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仁市推進水生態文明打造秀美環境

2020-12-11 興仁在線

近兩年來,興仁市堅持生態立市,尊重自然,牢樹綠色發展理念,紮實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打造人水和諧秀美環境,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牢樹發展理念,健全河長制制度,全面加強河湖水域管理。確立水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將水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於水利工作中。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係,主動適應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建立健全河長制制度,制定了《興仁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興仁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督查督辦制度》《興仁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考核與激勵制度》《興仁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信息報送及通報制度》。切實推進河(庫)長制工作良性發展。

建三級河長制組織體系。制定河長制實施方案,建立區域與流域相結合的縣鄉村三級河長制組織體系,縣級設立總河長、副總河長和縣級河長,鄉鎮級和村級分別設立河長,並在村組設保潔員、監督員,逐級落實河長制工作責任。

及時編制實施方案和河庫保護管理規劃,明確目標任務,開展河流源頭和飲用水源地保護,加強水體汙染綜合防治及水域岸線、採砂管理,強化跨界斷面和重點水域監測,保護和修復河庫生態環境,健全考核評價體系,推動河長制落實到位。全面加強河湖水域管理。建立長效管護機制,河湖岸線開發利用統籌考慮水生態、水景觀要求,加大對非法侵佔水域、採砂取土及取水排汙等破壞河湖生態健康行為的打擊力度。

二是嚴格水資源規範管理。嚴格取水許可審批,嚴格落實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納汙控制「三條紅線」管理,把節水、護水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硬性考核。通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興仁市要實現「三條紅線」目標。一是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到2020年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1.7072億立方米以內;二是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到2015年用水效率達到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的降低到35﹪以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462以上;三是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汙紅線,到2020年主要汙染物入河湖總量控制在水功能區納汙能力範圍之內,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0%以上。

確保全市城鄉飲用水水質安全,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興仁市作為全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試點,2012年以來,按照水務一體化改革的要求,加大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和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機構建設和人員培訓。加強了小(1)水庫和小(2)水庫管理工作,健全了管理制度,改善了管理條件,進一步加強了水庫水質專項治理、檢查工作。在全縣建立了水庫管理所和農村供水站。組織管理人員到省水利廳學習培訓,提高業務水平。農村飲水供水工程管理實行企業化、社會化管理,加強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工作,方便了群眾用水,群眾用上了安全水衛生水。加強水源地保護。在法泥水庫、魯皂水庫、青樹子水庫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設立水源保護牌,以起到宣傳和警示作用。水庫水質自動監測,動態掌握水源水質狀況。水庫管理人員定期定時對水源地進行巡查和有效管護,落實管護制度。積極實施有關保護措施,成立專班小組,在水庫周圍安裝圍網、界樁、標識標牌等,對全市範圍內汙水排放等問題展開立體式排查,並採取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措施。

加強集中供水的水質監測和巡查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對重點供水點和水源點進行水質監測,確保水質安全。為確保飲用水源點水質安全無汙染,對市區集中式水源、千人以下集中式水源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測。完善和落實好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巡查制度,組織專門人員負責對各水源點進行巡查,水源保護區巡查採取定期巡查和不定期巡查、重點巡查和一般巡查相結合的辦法。建立巡查記錄專人負責制。

三是城鄉供水一體化,飲水安全實現全覆蓋。自2017年4月開展脫貧攻堅以來,經過全市各級各部門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截至2018年7月,共完成51個項目點建設,新建水源補充工程3個,新增供水管網832.7公裡,完成總投資6800萬元。這次鞏固提升受益人口66155人,其中建立貧困人口卡9430人。通過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建設,全市飲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加強,保障質量得到全面提高,基本實現了大水源、大管網、全覆蓋為主的集中供水管理模式,進一步鞏固了「十一五」「十二五」以來的飲水安全建設成果,惠及全市廣大農村群眾。經過這次鞏固提升,累計解決了農村54.81萬人(含學校師生)飲水不安全的問題,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6%,供水保證率達到95%,飲水安全實現全覆蓋。三是加大工程建設項目推進力度。計劃於5月份完太平場、黎香湖、福壽等16平方公裡水保項目設計審批,總投資800萬元。投入資金2400餘萬元,完成10座小水電增效擴容和生態環境改造項目總工程量的80%。

