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宋代官窯和民窯的瓷器特色

2020-12-12 歷史龍探長

引言

我國古代的瓷器,本來都是民間即「民窯」生產的。到了宋代,官辦瓷窯即「官窯」開始出現了。從此,歷代宮廷使用的瓷器,都由官窯生產,民間使用的以及遠銷海外的瓷器,則由民窯生產。這一變化是怎樣發生的?

我國宋代有哪些官窯和民窯?它們又各有什麼特色呢?下面就來回答這些問題。在瓷器未發明以前,我國民間廣泛使用的是陶器;而那時的奴隸主和封建主等社會上層統治者,則使用青銅器、金銀器和玉器。瓷器發明以後,使用瓷器的人便逐漸多了起來。到了唐代,瓷器燒製得日益精美,產量迅速增加,在社會上更加受到重視。特別是朝廷多,次禁止用金銀等貴重金屬製作生活用器以後,使用瓷器的富貴人家就更多了。人們把浙江越窯青瓷比作玉器,把邢窯白瓷比作銀器。

當時,邢窯白瓷已作為地方特產向朝廷進貢。解放後,在唐長安城的西市遺址、大明宮遺址,都發現過不少進貢朝廷的邢窯白瓷。又據文獻記載,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錢氏政權也曾命令越窯燒造供奉之器。那時進貢朝廷的瓷器與民間用瓷沒有多大區別,到了宋代,朝廷對瓷器的需求量不斷增大,瓷器生產的品種和質量也必須適應宮廷的需要,特別是那至高無上的皇帝,認為使用與百姓一樣的瓷器是有損尊嚴。

於是,為了適應宮廷的特殊需要,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辦瓷窯一,「官窯」便產生了。而那些不受朝廷約束的民辦瓷窯,則被稱之為「民窯」。在宋代,歷來有「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之稱。這五大名窯除定窯外,其它四座均屬官窯。其中「官窯」又包括汴京官窯和修內司官窯。這樣,宋代函的官窯主要有汴京官窯、修內司官窯、汝窯、哥窯、鈞窯。因為汝窯傳世瓷器不多,哥窯尚待研究的問題不少,所以本文著重介紹一下汴京官窯、修內司官窯和鈞窯。

汴京官窯;據南宋顧文薦《負暄雜錄》一書記載,「宣政間京師自置燒造,名曰官窯。」宣政間是宋徽宗政和元年到宣和十五年間當時,宋徽宗在汴京(今開封)設置官窯。因窯址設在都城汴京,後人稱之為汴京官窯。汴京官窯燒制瓷器必須按照宋徽宗的旨意進行。其造型、釉色都要為皇帝所喜愛。宋徽宗是一個才子兼紈袴子弟型的帝王,能詩善畫,好古成癖,自命風雅。因此,汴京官窯瓷器的造型,多仿商周秦漢的青銅器和玉器。現在故宮博物院保存下來的宋代傳世瓷器,可能大部分是在汴京官窯燒制的。

汴京官窯燒瓷隨著北宋王朝的滅亡而終結,因而為時不長,燒制的瓷器也不多,這些瓷器傳至如今,當然就極為名貴了。修內司官窯:這是宋高宗趙構南渡後,仿效汴京官窯在杭州另建的新窯。因為新窯是汴京官窯的繼續,所以也稱南宋官窯。據南宋葉寘《坦齋筆衡》一書記載:「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後苑,號邵局,襲故宮遺制,置窯於修內司,造青器名內窯;澄泥為範,極其精緻,釉色瑩澈,為世所珍。」這裡明確指出,修內司窯就是「內窯」。「內」即內廷及大內,「內窯」也就是朝廷建的官窯。該書還明確指出,修內司官窯是仿汴京官窯來燒制瓷器的。

