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大傳》第一部分:少年時代

2020-12-14 騰訊網

上海浦東新區,如今高樓林立,無比繁華。 誰曾想,在一百三十多年前,這裡還只是一個非常貧窮、落魄的郊區。 但在這個地方,出了一位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非常傳奇的人物。 他從一個浦東鄉下的小混混,到中國最大黑幫的老大。 民國國學大師章太炎幫他家族寫文; 京劇名家梅蘭芳、荀慧生、尚小雲等57位演員為他同時登臺演出; 民國著名政府要員張學良、孔祥熙、何應欽都是他的好朋友; 蔣介石對他禮待有加,忌憚三分; 毛澤東評價他:有本事,沒脾氣。

他就是杜月笙,一介草根與高層結為摯友,一生遊走於黑白兩道之間,叱吒風雲,跌宕傳奇。 本周我們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杜月笙傳奇的一生。

少年時代,窮困潦倒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1888年出生於當時江蘇省沙廳高橋,現在屬於上海浦東新區。 出生那天正好是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也就是俗稱的鬼節。 沒有人能想到,這個一出生就鬼裡鬼氣的孩子日後會成為大上海呼風喚雨的人物。

杜月笙3歲母親去世,5歲父親去世,小小年紀就成了孤兒,吃了上頓沒下頓,窮的叮噹響。 因為受不了寄人籬下的冷落和白眼,杜月笙乾脆流落街頭;乞討,偷雞摸狗,打架鬥毆,街頭賭博,還成了一幫孩子的小頭目。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歷練出了日後闖蕩上海灘的基本素質:足智多謀,堅韌不屈,蠻橫霸道卻不露聲色的狠勁兒。 14歲的時候,杜月笙看到不遠處的上海灘,大城市,機會多,就獨自一人去了上海。 剛開始在一家水果店當學徒,水果店的掌柜叫王國生。 杜月笙非常勤奮,練就了削梨的本領。整個梨皮可以均勻地一圈圈削下,粗細深淺如一,一刀到頭不折斷。人稱:「水果月生」。

但是他有一個惡習—賭博,為了賭私自挪用水果店的貨款,以求翻本,卻輸了個精光。他無顏面對店老闆,只好不辭而別。 杜月笙沒了工作,又沒錢,饑寒交迫,無依無著。 當他走投無路之時,店老闆王國生找到了他。不但沒有絲毫的責怪,還把他接回店內,一切如常,就和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 杜月笙從小受人白眼,見慣了親鄰之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這件事深深觸動了杜月笙,他見識到人性的另一個側面,原來如此美好。 自此以後,人有困難求到他,總是盡力幫忙解決。

加入黑幫,完成逆襲 杜月笙發跡,起於陳世昌。經人介紹,杜月笙拜陳世昌為「老頭子」,成為青幫一員。 陳世昌輩分低,資質平庸,杜月笙跟了他兩年,沒有什麼起色。幹的都是苦活累活,伺候人的活兒。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朋友把他介紹給了當時名鎮上海的青幫大亨—黃金榮。 就是在黃金榮的門下,杜月笙完成了人生的原始積累。 從一個黃公館的看門小弟做到了和黃金榮的並駕齊驅的青幫大亨。 有一次,黃金榮外出不在家,有人趁機偷走了他的煙土。 當時能打的武將都在外地,留下來的都是文弱小生。黃金榮的老婆林桂生非常著急,卻又毫無辦法。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杜月笙站出來說:「老闆娘,派我去吧!」 林桂生瞧著這位瘦弱地年輕人,很是擔心,但又沒其他法子,只能說:「行,試試吧!」 杜月笙很聰明,他分析了一下情況,立刻判斷出小偷肯定還在英租界。三個小時後,煙土被追了回來。 杜月笙立下大功並沒有立刻去討要獎賞,而是依然專心做看門小弟。 自此以後被林桂生賞識。

