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住了!最全的宋代民窯瓷器集錦

2020-12-12 哈哈哈哈或

宋代是中國瓷器製作的高峰,

除了著名的五大名窯外,

還有眾多的民窯。

官窯精美異常,

而民窯瓷器中的精品也毫不遜色。

一、美如珠翠的龍泉窯

龍泉青釉淨瓶

元代浙江龍泉窯燒造的這種青釉淨瓶,因其外形像個「吉」字,因此人們常稱之為「吉字瓶」。

龍泉窯是中國瓷器歷史名窯之一。它始於五代,盛於南宋和元,而衰於明,終於清代康熙年間,有近800年的燒瓷史,制瓷歷史最長的瓷窯系。

龍泉窯三足爐子

此爐釉色為典型的梅子青色,青翠幽雅。爐腹至足部凸起的三條稜線原系仿青銅器的裝飾紋樣,因凸起處釉層較薄,呈淺白色,形成了出筋的裝飾效果,翠玉般的釉色中顯露出數道規整的白線,分外醒目。此爐造型仿青銅鬲,因此又稱鬲式爐,是龍泉窯的上乘佳作。

龍泉窯始於西晉,北宋時已初具規模,南宋中晚期進入鼎盛時期,制瓷技藝登峰造極,梅子青、粉青釉達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傳統龍泉窯中的哥窯與官窯、汝窯、定窯、鈞窯等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龍泉窯的青瓷技藝推動了各地瓷窯的發展,從南宋至明代,福建、廣東沿海和江西一帶的瓷窯紛紛燒造出類似龍泉青瓷的產品。

二、精雕細琢的耀州窯

耀州窯錢紋小壺

紋飾簡潔清晰,刀法犀利,風格粗獷,紋飾清晰。壺通體施青釉,釉青中泛黃。紋飾簡潔,為耀州窯金代典型的風格。

耀州窯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唐代開始燒制黑釉、白釉、青釉、茶葉末釉和白釉綠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耀州窯歷史來源耀州窯有什麼特徵。宋、金以青瓷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時期,據記載且為朝廷燒造「貢瓷」。耀州窯歷史來源 耀州窯有什麼特徵。金代延續北宋時期繼續發展,元代開始轉型,走向末落,經明代、清代,終於民國。

耀州窯印花碗

菊花及各種花卉是耀州窯十分常見的裝飾題材。此碗獨到之處在於它採用特有的犀利刀法將抽象的菊花花瓣與形象的菊花花朵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這種簡捷明快的圖案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

耀州窯的極盛,到了宋朝,耀州窯作為一個自成窯系的北方著名窯場,以大批量生產獨具特色的刻花和印花青瓷,無可爭辯地成為北青瓷的代表。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甚至於把耀州青瓷比作越窯的秘色瓷他寫道:「耀州青瓷謂之越器,以其類餘姚秘色也。」 這是對耀州青瓷崇高評價,因為秘色瓷是世所公認的唐代瓷器的精品。

鼎盛時期的耀州窯產品是以青瓷為主的,由於當時各窯之間的相互影響,耀州窯青瓷與越窯、龍泉窯等窯的瓷器在許多方面都有相似之處。一件器物,鑑別它是耀州窯還是其它窯的青瓷,瓷釉方面的特點是非常重要的,耀州窯瓷器釉色青翠、釉質細潤,施釉亦較薄,釉色深淺多變。有的稍綠一點,有的稍黃一些,但均為青中閃黃色,不論釉深淺都含有黃的成分,否則就不是耀州窯而是其它窯的青瓷產品了。其年代越晚,閃黃的程度也就越大。

三、粗獷古樸的磁州窯

磁州窯白地黑花八方枕

此枕採用的竹節出筋裝飾是宋代磁州窯的典型風格,枕面畫面精細生動,為磁州窯的高檔產品。八方形枕是磁州窯常見的枕式,在窯址調查中發現有專門燒這種枕的窯。傳世八方形枕的裝飾紋樣多為折枝花鳥、蓮池遊鴨、雞、兔等,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窯址在今河北邯鄲磁縣的觀臺鎮與彭城鎮一帶,磁縣宋代屬磁州,故名。據考察,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遼金元、明清仍繼續燒制,燒造歷史悠久,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流傳下來的遺物也多。磁州窯的器型和紋飾為民間所喜聞樂見,影響範圍較廣…

