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從沒見過核潛艇 算盤打出核心數據

2020-12-12 央廣網

黃旭華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因為國家需要,他隱姓埋名,潛心研究,從青絲到白髮,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祖國的核潛艇事業。他說,我就像核潛艇一樣潛在水底下,不希望出名。我的一生屬於核潛艇,屬於祖國!今天,讓我們走近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黃旭華。

今年已經是95歲高齡的黃旭華院士,每天早上都會來到他位於中船重工七一九研究所的辦公室,一工作就是一上午。對於剛剛獲得的共和國勳章,他自豪地說,榮譽屬於大家。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黃旭華:(核潛艇研製)這個工作牽涉到我們國家26個省市自治區、2000多個工廠、研究所、院校,是一個全國大力協同的產物、集體智慧的結晶。在千千萬萬的核潛艇戰士當中,我僅僅是作為一個代表來領取這個榮譽而已。

上世紀50年代,面對西方大國不斷加壓的核威懾,剛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決定研製自己的核潛艇。1958年,作為國家最高機密的中國核潛艇工程正式立項,黃旭華成為研製隊伍中最早的29人之一。而當時,這支隊伍中,甚至沒有一個人見過核潛艇長什麼樣。

面對西方嚴密的科技封鎖,黃旭華和同事們大海撈針,從浩瀚的報紙雜誌中搜尋所有和核潛艇相關的資料。他們打破了常規程序,邊研究、邊試驗、邊設計、邊基建、邊生產。沒有計算機,成千上萬的核心數據,他們就用算盤、計算尺來計算。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黃旭華:我們的核潛艇牽涉到幾千米長度的管道、電纜、一千多噸的鋼材,這麼多的東西組合在了這個潛艇上,要保證它的重量、重心在最好的位置上,那是非常困難的。而我們沒有計算手段,我們是用算盤打出來的,一點改變,整個情況又要重新算。日日夜夜搞,反反覆覆,我們的同志沒有怨言,咬緊牙關把它搞出來。

為了保證實際重心與計算出來的一致,他們乾脆在船臺的入口處放了一個磅秤。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黃旭華:凡是拿進船臺的都要過秤登記,所有的重量要跟我計算的一樣。

想了很多土辦法,下了不少苦功夫,在黃旭華和同事們的努力下,從1970年到1981年,我國陸續實現了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第一艘核動力潛艇交付海軍使用、第一艘飛彈核潛艇順利下水,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88年,我國核潛艇研製迎來了一個關鍵的日子,第一次極限深潛試驗。而在此前的1963年,美國「長尾鯊」號核潛艇在進行同一試驗時,因事故沉沒,艇上129人無一生還。面對緊張的氛圍和巨大壓力,黃旭華決定親自帶隊下潛,那一年,他64歲。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黃旭華:一塊撲克牌大小的鋼板,它要承受1.5噸的海水壓力,那麼大的艇,你看要承受多大的壓力。任何一點結構、材料、設備達不到(極限深度海水壓力的)要求,都有可能就艇毀人亡。我說我下去,萬一在試驗過程當中發生了哪種不正常的現象,我會及時地協助艇上研究,採取措施。作為總師,我要為這一百幾十個人的生命安全負責到底。

時至今日,黃旭華依然清楚地記得當天下潛時的情景。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黃旭華:因為在海水壓力情況下,艇在不斷地變形,一變形就發出聲音來。「咔咔」「啪」,聽起來是非常可怕的,個別的焊條撕裂了,那撕裂的聲音像尖叫一樣,那更厲害。(後來)上升到100米,叫安全深度了,突然一下,整個艇就沸騰起來了,握手的握手、擁抱的擁抱,有的都哭起來了。

最終,深潛試驗成功了,黃旭華成為全世界第一位參與深潛試驗的核潛艇總設計師,他即興揮毫,「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黃旭華:這幾個字也是我從事核潛艇的人生的寫照。兩個字,一個是「痴」字,一個是「樂」字。痴迷核潛艇,獻身核潛艇事業,我無怨無悔。「樂」字,對待任何失誤我是樂觀對待,整個過程我是樂在其中。

