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紅海的乳品市場,誰能佔據「鮮」機?

2020-12-09 騰訊網

看似早已飽和的乳品賽道還有哪些潛藏的機會?

4年時間2,000萬用戶,銷售額破10億。認養一頭牛在紅海的乳品行業,殺出重圍;今年雙11剛開始12小時就收穫3,200萬銷售額,榮登天貓乳製品旗艦店銷量NO.1。作為天貓低溫酸奶品類銷量第一的簡愛,今年雙11期間銷量暴漲6倍......看似早已飽和的乳品賽道還有哪些潛藏的機會?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草原牧場的故事。

中國乳品產業鏈概況

縱觀國內整個乳製品產業鏈,上中下遊分別為:上遊的原奶供應,中遊的乳品加工,下遊的市場流通。其中,上遊從牧草飼料開始溯源,到飼料加工、奶牛繁殖、產出原奶,中遊加工成液態奶、奶粉、幹乳,下遊通過超市等渠道售賣到消費者手中。

具體到產量結構上,國內乳品以液奶為主,幹乳製品僅佔較小份額。

液奶主要由酸奶、常溫奶和牛奶飲品構成。液奶整體產量上,自2012年以來,產量保持個位數增長,2017年首次出現負增長,2020年1-8月液奶產量累積增速0.1%。

2008年,液奶中以常溫牛奶和牛奶飲品為主要品類;2017年,常溫牛奶、牛奶飲品、巴氏奶和酸奶的市場佔比分別是29.9%、20.6%、9.3%和40.2%;常溫奶和牛奶飲品陷入負增長,巴氏奶和酸奶保持良好增勢。與國際人均消費數據和中國歷史數據相比,牛奶飲品和常溫奶消費量基本見頂,而巴氏奶和酸奶還有上升空間。

傻傻分不清楚的小夥伴可以看圖解:

常溫奶和牛奶飲品在量的飽和背景下,產品升級或成機會點。2013年伊利金典和蒙牛特侖蘇合計約100億,只佔當時常溫奶市場的14%;伴隨著常溫奶市場規模的躍進,2017年,常溫奶市場規模近700億,金典和特侖蘇的佔比也大幅提升至近200億元;2018年,常溫奶市場增長放緩,此時特侖蘇和金典繼續保持高增速,分別為19%和20%;

另一邊,2018年,牛奶飲品規模同樣面臨收縮,從2013/2014年10%的市場增速,下滑至負增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頭部產品營養快線從2014年154億下滑至2016年84億元,衰退速度超過外界想像。雖然近幾年公司也曾嘗試迎合90、00後去調整,但產品老化創新不足,品牌力已不在。

幹乳製品產量自2013年來多次呈現負增長。國內的幹乳製品中一半是奶粉,其他品種量較少;除煉乳外,乳清、奶酪、奶油的供應都高度依賴進口。因此,奶粉自2013年以來的負增長趨勢帶動整個幹乳製品的負增長。

國內幹乳製品較少的很大原因是,國內鮮牛奶採購價格遠高於國際市場,所以製成幹乳製品後成本更高。而國內兒童奶棒的做法是把國外幹乳進口國內後再加工,高利潤空間帶動該品類快速發展。

乳品行業的三個時代

1979-2005常溫奶時期:飲奶意識從無到有

這個時期顯著的行業特點是:低溫巴氏奶沒落、奶粉行業和常溫奶興起。

80年代由於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狀況落後,消費者飲奶意識普遍較低,主要以配送低溫巴氏奶為主,但受限於配送和殺菌技術條件有限,低溫巴氏奶的運輸和銷售半徑較小,且奶源主要來自小規模奶農自家散養牧場。

90年代開始,人們漸漸養成喝牛奶的習慣,但奶牛數量、產奶技術和物流使得牛奶的供給依舊匱乏,原始低溫巴氏奶空白的部分市場由奶粉填補;當時,奶粉是鮮奶的加工乾燥產物,生產能耗高,營養物質受破壞程度大,因此並沒有受到市場廣泛的青睞。直到1997年,國內引進了超高溫瞬間滅菌技術(UHT)和利樂無菌包裝,由於營養價值高於奶粉,飲用方便的特性,常溫奶市場迅速崛起。