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窯址在今河北邯鄲磁縣的觀臺鎮與彭城鎮一帶,磁縣宋代屬磁州,故名。據考察,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遼金元、明清仍繼續燒制,燒造歷史悠久,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流傳下來的遺物也多。

磁州窯白底黑花梅瓶

此瓶紋飾構圖簡練,寥寥數筆,神採飛揚,體現了磁州窯簡練而生動的裝飾風格。

磁州窯的器型和紋飾為民間所喜聞樂見,影響範圍較廣,發展迅速。北方各地紛紛仿製,中心窯場以邯鄲市的觀臺鎮為中心,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磁州窯體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鶴壁集窯,修武當陽峪窯,禹縣的扒村窯,登封曲河窯,山西介休窯,霍縣窯,山東淄博窯,江西吉安吉州窯,福建泉州,四川廣元等,都大量燒造與磁州窯風格相近似的瓷器。

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於世,黑白對比,強烈鮮明,圖案十分醒目,刻、劃、剔、填彩兼用,並且創造性地將中國繪畫的技法,以圖案的構成形式,巧妙而生動地繪製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它開創了我國瓷器繪畫裝飾的新途徑,同時也為宋以後景德鎮青花及彩繪瓷器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冰清玉潔的景德鎮窯

景德鎮窯青白釉雙獅枕

瓷枕是我國古代的夏令寢具,它清涼沁膚,爽身怡神,頗受人們的喜愛。唐宋時期一度廣泛流行,宋代各窯曾大量燒造。這件宋代青白釉雙獅枕,不僅造型生動,釉色瑩潤,有玉的質感,且兼具實用與欣賞雙重價值,實為瓷中精品。

景德鎮是江西的偏僻小鎮,也是歷史上聞名的瓷都。它在唐朝時就開始生產青瓷,一些瓷器被列入朝廷的貢品;五代時,這裡的青瓷和白瓷也有相當大的影響。景德鎮原先叫昌南鎮,其名猶如英語China的發音。宋真宗景德年問(公元1004 1008年),皇帝對這裡生產的瓷器愛不釋手,就乾脆把自己的年號「景德」賜予了這個小鎮,從此它的聲名大噪。

考古發掘表明,景德鎮自五代開始生產瓷器,宋、元兩代迅速發展,至明、清時在珠山設御廠,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

景德鎮窯青白釉印花盒

帶銘記的盒子在宋代景德鎮窯的產品中比較常見,是不同的作坊在各自產品上所作的標記,以起到廣告宣傳的作用,一般均為印在盒子外底的「×家盒子記」陽文一行款,而且「盒」均寫作「合」。目前已發現的有「段、許、蔡、吳、汪、藍、朱、徐、程、張、餘、陳、潘」等13家。這種帶作坊名稱標記的青白瓷盒在國內外均有出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商品競爭之激烈。

景德鎮窯自唐代起即燒制青瓷,至北宋時以燒制青白瓷為主。其瓷釉色白而略帶青味,這種白中泛青、青中見白的色釉,為景德鎮窯的新創,其色調給人以清新爽快之感。青白瓷以光素者居多,亦間有刻花者。靖康之變後,隨宋室南遷,北方定窯的許多制瓷工匠也隨之南下,他們帶來了定窯瓷器製作技術,在景德鎮仿製定窯瓷器。所產瓷器,胎體釉色純白如粉,有粉定之稱。

宋代時燒青白瓷為主,有名的湖田窯就在景德鎮的湖田村,器型有碗、盤、合、瓶、壺、罐、枕等。裝飾上有刻花、劃花、印花、篦劃紋等技法。紋飾有龍紋、鳳紋、嬰戲紋、海水紋、纏枝花紋等。

五、古色古香的建窯

建窯黑釉兔毫盞

宋金時期,兔毫盞在我國很多地方如江西、山東、河南、河北等地都有燒制,其中以建窯所燒「建盞」最為著名。由於宋代建窯兔毫盞名氣很大,所以一些宋代文人對它多有讚美之辭,如蔡襄《茶錄》云:「兔毫紫甌新,蟹眼清泉煮。」

