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廣州十三行賣衣服:不是職業,頂多是生意

2020-12-19 澎湃新聞

人人都說廣州的服裝是暴利行業,白手起家的故事每天都在這條街上流傳。而被這些故事吸引而來的聽眾除了全國各地的商人,還有一個龐大的年輕群體,統稱十三行「小妹」、「小弟」。

「我20歲就拿到過20k的月薪,除了這個,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眼前說這話的年輕女孩面容姣好,化著精緻的妝容,一身時新的服裝上還掛著未拆的吊牌。下午兩點半是她的下班時間,早晨八點上班的她正準備坐地鐵去做拍版模特。今年23歲的小美,跟身邊成群走過的年輕女孩擁有同一個名字,統稱十三行「小妹」。這樣的「小妹」,在十三行有上千個,年輕、漂亮、時尚是外界眼中她們自帶的標籤。從收入上來說,這群人也已經遠遠拋下了同齡人。而小美算「小妹」裡混的較好的,雖然現在,她已經快要接近這個行業的「退休年齡」。

十三行,百年前以「洋貨行」享譽海外,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來此經商。百年後,又以廣州歷史最長的服裝批發市場,聲名在外。這個以十三行路為中心的服裝批發物流商圈,骨子裡的商貿基因一直在延續。

早上七點半開檔,下午兩點半收檔,這是十三行根據市場形成的商業形態,早上成交的貨品,批發商下午就可帶回售賣。十三行周圍雖有大大小小市場數十個,但其中最廣為人知的還是新中國大廈,這個以女裝批發為主的商業大廈旺季時人均流量可達10萬以上。大廈劃定20層樓為服裝營業檔口,其中四樓以上為寫字樓商鋪,一個十來平米的小檔口每月租金普遍可以去到20萬左右。

以新中國大廈四層為例,這一層有將近700個檔口,每一個檔口基礎配備四個「小妹」,可以為2000多個年輕人提供工作機會。遇到旺季,大部分人的基礎月薪普遍能達到一萬元以上,而且樓層越高工資越高,但與高收入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較低的年齡和學歷。

與十三行打了十年交道的阿榮告訴我,在十三行打拼的人普遍學歷不高,年齡範圍在18在25歲左右。但在十三行想要獲得一份高的薪水,只需要勤奮工作就能達到,甚至越年輕越容易拿到。

▍錢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

每天早上七點半,十三行旁的文化公園都會被一陣匆忙的腳步聲打破寂靜。他們衣著時尚,戴著口罩,提著早餐。急急地穿越公園,一眨眼就消失在各個巷道的轉角處。

這是十三行每天清晨都會上演的景象,上班五年的野子現如今來得比較晚了,她剛入行的時候,商場規定早上七點必須開門。而她一定要在早上五點半起床,趕公交上班,有時來不及化妝,還得在公交車上補,就算遲到一秒商場也會扣錢。

野子二十歲初入行,她還記得那天是12月1號。在此之前,她對這份工作是排斥的,至少聽起來沒有想像中的體面。野子否認我將十三行「小妹」稱作一份職業,她說這頂多是一門生意。而在這門生意裡,她們吃的這碗飯都叫青春飯。

她說,在十三行工作的每一個姑娘,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錢很重要。一個22歲左右的姑娘,可能每天都有數十萬的資金從她手裡流過。而多賣一件衣服,她的提成就高一點,即使可能只有五分錢。但隨著年齡的增加,資歷並不能成為她們找到下一份工作的籌碼。「姿」力才是這裡最好的競爭力。

商場早早下班後,有人選擇多做一份兼職,多一份客觀的收入。也有人選擇到處玩樂,進行著高消費。對於這群年輕的女孩子來說,十三行就像一個大染缸:有的人勤奮努力,爭取冒尖,有的人則一直在這層食物鏈的底層撲騰,看不到未來。

野子也說,身邊的大部分「小妹」都希望通過這份工作來嫁給一個條件並不差的商人,來完成身份的轉型。雖然十三行也有很多通過做「小妹」來為自己做老闆賺取經驗,但背後的家底也可想而知。至於自己,即使做服裝已經有點厭倦了,但做其他好像又不行,連養活自己都不行,只能繼續蹉跎歲月了。至少做一個收入高的「小妹」,是野子,也是其他「小妹」為數不多的選擇裡最好的選擇。

說起未來的規劃,野子感嘆了一句「人生又有多少個五年?」至少她把自己的五年青春獻給了十三行。說起未來,又好像有點迷茫。

與野子相比,前服裝店老闆阿榮已經成功完成了裂變。但說起自己的求職經歷,至少在2006年,偌大的廣州還不太歡迎他這個「底層人民」。

學歷不高、背景普通在一線城市的結果,就是面試的頻繁碰壁。即使是去崗頂電腦城賣電腦的活兒,一個月700元不包吃不包住,也沒人願意請他。後面,他找到了一份牛奶推銷的工作,這是他第一次做業務性質的工作,卻不斷消磨人的毅力。

