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7月1日消息:轉眼間,又將來到盛夏時節。奉賢區柘林鎮南勝村的黨支部書記鬱立章也是一大早就拿著水杯,來到了貝港河的附近「轉悠」。清風襲來,岸邊的蒲葦隨風搖曳起身姿。村民們看到鬱立章,都親切地和他招呼:「書記這麼早就來巡河啊。」
然而,就在4年前,貝港河南勝村段水面上曾滿是水草和垃圾,臭味難聞;河道兩邊還有臭氣燻天的養豬場及汙染企業,汙染物直排河道內,一度被列入市級重汙染河道清單。經過漫長而艱辛的河道整治後,終於,貝港河南勝村段在2019年被評為了奉賢區最美河道之一。
「細水才能長流,如何將貝港河維護好、監管好是我們目前的工作重點,而『奉賢河長』APP幫助我們省去了很多麻煩。」鬱立章說罷,便在APP中開始演示,「我可以在這裡填寫發現的情況,然後定位、拍照、上傳,一般隔天就會開始受理,然後有工作人員過來清理,十分方便。」
同樣認為APP為自己的河長工作帶來便捷的,還有金匯鎮白沙村的黨總支書記李麗。「在沒有APP的時候,我是比較怕下雨天出去巡河的,又要撐傘,又要拿本子手寫,經常手忙腳亂。」她坦言道。
此外,李麗還表示,「奉賢河長」APP功能的不斷更新完善也讓村裡的河長們對於巡河變得更加主動積極,次數也變得規律起來。「APP功能還沒完善的時候,你在河邊走了幾步,就能顯示巡河完成,現在肯定是不行。」對於監管力度的增強,李麗說,當你巡河的次數變多了,巡河的時間變長了,這一切老百姓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中。
「從前村民對於河道保護意識不是那麼強,但他們看到我們的工作辛苦,也逐漸開始不在河邊種菜養鴨,發現垃圾也會第一時間告訴我們。」說到這裡,李麗顯得十分動容,她從2017年開始擔任河長至今,親眼見證了白沙村的水質逐步改善,好似又回到了童年時,滿眼的清澈。
「自2018年4月,『奉賢河長』APP啟用以來共累計巡河12萬人次,2018年7月與網格化平臺對接後河長上報有效巡河案件1624件,動態結案率達到了100%。」區河長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道。目前,「奉賢河長」APP通過網格化平臺將涉河問題從發現、流轉、處置、銷項形成閉環管理;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水環境治理從集中整治轉向常態管理與精細化管理,提高河長履職效率。
同時,為了讓市民可以一起參與河道的監管整治,奉賢區河長制辦公室也推出了「奉賢河長」的微信公眾號平臺。市民除了能在裡面隨時查看奉賢區的河湖信息、水質信息、河長信息外,還能隨時上報涉河問題。
近日,在青村鎮沈福林宅後河邊,就有群眾發現河邊護欄被破壞,周邊居民在河邊洗拖把、倒髒水等問題,隨即通過公眾微信號反應了這一問題,青村鎮河長辦也於次日安排工作人員到現場完成河道護欄的維護,並向居民宣傳保護水環境的重要性。
除了「奉賢河長」APP和「奉賢河長」的微信公眾號幫助提升河道精細化管理水平外,在奉賢區「智慧河長」的管理體系中,還有著不可缺失的另外一環——區水務(河長制)綜合指揮平臺。
來到區水務局二樓,在綜合指揮平臺的河長制模式中,可以清楚、直觀地看到各街鎮河長的巡河情況、申報事件的大類子類以及本月的案件情況,事件發生的點位也會在大屏幕的中間地圖一一呈現,滑鼠點擊後,就會轉入詳情頁面。據悉,目前全區3987條河湖、1160名行政河長、2.8萬個沿河排口信息、2000家沿河企業信息、3.25萬條水質數據都已經導入綜合指揮平臺,而平臺與區城運中心之間也形成數據共享,雙方可以對各個水文、水閘站點的雨量、水位情況、水質自動檢測站點的水質數據進行調取共享。
接下來,「奉賢河長」APP將不斷提高發現處置能力,並於年底前納入828名志願者、721名民間河長信息;完成智能水質、水閘引排水流量、排水管網等智能檢測感知設備布點建設,同步對接綜合指揮平臺,同時,充分利用好「智慧河長」管理體系中的「2個平臺,1個APP」,完善河道精細化管理能力,將「河長制」工作落到實處,持續改善提升全區水生態環境,讓廣大市民群眾有更多幸福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