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秀山村的「紅黑榜」。(五顯鎮供圖)
11月15日,同安區五顯鎮三秀山村進村路的宣傳欄上,三秀山村人居環境整治評比「紅黑榜」迎來了一月一次的更新。三秀山裡39號又上榜了——與上月不同的是,它這次出現在「紅榜」上。
三秀山村黨支部書記李江陽告訴記者,自從上個月村裡設立人居環境整治「紅黑榜」激勵制度後,村民自覺參與環境整治的內生動力被激發出來了。上了「黑榜」的「後進生」,及時整改,爭先成為「紅榜」上的「優秀生」,三秀山裡39號就是其中一例。
10月8日,同安區五顯鎮就如何推進轄區村(居)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常態化,探索建立了評比、督導、監督及獎懲機制。通過一塊「紅黑榜」,卓有成效地推進了轄區村(居)人居環境的整治提升。
同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一查到底、一抓到底、一盯到底的機制,有利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常態化推進,增強了同安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也進一步夯實了鄉村振興的基礎,開啟了轄區鄉村文明新篇章。
新增「紅黑榜」
促環境整治常態化
上月,五顯鎮不少村(居)的宣傳欄中新增了「紅黑榜」這一項目。
所謂「紅黑榜」,就是公布每次村(居)環境整治考評中成績優異者和不合格者。每個月,由鎮領導,村建辦、環衛所等部門工作人員,區、鎮兩級人大代表和社會團體負責人組成的考核組,都會深入各村(居),對村莊主幹道、公共空間、房前屋後、公廁、生活汙水、公共設施維護等進行考評。
「設立『紅黑榜』,是我們提高和鞏固轄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平的一項創新舉措。」五顯鎮副鎮長梁勝鑫說,「它以正向激勵為主。考評優秀的,『紅榜』通報表揚;考評不合格的,則反饋給鎮督導組,約談村(居)主要幹部,要求限期整改。同時,五顯鎮還開展『回頭看』——針對屢次整改不到位的情況,分別作出列入『黑榜』、效能通報、扣所屬村(居)績效分等處理。」
「以前,少數村民愛在房前屋後堆積雜物,影響村容村貌。現在好了,這些村民的家門口總是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在李江陽看來,「紅黑榜」對村民來說,可以激發他們的榮譽感,增強主人翁意識;對村幹部來說,是壓力也是動力,為他們的工作上了一根弦,有效促進了環境整治工作常態化,為提升鄉風文明助力。
一塊「紅黑榜」,優者更優,差者不再差,同安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呈常態化態勢。
「紅黑榜」推進了村(居)人居環境的整治提升。圖為環境整潔、風景秀麗的三秀山村。(夏海濱 攝)
「擦亮」農村環境
提升百姓獲得感
進村道路白改黑,建設鄰家公園,修建庭院綠植,清除土頭垃圾,實行垃圾分類……近年來,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推動下,五顯鎮三秀山村,蓮花鎮白交祠村、軍營村,大同街道田洋村等村莊的顏值有了質的飛躍。「住在三秀山村,猶如住在花園式的鄉村中!」三秀山村村民李文祥說。
今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收官之年。作為廈門市農村面積最大、農業佔比最重、鄉村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同安在這場「擦亮」農村環境的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其中,「一革命四行動」的建設任務基本完成;轄區所有村(居)衛生保潔、溪流養護等納入「一把掃把掃到底」統籌運作管理。目前,全區村莊已完成整治工作。
讓農村環境美起來,不僅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鄉村振興的基石及提升百姓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同安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同安已建立了一套包含制度、隊伍、督查等在內的農村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推行專業化、市場化建設和運行管護;同時,引導村(居)將人居環境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
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同安百姓維護環境衛生的自覺性、積極性逐漸增強,一幅幅環境佳、產業興、精神美的鄉村文明圖景越來越清晰。(記者 羅子泓 通訊員 鄭素描 劉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