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肥水不流外人田」這一句話,大家也應該都聽說過。在古代,往往帝王之家都會選擇讓自己的兒子來繼承家業。
這也是一直以來影響中國封建社會上千年的世襲制度,也正是因為傳統的家國觀念影響,子承父業在古代看來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即便是在今天的現代社會,我們也依然能夠看到許多類似的情況。
在三國時期,這樣的狀況也是非常常見的,曹操把自己的位置傳給曹丕,而劉備在去世之後,蜀漢大業也是繼承到了兒子劉禪手中。
說起劉備的創業初期,可以說非常的艱難,我們能夠發現他四處奔波,幾乎都是在別人的手下打工,沒有能夠擁有一座城池和一支自己的軍隊。
在東漢末年那樣一個群雄割據的年代,劉備的生存處境可以說是非常艱難的,但是好在劉備在創業的過程當中,有不少的貴人相助。
說到幫助劉備的這些貴人當中,我們就不得不提到陶謙。
陶謙也是當時東漢末年的群雄之一,他的徐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城池,但是為何最終陶謙卻不選擇讓自己的兩個兒子繼承徐州,而是把徐州拱手的送給劉備呢?
這其中的原因,確實需要好好的探討。
曹操父親去世於徐州,曹操對徐州虎視眈眈
東漢末年三國當中最先崛起的一支勢力應該就是曹操,可以說,曹操在戰勝袁紹之後,他也是掌握了天下的大權,擁有了自己的一支龐大的軍隊。
在此之前,曹操曾經當上了兗州牧,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曹操的父親才會在那個時候選擇投奔曹操,沒有想到在路上竟然被人給殺害了,並且曹操的父親曹嵩死的地方正是在徐州。
或許有很多的小夥伴會認為,是陶謙設計害死了曹操的父親曹嵩,但是根據正史上的記載,當時陶謙為了能夠巴結曹操,甚至還派遣了中兵護送曹操的父親曹嵩,但是由於部將貪財,於是便中途害死了曹嵩。
我們也能夠了解到,實際上陶謙是沒有膽量去害死曹操的父親曹嵩的。曹操父親的死可以說是一場意外。
曹操在得知了自己的父親在徐州遇害之後,便把所有的怒氣撒到了陶謙的頭上,並且率重兵要攻打徐州,很快在曹操的猛烈攻勢之下,徐州的數十座城池就被拿下。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陶謙非常的害怕,迫不得已他只能夠選擇把徐州城讓給劉備。
實際上我們也能夠發現,即便曹操的父親沒有在徐州城被害死,曹操也遲早會率領軍隊攻打徐州,畢竟徐州在曹操的眼中是一塊肥肉,曹操早已經對徐州城虎視眈眈。
徐州城內部統治秩序混亂,千瘡百孔
當時在陶謙統治之下的徐州城,內部非常的混亂,百姓們也沒有能夠過上非常安穩幸福的生活。
內部統治秩序混亂,再加上一直以來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導致徐州存在著很多的弊病。
此時的陶謙雖然是徐州城的最高統領,但是由於他是外地人,所以徐州城內部的各大士族都極力的打壓陶謙,陶謙基本上在徐州城內沒有什麼威望。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陶謙也非常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統治徐州城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倒不如把當時具有極高威望的劉備選為徐州城的新統領。
陶謙和徐州的氏族也是存在著很大的矛盾,為了能夠打壓當地的氏族,陶謙常常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找他們的麻煩。當時徐州城的幾大士族人物對陶謙都非常不喜歡。
在劉備進城之後,徐州城的幾大謀士士族人物像糜竺、陳登,這些在徐州城具有很大勢力的士族人物都支持劉備,他們並不會選擇支持陶謙的兒子繼位徐州城的統領。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劉備成為了當時徐州最合理的繼任人選之一。
結語
通過探究以上的幾個原因,我們也能夠發現,實際上劉備繼承徐州的統領位置是最好的選擇,並且也是大勢所趨,陶謙所做出的決定也只是順應了歷史的發展趨勢。
陶謙作為曾經的一代諸侯人物,他的職業生涯也是在劉備到來之後宣告落幕,可以說陶謙所做出的這個舉動也是改變了當時天下的一個局勢,如果當初的劉備沒有能夠拿到徐州城,那麼後續的三足鼎立的局面或許也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