後來有一次,林桂生為了試探杜月笙,賞了他兩千塊大洋。 杜月笙領賞作揖,乘擺渡過江到陸家嘴,一路小跑到金橋,把賞錢悉數分給底下弟兄。 「我杜某乃一凡夫,承蒙諸位相助,方有今日,錢雖不多,兄弟共享。」 那時候的兩千塊大洋,可以在上海灘買房置業。 換做現在,2000大洋夠買一套位置很好的學區房了。 黃金榮得知此事,大驚,「小兒如此大志,恐十幾年後,上海灘只知有他,不知有我了。」 黃金榮猜對一半,還不到十年,杜月笙三十歲時已經威震上海灘,和黃金榮平起平坐了。 之後杜月笙迅速上位,成為黃金榮身邊的大紅人,青幫裡數一數二的人物。 做事靠能力,做人靠格局。舍了錢財,得了一幫為他出生入死的換命兄弟。要想做大事,一定得有大格局。

從文從政,黑白通吃 杜月笙小時候家裡太窮,交不起學費,沒讀過什麼書。 發跡以後重金聘請讀報秘書,堅持每天聽報。有不懂之處,就詳加追問,一直到弄通為止。 杜月笙一年四季著長衫,他只喜歡一個稱呼:杜先生。 國學大師章太炎,晚年在蘇州講學。 本來對杜月笙這樣的人很鄙視,不料侄子在英租界與人發生了糾紛擺不平。

章太炎只好放下架子,拉下臉請杜月笙幫忙。 杜月笙只說了一句,你個事情我曉得了,我會替你辦妥。 杜月笙著實費了些周折,總算為章太炎解決了難處。 隨後專程去蘇州拜訪章太炎。杜月笙知道讀書人清苦,臨別時將一張兩千元支票,疊成小方塊,悄悄放在茶杯下。 既保全讀書人的面子,又表達對文化人的敬重。自此以後,二人開始訂交,亦師亦友。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章太炎覺得不夠文雅,遂為其改名杜鏞,號月笙。還親筆為其修訂家譜,讓卑微的杜月笙有了好出身。 憑著對文化人的尊重,杜月笙相繼結識楊度、章士釗、楊雲史等文化名流。 抗戰期間,梅蘭芳寓居上海。不為日本人唱戲,靠賣字畫為生。 杜月笙派人偷偷去買,幫梅蘭芳渡過難關。

1930年,法商水電公司上海總部,三名員工被電身亡。 公司對工人的死置若罔聞,沒有絲毫賠償。 工會領導了大罷工,法租界停水停電,亂作一團。 罷工持續數天,局面開始失控。 法商董局總董阿方斯拜訪杜月笙,請求調節。 杜月笙拱手婉拒道:「杜某人聲望不夠,難擔起如此重任。」 阿方斯找了上海市長吳鐵城幫忙說情。 吳鐵城親自上門拜會杜月笙:「別鬧太大,給個教訓就行了。」 杜月笙抱了一下拳:「市長來了,那杜某人就豁出去一把。」 杜月笙隨即給阿方斯打電話:「三名死亡工人,每人補償50元安頓後事。所有工人加薪一倍。」 阿方斯考慮再三:「補償可給,但薪金只能加七成。」杜月笙說:「好,那就說定了。」 杜月笙召集罷工領袖,詢問復工條件。有的說加三成,有的說加四成,膽大的說加一半。 杜月笙一抱拳:「兄弟們不容易,杜某人沒本事,沒能讓工資翻倍,只能給兄弟們加七成,對不住大家了。」 杜月笙又說:「但罷工期間的工錢不給,可以嗎?」大家笑著說:「算了,算了。」 有一人高喊:「這一點不能同意。」杜月笙說:「我已經答應法商,不能變更。罷工期間的工資,由我來付。」這一付,就支付了30萬大洋。 杜月笙一生仗義疏財,幾乎買了整個上海灘的交情!之所以杜月笙在上海呼風喚雨,全仗做人做事手段。 在上海攤,凡是認識杜月笙的人,幾乎沒有人沒有接受過杜先生的幫助。 從底層到商界、軍界、政界都是如此。杜月笙還有個習慣,送別人錢不許第三個人在場。就是為了保全被幫助人的面子。

