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三天要回娘家,原來「回門」的禮節有這麼多

2020-12-04 洞冥事

回門就是回娘家,一般是在婚後才會遇到的一種傳統習俗。

但是回門與平時的回娘家又有很大的不同,回門是在女兒出嫁之後,夫妻二人首次回嶽父母家探親。

在《詩經》中就有這麼一句:「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左傳》中亦有記載:「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

朱熹對此解釋道:「寧,安也。謂問安也。」

所以,回門又被稱作「歸寧」。

由以上記載中,我們也可看出,「回門」的習俗實已在中國流傳了有3000年之久。

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回門」的習俗,只是時間或有些許不同。大多數地方都是在婚後三天回門,也有些地方是在婚後第二天回門,比如湖南。

在《紅樓夢》中就有這樣的情節:「一日,史湘雲出嫁回門,來賈母這邊請安。」

在古時,回門的時間安排要更多,還有六日、九日,或者滿月時方才回門的。直到到了近代,才漸漸定在了第三天,也就是俗稱的「三朝回門」。

在回門這一天,女婿與女兒會攜帶禮品,一起回到嶽父母家中。

至此,成婿之禮方成。

因為是婚後頭一趟回娘家,因此在一些地方方言中也會叫「回頭趟」,又或者叫做「雙回門」,取成雙成對的吉祥之意。

在大部分地區,回門一般是當天即返回南方家中,不留娘家過夜。當然也有過夜的,但也要注意不能同睡一房。當然,在現代社會中已沒有這種講究了。

回門自然要帶上「回門禮」,這個在許多地方也有不同的習俗,但一般都是以老人喜歡的為主。比如煙、酒、糖、保健品之類,還有些地方會帶上一隻公雞,取「吉祥如意」之意。不過需注意,不管回門禮中帶雞還是帶魚,要帶雙數而非單數,因為婚後已是兩人,要出雙入對,單數在這個時候就不吉利了。

回門一般是在上午十點之前出發,自己要根據路途安排好時間。

去到嶽家後,姑爺就要注意稱呼要改了,新娘叫啥姑爺就得跟著叫啥。

嶽家一般會在中午時分準備「回門宴」,參宴者均為娘家內親。這個時候席位座次也會有講究,一般來說姑爺肯定是要坐在上席的,嶽家會專門安排內親長輩在旁陪飲。在宴席將結束時,嶽父會親自為女婿端上一碗麵,一般裡面還會有荷包蛋。

在有些地方還會有攪面禮,就是將面放在面前拿筷子攪動卻一口不吃,也不說話,無論嶽父怎麼說都只管攪面,這個時候嶽父就會拿出紅包。如果姑爺認為紅包太小,還會再繼續攪面,嶽父就會繼續拿出第二個紅包,直到姑爺認為可以了才會吃麵。

