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大上海,是傳奇故事的誕生地,這裡商業發達,出現了中國最早的近代商業;這裡,黑幫眾多,火拼不斷;這裡文豪輩出,才子佳人紛紛湧現......而一提到大上海,人們往往都會想起那個當年在十裡洋場呼風喚雨的&34;杜月笙。
杜月笙向來是一名很有爭議的人物。首先他是白手起家的典型,完全是靠著自己的&34;,一步一步的往上爬的,成為了上海青幫的頭頭,他黑白通吃,在上海有掛靠的官職,同時又壟斷了租界的鴉片生意。
但他又有民族大義,鴉片當時在中國是屬於暴利行業,同時又會危害吸食鴉片者的身體健康,杜月笙深知這一點,所以他的鴉片是絕對不賣給中國人的,而是賣給租界內的外國人。在抗日戰爭到來時,杜月笙也集資幫助抗日,還向&34;捐款,緩解抗日救援者的資金壓力。後來被迫移居香港後,他仍然不忘抗日救亡,利用自己在大陸的影響力,利用沉船的方式阻礙日軍在長江航道的通行,以此延誤日軍的戰機。
但不管怎麼說,杜月笙雖然在心底十分認可自己是一名中國人,可也不能夠否定他之前所做的那些惡事。他非常喜歡戲曲,在大上海最大的戲劇院裡常常能夠看到杜老爺子的身影。當時的上海戲劇演員,有母女三人最為出名,杜月笙最喜歡捧他們的場子了,私底下也會想盡辦法接近他們,軟硬兼施。
對此,那母女三人十分的苦惱,怎奈杜月笙在上海一手遮天,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也為了保護家人的性命,始終不敢將這件事直接告知公眾們。最後小女兒為了反抗杜月笙,只得選擇了自殺,而大女兒最後妥協了,嫁給了杜月笙,成為了他的第四任太太,後來還為他生下了一個女兒,也就是杜美如。
杜美如的人生也是非常傳奇了,與他父親大半生僅僅在上海活動不同,她喜歡在全國各地,到處交際。民國時期,宋美齡和杜月笙的關係是比較好的,也是因為這層關係,杜美如被宋美齡邀請去了臺灣參加他舉辦的晚宴。
在那場宴會上,杜美如遇見了陪伴自己一生的男人——蒯松茂。此人身材魁梧,非常有男人味,杜美如一見到他便傾心不已,同時蒯松茂還是當時臺灣軍方的一名飛行員,中校軍銜,這麼優秀的男人配杜美如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當然,更重要的是蒯松茂也喜歡杜美如,兩人在這場宴會後,很快就墜入了愛河。
後來由於各種原因,杜月笙前往香港度過了他人生中最後的時光,而杜美如在辦理完父親的喪事後,也就一直在臺灣和丈夫生活了。小時候由於杜月笙的原因,她的生活是十分優渥的,可在和蒯松茂一起生活後,她不得不和丈夫一起為了生計奔波,也算是從一個什麼都不管的富家小姐變成了一位賢妻良母了。
後來,蒯松茂被臺灣政府安排到了駐約旦的大使館工作,夫妻二人便踏上了前往約旦的飛機。幸運的是,約旦的那位國王對非常友好,也特別喜愛中國的傳統文化,因此夫妻二人在約旦也是受到了厚待。
不僅如此,丈夫在大使館工作,杜美如也沒有閒著,他自己開了一家中餐館,生意非常好,這大大改善了夫妻二人在約旦的生活。隨後,他們就一直在那裡生活,度過了大半生。
蒯松茂去世後,杜美如沒有了可以陪伴的依靠,她變得越來越思念故土了,想回到小時候生活的上海,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能成行。終於在她87歲的那一年,達成了這個願望,她登上了前往是上海的飛機,在落地的那一刻,她哭了,感慨萬分,這幾十年來,上海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她還去了當年居住的&34;,並在那裡發現了一個巧合,這個巧合就是杜公館門前的石碑。令杜美如驚訝的是,這個石碑上竟然刻著&34;四個字,後兩個正是自己丈夫的名。更為奇妙的是,這個石碑所刻早於杜月笙知道自己這個女婿的時間,也就是說,早在杜美如和蒯松茂還未在一起的時候,杜月笙就以這種方式預言了自己女兒的另一半,這又為杜月笙這個大上海的傳奇人物增添了神秘色彩。
大上海的時期已經過去了,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也被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杜月笙也好,杜美如也好,蒯松茂也好,都無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