杜月笙常說一句話:「錦上添花的事情讓別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半身榮辱,後人評說 上海淪陷後,杜月笙一直遙控指揮留守上海的門徒,配合軍統的地下工作,搶救要員,暗殺漢奸。 他的結拜兄弟張嘯林當了漢奸,出於民族大義,杜月笙讓手下予以剷除。 杜月笙有一個頭銜,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他沒有把這個當做虛銜賺名聲,而是切實做了很多事。 不但設立很多醫院,積極救助了傷員,還組織籌款募捐,錢不夠,就自己貼錢。

1949年春,國民黨在大陸垮臺已成定局。杜月笙決定遠離政治漩渦,拒絕了周恩來,拒絕了蔣介石,選擇定居香港。 1951年的香港,杜月笙哮喘病日益加重,臥病不起。他清楚自己大限將至。 在他人生的最後一天。杜月笙讓大女兒杜美如去滙豐銀行取回一個保險柜。 杜月笙自己打開,裡面沒什麼錢,是滿滿的一大堆借條。 杜月笙拿出借條,一張一張翻看,又一張一張撕掉。 子女們不解,問:「為什麼要撕了?」杜月笙說:「我不希望我死後你們到處要債。」

他沉默了一會,又說:「借出的,表面是錢,實際是人情。感恩的,永遠會記得杜家的好。 不感恩的,你去要帳,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我不希望,我死後,家裡還碰刀斧。」 撕掉借條,欠帳就一筆勾銷,不欠了。 縱觀杜月笙這一生,不殺富濟貧,也不坑害貧賤民眾。上海灘有一句話叫: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當年黃金榮手下幹活,黃金榮看中的就是他的豪爽、義氣,寧可自己餓肚子,也要給小弟們買吃的。只有捨得用錢,會用錢,才能廣結人脈,成就大事。杜月笙憑藉這個順利晉升黑幫老大,才有了後來與金融巨子、社會名流、政界高層稱兄道弟的地位。