因此傳世的宋代瓷器,既有北宋汴京官窯燒制的,也應當有南宋修內司官窯燒制的。鈞窯:北宋鈞窯窯址在離今開封不遠的河南省禹縣。鈞窯最初為民間所建,因燒制的瓷器釉色青中帶紅,有如藍天中的晚霞,非常美觀。因此鈞窯不久便被朝廷看中,隨後即為朝廷所霸佔。從此,這朵在民間自由開放、為民間所享有的鮮花,便成了由朝廷控制的官窯,專門為朝廷燒制各式各樣的花盆之類的御用陳設瓷器。提起鈞窯的這一變化,人們便會想到「花石綱」。

宋徽宗曾根據《周禮》上的記載,為了建築「艮嶽」,大興土木,修建明堂、殿閣、亭臺,又鑿池修泉,並在其中滿布名花名木,室內也大擺奇花異石。為此,在蘇杭設「應奉局」,搜羅各種花石樹木。一時,深山中的奇石,江湖中的異物,民家的寶石珍木,都被運往汴京。當時運花石的船隊,不斷往來於淮汴之間,謂之「花石綱」。為了栽種名花,製作奇石盆景,鈞窯還在民辦時便開始承擔為朝廷製作各式花盆的任務。解放後,我國考古工作者多次在鈞瓷產地禹縣進行調查。1965年,終於在禹縣城北門內的八卦洞發現了鈞窯窯址。

這裡出土瓷器的造型、胎質、釉色,與傳世的鈞窯瓷器完全相同。鈞窯與汴京官窯一樣,都是按照朝廷統一設計的式樣進行生產的。現在能看到不少鈞窯出產的各種花盆、奩、出戟尊、鼓釘洗等。它們有玫瑰紫、海棠紅、天青、月白等釉色,質地優良,製作精細。這期間的鈞窯瓷,每種器物有從大到小十種型號,在其底部都標有字碼。鈞、汝、官、哥等官窯,具有如下共同的特點:一是官窯瓷器的造型、釉色、裝飾,均要按照朝廷設計的式樣進行生產。生產的瓷器專供朝廷享用,嚴禁流入民間,因此,官窯瓷器屬於非商業產品。

二是官窯產品在工藝上要求精益求精,在胎質、釉色等用料方面不惜工本,其工匠也是挑選民間最為優秀者。三是官窯瓷器的生產,宮廷需要時就興,不需要時就廢,因而生產範圍小,延續燒造的時間也短。加之工藝技術對民間絕對保密,民間不能模仿、推廣,故官窯不能形成窯系。四是官窯瓷器只準收藏於宮中,禁止流散在民間。現在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歷代御用的官窯瓷器,就是皇宮中世代相傳而保存下來的;在民間和墓葬發掘中還從來沒有發現過。

與官窯相反,民窯的主要特點是屬於商品生產。它不受朝廷的束縛,富於活力和創造性。因此,民窯的大量興起,成為宋代瓷業發達的重要標誌。解放以來,在我國廣大地區發現的宋代民窯窯址星羅棋布,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陝西較多。位於今河北省的定窯、磁州窯,河南省禹縣的鈞窯,陝西省的耀州窯,都是著名的民窯。南方的民窯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廣東、江西等地,著名的有位於今浙江省的越窯、龍泉窯,江西省的景德鎮窯,福建省的建窯等。在這些著名的民窯周圍,還散布著許多小的民窯。一些瓷窯相互仿製,逐步形成了不同地方、不同窯口燒制同一品種、同一風格的作品的窯系。

我國宋代民窯,有以定窯、耀州窯、鈞窯、磁州窯、越窯、龍泉窯、景德鎮窯、建窯為中心的八大窯系。如此龐大而眾多的窯系,當時無論在我國還是在世界上,都是空前的。宋代民窯的活力和創造性主要表現在:所燒造的瓷器造型繁多,花色品種豐富多彩,裝飾方法多種多樣。例如,磁州窯創造性地把中國水墨畫的技法應用到瓷器的裝飾上,燒製成白地黑花釉下彩瓷器。這種瓷器上的裝飾,無論。是人物,還是花鳥,都是技法嫻熟,揮灑自如。人們常見的牡丹花,經過磁州民間藝人的加工繪製,就好似一枝鮮豔盛開的牡丹花纏繞在瓷器上。