而在現代社會中,攪面禮這一套也漸漸不興了,一般都是化繁從簡,在將走之時才會給姑爺送上紅包。

宴罷,姑爺不要急著走,陪著嶽父母及一眾內親拍拍閒話,以此來增進了解。這個時候,那些性格好口才好的正好也可以發揮下特長,哄哄老人家開心。

待時間差不多時,就與新嫁娘一起告辭,也可以趁機主動邀請娘家人來家中做客。

回門的習俗延續了3000多年,在舊時的規矩頗多,到了新社會,一切也都化繁從簡,去除掉了不少的陋習,也讓雙方的負擔更小。

對於女方家人來說,從小養到大的「小棉襖」突然就成了別人家的人,做父母的肯定不好受,而這個「回門」的意義也正在於此,可以讓娘家人明白,你們依然還是一家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結婚三天後女方要回娘家?「婚後三天回門」原來大有講究
    在我國傳統婚姻禮俗中,新娘子嫁人稱為出門,在男方家稱進門,這是最重要的儀式,而回門則是僅次於進門的婚俗儀式,在夫妻二人的整個婚姻過程中屬於新婚夫婦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回娘家省親,夫婦二人雙雙對對,參拜女方父母,自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據一些史實資料顯示,新娘結婚三天後回門這個習俗,從戰國時期便已有記載,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那麼這個習俗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 老農解說農村婚嫁習俗,婚後第三天新人「回門」,有這麼多講究!
    很多人喜歡參加婚禮,美其名曰「沾沾喜氣」,雖然結婚這事有很多禮儀性的東西相當的繁瑣,但還是依舊會遵照老規矩,沒有人會講一個不字。在這眾多的規矩裡,就有著婚後的第三天,新娘子要帶新郎官回娘家的習慣,這也叫做「回門」。為啥要有這個習俗呢?我們聽聽村裡老人是怎麼說的。
  • 為什麼結婚三天要回娘家嗎?你知道嗎?
    這方面的說法很多,但最流行最合乎邏輯的是這麼兩層意思:一是,讓女兒帶著女婿認娘家。大家知道,在古代,婚姻不是男女個人能決定的,而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夫婦兩人在婚前甚至連面都不曾見過,更別提認識彼此家門了。所以新婚三天回門既是女兒婚後第一次回娘家,也是讓女婿認嶽家門。第二層意思是藉此讓女兒女婿放鬆一下。
  • 為什麼結婚三天後要回娘家,原來竟是這樣
    為什麼結婚三天後要回娘家,原來竟是這樣結婚後的第三天,新娘都要和新郎一起回家,稱「回門」,是我國漢族的已經很久的習俗了。據某史料記載,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時候,「回門」就已經開始流行了,這樣一算,這個風俗都已經有兩千五百的歷史了。
  • 你們知道為什麼結婚三天要回娘家嗎?俗稱得「回門」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回門」就是結婚的第三天新娘和新郎要攜手一起會女方的娘家,就叫著「回門」。而「回門」也是我國漢族民族的一種傳統習俗了。據有史料記載,其實「回門」的這種習俗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流行了,所以按照這樣來推論的話,「回門」的這個習俗距今至少有2500年的歷史了,也算是很悠久了。
  • 婚後第三天回門有什麼講究?年輕人不懂長,輩還是要知道
    婚後第三天回門有什麼講究?年輕人不懂,長輩還是要知道結婚對於每個人每個家庭來說都是特別喜慶開心的一年事情,在中國關於婚禮有很多的習俗有很多婚前的,也有許多婚後的規矩都需要兩個新人來遵守,婚前的比如說結婚以前一個月兩個人新人不可以見面,還有婚後的三天兩個新人一起回門,我就是回新娘的娘家。那麼有什麼講究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
  • 「三朝回門」?你知道啥意思嗎?
    中華上下五千年,不僅文化深遠,禮節也是非常多的,就拿結婚來說,它就有很多的禮節,大家一定都聽過「三朝回門」吧!那三朝回門到底是幹什麼呢?就讓小編來給你科普一下吧!按照中國婚俗禮儀,結婚的第三天新娘要協同新郎一起帶著給女方家長的禮物回家,三朝回門是在婚後的第三天回門。「回門」,這也是中國人的一種禮節。新娘的家長都是很重視三天回門的,是新娘家的一件大事,因此新人三天回門,禮品上都要好好的來準備,爭取給嶽父嶽母留下好一點的印象。回門的禮品要精心準備,禮物也要稱家長的心意。
  • 原來結婚後三天回門是有深意的,難怪中式婚禮有這個習俗
    不過,儘管是有西式的婚禮儀式,但是很多新婚燕爾還是會遵照傳統習俗,比如說婚後三天回門。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原來結婚後三天回門是有深意的,難怪中式婚禮有這個習俗!我們平時所說的「回門」,在傳統習俗中又稱之為「三朝回門」。說的就是新娘在結婚後的三天還要再回娘家一趟。不過為什麼是三天之內呢?回娘家又是有什麼樣的含義呢?其實,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結婚3天後為什麼要回門?因為有件事很害羞,只能回娘家
    可是古代女子結婚的規矩繁多,婚後女子輕易是不會回娘家的,但是結婚三天後回門成為了不分貴賤的所有家庭都遵守的規矩,即便是現在,女子婚後也要回門,可是為什麼結婚三天要回門呢?這首先跟古代的婚姻制度有關。不但如此,古代女子結婚年齡基本上都是13到15歲,甚至有的朝代,皇帝為了鼓勵人口發展,有更多的人口去打仗,對女子不在規定年齡出嫁,還會徵收較高的賦稅。所以,這麼年幼的姑娘出嫁後什麼事情都不懂。甚至新娘子很多的身體都沒有發育完全。古代女子又是很講究貞潔的。
  • 為什麼結婚三天要回娘家你知道嗎?