深潛試驗成功幾天後,正在準備中考的黃旭華的小女兒黃峻收到了一封來自父親的信。

黃旭華的小女兒 黃峻:父親給了我很多的鼓勵。在信裡,第一次父親跟我談到了他的工作。他說我這次到南海來工作是很有意義的,我們進行了一項技術難度很大、危險性又很大的試驗。我父親是個對組織紀律遵守非常嚴謹的一個人。這一次這個出海,其實我是並不知道的,看了這封信的時候,(也)並不知道有那麼大的意義,我根本沒有想到過家裡也算是經歷過生死。這些年報導出來了以後,我才知道父親原來還做了這麼大的一件事情。

加入核潛艇研究,有嚴格的保密規定。黃峻直到上小學要填表時才第一次知道父親的名字;直到之後的媒體報導,才知道經常不在家的父親都在忙些什麼。而在核潛艇研製的這三十年,黃旭華更是沒有回過一次老家。父親去世時,只知道自己的三兒子黃旭華在北京工作,有一個信箱地址。黃旭華的母親是從一篇關於中國核潛艇的公開報導中,得知自己的孩子已經成了中國核潛艇的總設計師。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黃旭華:我是欠了我的父親、母親,欠了我的愛人,欠了女兒,欠了一輩子還不了的情債,我心裡是有愧的。但是,國家的需要,作為共產黨員,我沒有其他的考慮。當我的母親知道我是搞核潛艇的,說了一句話,老三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諒解。母親的這一句話,理解跟諒解,傳到我耳朵,我真的哭了。人家問我,忠孝不能兩全,你怎麼理解?我覺得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1988年,闊別30年後,黃旭華終於回到老家,見到了已經93歲的母親。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黃旭華:母親去世的時候,母親的遺物裡有一條圍巾,每一次冬天我一定圍它,為什麼?我感覺我圍著這個圍巾,我母親一直跟我在一道,我真是想念我的母親。

