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 10 大經典校歌:為什麼要上名校,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2020-12-21 騰訊網

主播 |佳琛文丨Neo

最近,中國傳媒大學發布新版校歌《年輕的白楊》,被央視各大主播瘋狂點讚。

白巖松、周濤、魯豫、康輝、張紹剛、歐陽夏丹等校友也紛紛出鏡獻唱,豪華程度堪比春晚。

與此同時,網上也有不少人紛紛曬出自己的校歌。

知乎上也有「哪些大學的校歌很好聽」的大討論。

但是,在大家的留言中,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名校生歌以詠志,鮮少有普通高校的學生分享自己的校歌。

也許名校和非名校,並不能從一首校歌中見分明,但是我想和大家一起聆聽一下 10 首中國高校經典校歌。

也許從這些奮發向上的歌聲中,我們能找到為什麼要上名校的最好答案。

北京大學

紅樓飛雪,

一時英傑。

先哲曾書寫。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憶昔長別,

陽關千疊,

狂歌曾競夜,

收拾山河待百年約。

......

在中國人的心中,一直有兩個北大,一個是實體意義上的北大,一個是精神意義上的北大。

蔡元培、魯迅、陳獨秀、李大釗......

這裡,曾佇立著一個個中國近代史的改革者。

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這裡,曾一次次經歷過決定著民族未來的革新。

北大的命運從一開始就和這個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2017 年北大開學典禮上,61 歲的孫祁祥教授滿懷深情地感嘆道:

「我今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只能為祖國犧牲一次。」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這恰恰是北大校歌表達的終極理想。

更是一所名校的自信和氣度。

清華大學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

吾校莊嚴,巍然中央。

東西文化,薈萃一堂。

大同爰躋,祖國以光。

......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談及清華,很多人想起的可能都是陳寅恪先生那句:

「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

但是我卻從這首校歌中,看到「東西文化,薈萃一堂」的崢嶸過往。

清華大學背負著「庚子賠款」的屈辱,不僅建立起一所享譽世界的名校,甚至創立了庚子賠款留學計劃。

那一年,渡口上有一群少年,面對著茫茫江面,立下誓言:

「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背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裡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

他們的名字叫做:梅貽琦、竺可楨、胡適、趙元任......

就像電影《無問西東》中說的那樣:

「他們的愛與風華,只問自由,只問盛放,只問深情,只問初心,只問勇敢,無問西東。」

復旦大學

復旦復旦旦復旦,

日月光華同燦爛。

復旦復旦旦復旦,

師生一德精神貫。

鞏固學校維護國家,

先憂後樂交相勉,

交相勉前程遠,

向前,向前,向前進展。

1905 年,因為洋人幹涉,65 歲的教育家馬相伯被其傾盡心血的震旦大學掃地出門。

這時他才明白,中國人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大學。

然後他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再次創建起另一所大學,他給它起名:復旦。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這是《尚書·大傳》所載《卿雲歌》的名句。

既有追求光明、自強勤奮之意,又表示不忘「震旦」之舊,寓含自主辦學、復興中華的意義。

馬相伯說:「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才之本,求材之道,尤以設立學堂為先。」

靠自己,永遠有底氣;憑自己,活得才有骨氣。

南京大學

大哉一誠天下動,如鼎三足兮,

曰知、曰仁、曰勇。

千聖會歸兮,集成於孔。

下開萬代旁萬方兮,一趨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東;

巍巍北極兮,金城之中。

天開教澤兮,吾道無窮;

吾願無窮兮,如日方暾。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作為六朝古都的南京,承載了中國千年來的厚重和滄桑。

李叔同親自製譜的這首南京大學校歌,一開篇便展現出整個華夏民族的胸襟和氣魄。

我們仿佛可以看到長江之滾滾波濤和楚地吳越之風俗,仿佛看到了在悠久的金陵城中「千聖會歸」和「集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壯觀場面。

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的前身)時期的校長羅家倫更是提出了「誠、樸、雄、偉」四字學風,其畢業生也被稱作中國最儒雅的一群學子。

「大哉一誠天下動,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胸懷天下,方成國之重器。

武漢大學

德業並進,

求是拓新。

大同寰宇向未來,

我創輝煌,

啊,心中的珞珈山,

今朝多磨礪,

明日作棟梁。

......