1997年是中國乳品市場最具標誌性的年份之一,今天的巨頭伊利、蒙牛等常溫奶生產公司,就是從這一年開始全國範圍內的跑馬圈地,獲得飛速的發展。

2005-2015風味奶時期:乳品的黃金十年

這一時期的顯著特點是,品類與渠道齊飛,可以稱作中國乳製品的黃金十年。

由於人們觀念升級,風味常溫白奶品類不斷豐富,出現了品牌高端化趨勢;這一時期,含乳飲料和植物蛋白飲料兩個新興品類經歷了從萌芽、到快速興起,再到增長瓶頸的生命周期。

我國乳飲料發展可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而爆發期主要集中在2008-2012年;2005年之前,常溫白奶最初的差異主要集中在包裝和外觀上;2005年之後,常溫白奶在經歷了近10年的單一口味後,逐漸拓展出風味白奶、穀粒果粒奶等口味豐富的奶。尤其是伊利、蒙牛等幾大乳業巨頭開始關注利潤率較高的乳飲料產品開發,整個品類以蒙牛酸酸乳贊助《快樂女生》銷量翻三倍為開端,之後進入伊利「優酸乳」和蒙牛「酸酸乳」之戰,之後哇哈哈「營養快線」、小洋人「妙戀」、三鹿和光明加入競爭,我國乳飲料市場蓬勃發展。2008年,我國乳飲料市場銷售量達到62億升,進入為期4年的爆發期。這一時期內,娃哈哈營養快線升級並在2009年達到120億元銷售額,佔2009年娃哈哈集團總營收的25%以上;蒙牛在2009年乳飲料收入達63.9億元,同比增長14.3%。

植物蛋白飲料也經歷了從萌芽到壯大再到瓶頸的過程。我國植物蛋白飲料興起較早,相較於常溫奶更早滲入消費者,有廣泛良好的基礎。其中代表企業有維維股份、承德露露、養元飲品等。1940年,維他奶開始在香港生產。1950年,露露成立,1953年銷量大增,至60年代每年銷售1200萬瓶。1994年,維他奶集團在香港聯交所上市。1997年,養元飲品成立,主要產品六個核桃在行業佔比80%。同年,露露上市。2003年,銀鷺花生牛奶佔整個花生乳市場80%。

植物蛋白飲料在2009-2013年進入爆發階段;植物蛋白飲料的爆發與含乳飲料有相似之處,消費者需求口味多元化,植物蛋白飲料業務的淨利潤更高,通過精準營銷打造產品及品牌差異化避免價格戰;2013年後,植物蛋白飲料市場的增長基本陷入停滯,14、15年行業規模增速均為負值。其中,非豆乳類飲料的增速明顯低於豆乳類飲料,承德露露、六個核桃、銀鷺花生牛奶等明星產品銷售收入出現下滑跡象。

從產品和品牌定位來看,國內植物蛋白飲料企業產品單一、沒有創新、定位較低;在渠道上,相關企業多從低線城市開始滲透,主要分布在三、四線城市,對年收入貢獻最大的市場仍然是鄉鎮銷售。

從市場競爭來看,國內植物蛋白飲料在功能、營養方面與牛奶類似,兩者存在一定替代關係,因此,伊利、蒙牛近年來快速渠道下沉,實際上搶佔了植物蛋白飲料低線城市份額。

常溫白奶高端化是這階段最大亮點:2005年後,蒙牛特侖蘇和伊利金典等高端常溫奶陸續上市,2005年,中國市場第一個高端常溫白奶蒙牛特侖蘇純牛奶上市;2006年,伊利首個高端常溫白奶伊利金典(有機)純牛奶上市;2007年,國內第一款「低乳糖奶」伊利舒化奶上市。

並在13年左右進入高速增長期,其增速遠高於液態奶整體增速。2017年,特侖蘇營收增速20%,金典營收增速30.3%,同時特侖蘇佔蒙牛液體乳24.9%,金典佔伊利液體乳營收17.8%。

2015-2025未來趨勢:低溫化、健康化

我們預測,未來十年乳品行業會面臨全面升級和產品結構的進一步優化。由於牧場資源逐步豐富,冷鏈運輸效率提升,終端的分銷效率在全渠道的新零售模式下大幅提升,低溫化將會成為重要趨勢之一。