而900年前的宋徽宗趙佶,也曾用他的瘦金體寫下這樣的妙句:「兔毫連盞烹雲液,能解紅顏入醉鄉。」用兔毫建盞烹建溪上好的茶餅,香雲繚繞,能使在旁的美女都陶醉進入夢鄉。

被譽為瓷壇黑牡丹的黑釉建盞,在宋朝被視為瓷壇珍品,而且它以其獨特的魅力,還倍受國外客商的青睞。自宋代以來,「建盞」曾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到非洲、中東、西歐等國家地區。從2009年舉世矚目的「南海一號」宋代沉船在廣東陽江海域正式出水後收集到的文物看,就發現沉船裡的文物中存有大量的「建盞」。

建陽窯黑釉兔毫盞

此茶盞為宋代典型的福建建陽窯器物。北宋時期因宮廷盛行鬥茶之風,所以這種胎體厚重、釉色漆黑似鐵的茶盞流行一時。在這種茶盞的黑色釉面上有呈放射狀的黃褐色條紋,似兔身上的皮毛,俗稱「兔毫紋」,兔毫紋屬於結晶釉的一種。除「兔毫紋」盞外,建陽窯還生產「油滴紋」盞,這些黑釉盞都是宋代著名的茶具品種。

建盞就是建窯燒制的窯變結晶黑釉茶盞,是由建窯的「建」和茶盞的「盞」的合成的茶具名稱。事實上,建盞的盞、碗、甌之稱甚為混亂,歷代文獻資料中亦不明確,市場上更是盞、碗、甌互稱。

有學者比較得出,盞、碗之別在於器壁,壁直者為盞,圓弧者為碗;而碗的器形比甌大,甌的器腹又比碗深。點混亂是吧,姑且聽之,建盞之名就是建窯黑釉茶盞、茶碗、茶甌的通稱。