其花葉的結構和穿插,花枝的形態變化,都富有濃厚的民間色彩,體現了我國宋代民窯的突出特點。元代以後,江西景德鎮成為全國制瓷中心,那裡有官窯也有民窯。明、清兩代與宋代一樣,也是官窯與民窯並存。朝廷在景德鎮建立了「御窯廠」,專門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這一時期官窯燒造的瓷器絕大部分都帶有年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等。

除御窯廠專門為宮廷燒制瓷器以外,朝廷還對民窯採用「進貢」「派官監窯」「官搭民燒」等方法,使之為宮廷服務。明、清兩代,景德鎮每年都要按朝廷需要,運送大量瓷器進宮。如今,陳列在故宮博物院歷代藝術館裡供人們研究和觀賞的歷代官窯瓷器,都是皇宮裡·的御用品。

相關焦點

  • 瓷器的故事-宋代官窯瓷器
    宋代官窯瓷器的故事三言兩語並不能全面概述。全面認識宋代官窯瓷器需要從多方面品鑑。紫色百合香與您說瓷,細講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官窯。一、官窯瓷器-基本概說中國古代陶瓷史中,所謂的官窯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官窯是指和民窯相對的官辦瓷窯,所燒造的器物為皇家所壟斷。狹義的官窯是指宋代瓷器中,北宋時期和南宋時期由皇家主導燒造的一種珍貴瓷器。
  • 宋代民窯瓷器值多少錢?宋代民窖瓷器近期成交記錄
    ,陶瓷器均發生於民間中,到了唐代,瓷器成了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遠銷印度,埃及和波斯等地。此時的民窯完全屬於商品生產的性子,民窯在產量上所佔的比重比官窯大得多,在質量上也有一定的生長。到了清代,民窯佔了壓倒優勢,官窯瓷器也為民窯所出。
  • 宋代官窯瓷器的十一個特徵
    到底什麼是「官窯」?以及「官窯」應具備哪些特徵?瓷器專家李柄輝老師《宋代官窯瓷器》一書,結合自己的觀點,總結了十一條特徵以供各位參考:因此,「官窯」概念,在宋代文獻中已講述清楚。(「官窯」和「貢窯」都產「官窯器」,只是「官窯」的產品只供宮廷使用,例如南宋官窯。
  • 淺析「官窯」和「民窯」的區別
    文/江湖詩客上回作品寫了世界一絕,鈞瓷,然後有許多朋友發來圖片和我分享,探討我國的瓷器藝術,有許多朋友問起什麼是官窯,什麼是民窯,然後怎麼區分,為此今天我特寫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謝謝!在器物尺寸和器物品種上都按官階規定。由於限制不了民窯的生產,實際上從墓出土的三彩器物上看,有許多超過當時唐律規定的範圍,隨葬品可在市場上去買。宋代社會對瓷器的需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朝廷皇室所需用的高級瓷器,二是海外貿易用瓷。朝廷皇室用瓷,都在朝廷專設的手工業作坊製造。由官辦瓷窯生產。
  • 清代早期豆青釉官窯瓷器和民窯瓷器的特點,如何區分
    青釉是中國瓷器中最古老的顏色釉,到了清代景德鎮青釉瓷器燒造達到了青瓷史上的最高峰。此時的青釉包括豆青、冬青、粉青、梅子青、蟹殼青諸種。今天樣子收藏只介紹清代早期豆青釉瓷器特點。清代豆青釉瓷器整體釉色淡雅柔和,色淺者淡若湖水,色深者綠中泛黃,釉面凝厚。
  • 清代同治年間生產瓷器:官窯VS民窯,官窯遙遙領先!