四是推進重點供排水工程建設。2017年以來,全市投資12.34億元推進多項重點供排水工程建設,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各項重點工程進展順利。一是城鎮汙水處理工程建設。該城鎮汙水處理工程包括城南、百德、回龍三個城鎮,項目採取PPP模式進行建設,總投資為9600萬元,目前已全部建成投入試運行,重現了清澈潔淨的水體環境面貌。二是城市給排水改擴建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為6.09億元,目前已全面動工,工程進度快、質量好。該項目由新建水廠、老水廠改造、供水管網改擴建、縣城排洪等四大部分打包組成,施工工期為三年,到2019年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三是城鎮供水工程。該項工程是由巴鈴小寨提水工程、棕樹坪水廠、打魚凼提水工程、新龍場供水工程、潘家莊供水工程等五個項目組成,施工工期為兩年,2018年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總投資為2.9億元。

麻沙河流域二期汙水處理工程。該工程總投資為1.13億元,由大山、波陽、馬馬崖、下山、潘家莊、新龍場、魯礎營等七項汙水處理工程組成,2018年內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五是興仁城東水廠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26億元,2017年3月動工,2018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供水能力為每日3萬立方米。

五是狠抓重點水源破難題。興仁市緊緊圍繞解決工程性缺水瓶頸問題,大力推進各項水利建設和水利改革發展,狠抓骨幹水源工程建設。近年來,興仁市不斷加大重點骨幹水源建設力度,破解工程性缺水難題。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90648萬元,建四座中、小型水庫,造福缺水地區廣大群眾,助力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為市的"決戰脫貧攻建、決勝全民小康"提供有力水利保障。

六是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成效明顯。近年來,興仁市牢樹「生態立縣」理念,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圍繞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加大小流域生態建設,提高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廣大農戶致富奔小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興仁市各級各部門積極抓住國家加大對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機遇,把小流域治理作為環境立縣的重大舉措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經過各級各部門通力協作和項目區廣大群眾共同努力,新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項目區生態環境步入良性循環軌道,初步扭轉了項目區「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生活貧困」的惡性循環,綜合治理成效明顯。項目區生態環境、農民生活條件、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有力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促進了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興仁市大力開展生態建設,加快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步伐,從2006年至2013年11月底止,共完成中央投資1341.5萬元,實施水土保持治理項目12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30平方公裡。共完成屯橋小流域等12條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各治理流域內生態明顯好轉,經濟社會效益明顯,生態防護體系已具雛形,工程措施的攔沙、蓄水、調洪等作用已顯現,種植的水保林經果林長勢良好。

創新管理,因地制宜,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興仁市2017、2018年連續兩年在城北街道辦事處豐巖村及黃土佬村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興仁市2017、2018年兩年共投資2500萬元,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7380.3畝。項目實施,直接提高當地生產條件,提高了土地產出,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改善了農業生態和村容村貌。項目採用村民自主建設管理模式,取得明顯效果,受到國家水利部、省、州領導的肯定和群眾好評。

七是小農水新建項目惠農戶。總投資2147.50萬元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完工,新建核桃節水管灌8415畝。自2018年3月12日開工以來,興仁市水務局克服施工難度大困苦,強化管理,加快進度,工程建設順利推進,截止2018年12月25日,該項目全部完工、投入使用。為項目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4個村新建核桃節水管灌8415畝,有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助推脫貧攻堅鞏固提高。

項目區位於興仁市馬馬崖鎮,位於興仁市東北面,北盤江流域南岸,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距市區60公裡。項目主要涉及長箐、馬鞍山、阿藏和九盤4個行政村。設計灌面8415畝,其中長箐村核桃節水管灌區540畝,馬鞍山村核桃節水管灌區1200畝,阿藏村核桃節水管灌區、李子節水灌區2865畝,九盤村枇杷節水灌區3810畝。4個灌區取用水源分別為龍洞水源、母豬洞水源,均為自流灌區。

