俐曾將全部身家財產連同員工集資的數億資金投入房地產,但都被套牢在樂清南虹廣場和上海的10套花園別墅上,最終導致資金鍊斷裂,最後只能將固定資產抵押,其中還包括生產客戶的模具等。

天眼查數據顯示:國威科技確實存在很大的經營問題,從2016年-2019年,存在15項法律訴訟,包括買賣合同內糾紛、加工合同糾紛以及不當得利糾紛等;另外還有6項有效動產抵押,抵押數額超過1億元人民幣。

巨大的債務壓力讓國威科技開始不擇手段地尋求資金來源。有內部人士稱,國威已經開始用斷供要挾主機廠,包括吉利在內的多家主機廠已經受到影響。

另外,大部分行業人士也認為,中國汽車市場目前正處於調整期,市場表現低迷,未來充滿著太多不確定因素。面對市場大環境的蕭條以及更加激烈的競爭,除了主機廠外,上下遊產業鏈也都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尋求轉型迫不及待。

寫在最後:整體分析下來,國威科技出現資金鍊斷裂的主要原因其實是自身經營問題,對房地產市場走勢把握度不夠,導致投資房產失敗。此外,對於一家承擔著10多家主機廠核心零部件的企業,面對汽車市場的突變,反應速度也有些緩慢。古人云: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國威科技首先應該從自身找找原因,而不是將問題歸咎於外界因素。