    同治瓷器清代同治年間(1862~1874年)景德鎮生產的瓷器。鹹豐朝御窯廠被毀,同治時又遭兵亂,優秀工匠流失,對生產影響很大。生產的瓷器品種有青花、釉裡紅、粉彩、鬥彩、紅彩、金彩、芸豆紅、黃釉、翡翠釉、窯變釉、廠官釉、仿官釉、仿哥釉、藍釉、白釉等。瓷器胎體官窯製品精細潔白。民窯則粗松厚重。釉層也是官窯比較細白,民窯稀鬆施釉薄且不平,波浪釉現象很嚴重。粉彩粉質成分過多,畫面濃厚過豔。紋飾程式化嚴重,內容多是寓意強烈的吉祥圖案,充滿了封建迷信色彩。
  • 瓷器收藏:需走出「重官窯輕民窯」的誤區
    官窯,有兩個概念,一是指貢器,一是指官廠。早在唐代晚期就出現了貢瓷,當時的越窯(秘色瓷)和邢窯「南青北白」應該是目前已知的最早貢器。「官監民燒」的貢瓷一直延續到宋元和明早期。而由朝廷(官方)直接出資建造窯廠,專門為宮廷燒造瓷器的真正意義上的官窯,出現在北宋。一直延續到明清。
  • 南宋龍泉窯仿官窯瓷器鑑定
    從各種古代文獻中,我們可以大致確定北宋汴京官窯的特徵如下: 器型:宋代造型胎色:香灰胎(與汝窯胎色接近) 釉色:天青色為主(與汝窯釉色接近) 開片:冰裂、鱔血、黑紋
  • 「宋代官窯」遺址成謎,專家說法不一,瓷器存世量不足三位數
    靖康二年,北宋滅亡,汴京遺址沉入地下,北宋官窯同時遭到毀滅,官窯遺址也被淹沒在漫漫黃沙之中,而中國的瓷器藝術發展到宋代,已經臻於成熟,隨著燒制工藝和新材料的發現,宋代瓷器的燒制有了新的發展,在跨越了千年後,宋代瓷器更是以樸實無華的風韻和不可跨越的高度,成就了中國陶瓷發展史的巔峰時代
  • 行家眼中官窯與民窯的區別
    官窯與民窯有什麼區別?這兩者生產的瓷器又有何不同?近日,記者就此請教了研究明代官窯的專家與學者。   「官窯與民窯儘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有著天壤之別。這兩者在生產工藝、圖案紋飾、藝術價值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差別一般人並不了解。」從事青瓷收藏與研究近20年的麗水市處州青瓷博物館館長葉英挺說。
  • 宋代官窯瓷器答疑解惑
    宋代五大名窯,也是宋代皇家御用瓷器,官窯瓷器之中的珍品。有關宋代官窯瓷器的辨識知識,與您逐一答疑解惑。一、如何辨識宋代汝窯瓷器?汝窯因汝州而得名。是宋代五大名窯之首。汝瓷素靜雅致、隨光而變幻,當時的產量就比較少,是宋代皇家御用瓷器,傳世的器物中,全世界不足百餘件,可見汝瓷之珍貴。二、如何辨識宋代官窯瓷器?宋代官窯瓷器可以用非常名貴來形容。「紫口鐵足」、「裹足支燒」、「器底有芝麻釘痕跡」等都是官窯瓷器的特點。
  • 瓷器收藏中的官窯劃分標準,官窯分幾個等級
    自唐代至元代(公元八世紀~十四世紀),官窯多有貢器,少有官廠,採取的形式是"官監民燒",燒出的瓷器,"千中選十,百中選一",進貢給統治階級。這種瓷器就叫做貢瓷和官窯。那時,唐代在產瓷區設有司務,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綏為新平(景德鎮)司務,奉詔監燒獻陵祭器。宋代設監,如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派殿前承旨趙仁濟監理越州窯務。到了元代則設局,以提領監陶,後改為本設總管。
  • 「空白期」並不空白:正統、景泰、天順三朝官窯瓷器淺析
    珠山明御廠西牆一帶發現的正統官窯遺存,以青花雲龍紋大缸為代表,器型碩大,舉世罕見,與文獻相印證,可知燒造於正統六年左右,可作為正統官窯瓷器重要參照器。大量的海水紋裝飾也是此次出土正統官窯瓷器的一大特色,可視之為正統官窯瓷器典型紋樣。同一地層出土的鬥彩蓮池鴛鴦紋盤與成化官窯所仿正統鬥彩蓮池鴛鴦紋盤相似,可知而這類製品均源自於宣德鬥彩蓮池鴛鴦紋盤,為認識明代鬥彩工藝技術的演變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