同時,過去老化的產品也會面臨重要變革,比如植物蛋白飲料、風味乳等沒落飲品,會在整個大食品行業健康化趨勢的帶動下進行品類更新。

品牌乳業行業現狀

在當前國內品牌乳業梯隊中,一梯隊是伊利、蒙牛,二梯隊是上海光明乳業,河北君樂寶、四川新希望乳業,三梯隊是北京三元乳業、新疆天潤乳業、廣西皇氏乳業、廣東燕塘乳業、河南科迪乳業。在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第一梯隊加速收割市場,市場集中度加快提升。第二梯隊增長緩慢,在大力開拓低溫市場。

2015-2016年後,上遊乳製品過剩,價格體系下移;下遊促銷加劇,區域型小企業被動參與促銷,定價權缺失,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全國性大企業,以伊利、蒙牛為代表,迅速拉開與第二、三梯隊的差距,中國常溫乳製品進入了雙寡頭時代。

近年來媒體平臺分散,熱門綜藝的冠名費用進入5億級,流量入口一票難求。根據伊利的財報數據,2016-2018年三年的廣告營銷費用分別為76億、82億和110億元,對應液體奶營收495億、558億和657億。類似金典、安慕希這樣高端支線品牌的廣告費用也都達10億級別,遠超小乳企可以承擔的金額範圍,這使得小乳企通過打造「爆款」佔領用戶心智,從而實現彎道超車的難度加大。

未來產業行情預判

首先,液奶進口量近年來快速上升,但佔總體比例仍然較低,不會對國內液奶格局產生過大影響。

一是由於液奶「鮮」、「活」的特性不支持進口持續大幅增長。從國際經驗看,俄羅斯、日本、墨西哥等乳製品主要進口國均以奶酪、黃油、奶粉等幹乳製品為主;二是國家奶業發展政策不支持大規模進口。在《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製品質量安全的意見》下,國內生鮮乳產量將逐步提升,對進口乳製品的需求保持相對穩定;三是國內消費者對乳製品選擇日趨理性。

第二,奶源控制決定長期格局。

政策端,低溫酸奶和巴氏奶必須採用鮮奶作為原料生產。2018年2月新標準規定「滅菌乳」僅能採用生鮮乳,意味著常溫奶對進口大包粉的使用期限也進入倒計時;在需求端,低溫奶是行業的下一波增量。低溫酸奶21天、巴氏奶7天短保期限決定了乳企對消費市場周邊奶源的需求上升;在供給端,中國奶牛存欄量下降,2018年下半年奶源價格回升,進入缺奶和價格上漲周期。

支撐中國成為乳業發達國家的背後邏輯是大農業的發展,乳業的長期格局取決於對上遊的深度參與。長期看,乳業競爭比拼的是全產業鏈的運營效率,當渠道和品牌已經進入巨頭競爭空間乏力的階段,向產業鏈上遊的牧場養殖延伸,在規模化的基礎上追求更大的成本優勢,是奠定乳企長期終局地位的壁壘。

乳製品領域投資機會

酸奶:替代牛奶、區域性增量

從基因的角度講,華人的乳糖不耐比例高達93%。亞洲人體質無法充分分解乳糖,使酸奶成為了牛奶的替代品。酸奶的製作很大程度上也需要液態原料奶,所以本土原料奶的需求有可能從消費端轉移到製造端。

酸奶的核心增長邏輯有兩個:一是替代牛奶的趨勢。從2011-2015年之間品牌商透過渠道的拓展以及低線城市的滲透,整體白奶(常溫以及低溫)有10%的增長。2015年往後白奶出現增長乏力的情況。酸奶的增長以及消費習慣的形成令我們開始看到酸奶替代牛奶的趨勢:低溫酸奶比例從整體液態奶市場10%增長到14%。酸奶整體銷售額比重在2017年超過40%。二是把握區域性增量市場。一二線市場的整體酸奶佔比加上常溫酸奶已經達到30%出頭,與日本市場2011年-2016年的替代潮較為相似。低溫酸奶三線以及四線城市低溫佔有率僅約18%以及8%,是未來低溫酸奶的增量主戰場。