武漢大學的名字頗有深意,倒著念就是「學大漢武」。

這和它的校訓「敢為天下先」不謀而合。

身為一個文人,更需武人的膽氣。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湖北自強學堂。

這位能文能武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滿懷著救亡圖存的偉大理想,掀開了武漢大學最初的篇章。

1928 年,李四光先生騎著毛驢,與林學家葉雅各一起,為國立武漢大學勘定了珞珈山麓東湖之濱的新校址。

胡適形容他們是:「披荊榛,拓荒野,化荒郊為學府。」

孔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如果沒有勵志開拓,就沒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南開大學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開精神。

汲汲駸駸,月異日新,

發煌我前途無垠。

美哉大仁,智勇真純,

以鑄以陶,文質彬彬。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開精神。

南開校歌創製於五四運動前夕,由校長張伯苓親自審定。

1904 年,民族危亡之際,嚴修與張伯苓,一文一武,教育救國。

他們從一座私塾——「嚴館」開始,創辦了全新的現代化學校。

1911 年前後,一所私立學校在動蕩的時局中舉步維艱,然而它卻愈挫愈勇,越難越開。

南開相繼建立了中學、大學、女中、小學,形成了系列學校,成為上世紀前半葉的中國教育傳奇。

1935 年南開大學的開學典禮上,張伯苓曾當眾發出了著名的「愛國三問」: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就巍巍南開精神。

廈門大學

自強!自強!

學海何洋洋!誰歟操鑰必其藏?

鷺江深且長,致吾知於無央。

籲嗟乎!南方之強!

籲嗟乎!南方之強!

自強!自強!

人生何茫茫!誰歟普渡駕慈航?

鷺江深且長,充吾愛於無疆。

籲嗟乎!南方之強!

籲嗟乎!南方之強!

廈門大學校訓是:自強不息,止於至善。

這也是這首校歌傳唱的內核。

1921 年,陳嘉庚開始創辦廈門大學,這是一所華僑創辦的唯一大學,也是全國唯一獨資創辦的大學。

開校儀式那天,陳嘉庚指定在演講臺中間懸掛著四個大字:自強不息。

後來時局艱難、經濟危機,陳嘉庚依舊堅定地說:

「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

為了能夠維持大學的正常運行,他不惜變賣家資,毀家興學。

在新加坡同安會館演講時陳嘉庚曾向同胞們高呼:

「愛國始於愛鄉,強國必先強民。」

唯有自強方能人強,唯有人強方能國強。

中山大學

白雲山高,珠江水長。

吾校矗立,蔚為國光。

中山手創,遺澤餘芳。

博學審問,慎思不罔。

明辨篤行,為國棟梁。

莘莘學子,濟濟一堂。

學以致用,不息自強。

發揚光大,貫徹主張。

振興中華,永志勿忘。

作為中山大學的創始人,孫中山的名字,已經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永不磨滅的符號。

1924 年,孫中山下令創辦「一文」、「一武」兩所大學。

「一武」就是享譽中外的黃埔軍校,「一文」就是現在的中山大學。

在開學典禮上,孫中山對學子們有過一段意味深長的勉勵:

「諸君立志,要做事,不可要做大官,青年人應該樹立做大事的志向。」

這個志向,就是校歌裡傳唱的那句:「振興中華,永志勿忘。」

以身許國,這才是一個人最偉大的志向。

浙江大學

大不自多,海納江河。

為學無際,際於天地。

形上謂道兮,形下為器。

禮主別異兮,樂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爾聽斯聰。

國有成均,在浙之濱,

昔言求是,實啟爾求真。

習坎示教,始見經綸,

無曰已是,無曰遂真,

靡革匪因,靡故非新。

......

古雅簡嫻,音韻和美。

浙江大學的校歌充分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禮樂之邦的溫文爾雅。

在浙大 1947 年的一期校刊中,有過這樣一段記載:

抗戰勝利後,浙大從西南返回杭州,遵義各界人士,為浙大餞行。

宴席上,一位八十三歲的老翁當眾感慨說:

「浙大的學風太好了,先生、學生,只在圖書館和實驗室埋頭工作,偶然看見巖上城牆邊的浙大學生,總是手裡拿著一本書,不是朗讀,就是默念。」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無論環境多麼艱苦,浙大人始終保持著一份從容淡定的氣度。

湖南大學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

宏開學府,濟濟滄滄,

承朱張之緒,取歐美之長,

華與實兮並茂,蘭與芷兮齊芳,

楚材蔚起,奮志安壤。

振我民族,揚我國光。

湖南大學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嶽麓書院。

這裡曾經上演過「朱張會講」(朱熹與張栻論學)的文壇盛世,也走出過曾國藩、左宗棠這樣指點江山的能臣武將。

這首 20 世紀 30 年代由三任湖南大學校長的著名教育家胡庶華先生作詞,中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將西洋音樂傳入中國第一人的蕭友梅先生作曲的國風校歌,就是這座「千年學府」的最佳註腳。

「楚材蔚起,奮志安壤。振我民族,揚我國光。」

這裡不僅有歷史的風雅,更有一個民族的風骨。

古語云:「以禮修身,以樂修心。」

從這些經典的大學校歌中,我們看到是一所名校的雄遠氣度和絕代風華。

為什麼要上名校?

