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地處廣東省中南部,位於穗港澳的地理中心地帶,既是歷代通商口岸,也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近年來,番禺區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村基層治理、人居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卓有成效,著實推進農村全面發展,實現了良好開局。
堅持黨建統領,推進政務公開
在番禺東環街甘棠村,村委大堂裡設置了一個村務電腦查詢平臺,村「兩委會」會議等會議記錄會在會後24小時之內放入平臺供村民查詢。村委書記蘇慶全介紹道,甘棠村大力推行陽光政務,「每次的黨員會議都會通過社區廣場的大屏向群眾直播,我們正努力實施黨務、村務、財務公開」。
黨建統領,落實責任,為民解憂,政務公開,讓群眾參政議政。2018年,番禺區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制,成立區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健全鄉村黨組織體系,搭建起「有機構、有場所、有制度」的城鄉社區協商議事平臺,全面推廣「民主商議、一事一議」基層治理模式。同時,番禺將農村基層黨建帶基層治理「六步工作法」全面融入到議事廳。2018年,全區通過村民議事廳和「六步工作法」,議事決策913次,一批「老大難」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加大衛生投入,大刀闊斧美環境
番禺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舉全區之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振興工作向縱深推進。整合區城管運行指揮中心和區委鄉村振興辦在農村環境衛生方面的巡查力量,聯動開展高頻率的環境衛生檢查,督促各鎮街加快推進「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任務。要求鎮街定期報送工作進展,實時掌握全區工作進度,對滯後的鎮街及時作出督導。以新水坑村為例,其設置專門衛生隊伍與衛生督導員,專門就亂停亂放與雜物丟棄等問題進行治理。與此同時,實施道路硬底暗渠化、生活排汙無害化、垃圾處理規範化與衛生死角整潔化,使全村人居環境不斷得到改善。
景觀改造提升了村民幸福感。在甘棠村,昔日耕田成主題公園;在新水坑村,昔日汙水塘成荷塘景觀。番禺各村加強綠化建設,見縫插綠,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們村以前只有一處有幾棵大樹,現在綠化覆蓋率已達40%左右」,新水坑村委書記陳偉文說。
堅持優秀文化引領,營造氛圍聚民心
番禺重視德治環境與文化傳承,深挖本土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典型帶動,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在甘棠村,「三蘇文化節」、「十鄉會」等活動打造了地域特色明顯的優良家風;在新水坑村,已建成的文化廣場供村民擺宴席、辦活動,場地費全免;而在國家AAAA級旅遊旅遊景區——沙灣古鎮內的沙灣北村,傳統的飄色民俗突出了明顯的文化特色。
除此以外,番禺還深入開展區、鎮(街)、村三級文明聯創活動,完成21843戶「五星文明戶」民生獎勵積分發放工作,1戶家庭獲評「廣州市十大最美慈善家庭」,6戶家庭獲評「廣州市優秀慈善家庭」,16戶家庭獲評「番禺區文明家庭稱號」,3人獲得「廣州市第七屆道德模範」稱號、16人獲得「廣州好人」稱號,25人獲評「番禺好人」。
2019年,廣州番禺將繼續全面落實中央、省、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文件,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繼續抓好農業農村各項改革攻堅任務的落實,全力加快建設現代農業體系、宜業宜居新城、和諧幸福家園。
(文章來源:中國發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