奶粉:國產品牌崛起、品牌集中度提升

國家政策導向明確,奶粉市場規範,消費者回歸理性,外資份額下降,國產奶粉品牌崛起是確定性事件;小品牌退出,大品牌份額進一步提升,也是大勢所趨。

奶粉註冊制對行業洗牌效果顯著,2,000個現有品牌中將淘汰70%以上品牌數,2018年後僅剩500-600個品牌配方;截至2017年12月28日,在國家食藥監局發布的33批嬰幼兒配方奶粉註冊名單中,總計涉及97家乳企319個品牌,批准奶粉配方940個。其中,國產奶粉佔比80%左右;雜牌、貼牌、小品牌市佔率22.7%,大概率被清出市場,預計將空出160-200多億的市場空間,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及鄉鎮;中國三線城市及以下的奶粉銷售額在全國佔比63%,市場空間巨大,也是國產大牌的主陣地;品牌集中度提升、國產品牌市場份額提升是未來2-3年奶粉行業主要格局變化;

隨著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增速放緩,成人奶粉特別是中老年奶粉,逐漸成為國內主要乳製品企業的競爭方向;2016年線上奶粉市場中,嬰幼兒奶粉佔比95.9%,成人奶粉僅佔4.1%,規模小,潛力亟待挖掘;

成人奶粉的增長來自於產品的細分化和受眾範圍的擴大化。此外,特殊醫學用途配方奶粉,對企業要求門檻較高,有醫學背景的外資品牌更為強勢,市場規模或從目前的不足10億元增至上百億元。

雖然幹乳製品市場份額小,產量自2013年來多次呈現負增長,但兒童產品成為奶酪市場增長點,零售端佔比高達55%。奶酪富含鈣、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相較於成年人,更適合兒童食用。隨著二胎政策的推動,兒童奶酪市場可期。

兒童奶酪的高毛利也是推動該品類發展的重要原因。目前奶酪市場CR5為48%,市佔率排名前五的品牌,國有品牌僅有妙可藍多入圍。縱觀一級市場,19年7月成立的兒童奶酪品牌妙飛不到一年時間即拿到經緯創投投資。