相關焦點

  • 《杜月笙大傳》打入工商,進軍金融
    杜月笙說:「風水輪流轉,英美香菸獨霸中國市場不少年了,中國香菸也到了該翻身的時候了。」接著,杜月笙利用人們的反英美的情緒,動員經銷商和癮君子抵制英國貨,改吸中國香菸。幾千名英美菸草公司工人聚集起來,報刊輿論憤怒聲討,街頭巷尾老百姓大罵英國赤佬欺人太甚!隨之而來的是,各商店、煙販拒買英國品牌香菸。
  • 《杜月笙大傳》7 東山難再起 遠居香港
    蔣介石希望杜月笙可以跟隨他去臺灣,共產黨希望杜月笙留下來。杜月笙看得出,蔣介石是真心實意拉他去臺灣,但他已經看透了這個不講情面的總統。 經過多方權衡,杜月笙覺得既不去臺灣,也不留上海,而是繼續回到香港。
  • 2018年讀書筆記·第39本 ·楊帆《杜月笙大傳》
    杜月笙是近代史上一個最富傳奇性的人物。他以一個來自鄉下的15歲孤兒,單槍匹馬闖入上海灘,由一個三餐無繼的小混混、小癟三,搖身一變成為了威震上海灘的大亨、闊佬;發跡之後的所作所為,儼然已由流氓白相人「脫胎換骨」,而成為了現代實業家、社會名流與地方領袖,成為當時活躍的政治風雲人物。是中國近代史上相當傳奇的一個人物,有「三百年黑幫第一人」和「上海皇帝」之稱。
  • 杜月笙全傳
    想起2月8號的時候推送過一篇關於杜月笙的長文,想來大約是被那篇文章吸引,我後來追問大家想了解關於杜月笙的什麼,又沒有人回復我了。那我猜想,可能是那篇長文還沒有滿足大家對杜月笙的好奇心吧。這樣簡短的介紹確實沒辦法窺探一個家貧沒學歷的小混混是如何成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大人物。
  • 杜月笙:從小混混到青幫大佬的逆襲,始於不體面的「夫人路線」
    有一天,浪蕩街頭的杜月笙遇到水果店的店員,被告知王國生,也就是以前水果店的大師兄一直在找他。原來是王國生自立門戶,也開了水果店,因為對肯吃苦、話不多、又有眼力有心計的杜月笙印象深刻,想把他招來當夥計。毫無疑問,這對杜月笙來說是人生第一課:原來不嚼舌根、肯吃苦。再加上善於觀察,有眼力,有心計,別人就會給你機會。
  • 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
    在諸事煩擾之下,終日縈繞心頭的《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的著述工作也變得難以進行。從私立大學離任之後,雖想儘快完成《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的著述,但周邊狀況一直不盡如人意,進度遲緩。在著述《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的過程中,太宰府市的森山文彥一直幫我打字,為該書的出版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將原先擬好的提綱交給他,請求他代筆。他非常了解我的心情,所以就爽快地答應了。本書以《王文成公全書》為基本資料,同時也參考了東正堂1手抄本《陽明先生全書論考》等相關資料。在此必須向讀者闡明,文中部分內容還引用了墨憨齋2的傳記小說《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
  • 《杜月笙大傳》 | 做人得有野心,不爭饅頭爭口氣
    其實在遇見孟小冬之前,杜月笙對另一個女人也產生過摯愛——杜月笙平時喜歡看評劇,閒來無事就會去黃金榮開的戲院。在那裡,他遇到了名伶姚玉蘭。姚玉蘭是京劇老生演員筱蘭英與梆子青衣姚長海的長女。十幾歲開始登臺演出,很少坤伶能夠演的紅生戲,她卻每唱必紅。姚玉蘭扮演的關公讓戲迷杜月笙如痴如醉。
  • 《譚延闓大傳》講述亂世民國第一完人
    【圖書信息】    書名:《譚延闓大傳》    作者:劉建強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定價:36.00元    出版時間:2011年2月
  • 一生坎坷,餘生不見梅郎的孟小冬,最終嫁給上海皇帝杜月笙
    後來帶了幾個徒弟,因為答應了杜月笙,終身沒再上臺。  前兩年看杜月笙大傳,對他巔峰歲月雄霸上海灘倒沒什麼感覺,和兩黨高層談笑風生也沒感覺,最震驚的就是結尾和孟小冬那段情史,能讓一代冬皇陪他潦倒終老,這得有多大的人格魅力啊!強橫而有野心之人、兇狠專橫之人、雄豪傑出之人、驍勇雄豪之人,皆可稱之為梟雄。無論怎麼看,杜月笙都稱得上「梟雄」這個稱呼。
  • 17歲少年創辦中國首家美術學校,招徐悲鴻做學生,請杜月笙做校董
    而藝術界的傳奇人物,卻鮮有人知,其中有一位便是今天故事的主角,年僅17歲的時候,他就創辦了中國第一家美術學校,而且招收的學生裡就有大名鼎鼎的徐悲鴻。不僅如此,他甚至還請了杜月笙給他做股東。這究竟是個怎樣的傳奇少年呢?
  • 萬墨林:杜月笙身邊第一紅人,硬抗日軍穿骨酷刑,絕不開口妥協
