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經新聞
本報記者 楊泥娃報導
近日,支付寶旗下的餘額寶開始「限購」,一時間引起了多方關注。
今年上半年以來,天弘餘額寶舉動頻繁,個人持倉額度連續下調,從最初的100萬元上限降低至10萬元,這究竟在釋放怎樣的信號?各方有其不同的見解。
但餘額寶限購的背後,卻有著不容爭議的事實:即5萬億的貨幣基金將難逃「最強監管政策」。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325隻貨幣基金累計資產淨值為51056.69億元,佔10萬億公募資產的比重逾50%。
而快速發展的貨幣基金正在為金融風險埋下隱患,因此,接下來一場大規模的監管潮席捲貨幣基金行業將是大概率事件,而餘額寶等各類「寶寶們」繼續呈收緊態勢恐怕也是板上釘釘的事。
餘額寶限購的背後
實際上,早在今年3月份,證監會就發布了《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擬加強貨幣市場流動性的管理規定。
餘額寶首當其衝,而在8月14日,餘額寶宣布再度將個人交易帳戶持有額度上限調整為10萬元,也被業內認為是為潛在的後續新規作出的應對之策。
易觀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李子川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與其說是加強監管,不如說是「一視同仁」的調和,用戶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一般有起投金額限制,同時第一次購買需要到櫃面做風險測評,這樣做的目的當然是好的,避免投資者購買超過其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在銀監會的硬性規定下,有些銀行被束縛;而這次餘額寶降額,從市場競爭公平性來看,也讓各方分歧點得到緩和。
與此同時,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餘額寶的上限下調至10萬元,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董登新認為,首先,設定10萬元的上限是餘額寶的本色和特色,以這個標籤區別於其他「寶寶們」,這是一個重要舉措,餘額寶的餘額兩個字就是對支付寶餘額的理財,有支付寶才讓餘額寶有了理財功能,這是別的「寶寶」比不了的,這也是「淨化」產品的重要舉措,將是有別於其他寶寶們的重要標籤。
從10萬元的上限規定來看,董登新認為,這表明了餘額寶的理念和態度仍然是支付寶的延伸產品,主要強調了消費者為中小企業。餘額寶是在支付寶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而支付寶是專門服務於網購消費者的,所以支付寶在支付這一主要功能上面順勢做理財,而餘額寶也主要服務於網購消費者和網上中小企業商家以及廠家,它不能偏離這個特色,所以「10萬元」的上限是有特殊意義的。
「第二個方面則是監管層會更樂於接受餘額寶等貨幣基金主動下調上限。」董登新坦言。
貨幣基金的隱憂
貨幣基金或許正在不斷成為公募基金中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325隻貨幣基金累計資產淨值為51056.69億元,佔10萬億公募資產的比重逾50%。5.1萬億的體量相較3月末40314.22億元的資產淨值,一個季度資產淨值增長逾萬億,增幅26.6%。若與1月份36053.04億元的低點做比較,5個月間貨幣基金資產淨值增長了41.6%,增幅超過四成。
與此同時,有公開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3841隻基金公布了一季報;到了6月末,4136隻基金公布了二季報,截至目前中國公募基金總數超過了4000隻。這也意味著數量佔比約7%的貨幣基金佔到了半壁以上的基金江山。平均下來,單只基金平均規模157億元。若剔除天弘餘額寶的14318.05億元部分,則單只貨幣基金的規模為113.4億元,顯然百億貨幣基金絕非稀缺品。
實際上,貨幣體量的快速增長離不開收益的變動因素。2016年11月底,貨幣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不足2.5%,而到了今年的6月20日貨幣基金的整體收益率突破4%。
對此,財富證券研究員皮輝娟稱,貨幣收益率的迅猛上漲與銀行MPA考核有直接關係。特別是每年到了6月份,銀行就開始對「錢荒」產生周期性的隱憂,提款變現以應付短端資金供需失衡已成常態,但這無疑推高了資金周轉成本。
民生證券首席研究員朱振鑫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坦言:「貨幣基金大幅增長的背後是通道化,這不符合監管的改革方向,而且高收益和高規模的矛盾會更加突出。」
董登新也認為,目前我國的貨幣基金擴張過快,相對於公募基金規模太大,這其中也有餘額寶的示範效應在裡面,而反觀股票基金卻比較「過時」,所以從公募基金類型來看,股票基金應該規模最大,貨幣基金應該小。
「貨幣基金如果規模太大,很容易帶來資金的短湊,尤其是資金空轉或者大搬家,很多短期資本流向貨幣基金會帶來過度投機,所以貨幣基金擴張應該適度和理性。」董登新說。
監管將進階
目前貨幣基金潛在的流動性風險或許已經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在強監管時代相關的監管政策或將逐一落地。
董登新指出,從監管角度講,貨幣基金擴張要遵從市場化規律,要防止貨幣基金過度擴張引發金融風險或是加劇資金短期流動所出現的風險。
2017年3月,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擬加強貨幣市場流動性的管理規定,其要求:單一投資者持有比例超過基金份額50%,需採用公允價值估值,不得採用攤餘成本法,且要求80%投向高流動性資產(利率債等);貨幣基金規模與風險準備金掛鈎,限制隨意新發貨幣基金以及單只貨幣基金規模過大的現象;對機構持有份額較大的貨基投資組合平均剩餘期限、平均剩餘存續期有嚴格要求;採用攤餘成本法核算的貨基信用債比例投資者嚴格限制(信用類債券、ABS、同業存單等合計不超過淨值的40%等)。
7月11日,惠譽評級認為,中國貨幣市場基金高資產集中可能會影響市場流動性或價格走勢。市場規模佔比1%以上的貨幣基金總共有10隻,以不到2.67%的市場總數量,佔有市場份額的40.92%。據中金公司統計,截至目前,大的貨幣基金很多都降低了同業存單的持有比重,以餘額寶為例,二季度末,同業存單在其資產淨值佔比從一季度的12.9%降至8.86%。
然而,中金統計同時顯示,在311隻貨幣基金中,有78隻存單佔比超過40%。陳健恆稱,這意味著如果貨基新規徵求意見稿執行,若嚴格執行信用類+同業存單在資產淨值佔比這一條,則較多基金面臨資產配置結構調整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市場人士透露,貨幣基金監管新規或將限制對於同業存單的投資,未來貨幣基金投資同業存單或將參考債券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的相關規定進行管理,評級需要AA+及以上,AA+的存單還需要遵守「雙十限制」,未來存單不再參考存款相關規定。
對此,華創證券分析師周冠南稱,這將對貨幣基金投資存單的整體規模和集中度造成約束,進一步加強貨幣基金的組合流動性。而天風證券稱,新規確實會對超大型貨幣基金(公司)的發展產生一定的約束。由於淨資產比例的限制,當基金公司旗下的貨幣基金總規模達到4000億-5000億元時,配置壓力會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