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告別一元時代,打工人連充電自由也沒了。
「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曾被王思聰極度看不上的共享充電寶,如今正迎來自己的收割時代。
最近,很多網友在網上吐槽共享充電寶漲價了。
「太貴了!」來自南京的陸女士說,她9月份在南京南站附近用了一次共享充電寶,「充了31分鐘花了9元。」她記得掃碼時候有價格提示,4.5元半小時,「我當時就覺得很貴,但是手機電量告急,必須得用。」
陸女士緊趕慢趕地充了一會兒,就趕緊送回去,但是還是超過了半小時,「就超過1分鐘,算我一小時的錢。」
圖片來源:網絡
什麼?用31分鐘收費9元!充電寶啥時候這麼貴了?
1
比特斯拉充電還貴的充電寶
「現在用共享充電寶幾個小時比我停車費還貴」、「充了50分鐘,要了我6塊錢,以前一小時才2-3塊」……
共享充電寶就這樣在不經意間漲價了,就如它不經意間闖入我們的生活一般。
「什麼?都漲到這麼貴了,我自己帶個充電寶不香嘛!」偶爾出差需要用到共享充電寶的小張在聽到共享充電寶漲價的消息後,發出了驚嘆和質疑聲。
在她看來,一小時2元錢的價格是可以接受的,一小時6元錢未免有點誇張了。「一頓飯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大概能充一半的電吧!」小張表示,共享充電寶的充電速度並不快。
不少網友也有同樣的體驗,網友@暖一束花開-W 吐槽道,「關鍵充的很慢,半個小時充百分之十幾,也是醉了!」按照這樣計算,一小時6元,但充滿一個正常手機就要3個小時左右,這樣下來就要花費近20元。
難怪有網友吐槽說:「比給特斯拉充電還貴!」
當你遇到充不了電的充電寶,也只能自認倒黴了。小徐講述自己「被坑」的經歷,「有一次我用共享充電寶充電,結果充了沒一會兒,充電寶居然沒電了,白浪費我2塊錢。」
儘管如此,當手機在外沒電時,共享充電寶依舊是人們在「手不離機」時代的第一選擇,這讓消費者頗感無奈。
「我也不想花這個錢,但是不充電,(付不了)飯錢,我就得給人家刷盤子了」,網友@哈哈哈臉講述自己有一次在飯店剛點完單,手機便關機的經歷,儘管用共享充電寶花了3塊錢只充了三十分鐘,但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看起來槽點滿滿的共享充電寶卻悄然漲價,這種漲價背後的原因為何呢?
2
漲價還是搶錢?
由於資本的積極參與,讓共享充電寶之戰提前進入白熱化,大額補貼紛紛砸向市場,用戶、渠道也樂得其中。但背靠雄厚資本的大公司還能撐得住,小公司不久後就紛紛宣告破產。
最先倒下的樂電撕開了共享充電寶行業繁榮背後的殘酷一角。不久,PP充電、河馬充電、創電、小寶充電等,全都不堪重負,宣布退出角逐。
小企業戰敗離場,留下頭部企業進入第二輪廝殺。
剩下的幾家無不擁有強大「後臺」,騰訊、蘇寧、聚美優品、小米、高瓴資本等都位列其中。不過此時巨頭們開始盤算「賺錢」這件最重要的事了。
但線下「攤位」的競爭、安撫失掉補貼不爽的攤販等全都成為盈利路上的攔路虎,於是大家不約而同決定漲價,先從1元漲至2元,發現用戶竟然沒變少,便繼續加碼,共享充電寶價格便一路水漲船高。
競爭維度一夜之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共享充電寶徹底淪為暴利行業。
圖片來源:微博用戶
據了解,具體來說,「街電」每日封頂價格從20元漲到了30元;除旅遊景區提升至5元/小時以外,其餘人流量較大的地點均提升到了3元/時。
「來電」的每日封頂價格20元未發生變動,每小時價格提升至2-3元。
「美團」雖然是充電寶市場新玩家,但走的不是低價路線。在旅遊景區高達6元/時,其餘人流量較大的地點為3元/時。
「怪獸」每日封頂價格28元,僅次於「街電」;值得注意的是,該品牌單位時間價格不分場所,均為每小時4元。
從目前來看,各家使用價格出現普遍上調。與此前「每小時一元」的價格相比,「美團」充電寶價格最高漲了五倍。
3
瘋狂收割為哪般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與關鍵詞「共享充電寶」相關的項目品牌共有160個。
但據Trustdata數據,2019年,「三電一獸」四家公司已佔據共享充電寶市場96.3%的份額。這四家公司中,街電以28.6%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小電和怪獸分別以27%和25.1%的份額緊隨其後,來電以15.6%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四。
圖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在擴張的幾年間,為了培養用戶習慣,各家不約而同採取了低價模式。「前半小時免費」、「一小時只要一元」的策略遍布整個共享充電寶市場。
為了能夠入駐更多店鋪,代理商給商家開出了足夠有吸引力的條件。北京海澱區一家火鍋店的負責人稱,他們餐廳裡安裝了兩個24個充電寶的充電櫃,與品牌商籤的是7成收入的合約。
該負責人算了一筆帳,如果一個充電寶一天被使用5次,按單次使用費3元計算,兩個櫃機每月能給火鍋店帶來大約1.5萬元的分成收入。
至於KTV這樣的娛樂場所更是共享充電寶商家的必爭之地。代理商為了入駐,除了分成70%-80%,還會額外給一萬元入駐費。但即使如此,由於單價較高,也可以在半年內收回成本。
商家盆滿缽滿,共享充電寶企業更不必說。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共享充電寶行業完成79.1億元的交易總額,同比增長141.3%,行業頭部的四家平臺均已實現盈利。
如今共享充電寶卻普遍漲價,像共享單車行業一樣進入「收割期」。
4
漲價還能飛多久?
從「1元時代」逐漸過渡到每小時2元、3元,共享充電寶未來價格還會一路上漲嗎?
在業內人士看來,共享充電寶很難再回到1元時代了,「因為目前不管是幾塊錢,應該持續有一段時間了,這段時間裡面從整個市場運行情況看,需求的人還是有的」,他認為,儘管量會比以前有所下滑,但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運營主體會適當根據市場需求去調整,「但純粹回到一元時代,我覺得基本上不太可能」。
圖片來源:小電微博
企業用漲價來「造血」,本是無可厚非,但溢價幅度必須受市場供需控制。這個道理對共享充電寶同樣適用,除非其能提供與價格匹配的同等價值。
充電寶最基礎的功能當然就是「電」,但很多人吐槽其充電速度特別慢,15分鐘收費5元,只充了不到20%電量。
還有充電寶的付費系統也存在惡意扣費現象,光在黑貓上關於此類的投訴,就高達4900起。
市場對於共享充電寶的前景還是看好的,這是因為頭部企業相繼宣布盈利,以聚美的街電為例,光是在2019年,就營收30億左右,淨利潤更是超過7.2億。
因此,所以目前來看,共享充電寶就是一樁渠道、代理商、運營企業都能掙錢的生意。
不過,共享充電寶越來越貴是企業調價的自由,而願不願意用則是消費者的自由,如果消費者願意為之買單,願意被「割韭菜」,那麼,則一切都是合理的。而究竟漲價還能漲多少,讓我們拭目以待。
雲掌財經素材來源:
中新網:《共享充電寶1元/小時?你想多了,現在1元10分鐘》
Techweb:《難回一元時代的共享充電寶 你還愛嗎?》
科技互聯聚焦:《15分鐘要價5元,共享充電寶暴利之路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