因為,大學,會讓你生活得更好;而名校,則會讓你人生更豐盈

今日互動話題:

你最心儀哪一所大學

主播:佳琛,還不錯的皮囊之下希望自己的靈魂越來越有趣。意氣風發、根正苗紅翩翩一少年,以夢為馬赴韶華。微博:李佳琛_xIaoBAO(不會做飯的拉丁舞者不是好演員噢)

相關焦點

  • 中國高校校歌TOP排行榜,浙大文言文校歌榮登榜首
    教育部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公布的「最受歡迎的高校校歌TOP10」  (點擊聽歌)杭州網訊 青蔥的大學歲月是許多人記憶中最寶貴的一部分近日,教育部新聞辦公室在其官方微博公布了「最受歡迎的高校校歌TOP10」名單,引起網友熱議。其中,浙江大學的文言校歌高居榜首,復旦大學校歌「復旦復旦旦復旦」和中國傳媒大學校歌「年輕的白楊」位列第二和第三。網友力挺:我浙威武!高校十大校歌排名引爭議自從高校十大校歌榜單公布後,引起各大高校學生的討論。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相信不少孩子都有問過父母類似的問題,可往往我們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質疑時,卻說不出什麼勸說孩子理由,往往只會用「讀書學習,是你這年紀該做的」來搪塞。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孩子們關於「為什麼讀書」的疑問一直存在鮮有停歇,可如何回答卻成了考驗家長檔次高低的「測試」。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熟知的央視主持人董卿,也曾給出過她自己的答案,而在我看來,這個答案或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我在中國旅行時發現,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書店卻寥寥無幾。  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鐘,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中國是典型的「低智商國家」,未來毫無希望成為發達國家!  據說這段話,出自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會》。  很多人當時被氣得,上豆瓣狂給它打差評。
  • 唐明皇為什麼要殺楊貴妃?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這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首先提到的幾句。 將士們情緒越來越高漲,隨時都有要反叛的意思,這個時候,年歲已高的唐明皇,嚇得:腿如篩糠,上牙直打下牙,害怕極了! 於是,便聽從旁邊高力士的建議,向將士們妥協道:那,那,那,那就依眾愛卿的意思,賜貴妃白綾一條,自行了斷!
  •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繪本?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想想孩子辛辛苦苦做對幾道數學大題,還沒一篇作文扣分多。太吃虧了!所以為什麼我經常說:從1歲半開始就要給孩子閱讀繪本了,特別是文化類,這不僅是最好的親子活動,還能順帶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讓孩子愛上閱讀。知識面廣了,寫起作文自然就得心應手。
  • 「媽,我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給孩子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相信很多父母都被孩子問過"媽,我為什麼要讀書",父母通常會說,"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好大學,擁有一份好工作,就能過上好日子",但是這個答案往往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所謂的"未來"和"好工作"對於孩子來說太過於遙遠,他們無法想像未來的人生是怎樣的,孩子對比眼下的生活,直觀地感受到玩比學習更加幸福,所以大人的回答很沒有說服力。不過這個問題董卿也回答過。
  • 女人為什麼要活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想做的事不能做,等到終於有了自己的時間,也已經是垂垂老矣,最後在遺憾中閉上了雙眼,停止了心跳,結束了這本該是自己的、卻又不是自己的人生。生而為人,從開始到結束也不過短短幾十載,很多女人會在生命進行倒計時的那一刻,開始回憶自己經歷的種種,有歡笑,有難過,有快樂,有失落。
  • 你為什麼結婚,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
    你為什麼結婚,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自己無聊時,能有一個人陪自己說話。上了一天班,回到家中,能有一個人陪自己吃飯。我發現很多人結婚的時候,說得很好,我會愛你一輩子,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可是在婚後,激情越來越少,越來越不想說話,甚至不想回家,漸漸的,感情越來越淡,而出現的矛盾越來越多,有些人甚至不會去解決婚姻中出現的問題,放任問題發展。感情是一點一點被衝淡的,無意中,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感情。
  • 2017年中國10大名校都有誰?C9聯盟和這所高校入選!