為核潛艇隱姓埋名30年,奉獻了畢生精力,黃旭華用了四個字概括:無怨無悔。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黃旭華說,雖然他去年已經辦理了離休手續,但離而不休,他還要繼續地關注核潛艇的發展進度,繼續為祖國工作。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黃旭華:祖國就是母親,讓母親過得更好,這是我們的責任。70年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這個偉大的飛躍,我作為中國人感覺到自豪。我們的國家發展過來真不容易,我們多少同志為了黨的工作,為了國家、民族的復興,為建立新中國犧牲自己。(現在)世界上的技術競爭非常激烈,而且技術競爭當中最嚴格表現在國防科技技術上,所以我們任重而道遠。我95歲了,人家說你不要去上班,我說我還是有責任的,我現在的責任是我給新的這一代當拉拉隊長,給他們鼓勁。我們希望年輕的人,一定要堅定信心,迎頭趕上。(央視記者 潘虹旭 魏晨)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的「深潛」人生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9研究所(以下簡稱「719所」)黃旭華的辦公室裡,除了裝滿書的幾隻柜子和倚靠在牆根的幾堆資料,最顯眼的物件是兩個潛艇模型:短一些「身體胖胖」的是中國第一代「夏」級彈道飛彈核潛艇,稍長一些「體形苗條」的是中國第一代「漢」級攻擊型核潛艇。  核潛艇誕生於1954年,這一年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首次試航。1957年,蘇聯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我的一生屬於核潛艇屬於祖國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攝  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  「我的一生屬於核潛艇屬於祖國」  47年前的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我國僅用10年時間就研製出了國外幾十年才研製出的核潛艇。
  • 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的「校園故事」走進母校上海交大
    2020年1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交通大學1949屆造船工程系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旭華榮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消息傳來,交大師生備受鼓舞,感同身受,分外自豪。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黃旭華:在驚濤駭浪中默默深潛的「中國核潛艇...
    【人物小傳】黃旭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總設計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為中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的多次海上試驗任務中,作為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研製領域,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我還是喜歡隱姓埋名每天上班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我還是喜歡隱姓埋名每天上班 2017-11-昨天,作為大名鼎鼎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院士回到武漢,一下飛機就受到熱烈歡迎。  習近平總書記很平易近人  昨天下午兩點左右,黃旭華院士和夫人李世英一起緩緩走出機場出口(如右圖)。雖然最近幾天一直很忙碌,但他精神不錯,看到記者,笑容掩飾不住。
  • 「人間蒸發」30年 他用算盤造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
    他就是被稱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的黃旭華。48年前,正是他,親手把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推進大海。  2017年11月17日,在全國精神文明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拉著黃旭華的手,請他坐到自己身邊。這個曾經對核潛艇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老人,獲得了新時代的至高禮遇和尊敬。  「苦幹驚天動地事 甘做隱姓埋名人」,黃旭華用這14個字來總結自己的人生。
  • 大海都知道——黃旭華和他設計的核潛艇的故事
    如果說,我國核潛艇的第一任總設計師彭士祿領銜解決了中國核潛艇「有沒有」的問題,那麼,第二任總設計師黃旭華使中國核潛艇真正具備核反擊的實戰能力,使中國核潛艇成為大國的「定海神針」。當時我們只有算盤和計算尺,後來才有了手搖計算器,」黃旭華說,「但是即使現在有計算機,最原始的數據錄入,依然要人一個一個輸進去的,同樣一個數據都錯不得。」當年只有算盤和計算尺的黃旭華他們,經常為得到一個正確數值而組織三組人馬同時計算:如果三組人的計算結果都一樣,那OK,通過;只要三組數據有一個不同,就必須重算,必須算到三組人得出的是同一個數值。
  • 此生屬於祖國,此生無怨無悔——隱身30年的中國核潛艇先驅黃旭華
    重到可以為之遠離家鄉、荒島求索,深藏功名三十載;重到從一窮二白中「頭拱地、腳朝天,也要把核潛艇搞出來」;重到年過九旬仍不甘退休,誓要再幹好多年……10日,黃旭華,這位共和國的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從習近平總書記手中接過了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章。
  • 古有移山的愚公,今有一生獻給核潛艇的「痴翁」黃旭華
    30多年前,世界上首位親自參與深潛的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院士在試驗艇起浮過程中,激情澎湃賦詩一首。這位「痴翁」痴心不改,為中國「大國重器」核潛艇研製奉獻一生,立下不朽功勳。1月10日,96歲高齡、滿頭銀髮的黃旭華院士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神採奕奕登上領獎臺,榮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94歲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參觀海軍博物館 再下核潛艇