來源:興仁市人民政府網

相關焦點

  • 貴州:遵義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山川秀美百姓樂
    一年來,遵義市堅守生態底線,強化紅線意識,深入推動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走在全省前列,為全省制定相關文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藍本」。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 黔西南州興仁市「五字訣」打造美麗鄉村
    「百姓富、生態美」的目標,興仁市在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狠抓環境治理和群眾素質提升,打造出了一個個設施完善、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的示範村。興仁市結合各村實際,除對美麗鄉村建設進行總體規劃外,還進行分級規劃,包括文化規劃、風貌規劃、景觀規劃、旅遊發展規劃等,著力建設特色產業村、特色民族村、鄉村旅遊示範村、生態環境村、移民新村「五位一體」的美麗鄉村。同時還加強分類指導,堅持因村制宜,充分尊重歷史傳承、尊重發展基礎、尊重群眾意願,注重民俗民間文化、歷史古蹟和自然景觀,既做到有統一標準,又要彰顯個性特色,體現地域特點。
  • 興仁市全面治理東湖水體環境
    本報訊 (通訊員 楊再昌 蘭顯榮 鄒 瑋) 今年9月以來,為改善興仁市東湖水質、水體環境,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個舒適、衛生的生態環境,興仁市水資源開發建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多措並舉,對東湖水體環境進行全面治理。
  • 浙江仙居: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浙江省仙居縣以全省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創建為契機,2013年至今,規劃先行劃定生態底線,舉措堅定保護水資源,因河施策推進水利工程建設,充分發揮縣域優勢,構建了水資源、水生態、水安全、水文化和水管理五大體系,探索出水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共促共進、和諧統一的新途徑。
  • 貴州省興仁市強力推進城市給排水項目建設
    中國水利網站1月30日訊(特約記者 楊再昌 通訊員 白志獻)2018年,貴州省興仁市供水、排水統籌安排,強力推進供排水項目建設,全市供排水能力大大提高,滿足了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和改善了城市水生態環境。
  • 貴州省興仁市清航公司對東湖水體環境進行治理
    □特約記者 楊再昌 通訊員 蘭顯榮 周瑋  今年9月以來,為改善興仁市東湖水質、水體環境,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個舒適、衛生的生態環境,興仁市水資源開發建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多措並舉,對東湖水體環境進行治理。
  • 清流繪畫卷 碧水繞城郭 ——賈汪區推進水環境整治打造生態宜居家園
    清流繪畫卷 碧水繞城郭 ——賈汪區推進水環境整治打造生態宜居家園 2020-12-08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威海市環翠區持續優化生態環境,打造天藍、水清、山綠的秀美人居
    良好的生態環境、舒適的宜居環境是最大的民生幸福。威海市環翠區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實現生態環境的持續優化,不斷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環翠輕戶外運動小鎮運動與美的體驗
  • 以水為「筆」繪就江南水鄉秀美生態畫卷
    ——中國二十冶無錫河道治理紀實 文章簡介:中國二十冶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己任,在無錫市河道環境綜合整治規劃還剩一年半就要收官的關鍵時期,對所治理總長30公裡的23條河道,實施一河一策、一物一制、一河一韻的方略與方法,通過優化設計、淨化水質、綠化岸堤、靚化街區等途徑和現代治理手段
  • 同安五顯鎮三秀山村精細化推進鄉村振興 打造生態文明"鄉學園"
    五顯鎮黨委書記王旭輝說,在區委鄉村振興辦指導下,該鎮持續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堅持規劃先行、分類推進、以點帶面,錨定「業興、家富、村美、人和」方向,尤其以業態導入、環境提升、品牌提煉、基礎夯實、農業創新為抓手,精細化推進鄉村振興,實現「點、線、面」多維度發展,構築「秀美五顯」。近年來,五顯鎮總投入4198.67萬元,完成28個振興項目。
  • 浙江電視臺《壹周播報》:青田生態環境分局推進美麗青田僑鄉建設
    10多年來,浙江始終把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載體和突破口。今日的浙江,奔馳在高質量發展的徵程上,綠水青山化作最好資源,生態環保成為最大民生。近日,生態環境部通報了《2019年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結果》。
  • 做足水文章答好生態卷 武漢深入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試點以來,循著水生態文明建設勾勒出的路線圖,武漢市深入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治水興水方針,以長江大保護為擔當,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以「四水共治」為抓手,全力推進試點建設,「護一城淨水、繪兩江畫廊、顯三鎮靈秀」,讓市民共享治水改革發展成果,一幅「江湖相濟、湖網相連、人水相依」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 贛州多舉措打造生態文明示範點 建設美麗贛州幸福家園