相關焦點

  • 宋代民窯瓷器值多少錢?宋代民窖瓷器近期成交記錄
    唐代以後,各地民窯輩出,競相媲美,往往有求過於供之勢。其中著名的,宋代有鈞窯,汝窯,定窯。  宋代民窯瓷器17年市場行情好嗎?那裡可以出手,宋代民窯瓷器成交記錄  民窯的產物稱客貨,威風凜凜威風凜凜與官窯迥異,除去一些限制生產的花紋和器型,可以說民窯瓷器的造型和紋飾題材更富厚自由。明代景德鎮擁有為數眾多的民窯,是我國陶瓷窯的主體,其製品粗細,並不比官窯遜色幾多。較量著名的有磁州窯、崔公窯、周公窯、壺公窯、小南窯等。
  • 淺析宋代官窯和民窯的瓷器特色
    引言我國古代的瓷器,本來都是民間即「民窯」生產的。到了宋代,官辦瓷窯即「官窯」開始出現了。從此,歷代宮廷使用的瓷器,都由官窯生產,民間使用的以及遠銷海外的瓷器,則由民窯生產。這一變化是怎樣發生的?我國宋代有哪些官窯和民窯?它們又各有什麼特色呢?
  • 瓷器收藏:需走出「重官窯輕民窯」的誤區
    目前,不少的古瓷器收藏者把眼光瞄向了歷代官窯瓷器,而對於民窯乃至民窯瓷器精品不聞不問,甚至於鄙視。搞收藏的人誰都知道官窯名貴,誰都想連做夢都想擁有。可是,在現實收藏中,要達到這個要求可謂難之又難。先不說資金問題,就說整個市場上能碰到多少官窯瓷器,幾乎是鳳毛麟角。
  • 民窯瓷器評判標準
    雲陽清代乾隆青花釉裡紅雙魚瓶  目前,歷代官窯瓷器精品在古玩市場上已經很難覓到,如果有,價格也十分驚人。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歐洲藝術品市場上,一些收藏家開始注意到中國明末清初的民窯青花瓷器,它的藝術價值得到重視,帶動了民窯青花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開始上揚。
  • 如今你看不起的民窯瓷器,日後你將高攀不起!
    如古樸自然的秦漢陶瓷,雄偉的唐代瓷器,精緻而內斂的宋代瓷器,獨特的元代瓷器,豐富多彩的明代瓷器,燦爛的清代瓷器,良莠不齊的民國瓷器,都代表著當時社會的理想,審美觀點和科技能力的體現,也是最耀眼的時代光環。這是文物收藏的歷史價值。瓷器是否擁有收藏的價值,取決於對某件瓷器質量優劣的鑑別,來評估瓷器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 清三代瓷器:毫不遜色的康熙民窯!
    此類圖案是康熙外銷瓷上最常見的紋飾。最為獨特的是,該器的蓋鈕為一隻仰頭蹲伏的「反瓷」小獅子,其形態栩栩如生,與瓶體十分和諧而又富於變化。反瓷,亦稱「生瓷」,是一種以瓷土作胎,胎上雕琢紋飾,素胎生燒的瓷器。「博古圖」這一名稱出自宋代,北宋徽宗趙佶曾經命人將宮中收藏的金石古玩編繪成《宣和博古圖》三十卷,此後凡是描繪古器物的畫幅就都被稱為「博古圖」了。
  • 國家博物館藏,明青花荷塘魚藻紋罐,明代民窯青花瓷器樸實無華
    國家博物館藏,明青花荷塘魚藻紋罐,明代民窯青花瓷器樸實無華瓷器作為中國非常重要的一種手工業產品,即是日常使用的器物,也是一種擁有高度技術和藝術價值的物品。因此,瓷器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便受到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的喜愛。
  • 宋代官窯瓷器的十一個特徵
    瓷器專家李柄輝老師《宋代官窯瓷器》一書,結合自己的觀點,總結了十一條特徵以供各位參考:2建窯雖為民窯,「進盞」和「供御」款卻是典型的貢瓷由於官窯是專門為皇室而設,所以,燒制的瓷器在造型、裝飾、釉色等方面,均按宮廷設計樣式進行生產。
  • 什麼因素決定了民窯瓷器價值的高低
    瓷器的價值決定了價格的高低,而不同的價格的瓷器也決定了瓷器價值的水平,大家都知道瓷器中分為官窯和名窯,尤其是官窯的瓷器,無論是從價值上還是價格上都屈指一數,同時最具收藏的價值。尤其是近兩年,根據市場上的交易表明,明、清兩代的瓷器最受藏友們喜愛,雖然價格不菲,但是仍舊有人為高價值的官窯瓷器買單。從目前市場上來看官窯瓷器的價格比十幾年前翻出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這當中也誕生了像明成化的雞缸杯、雍正的琺瑯蓮子碗等等。
  • 瓷器的故事-宋代官窯瓷器
    宋代官窯瓷器的故事三言兩語並不能全面概述。全面認識宋代官窯瓷器需要從多方面品鑑。紫色百合香與您說瓷,細講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官窯。一、官窯瓷器-基本概說中國古代陶瓷史中,所謂的官窯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官窯是指和民窯相對的官辦瓷窯,所燒造的器物為皇家所壟斷。狹義的官窯是指宋代瓷器中,北宋時期和南宋時期由皇家主導燒造的一種珍貴瓷器。
  • 康熙民窯瓷器,需要先了解收藏知識