  • 最全的宋代民窯瓷器集錦
    宋代是中國瓷器製作的高峰,除了著名的五大名窯外,還有眾多的民窯。官窯精美異常,而民窯瓷器中的精品也毫不遜色。龍泉窯始於西晉,北宋時已初具規模,南宋中晚期進入鼎盛時期,制瓷技藝登峰造極,梅子青、粉青釉達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傳統龍泉窯中的哥窯與官窯、汝窯、定窯、鈞窯等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龍泉窯的青瓷技藝推動了各地瓷窯的發展,從南宋至明代,福建、廣東沿海和江西一帶的瓷窯紛紛燒造出類似龍泉青瓷的產品。
  • 如今你看不起的民窯瓷器,日後你將高攀不起!
    如古樸自然的秦漢陶瓷,雄偉的唐代瓷器,精緻而內斂的宋代瓷器,獨特的元代瓷器,豐富多彩的明代瓷器,燦爛的清代瓷器,良莠不齊的民國瓷器,都代表著當時社會的理想,審美觀點和科技能力的體現,也是最耀眼的時代光環。這是文物收藏的歷史價值。瓷器是否擁有收藏的價值,取決於對某件瓷器質量優劣的鑑別,來評估瓷器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 清代康熙瓷器龍紋青花官窯,快來看看值多少錢
    康、雍、錢三代,由於清代官窯瓷器是「官燒民燒」,不是「官燒」或「特燒」,所以清代官窯瓷器的稱謂與明代官窯不同,以都窯官吏的名字命名。藏窯:它代表了清代前期康熙時期景德鎮瓷器的生產。Langyao:它代表了康熙第四十四年後的瓷器(1705)。年堯:代表雍正瓷器。唐窯:代表乾隆瓷器。嘉慶、道光、鹹豐時期,景德鎮御器廠沒有專門的監督員,由總督負責。
  • 元青花官窯與民窯區別很大
    浮梁瓷局1278年(至元十五年),元王朝在景德鎮設立浮梁瓷局,專門為元皇室燒造瓷器,創燒了樞府白釉、青花、釉裡紅等品種。景德鎮浮梁瓷局只負責制瓷和燒造,瓷器上的紋飾由『將作院』提供,為什么元代將浮梁瓷局設在景德鎮?
  • 「官窯」瓷器是它所處朝代頂級審美的凝聚
    「官窯」瓷器是它所處朝代頂級審美的凝聚。馬未都:玩一樣的東西是吧,老百姓找一個好玩的送給皇上玩,那麼宋代不是這樣的,宋代的這個就說瓷器官窯系統跟民間完全不一樣,民間是民間系統。解說:宋代被公認為是我國陶瓷文化空前繁榮的時代,而兩宋官窯也被公認為代表了宋瓷燒造的最高水準和審美的最高境界,宋代官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除五大名窯外還有磁州窯、耀州窯、龍泉窯、建窯等等聲名遠播的民間瓷窯。
  • 清三代瓷器:毫不遜色的康熙民窯!
    反瓷,亦稱「生瓷」,是一種以瓷土作胎,胎上雕琢紋飾,素胎生燒的瓷器。「博古圖」這一名稱出自宋代,北宋徽宗趙佶曾經命人將宮中收藏的金石古玩編繪成《宣和博古圖》三十卷,此後凡是描繪古器物的畫幅就都被稱為「博古圖」了。此器圖案除鼎、爐、瓷瓶等古物外,還配有幾、案、書卷、犀角、寶珠、棋盤、方勝等,含有博古通今,崇儒尚雅之意。
  • 民窯瓷器評判標準
    雲陽清代乾隆青花釉裡紅雙魚瓶  目前,歷代官窯瓷器精品在古玩市場上已經很難覓到,如果有,價格也十分驚人。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歐洲藝術品市場上,一些收藏家開始注意到中國明末清初的民窯青花瓷器,它的藝術價值得到重視,帶動了民窯青花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開始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