作者:李競騏 佐佐木;來源:泡騰VCer(ID:ptvc2020),轉載已獲得授權。

相關焦點

  • 陷入紅海的車機市場,紅旗到底還能打多久?
    憑藉其嚴密管理體系和可靠產品質量佔據利潤豐厚的國際和合資車廠前裝市場。產品主要佔據中高端車型的CD、MP5和DVD導航。因體系太過嚴密,導致其研發周期都很長。導航不好用也是飽受詬病。 第二類:國內前裝廠家。主要是航盛、德賽西威、天寶、博融等;有多年前裝的配套經驗和管理沉澱,主要給國內合資車廠和自主車廠前裝配套。
  • Arla®有機乳品產銷量全球遙遙領先 寶貝與我有機4段奶粉震撼上市
    、雅士利國際集團總裁閆志遠先生、雅士利國際集團進口品牌事業部總經理徐旭東先生,Arla®全球嬰幼兒奶粉事業部負責人Frede Juulsen先生及Arla®國際市場業務執行副總裁Tim Ørting Jørgensen先生與來自全國各地經銷商代表及銷售人員齊聚線上,共同分享Arla®有機乳品產銷量全球遙遙領先的成果,描繪未來三年的發展宏圖
  • 德運乳品進入中國市場一年內6次被拒
    對於德運乳品屢次被拒,乳業專家宋亮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2107年邁高乳業產能大幅提高,造成了企業產品積壓增多,因此這些產品在出口時,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保質期超期等。然而,易主後的邁高並沒有多大改善,2017年11月和12月以及今年5月和6月,德運乳品因各種原因4次出現問題,被海關禁止入境。   另一方面,作為邁高在中國的唯一一家工廠,去年5月,邁高乳業(青島)有限公司因在生產許可條件保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及檢驗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受到了國家食藥監總局的通報。
  • 烏拉圭欲進一步開發中國乳品市場
    中國乳品消費市場整體持續向好發展正引起國際同行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國家向中國投入了更多的目光。近日,南美乳業出口國烏拉圭有關人士表示,在中國對乳品的旺盛消費需求下,將進一步開發中國市場。由於烏拉圭國內市場規模較小,人均乳製品消費量幾近飽和,國際市場成為烏拉圭乳業的重要發展路徑,其70%的乳製品都用於出口。據了解,烏拉圭出口到國外的乳製品品類主要是全脂奶粉、奶酪等。如今,中國乳品消費市場整體持續向好發展。據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秘書長劉美菊介紹,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橫掃全球,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嚴峻考驗的情況下,國內乳業卻逆勢增長。
  • 澳洲尼平河乳業上央視CCTV報導,成為入選海外乳品行業優秀代表
    》節目,成為本次節目海外乳品行業的代表企業。澳洲尼平河乳業CEO Emad Jomaa和牧場經理dale Joseph接受CCTV主持人採訪,分別講述澳洲乳製品走進中國市場的期許和好奶源背後的百年牧場散養模式。
  • 永春碾米機鮮米機
    解析共享碾米機和傳統的碾米機有什麼區別什麼是共享碾米機?智能碾米機解析共享碾米機和傳統的碾米機有什麼區別?過去的碾米機是單純的將稻穀導入機器,按下開關,大米就譁拉拉的全都出來了。無法保存也無法選擇大米的精度。
  • 《紅海行動》誰能為你分開紅海?
    這部分是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街市場拍攝的。複雜的地形和敵人強大的火力曾使該隊陷入一場激烈的戰鬥。火爆的一幕讓我們想起了林超賢導演在《逆戰》開篇時展示的約旦街槍戰,驚心動魄。但在這一部分之前,只能說國產電影的水平一直,並不奇怪。從第三場戰鬥開始,真正讓人興奮不已的「懸空」戲就登臺了。
  • 一張竹漿紙巾賣出6.6億多包 從紅海市場跑出一片藍海
    一張竹漿紙巾賣出6.6億多包 從紅海市場跑出一片藍海 2020-04-13 14:27:34  據中國造紙協會統計,截止至2017年中國一次性衛生用品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至1139億元,2013-2017年期間複合年增長率約為16.2%。初步測算2018年中國一次性衛生用品行業市場規模繼續提升至1277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2.1%。總體來看,一次性衛生用品行業未來發展仍有充足動力,預計到2022年中國一次性衛生用品行業市場規模將達2189億元。
  • 拉脫維亞乳品公司擬開拓中國市場
    波通社12月15日報導,拉脫維亞乳品公司(Latvijas Piens)執行長斯庫德拉在接受該社採訪時表示,俄羅斯8月份開始的對歐盟部分農產品禁運措施對該公司業績帶來不利影響,年營業額下降已不可避免,原先向俄羅斯出口產品的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和芬蘭等國都在拓展歐洲其他地區市場,現在歐洲市場充斥著奶酪,競爭十分激烈。
  • 後市場紅海漩渦中的藍海——社區微店連鎖模式解析