    如果上海是一座舞臺,其中混跡著三教九流,他們你方唱罷我登場,上演著各種各樣動魄驚心的傳奇故事,那麼青幫幫主杜月笙一定是其中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人物,而圍繞在杜月笙身邊,和他一起書寫時代傳奇的各色人物堪稱群英薈萃。
  • 萬墨林:杜月笙身邊第一紅人,硬抗日軍穿骨酷刑,絕不開口妥協
    如果上海是一座舞臺,其中混跡著三教九流,他們你方唱罷我登場,上演著各種各樣動魄驚心的傳奇故事,那麼青幫幫主杜月笙一定是其中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人物,而圍繞在杜月笙身邊,和他一起書寫時代傳奇的各色人物堪稱群英薈萃。 但在他們之中,為何萬墨林能脫穎而出,成為杜月笙身邊第一紅人呢?這絕非是一個偶然現象。
  • 上海教父-杜月笙的故事
    杜月笙!當然了,最後的結果,他從一個無依無靠的少年一躍而起,最終成為了名動江湖的頂級大佬,做到了所有人只敢想就不敢做的事。 各位這說明了什麼?瞧瞧,這就是杜月笙為什麼一定能夠成功?一定會出人頭地,成為一代梟雄的原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杜月笙15歲離開家,在這混亂的上海灘上兜兜轉轉29年,民國26年6月10日這一天,在所有人的目光注視之下,杜氏祠堂立起來了,而且還舉行了奉安之禮。
  • 青幫大佬杜月笙,教你如何做人,記住一句話
    ——黎元洪送給杜月笙的對聯。他是上海那些年叱吒風雲的人物,他被稱為 「中國第一幫主」,闖得猛、玩得火、鬥得兇。他看起來文質彬彬,話也不多,但是卻心狠手辣,殺人如麻,他不僅黑白兩道通吃,而且在商界、軍界與政界遊刃有餘。1925年7月,成立「三鑫公司」,成為與黃金榮、張嘯林並稱的「上海三大亨」之一。
  • 《杜月笙全傳》| 從小混混到上海大亨,杜月笙憑藉的是這三種能力
    杜月笙,「三百年幫會第一人」,「上海皇帝」,外表文質彬彬,做事情心狠手辣,與黃金榮、張嘯林合稱「上海三大亨少年的杜月笙生活可以用悲慘來形容。1888年的陽曆七月十五,杜月笙出於位於距離上海三十六裡的高橋鎮,因是中元節晚上出生,父親取名為「杜月生」,而後更名為「杜月笙」。3歲時,母親因難產離世,5歲,父親因為操勞過度一病不起,留下杜月笙和繼母相依為命。兩年後,繼母因受不了生活困苦,離家出走,此時,杜月笙才7歲,從此,一個7歲的孩子要自己一個人活下來,可想多麼艱難。
  • 上海灘一代梟雄杜月笙
    上海灘一代梟雄 杜月笙出生於1888年8月22日—1951年8月16日, 杜月笙於清光緒十四年,盂蘭盆節出生於江蘇省川沙廳父母在他四歲以前相繼去世,由其繼母和舅父養育。十四歲即到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不久被開除,轉到潘源盛水果店當店員。 杜月笙是20世紀上半葉上海灘上最富有傳奇性的一個人物,有三百年幫會第一人、「上帝」之稱。
  • 蔣經國抓了杜月笙兒子,杜月笙前去理論,一番話讓蔣經國不知所措
    為表示改革決心,蔣經國抓了杜月笙的第三子,中匯銀行的總經理杜維屏。事後,蔣經國拍電報請示蔣介石,蔣介石特意把回電發到《申報》上,懇請杜月笙支持蔣經國。 杜月笙不動聲色,暗中聯絡青幫門徒和上海大亨,開了一份奸商名單。他面見蔣經國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我的兒子是我沒有教好,但是『揚子公司』的事情你要怎麼處理?」
  • 一代梟雄杜月笙,出身低微,是如何成為「三百年黑幫第一人」?
    在這個角鬥場上,杜月笙便是一個勇敢的冒險家,時代的弄潮兒,十裡洋場最富傳奇性的一個人物,號稱「三百年黑幫第一人」?, 在當時的上海灘黑道中,杜月笙最有古人之風,他認為「錢財用得完,交情吃不光。因此,別人是存錢,我是存交情」。
  • 上海灘知名人物杜月笙也有愛而不得的時候,杜月笙只給她兩年幸福
    說起近代史,小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杜月笙,今天的我們就說一說杜月笙。杜月笙的童年過得很悲慘,杜月笙在很小很小的時候,雙親都依次地離開了他,從那之後的他過著看人臉色的生活。杜月笙後來聽說上海灘是一個好地方,有好多人去了都賺了大錢回來。杜月笙就離開自己的家去上海打拼。那個時候的他立志要出人頭地,要風光的回到自己的家鄉。杜月笙到上海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水果攤工作,幹的事最苦最累的活,但是老闆還給他攆出去了。
  • 小混混杜月笙是如何後來者居上,坐上青幫第一把交椅的?
    出色的辦事能力後來者居上,趕超了黃金榮,坐上了青幫的第一把交椅。不過林桂生對他的考驗才剛剛開始,立了大功卻不賞,以此觀察杜月笙的品性,很多人都為杜月笙鳴不平,可是杜月笙卻沒表現出任何不滿,依舊像平時般任勞任怨,林桂生對此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