    中國高校的排名一直有非常多的爭議,而有關教育「部門」也是從未給出過官方的排名,以至於目前一些民間教育機構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態勢。根據目前小編的看到過的國內榜單,有網大,軟科,武書連,艾瑞深校友會這4大民間機構為主。
  • 孩子為什麼要學音樂?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關注 長期以來,圍繞「孩子為什麼要學音樂」這個話題人們展開了無數次討論,大家觀點各異,各分千秋。作為一名琴童的家長,我無時無刻不在關注類似這樣的問題,直到我看了一段來自周海宏教授的訪談,我得到了最好的答案,在這裡希望與大家分享。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我想,換做任何的漁夫都只能聽天由命了吧。然而為什麼他利用一把小小的鶴嘴錘,能夠挖十九年,把其他人認為可能要用600年才能挖通的監獄高牆掘通成了一條通往自由和幸福的求生的光明大道,把其他人認為絕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現實;為什麼那個連字母都不認識的善良青年湯姆連續一年的時間毫不間斷每日上課,結果,文盲最後竟然考取了高中文憑!
  • 清明為什麼要回鄉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再看新聞,清明被國家定為法定假日後,旅客輸送量年均增長10%以上,航空公司竟一票難求。  千裡迢迢,匆匆趕路。原來,除了紛紛春雨,還有紛紛歸人!  記得年幼,每逢清明,爺爺都要帶上我們幾個小孩去掃墓。山草野徑中的墳塋裡,葬著爺爺的爺爺、爺爺的父母——雖然我們素未謀面。  而那時,我們總能碰到達伯,兩家親人的墳塋緊挨著。
  • 為什麼我們過年要回家?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
    可是,路上這麼辛苦,為什麼非要回家過年?你突然就找到了春節回家過年的理由過年為什麼要回家?02親情本是一場你把我養大,我陪你變老的輪迴,可父母做到了把我們養大,我們卻在父母快速變老時,仍相信來日方長。無論我走得多遠,家鄉,永遠都是根。這種想法,我的子女無法理解,他們早已融入了美國的生活。而我們不會,因為這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由他所經歷的事情構成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我的家鄉就是我,我就是我的家鄉。
  • 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這段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他們心中不得不有疑問,甚至會問媽媽,為什麼要讀書,枯燥無味,沒有實際用處,為什麼要去學習,要去背誦課文詩詞。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媽媽們就會隨意的一句話打發了,讀書是你這個年紀該做的事情。的確對於孩子們來說,確實是這樣的,讀書是他們應該做的,但是這好像並不能夠回答他們心中的疑惑。而作為更有知識涵養的董卿來說,她的一席話,或許是回答孩子的最好答案。
  • 中國最美校歌MV發布:能聽懂算我輸
    惟學無際,際於天地……《浙江大學校歌》曾被評選為「最美校歌」、「最受網友歡迎的高校校歌TOP1」。該校歌創作於1938年,由應尚能譜曲、馬一浮作詞,歌詞全以文言著成。文理艱深但含義深遠。據說每看一次,都會有新的感悟和理解。
  • 為什麼要帶孩子學棒球?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後來網際網路發達了,慢慢了解才知道,NBA在美國只能排到第四甚至更後(當然NBA的國際化是極其成功的,尤其是在中國),跟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相比,歷史上和市場地位上都有差距。2015年國慶,我去了一趟芝加哥,旅程的最後一天百無聊賴,看旅遊指南說MLB球隊芝加哥小熊的瑞格利球場歷史悠久,值得一遊。
  • 尋找浙江高校最美校歌!你母校的那首還會唱嗎?
    你有多久沒聽過校歌了母校的校歌還會唱嗎今天,跟著小布去尋找浙江高校的最美校歌吧……迎著時代的召喚,加強知識的武裝,我們要在風雨中雕琢成玉,要在烈火中百鍊成鋼。寧波大學被包裹在綠意裡的世界,這是我們學習的地方。
  • 清明為什麼要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圖2|chuyunfei 清明,是中國祖先的法力作家張曉風說:「沒有照相機,我也許只能記得很少,我也許會忘記很多。」還記得小時候,跟著長輩們踏青掃墓時,他們總會領著我去到這個那個墓碑前,講著先人們的故事:這高祖父中過進士,請他寫春聯的人要排隊;太爺爺生意做到南洋,有十幾間鋪,但愛喝酒;曾祖母做的手藝是全村最好看的……
  •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英語這門課程,一直以來都很有爭議。有些人覺得,中國已經日益強大了,從前學習英語是為了學習那些發達國家,如今看來似乎沒有這個必要了,果真如此嗎?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我們依然有學習英語的必要,為什麼這麼說?
  • 為什麼要讀《詩經》呢?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如果誰要盤點《詩經》的追捧者,他一定會眼前一亮,因為《詩經》的追捧者儘是聖賢之人 為什麼結婚有接親儀式? 為什麼我們是世界上最討厭戰爭的民族? 為什麼飯桌文化盛行至今? ······ 這些「歷來如此」到底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