    大家都對未來抱著一種畏懼情緒,其中不乏已經出局的後市場元老,也不乏挾網際網路以令後市場的敗北者。然而,商場如戰場,世界經濟發展到今天,不乏睿智的後來者超越前輩。馬雲藉助網際網路,在實體經濟的紅海中找到了一片藍海,在一片質疑聲中把實體經濟衝擊得潰不成軍。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馬雲的個人財富已經與奮鬥了一生的李嘉誠相提並論了。
  • 中國唯一的光刻機廠商,佔據80%市場份額:荷蘭ASML,再見了!
    導讀:中國唯一的光刻機廠商,佔據80%市場份額:荷蘭ASML,再見了!要知道,華為作為一個晶片巨頭企業,雖然能生產和設計出晶片來,但是華為卻並不能生產出晶片來,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幾乎都是交由臺積電來代工完成的,所以現在臺積電一旦被限制和華為合作,那麼對華為晶片的發展無疑是致命一擊,而臺積電之所以能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晶片代工巨頭企業,主要是因為在臺積電的手中掌握著大量的先進晶片製造工藝!
  • 鳳陽新零售鮮米機多少錢
    東吉良米倉「智能化售米機」它是一臺「現碾現做」方式的售賣機,大家稱它為「智能化售米機」。你只需依據上邊簡易的作步驟,就能見到它當場碾米的全過程。大家看的到的身心健康,吃的也安心。東吉良米倉自助鮮米機的出現來源於高新科技的發展及其現碾米的營銷推廣,專家們發覺現碾米有著比一般精白米有著高些的營養成分,因而在和日本國自助鮮米機很早已做為出售現碾米的媒介而出現。
  • 雲計算圈地運動之外,是下一片千億級的創業紅海
    首頁 > 評論 > 關鍵詞 > 雲計算最新資訊 > 正文 雲計算圈地運動之外,是下一片千億級的創業紅海
  • 國內奶粉市場上「洋品牌」仍佔據上風,專家呼籲——
    近年來,中國乳業經歷了改造、整頓、提升的發展之路,但從市場反應來看,消費者信心依然不足。業內專家認為,只有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加強乳品質量監管,生產出更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才能提振行業信心,促進產業發展 4月11日,飛鶴乳業發布的業績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司高端奶粉實現快速增長,同比增長191%,整體銷售同比增長34%。
  • 欲擺脫單一產品「依賴症」熊貓乳品IPO欲謀多元化擴張
    市場此前因其產品種類單一、對客戶依賴性大等問題產生的質疑,是否能得以改善?  事實上,對於客戶單一,熊貓乳品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並向《投資者網》表示:「未來,熊貓乳品將加快營銷渠道建設,主要包括拓展煉乳產品直銷客戶和細化經銷商網絡布局,全面拓展濃縮乳製品市場。」
  • 盒馬鮮生入局火鍋市場,能否打起「火鍋大戰」?
    據了解,盒馬鮮生是阿里巴巴旗下售賣生鮮食品子公司,主打高科技新零售概念,此次盒馬高調進軍火鍋業,並在火鍋業務上加大投入,這也意味著,盒馬鮮生盯上了萬億的火鍋市場,盒馬對火鍋市場的野心,讓本就競爭激烈的火鍋市場再次升溫,一場大戰再所難免。
  • 健康食品界網紅,「乳品+烘焙」新消費巨頭一鳴食品上市受熱捧
    一鳴食品是一家從事新鮮乳品與烘焙食品研發、生產、銷售及連鎖經營業務的公司。公司主要產品包括低溫巴氏殺菌乳、風味發酵乳、調製乳以及蛋奶、熱奶等特色乳飲品和各式短保質期麵包、米製品等烘焙食品。一鳴食品與其它乳製品不同的是,他們以「一鳴真鮮奶吧」連鎖門店為基礎,主營「乳品+烘培」組合食品。公司基於消費者喜愛溫熱飲食的習慣,研發出可以加熱引用的「溫酸奶」。為滿足為滿足消費者營養健康的需求,將雞蛋和牛奶融合,研發出「真鮮蛋奶」等健康食品。一鳴食品銷售的產品深受大眾喜愛,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在浙江、江蘇、福建及上海等華東地區共建立了1699家奶吧門店。
  • 靠毛肚細分火鍋市場,如在蜀如何在川渝火鍋紅海中突圍?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餐飲業入口生意超過14萬億元,而火鍋佔到了其中的10%,火鍋已經是餐飲市場上最大的猛獸,這也讓這個戰場的激烈程度遠遠高於其他品類,也率先地進入了存量市場。  目前,全國火鍋企業已超過12萬家,每天平均有30家新火鍋店開業,川渝火鍋又在其中佔據了絕大部分。  在火鍋市場紅海一片的時候,該如何突圍?
  • 「天道無親 常與善人」——用人品做乳品的完達山
    巴菲特說過,「只有潮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在國際市場衝擊和擠壓,經濟下行大背景下的乳品行業中,能夠堅持半個多世紀抽檢合格率100%高品質的可謂是行業的脊梁,市場競爭靠的是實力不是運氣,用人品做乳品,將產品質量視為企業生命,才能真正在行業裡立足。
  • 新希望乳業上市,從合縱連橫到鮮戰略,這場硬仗漂亮
    而新希望乳業上市則獨闢蹊徑,通過併購、聯姻、整合區域型乳企,實現了以一家母公司、統一管理運營體系為改革創新核心主動力,為全國N個傳統區域型賦能,並協同前進的共同體。這種「1+N」的聯合體模式打破了全國型乳企和區域型乳企間涇渭分明的邊界,激發了傳統區域乳企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並培育壯大了市場競爭主體,是全國乳業升級的成功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