相關焦點

  • 又一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倒下,主機廠供應商國威科技破產
    其實公司每天都有新成立的,自然也有資金鍊斷裂的而破產的。就拿那些造車新勢力而言,不也是天天在找錢,或是在找錢的路上嗎?按理說,一家零部件供應商破產的消息引不起什麼軒然大波。已與國內主機: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上海汽車、一汽集團、一汽海馬、東風集團、長安汽車、現代華泰、華晨汽車、奇瑞汽車、東南汽車、上汽通用五菱、天津一汽夏利、吉利汽車、長安鈴木、哈飛公司、昌河鈴木、長城汽車、比亞迪公司、江鈴控股等全國數十家大型汽車廠配套,配套份額在80%以上。並與美國MTD、日本鈴木、德國大眾、伊朗德塔米克斯等國際大公司建立合作關係。
  • 國威科技瀕臨破產?這家獨角獸卻悶聲發大財!
    今日話題時下車市大環境偏弱,讓國威科技瀕臨破產,但獨角獸寧德時代卻憑藉領先的電池技術,悶聲發大財之餘,打破了中國汽車落後假象;1、國威科技瀕臨破產?據財經網透露,整車供應商國威科技於近日被曝,因資金鍊問題而負債10億元,且拖欠公司5000名員工半年薪水,現今不僅瀕臨破產,還讓大眾、吉利及長城等14家主機廠被迫停產,所幸已被政府和國資委介入,防止事件進一步發酵擴大;2、這家獨角獸卻悶聲發大財?
  • 國威科技破產疑雲
    8月21日,有知情人士爆料稱,汽車主機廠供應商國威科技因資金鍊問題已經破產(拖欠5000人工資約半年),負債10億。目前影響涉及覆蓋到14家主機廠被迫停產(其中包括大眾、長城、海馬、東南、眾泰、吉利等),多數都是自主品牌車系,為了防止鬧事,政府和國資委已經介入。
  • 國威科技「羅生門」
    有媒體稱,國威科技負債10億,因資金鍊問題已經破產,14家主機廠被迫停產,政府和國資委已經介入。國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註冊資本超過5000萬,主營業務為汽車配件。國威科技是否已經破產,截至目前尚難定論,不過從目前獲知的消息來看,國威的資金確實出現了問題。查閱國威財務數據可發現,其營業收入來源與多家汽車廠商有關。車企不「背鍋」?目前,國威科技的主要配套主機廠有一汽集團、大眾公司、風神公司、長安鈴木,重慶長安、上海奇瑞、昌河鈴木以及日本、美國、東南亞地區等等國內外二十餘家大、中型汽車主機廠,配套份額在80%以上。
  • 浙江國威科技真的破產了?網曝被吉利拖垮!
    日前,國威科技員工在廠區門口拉橫幅抗議拖欠員工工資的照片在網絡上流傳。有知情人士向媒體爆料稱,國威科技拖欠約5000名員工約半年工資,現因資金鍊問題已破產,負債10億元。受此影響,與之合作的14家主機廠被迫停產,多數為自主品牌車系。為了防止鬧事,當地政府和國資委也已經介入。
  • 國威科技倒下:中小零部件企業的生死關口
    國威科技停產殃及華晨今年7月,國威科技關掉了第一個工廠。「老闆說主機廠一直在壓價,根本賺不到錢,所以主動關掉了一個工廠。」 國威科技有關項目經理胡瑾說,不過那時,他還沒有想到,公司會發生更大的變化。樂清一些不願意去大城市工作的當地人都在國威科技工作,其中不乏工齡超過10年的員工。國威科技宣布停發工資的首月,員工就自發地在辦公樓大廳內拉起橫幅,而為國威科技組織了70多個勞務派遣工的勞務公司,也去當地開發區管委會進行投訴。
  • 國威科技被傳瀕臨破產 零部件企業車市寒冬中承壓
    近日,本土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國威科技被傳因資金鍊問題已停產並瀕臨破產,並由此導致多個自主汽車品牌的生產受到影響,而該公司員工在網上也發帖稱「公司經常會拖欠工資,資金鍊有嚴重問題」。第一財經記者向國威科技相關負責人求證,該負責人拒絕對此事進行評論,但承認「公司的確出現一些問題」。
  • 國威科技之死
    剩下的員工裡面,是數家主機廠由於零部件需要,自行掏腰包給國威員工發出薪酬,將國威剩餘的材料加工製作,以滿足自身的需求。 在國威經開區廠區大門,每天都有抱著紙箱離職的員工 「我看到你們LED屏上還寫著招工啊。」 「公司都要倒了,我們都沒事幹了,人事行政都沒人了,這些東西沒人管,我們都在寫辭職書。他也沒說倒閉,通知也沒出給你,就是口頭通知主管說放一個月假。」
  • 汽車零部件戰事正酣:信義集團破產 國威科技負債10億
    先有主營剎車片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信義集團宣布破產重整,後有國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國威科技被曝因資金鍊斷裂,負債10億元瀕臨破產,再到各大上市零部件企業三季報業績普降。在整個汽車產業下行趨勢下,汽車零部件企業步履維艱。此外,一些海外零部件巨頭在中國市場的「猛攻」行動,也加重了國內零部件企業的負擔。
  • 國威科技資金鍊斷裂/國軒或成大眾收購目標