    多項榮譽打造生態文明示範點  其中,贛州區域內的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江西贛縣大湖江國家溼地公園、陡水湖國家森林公園、陽嶺國家森林公園、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循環化改造園區)、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南厚樸生態林業有限公司、崇義縣鉛廠鎮等8家單位榜上有名。
  • 興仁市:林下經濟點綠成「金」
    興仁市林下經濟以林下菌藥產業項目為抓手,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打造重點發展林下菌、中藥材等產業,積極探索出獨具特色的林下經濟模式,走出一條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脫貧新路。為充分發揮生態優勢,科學推進林下菌藥產業規劃建設,興仁市以梨樹坪林場為核心,以城南街道、真武山街道、薏品田園街道、屯腳鎮為主線,在梨樹坪林場、真武山街道、薏品田園街道種植食用菌6000畝,並在城南街道、屯腳鎮種植中藥材4000畝,打造萬畝林下菌藥產業示範帶,目前項目已全面啟動200畝核心區黑木耳種植。
  • 貴州省興仁市大力發展生態漁業養殖
    中國水利網站7月17日訊 (特約記者 楊再昌 通訊員 方福昌 蘭顯榮 楊青高)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州、市關於江河湖庫、山塘水庫生態漁業發展工作有關決策部署,推動興仁市江河湖庫生態漁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興仁市清航水資源開發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創新發展,真抓實幹,大力發展生態漁業養殖,將打魚凼水庫、三角壩水庫、長塘水庫作為首批生態漁業養殖基地、育苗基地,其中打魚凼水庫和三角壩水庫作為生態漁業養殖基地,長塘水庫作為育苗基地。
  • 關愛環境綠衣 共建生態文明
    山不孤獨水孤獨,所以水繞著山;夢不孤獨心孤獨,所以夢把心牽住;樹不孤獨鳥孤獨,所以鳥在樹上住;我們不能讓水孤「獨」,不能讓心孤獨,更不能讓鳥孤獨,讓我們共建綠色家園,讓綠色回歸自然,我們共同在努力!曾記否,我們的前人生活的環境是那樣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綠草覆蓋著大地,清新的空氣中瓢著陣陣花香,豐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著大地上的生物,鳥兒在樹上歌唱,魚兒在蔚藍的大海中暢遊……如今,面對滿目瘡痍的地球,我們是否應該深深地反思:時代要進步,文明要發展,我們再也不能吃祖宗飯、斷路的路子了,人類向大自然一味掠奪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們應該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保護生態環境,倡導文明新風。
  • 黔西南州興仁市大力發展湖庫生態漁業
    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州關於江河湖庫、山塘水庫生態漁業發展工作有關決策部署,推動興仁市江河湖庫生態漁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興仁市清航水資源開發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創新發展,真抓實幹,大力發展生態漁業養殖,將打魚凼水庫、三角壩水庫、長塘水庫作為首批生態漁業養殖基地、育苗基地,其中打魚凼水庫和三角壩水庫作為生態漁業養殖基地,長塘水庫作為育苗基地
  • 萬年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萬年縣堅定不移地實施「生態立縣」戰略,以低碳、環保、生態為內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出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家園,實現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的良好發展態勢,先後獲得「國際最佳生態休閒旅遊名縣」、「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中國綠色名縣」、「全省生態建設試點縣」、「省級園林城市」等榮譽。 綠色家園宜居宜業。
  • 甘肅召開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推進會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推進會12月11日在蘭州召開。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鐸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的重要指示和殷切期望,提高政治站位,堅持系統觀念,牢牢扛起肩負的政治責任、領導責任、工作責任,堅決打好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和持久戰,努力推動祁連山生態保護以及全省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加快建設「山川秀美」新甘肅。
  • 福建莆田仙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百姓樂享「綠色福利」
    地處木蘭溪上中遊的仙遊縣全境分布著「七山一水二田」,素有「綠色金庫」之稱,是莆田市重要的生態屏障。近年來,該縣緊緊抓住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戰略機遇,秉承綠色發展理念,積極開展生態文明體制創新、制度供給和模式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格局不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