別人都說廣州遍地是黃金,阿榮卻覺得在廣州活下去都很難很難,在那個及其看中學歷和背景的氛圍裡,沒有人願意給他機會。

直到他來到十三行,即使工資少得可憐,但他很高興,因為廣州終於有個地方能夠接納自己。也許是潮汕人骨子裡不服輸的勁,兩年後阿勇成功地擁有了自己的檔口。再兩年後,他開始開發自己的男裝商場。他說幾年前,他想都不敢想自己在廣州能擁有車和房。

阿榮成功的故事也是很多十三行服裝人的縮影,靠自己能力開跑車的年輕人並不在少數。但對於這些十三行底層的小人物來說,想要抓住機遇,站在人生的另一個高度,卻太難了。

大多數十三行「小妹」們,淡季都面臨著隨時被炒掉的風險,在商場內頻繁的跳槽帶給她們的更多是不安定感。但她們又是感謝十三行的,即使看不到未來,至少在當下,這個靠能力就能養活自己的地方為她們提供了一個生活的出口,不至於受世界冷眼相待。

註:其中人名均為化名

- END -

本期故事製作團隊

相關焦點

  • 從廣州十三行到淘寶網紅店,賣衣服的生意就這麼變了①
    一那時候,廣州還是服裝貿易市場的中心。《第一財經周刊》曾經在 2009 年的一篇報導中介紹了中國流行服裝業的一個地下鏈條,北京動物園和上海七浦路那些物美價廉的衣服大多來自於廣州的服裝批發市場們。廣州十三行、白馬、站西、紅棉這些市場不光承擔服裝的中轉和銷售任務,還是服裝的設計者和生產者。
  • 揭秘廣州十三行:每天數十萬人血拼,買走上千噸衣服
    天下網商記者 章航英如果不是行內人,來到廣州荔灣區的十三行可能會撲一個空。下午三點是一個分界線,這之前和之後的十三行,猶如兩個不同的世界。下午三點差不多是批發市場歇業的時間,新中國大廈、紅遍天、十三行網批莫不如是。
  • 3平米鋪面月租18萬,一件衣服25元,廣州十三行的水有多深?
    如果不是行內人,來到廣州荔灣區的十三行可能會撲一個空。下午三點是一個分界線,這之前和之後的十三行,猶如兩個不同的世界。 下午三點差不多是批發市場歇業的時間,新中國大廈、紅遍天、十三行網批莫不如是。 在這之前你可以看到熙熙攘攘的外來客,甚至還有外國面孔。
  • 廣州十三行,批發市場怎麼活下去
    不止十三行,廣州沙河、白馬、紅棉,以及武漢漢正街等批發市場的生意早已不如從前。上世紀90年代,服裝批發興起。這個行業最初以地攤、大棚經營為代表,慢慢地,商戶們進入商城,統一管理之下也逐步正規化,千禧年後迎來繁榮發展。十三行商圈在鼎盛時期,人流量可達到數十萬人,每天進出貨物數千噸,通過物流發到全國各地市場。
  • 【特寫】廣州十三行,批發市場怎麼活下去
    不止十三行,廣州沙河、白馬、紅棉,以及武漢漢正街等批發市場的生意早已不如從前。上世紀90年代,服裝批發興起。這個行業最初以地攤、大棚經營為代表,慢慢地,商戶們進入商城,統一管理之下也逐步正規化,千禧年後迎來繁榮發展。十三行商圈在鼎盛時期,人流量可達到數十萬人,每天進出貨物數千噸,通過物流發到全國各地市場。
  • 揭秘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它將走向何方?
    如果不是行內人,來到廣州荔灣區的十三行可能會撲一個空。下午三點是一個分界線,這之前和之後的十三行,猶如兩個不同的世界。  下午三點差不多是批發市場歇業的時間,新中國大廈、紅遍天、十三行網批莫不如是。  在這之前你可以看到熙熙攘攘的外來客,甚至還有外國面孔。
  • 走起,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
    大家好,三姑六婆大家好,我在外面很開心......哎呀忍不住唱起歌來了QAQ,今天,小博帶大家一起走進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帶上手機出發咯!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位於廣州市荔灣區十三行路,一般簡稱為「十三行」。
  • 廣州十三行,疫情中批發市場的生存樣本
    不止十三行,廣州沙河、白馬、紅棉,以及武漢漢正街等批發市場的生意早已不如從前。上世紀90年代,服裝批發興起。這個行業最初以地攤、大棚經營為代表,慢慢地,商戶們進入商城,統一管理之下也逐步正規化,千禧年後迎來繁榮發展。十三行商圈在鼎盛時期,人流量可達到數十萬人,每天進出貨物數千噸,通過物流發到全國各地市場。
  • 批發商被拋棄 廣州十三行服裝市場生死劫
    國內最大最集中的服裝批發基地,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在本月初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租戶抗議行動。小檔主們拉起的橫幅上顯示,2平米不到的鋪面,月租金已高達17萬。    現狀    租金貴,1平米小鋪檔主都要對半轉租    廣州十三行商圈主要由新中國大廈、誠大時裝廣場和紅遍天服裝交易中心構成。根據客流和人氣的不同,三家的租金水平也相差較大。    南都記者先來到人氣最旺的新中國大廈。只見商場的一樓,仍然可以用人潮湧湧來形容,特別是靠進門口的批發檔,都圍著客人在諮詢或交易。
