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秀山村,鄉村美如畫。
廈門網訊(記者 黃文水 通訊員 葉少靜 圖/夏海濱)「縣北十裡,三峰秀出」,清代《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同安三秀山也稱「仙人亭山」,自古以來是「同邑之北鎮」。三秀山村就坐落在三秀山下,一進五顯鎮三秀山村,就能看見這樣一副對聯:「山秀水秀人清秀,仁馨智馨家溫馨」。
三秀山村是鄉村振興市級重點示範村。五顯鎮黨委書記王旭輝說,在區委鄉村振興辦指導下,該鎮持續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堅持規劃先行、分類推進、以點帶面,錨定「業興、家富、村美、人和」方向,尤其以業態導入、環境提升、品牌提煉、基礎夯實、農業創新為抓手,精細化推進鄉村振興,實現「點、線、面」多維度發展,構築「秀美五顯」。近年來,五顯鎮總投入4198.67萬元,完成28個振興項目。
有機更新
整治環境提升鄉村顏值
上榜中國最美休閒鄉村
走近三秀山裡2號,紅磚圍牆、通透見綠,院裡「同安紅」三角梅花開正豔,院牆上有彩繪,院中有黨員認領的綠地。
「到了周末,這個院屋就成了遊客的『打卡點』。」五顯鎮鄉村振興負責人王鴦說,今年三秀山村將繼續拆圍透綠,讓13間房屋換新顏。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12個項目,也在有序推進並已陸續完成。
去年,三秀山村榮膺「中國最美休閒鄉村」。據介紹,三秀山村通過整治人居環境等做法,提升鄉村顏值。此前,改造完成4座旅遊公廁,完成農房「平改坡」及裸房整治37棟,建設2公裡分散式汙水管道,實行智能化垃圾分類直運模式等,同時發動村民用好房前屋後,見縫插針「點瓜種豆」,從「被動管理」到「主動治理」,打造「味香、色靚、水好、形美、意境豐」的新農村。
文化為魂
打造生態文明「鄉學園」
推動農旅研學新特色
上個月,三秀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與廈門齊物社研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運營公司,建設三秀山村的研學教育基地,打造生態文明特色「鄉學園」。
三秀山村黨支部書記李江陽信心滿懷,他說,三秀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全民參股,全村102戶267人將從中受益。目前全村共流轉土地350畝,提供給5家農業、旅遊、研學企業,同時帶動周邊三個自然村流轉土地50多畝。
文化為鄉村振興鑄魂。去年,在三秀山村黨支部推動下,在鑫美園推出以中草藥文化為特色的「三秀百草園」項目,種植300多種中草藥,為三秀山村研學、旅遊提供重要載體。
三秀山下,一個以「農旅研學」為特色的現代鄉村已漸漸成形。
精準扶貧
創設職業農民導師制
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8月8日,明豔林藥用植物創新團隊科研工作站授牌,並舉行新型職業農民導師聘任儀式。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通過導師制精準扶貧方式,培養脫貧攻堅骨幹力量和農業創業人才。」三秀山村第一書記辜勇志說,依託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廈門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明豔林帶領的科研創新團隊,在三秀山村建立「職業農民導師制」培養模式,培養現代新型職業農民,將為鄉村振興和全面脫貧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碩士唐紅玲是「職業農民導師制」的合作者,3年前她來到三秀山村,作為企業的科研帶頭人與明豔林合作,希望拓展山藥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為三秀山村民、企業帶來更多收益。
創設職業農民導師制精準扶貧方式,旨在精準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今年9月以來,三秀山村已接待來自省內外20餘批次3000餘人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