    黃旭華詳細詢問401艇近況日前,我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院士,率一行6人,如正常遊客一樣買門票到海軍博物館參觀,在檢票口被該館官兵發現。94歲高壽老人黃旭華穿過401核潛艇內水密門海軍博物館康海東館長聞訊趕來,眾人感到黃老年事已高,建議黃老不要再下401核潛艇,就在碼頭上向他匯報該艇入館以來的情況。但黃老夢牽子嗣,執意要下艇參觀。看到黃老如此執著,在場人員急忙前攙後扶護送黃老入艇。
  •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誓幹驚天動地事 甘做隱姓埋名人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9所名譽所長黃旭華榮獲「共和國勳章」。為研製中國第一代核潛艇,黃旭華隱姓埋名30載。9月29日,在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黃旭華說:「誓幹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
  • 為鑄大國重器,「中國核潛艇之父」隱姓埋名30年
    ,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9研究所名譽所長。那時候,我國尖端技術基礎薄弱,只能寄希望蘇聯的技術援助,然而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在訪華時傲慢地拒絕了,「核潛艇技術複雜,要求高、花錢多,你們沒有水平也沒有能力來研製。」事後,毛主席作出指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於是,我國研製核潛艇的「09」工程誕生了,黃旭華憑藉出色的專業能力被秘密地召集至北京,迅速開始了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論證設計工作。
  • 潮劇《大國赤子》首演 演繹黃旭華研製核潛艇30年「無名人生」
    以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研製功勳人員黃旭華院士為原型的大型現代潮劇《大國赤子》1日晚在廣東揭陽首演。 沈綿鉞 攝中新網廣東揭陽8月1日電 (陳啟任 許創盛)以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研製功勳人員黃旭華院士為原型的大型現代潮劇《大國赤子》1日晚在廣東揭陽首演。該劇以現代潮劇藝術手法,首度將黃旭華隱姓埋名30年投身新中國核潛艇研製的感人事跡搬上潮劇舞臺。
  •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給你一個玩具,給我造出一艘核潛艇
    當今世界,核潛艇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存在,如果一個國家可以擁有核潛艇,它的海軍軍事力量就會得到極大地提升。這種以玩具為研究背景的特殊人才,就是在中國發展核潛艇的過程中出現的,並創造了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以其傑出的貢獻為基礎,被稱為「中國核潛艇之父」。那麼,在建造核潛艇時,科學家到底做了什麼努力呢?而且他是怎樣在核潛艇的製造過程中使用這個玩具的?
  •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年過六旬指揮深潛試驗
    10日,長江日報記者從黃旭華工作的研究所獲得一組珍貴的老照片,這些當年黃旭華求學、工作、生活的精彩瞬間,也是他一生奉獻祖國、奉獻核潛艇事業的寫照。  試驗成功  作詩抒懷  1988年3月4日,在葫蘆島上,黃旭華站在核潛艇前留下了一張合影,這艘核潛艇即將到指定海域進行極限深潛試驗。
  • 中國核潛艇之父
    於是,34歲那年,黃旭華被密召進京,此後30年再沒回家。他是中國核潛艇之父,他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1959年10月1日, 赫魯雪夫傲慢地說: 核潛艇技術複雜,花錢又非常多, 你們中國搞不出來,只要我們蘇聯有了, 大家建立聯合艦隊就可以了。
  • 中國核潛艇之父34歲被密召進京 此後30年再沒回家
    他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 也被稱為中國核潛艇之父。1毛澤東憤怒地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然而中國第一代核潛艇上所有的材料和設備,全都是自己製造! 而黃旭華親自下潛300米, 成為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 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這次深潛試驗,黃旭華的眼底、耳朵和牙齦 都因承受壓力過大而滲出了血……
  • 世人只知黃旭華,但業內人卻說,他才是中國核潛艇的「無冕之王」
    圖片來源:核電文摘《共和國勳章應該授予彭士祿》黃旭華的名字和事跡,大家聽得很多:隱姓埋名30年,只為研製出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這可是保證核潛艇是否安全的「壓艙石」,馬虎不得。在一眾專家和領導面前,彭士祿一點都沒犯怵。他大膽指出:我們從來沒有造過動力堆,也沒見過核潛艇,如果不做陸上模式堆實驗,糊裡糊塗就裝艇,十有八九會出大問題。緊接著,彭士祿對整個設計思路做了解釋。
  • 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離家三十年,九旬老母的一句話,至今令人動容
    後來他的父親去世了,他也沒有出現,沒有人知道黃旭華到底去了哪裡。那黃旭華到底去哪裡了呢?從無到有,核潛艇終突破我們先來說個小故事。說是在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時候,蘇聯總統赫魯雪夫對毛主席說,這個研究核潛艇技術太複雜了。你們中國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水平來製造。你們中國要研製核潛艇,異想天開。
  • 中國核潛艇之父參觀海軍博物館,94歲高齡再下核潛艇
    日前,6位遊客買票到海軍博物館參觀,檢票口的官兵敏銳發現,其中有一位「重要人物」——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院士。他1964年帶領團隊研製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如今,黃旭華決心在有生之年再一次登上這艘在海軍博物館展覽的401核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