  • 廣州十三行之所以叫十三行,竟然是因為算盤有13行?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廣州十三行的名字,雖然現在來廣州旅遊再找十三行舊址,只有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像個地標似的證明十三行確實存在過。有很多人都以為十三行的意思是有13個洋行,實際上並非如此。關於十三行的得名,有人好好的研究了一番,得出了兩個結論。
  • 廣州十三行女老闆,怎麼那麼有錢?
    有網友問:廣州十三行做服裝生意那麼賺錢?有的女老闆經常在朋友圈炫富,不是曬賓利豪車,就是曬在哪個國家旅遊度假。十三行做服裝生意賺不賺錢,你可以通過十三行檔口租金,就可以了解到一點點。目前十三行商圈有的檔口租金高達幾十萬!
  • 揭開廣州十三行的神秘面紗
    說到中國近代經濟社會發展,往往繞不開廣州十三行。她是大清國門打開之前,與外國人做生意的窗口。對於多數人來講,也僅限於此,為什麼叫十三行,他到底是做什麼的?我們一般都一無所知。這些商行,負責繳納行稅,也就是說從外國販賣過來的貨物及出海貿易貨物有關稅款。據歷史記載,洋貨行的創設年代大約在1687年左右,之所以叫廣州十三行,主要是清代學者著作中,稱呼他們為洋貨十三行。
  • 實地探訪廣州十三行:疫情中批發市場的生存樣本
    不止十三行,廣州沙河、白馬、紅棉,以及武漢漢正街等批發市場的生意早已不如從前。上世紀90年代,服裝批發興起。這個行業最初以地攤、大棚經營為代表,慢慢地,商戶們進入商城,統一管理之下也逐步正規化,千禧年後迎來繁榮發展。十三行商圈在鼎盛時期,人流量可達到數十萬人,每天進出貨物數千噸,通過物流發到全國各地市場。
  • 廣州十三行,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只要是做過服裝的人都去過或者至少都聽過廣州十三行,至於為什麼叫十三行?有人說是因為算盤有十三行!聽起來這裡就是一個生意雲集的地盤。都說有衣服的地方就有女人,路過十三行,你可以看見來來往往的靚女,上下不過二三十歲,膚白貌美大長腿,五官比三觀還正,妥妥的網紅臉,你以為她們是來買衣服的?實際上十有八九是個檔口老闆娘;有時候也可以看見拉著小貨車或者扛著大包小包的小哥,穿著普普通通甚至還很髒,但很有可能人家是背後有幾套房的人。
  • 「特寫」廣州十三行,疫情中批發市場的生存樣本
    不止十三行,廣州沙河、白馬、紅棉,以及武漢漢正街等批發市場的生意早已不如從前。上世紀90年代,服裝批發興起。這個行業最初以地攤、大棚經營為代表,慢慢地,商戶們進入商城,統一管理之下也逐步正規化,千禧年後迎來繁榮發展。十三行商圈在鼎盛時期,人流量可達到數十萬人,每天進出貨物數千噸,通過物流發到全國各地市場。
  • 廣州十三行買衣服最便宜,質量不比天河城差,過年新衣就靠這一次
    還有一個月就要過年啦,過年當然少不了穿新衣,想買上檔次的衣服但又很貴,你還是不是還在糾結買什麼牌子的衣服呢?不必糾結,立刻去十三行買買買!現在正值廣州十三行年底清倉大甩賣。廣州最大的服裝批發集散地十三行是廣州眾多服裝批發市場,包括白馬、UUS、紅棉、匯美國際等服裝城,當中十三行價格最低、款式最新的一個,且有些衣服質量一點都不亞於廣州天河城、正佳廣場裡面的大品牌。
  • 微商潛入廣州十三行 傳統批發市場再轉型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微信的強勢崛起,移動電商來勢洶洶,微商群體在傳統批發市場中的火熱,著實令「我夥呆」。儘管否定與認可的聲音交錯而來,但不容否認的是,專業市場的微商化卻一日千裡,連十三行檔口的小妹們都已經在用手機做生意了。  為什麼要做微商?  餘銀英就是毛松柏所說的開啟微商模式的實體店老闆。
  • 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的幾個常見問題
    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的幾個常見問題 2011-07-28 13:31:31 來源:網上輕紡城 對初涉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的新人來說
  • 廣州十三行老闆娘抖音直播 單日帶貨122萬元 高於平日銷售額十倍
    廣州十三行老闆娘抖音直播 單日帶貨122萬元 高於平日銷售額十倍金羊網  作者:  2020-03-20 3月18日,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街檔口老闆娘
  • 廣州十三行:線上直播線下批發,拉單衝量「雙十一」
    廣州是中國最大的服裝批發地,城中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服裝商圈,擁有深厚歷史的十三行商圈便是其中之一。10月底,廣州十三行的多名服裝商鋪老闆對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說,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年初生意確實不大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