    結婚第三天新娘攜新郎回娘家,俗稱「回門」。是我國漢民族約定俗成相襲已久的風俗。據史料載,「回門」這一習俗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流行了,按此推斷,"回門」這一風俗至少已有2500年的歷史。所以新婚三天回門既是女兒婚後第一次回娘家,也是讓女婿認嶽家門。第二層意思是藉此讓女兒女婿放鬆一下。新婚頭兩天,洞房花燭,鸞顛鳳倒,人馬勞頓,第三天回娘家,調理調理身體,也是很有人情味的一件事。也有六天、八天、九天和一個月回門的,但大多還是選擇在三天回門。回門日是女婿的節日,這天嶽家一般都會準備豐盛的宴席好吃好喝地招待女婿,也是女婿最春風得意的日子。
  • 古代婚俗何其多?新婚燕爾,新娘為何要三天回門?老祖宗有心了
    在看古裝電視劇結婚的時候,總有人會喊上這麼一句。中式婚禮講究的不僅僅是場景布置服裝精美,要的是特定的時機和場合。古人的婚禮雖然用拜堂成親簡單概括,但是這四個字裡頭的細節滿滿都是咱們傳統禮儀的精髓。不說全套的流程,我們講講大家基本上都有一定了解的幾個習俗。
  • 為何古代成親會有「回門」一說?只因這件「害羞」事只能在娘家做
    歷史經過多年沉澱,留下了一些常見的習俗,中國素來有紅白喜事的說法,紅是指結婚,而白是指葬禮,這兩件事對人生來說是比較重要的。為何古代成親會有「回門」一說?只因這件「害羞」事只能在娘家做!人多數人一輩子都只會結一次婚,辦一次葬禮,我國歷史最重視各種節日以及這兩大節日,新年需要做什麼,要做一些事情,置辦什麼東西都有特定的習俗,對平時來說,人生中一些重要的日子也是有很多禮節,上面說到的人生中紅白喜事,這兩件事都需要遵循禮節。
  • 為何結婚三天要「回門」,有什麼講究?可算開了眼
    結婚是人生中的大事,需要注意的事情非常多。婚禮當天所有的親朋還有都前來祝賀,但是很多地方還是有一些習俗就是新娘的家人是不能夠參加婚禮的。這對於新娘來說,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在婚禮結束之後,小兩口就算正式進入新生活了。但是這之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就是,新娘在結婚三天後要回娘家。為何結婚三天要「回門」,有什麼講究?
  • 新娘回門要知道的風俗禁忌(備婚記)
    新人夫婦結婚後都要回門,這是中國傳統習俗,從春秋時期就有回門之俗,延續至今。回門也是有講究的,在我國習俗裡長輩都比較看重,但是隨著現在結婚族的年輕化,很多新人都不太清楚回門的禮節,容易忽略了風俗習慣。那麼結婚新人回門都有哪些習俗講究?
  • 習俗回門宴,帶著丈夫一起回娘家,都有什麼禮節和講究
    中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習俗,就比如我們南北方的差異就很大,在飲食上,南方是吃米,北方是吃麵。但這個習俗,南北方都是同通的,那就是「回門」。女人結完婚要回娘家住七天,這叫「回門」。在傳統結婚習俗中,回門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指的是新婚夫婦第一次回到女方娘家探望,一方面表示新郎對女方父母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彰顯新娘子出嫁以後不忘父母的孝順。
  • 為什麼新郎、新娘結婚後,第三天要「回門」?其中有什麼寓意呢?
    正好今天我們要說的結婚來說,不管是舊時的皇親國戚,還是如今的普通百姓,對於婚禮都是極為重視的。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流傳著這樣一個習俗,那就是新婚夫婦三天要「回門」,也就是說新婚夫婦在結婚第三天的時候,兩個人一起回到新娘的娘家,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還有這樣一種習俗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樣的習俗有什麼樣的深意?
  • 農村婚嫁習俗:為什麼新婚夫妻要在第三天「回門」?聽聽老農咋說
    說到結婚,其講究的習俗和規矩還是比較多的,而為了圖個喜慶,很多人即便是感覺繁瑣,依然還是會遵守。而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著在結婚後第三天,新娘子領著新郎回娘家的習俗,也稱之為「回門」。那你可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個習俗嗎?農村老人說,回門是古人的一種智慧,其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回家看看父母,安慰難過的父母!
  • 如今為何有新婚「回門」的風俗?因為有件「害羞」事只能在娘家做
    現在如今,有的兩家離得遠的新婚夫婦可能會在娘家住幾天,也有的離得近的就是在娘家待一段時間,然後當天也就回去了,不過這個「回門」卻是新婚夫婦必須要經歷的。因為有一件比較害羞的事,是只能夠在娘家做的。在古代時候,男子是可以有三妻四妾的,可是妻妾之間的地位高低是很明白就能看出來的。
  • 在農村,新婚三天後要「回門」,你知道為什麼嗎?看這篇你就懂了
    其中僅結婚這件人生大事而言,中國古代傳統習俗中就有很多的講究,例如結婚要放鞭炮、結婚當天要身穿紅色著裝、結婚要祭拜天地和父母、給父母端茶倒水等。即使是在當今被西方婚禮衝擊下的現代社會,我們國家許多傳統結婚習俗仍然被完好地保存,譬如結婚穿中式紅色禮服、結婚當天給雙方父母端水倒茶改口叫爸媽等。還有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習俗,就是新婚夫婦婚後第三天要"回門"的習俗。
  • 為何古人結婚三天便要「回門」,只因有件私密事,要回娘家問母親
    正是因為如此,封建社會時期的很多習慣,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走向消亡,不過也有一些比較例外的情況,比如婚嫁習俗中便存在一些一直保留下來的東西,比如中華兒女一直遵循著結婚三天要「回門」的習俗,這是為何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有些東西,新娘子需要在回門的時候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