    而放眼汽車零部件行業,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仍然是大事頻發,僅在下半月就有麥格納電子工廠開業、國威科技瀕臨破產、國軒高科或成大眾集團收購目標等多個備受業界關注的大事件發生。就此,蓋世汽車日前特對8月下半月各大汽車零部件企業重點熱點事件進行回顧,詳細要點梳理如下: 1、國威科技資金鍊斷裂或已破產 8月21日,有知情人士爆料稱,汽車主機廠供應商國威科技因資金鍊問題已經破產(拖欠5000人工資約半年),負債10億。
  • 國威科技破產,到底是不是吉利惹的禍?看完你就明白了
    最近幾天,汽車行業發生了一件大事,國威科技破產!作為國內赫赫有名的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在車是寒冬下破產,讓人唏噓不已。資料顯示,國威科技生產很多汽車配件,比如汽車組合開關、轉向鎖、點火鎖、全車鎖芯、中央接線盒總成以及各類按鈕開關等。
  • 汽車產業鏈變革加速:主機廠、供應商和科技公司捲入轉型浪潮 |...
    從燃油車到電動車,從簡單的駕駛功能到更豐富的網聯化功能,從人類駕駛到機器自主操作,整車廠扮演的提供交通車輛的角色因技術革新亟需轉型。更進一步看,主機廠的技術革命需求還助推了上遊供應商的升級和科技公司的大舉進入。他們提供的包括電氣化解決方案、自動駕駛平臺、高新零部件等服務,不僅讓產業鏈上下遊的競合關係愈加緊密,更強化了主機廠的轉型決心。
  • 步履維艱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信義集團破產,國威資金鍊斷裂,跨國巨頭...
    在業內人士看來,汽車行情兩三年內可能無法轉變,市場情況無法改變,相關配套企業應通過自己的生產經營的措施去適應這個市場的發展。不過,歐洲新市場也存在出口市場單據較小、批次較多、比較散的狀況,需要前期大量開發模具。「我們汽車玻璃生產線這部分做了提升改進設備的升級,對自動化、對人工智慧也投入了很大的資金和精力。
  • 行動支付再「背鍋」!最大印鈔廠瀕臨破產,「這些原因」不能忽視
    「錢」成為了當代人的奮鬥目標,也成為了人們工作的動力。不僅如此,企業的存在和發展,同樣是為了收穫財富。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錢財,企業們推出新業務,甚至選擇一些冒險的新嘗試。而這一切的付出,無疑就為了一個字——錢。
  • 自動駕駛面世十年:科技公司與主機廠的收穫與反思
    雷鋒網新智駕梳理發現,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過程中,科技公司、主機廠和一二級供應商各有側重,同時對深度學習的重要作用和面臨問題也有著不同理解。以下為北汽集團、法雷奧、禾多科技、AutoX、地平線和馭視科技等公司高管站在不同立場進行的觀察:自動駕駛變得理性
  • 國威科技被曝拖欠工資 汽車零部件企業如何求生?
    繼上月剎車部件企業信義集團「被破產」之後,近日有消息稱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國威科技因資金鍊問題已破產「倒下」。雖然其是否真的「倒下」各方說法不一,但一再出現汽車零部件企業「倒下」卻發人深思。  「在車市持續下滑的大背景下,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出現『洗牌』趨勢已是不爭的事實。」
  • 全球最大印鈔公司瀕臨破產,140個國家將無錢可用?
    來源:時代周報萬萬沒想到,印了兩百年鈔票的印鈔廠,最後會因為沒錢瀕臨破產。12月8日,英國鈔票製造商德拉魯公司發出了可能破產的警告,對公司是否還有未來表示存在「巨大懷疑」。德拉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印鈔公司,為英國等140多個國家提供印鈔服務,印製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鈔票。
  • 玩轉大數據 主機廠搞清楚這三個問題就夠了
    大數據不光是車聯網、智能交通、無人駕駛汽車等創新汽車科技發展的基礎,同時傳統背景的產品營銷、後市場服務模式也在其推動下悄然發生著變化。那麼對主機廠而言,如何利用大數據更好地為用戶服務,如何藉助雲計算的高效處理平臺改變車主用車的方式和習慣等,都是目前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 為什麼說核心技術對車廠很重要?
    這種模式意味著主機廠實際上對某些零件和系統並不是很了解,至少不如供應商了解。通常這些零件和系統的技術由多家互為競爭對手的供應商所掌握,不會出現因為某個供應商質量出了問題或者停止合作而導致主機廠無法運作的情況。
  • 中國「低調」民企崛起:從瀕臨破產到世界第一,力壓德、日企業
    上世紀90年代初,華意壓縮機廠誕生在江西景德鎮,如今全球平均每4臺家用冰箱中,就有一個是採用的華意生產的壓縮機,很難想像它曾經是一家快要瀕臨破產的小廠,而如今卻發展成了世界第一,年銷量達到了4820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