    一些愛好康熙民窯瓷器的人,雖然很喜歡,但是不懂得買賣康熙民窯瓷器的基本規矩,更不知道康熙民窯瓷器的真與偽,買回去以後,到處找人鑑定,如果有人說假,說東西不對,甚至說買貴了,便找商家要求退貨。入清以後,景德鎮民窯的發展,產品質量日臻精細。至康熙時,青花的藝術水平已達高峰,其中許多精品完全可以與官窯媲美。康熙民窯青花的色澤差異很大,早期以灰藍或藍黑為主,色澤深沉濃重;中期青翠豔麗,層次分明;晚期以灰藍色為主,顏色淺淡。其中以色澤明快的中期青花具代表性。清代陶瓷鑑定從青花上講:前期以石子青為主,色灰暗。
  • 清代早期豆青釉官窯瓷器和民窯瓷器的特點,如何區分
    青釉是中國瓷器中最古老的顏色釉,到了清代景德鎮青釉瓷器燒造達到了青瓷史上的最高峰。此時的青釉包括豆青、冬青、粉青、梅子青、蟹殼青諸種。今天樣子收藏只介紹清代早期豆青釉瓷器特點。清代豆青釉瓷器整體釉色淡雅柔和,色淺者淡若湖水,色深者綠中泛黃,釉面凝厚。
  • 康熙民窯青花瓷器鑑定
    歷史文獻中關於民窯的可靠記載幾乎為空白,與官窯研究相比,景德鎮民窯青花的研究還處在為解決斷代問題獲取資料的初始階段。民窯青花面貌的多樣性,發展演變的複雜性決定了民窯斷代研究的難度。清康熙青花前赤壁賦筆筒處於歷史最高水平的清康雍乾景德鎮瓷器生產中,康熙民窯可謂具有重要影響。
  • 汝窯丨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器,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為汝民窯窯口數量眾多,所燒制的白釉佔絕大多數,其次是豆青釉和淡灰釉,還有少量的黑釉和醬釉。所燒豆青釉器物施釉很薄,釉色青淡泛黃,釉面布滿冰裂開片,圈足的底部常沾有砂粒。但這一時期在生產手段和製作工藝上的探索為後來天青釉汝窯的創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一時期的汝民窯主要生產日用瓷器,如:碗、盤、洗、瓶等。
  • 藏寶天下收藏小知識:民窯瓷器是否值得收藏呢?
    近年來,由於清代民窯瓷器收藏價格不斷上漲,其收藏熱潮屢增不減,並且收藏隊伍逐年增長,但受各種因素影響,清代民窯的價格還是比較低,這也存在著一定的增值空間,那麼現在對於藏家來說,民窯瓷器是否值得收藏呢?接下來藏寶天下小編為大家分享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 「空白期」的民窯瓷器非但不「空白」,是明朝以來第一次大發展
    一說到明朝「空白期」的瓷器生產,我們就聯想到明代制瓷業進入衰落低迷時期。官窯燒制減少或停燒,朝廷又發布限制民窯制瓷業的諸多命令,如:禁江西瓷器窯場燒造官樣青花白地瓷器,禁江西饒州府私造黃、紫、紅、綠、青、藍、白地青花等瓷器,等等。
  • 典雅清新並存時代風格突出 宋代時期的瓷器名窯湧現
    宋代是中國古代陶瓷發展的重要時期。龍泉窯瓷器磁州窯是宋代北方著名的民窯,在今河北磁縣觀臺鎮。產品以碗盤為主,也燒造大型罐盆之類日用器皿,印有「張家造」戳記的瓷枕就是觀臺的產品。磁州窯瓷器用繪花、劃花和剔花等技法,繪製黑、褐兩彩的花卉禽魚等圖案,以明快流暢充滿生活氣息的構圖而著稱。
  • 宋代瓷器十分繁榮,工藝上也有著很大的特點和成就
    定窯:窯址在河北曲陽,以生產白瓷最為有名,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胎薄釉潤,造型優美,花紋繁複,除刻劃花紋外,還用了很多印花。為官府燒造的瓷器,底部常刻「官」或「新官」款。北宋中期定窯創造了覆燒技術,提高了產量,是宋代所有窯中最有影響的窯場。定窯還燒造少量醬釉和黑釉,即文獻上所說的「紫定」、「黑定」。
  • 清代同治年間生產瓷器:官窯VS民窯,官窯遙遙領先!
    同治瓷器清代同治年間(1862~1874年)景德鎮生產的瓷器。鹹豐朝御窯廠被毀,同治時又遭兵亂,優秀工匠流失,對生產影響很大。生產的瓷器品種有青花、釉裡紅、粉彩、鬥彩、紅彩、金彩、芸豆紅、黃釉、翡翠釉、窯變釉、廠官釉、仿官釉、仿哥釉、藍釉、白釉等。瓷器胎體官窯製品精細潔白。民窯則粗松厚重。釉層也是官窯比較細白,民窯稀鬆施釉薄且不平,波浪釉現象很嚴重。粉彩粉質成分過多,畫面濃厚過豔。紋飾程式化嚴重,內容多是寓意強烈的吉祥圖案,充滿了封建迷信色彩。
  • 宋代磁州窯梅瓶瓷器的市場價值
    磁州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中國古代北方較大的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有「南有景德,北有 彭城」之說。窯址在今河北省 邯鄲市 峰峰礦區的彭城鎮和 磁縣的觀臺鎮與一帶,磁縣宋代叫 磁州,故名。磁州窯創燒於 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