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為什麼要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2020-12-18 物道

物道君語:科學雜誌《自然》有一篇文章,講述科學家們發現:「遺忘,是大腦的預設功能。」意思是說,遺忘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可人的一生,「我們之所以是我們,是因為我們的記憶。為了記住,中國人有了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還有就是冬至、大寒、寒衣節、下元節……每一個祭祖的節日,都是為了不遺忘。

明天寒食節,後天就是清明了。不少人匆匆趕赴老家,加入到大的小的祭祖隊伍中。

有外國人在網上問:

「中國人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真的會得到祖先的庇佑嗎?」

而對於更多的中國人來說:他們沒有死去,只是換了個地方活在人心裡。

圖1|攝影的小和尚
圖2|chuyunfei

清明,是中國祖先的法力

作家張曉風說:「沒有照相機,我也許只能記得很少,我也許會忘記很多。」

對於千百年前的中國人來說,相機是腦海裡的人和經歷過的事,是手中的筆和紙,是墓碑上的時間和名字。

還記得小時候,跟著長輩們踏青掃墓時,他們總會領著我去到這個那個墓碑前,講著先人們的故事:這高祖父中過進士,請他寫春聯的人要排隊;太爺爺生意做到南洋,有十幾間鋪,但愛喝酒;曾祖母做的手藝是全村最好看的……

圖|東南枝三_三
圖|東南枝三_三

以前不解,為什麼年年總要講一遍同樣的故事。

長大後來離開家,去到很遠的城市工作,為了過上好生活,加過班,熬過夜,拼過命,見過形形色色的人,奔波在各種社交場合,常年漂泊在外的我們常常會忘了自己是誰,忘了自己從哪來、可以回哪去?

清明節,就是一個讓你回憶起一切的節日。它讓你記起你的來處,記起你的祖輩,記起他們曾經也為生活奮鬥過、努力過。

圖|東南枝三_三
圖|東南枝三_三

作家史鐵生曾說:「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

我們重拾生活的勇氣,其實是祖先的祝福。

圖|東南枝三_三

清明,是不忘本

有人說,人的一生會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斷氣時,從生物學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時,人們來參加他的葬禮,懷念他的一生,在社會上他死了。

第三次是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記了,那時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清明,便是一個直面死亡的節日。

圖|東南枝三_三
圖|東南枝三_三

兒時,長輩領著我們去掃墓,長大後,我們領著自己的孩子前去,一家人整整齊齊,像往年一樣清理雜草,用紅漆描塗碑上的字,點香,燒紙,祭拜。然後轉過頭,告訴我們的孩子,和他們講祖先的故事,然後一步不落的點香,燒紙,祭拜。

有人說:你和死亡之間隔著父母,當父母離開人世,你就直面死亡了。

圖1|仰止天空
圖2|東南枝三_三

以前不理解人老後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落葉歸根。

後來慢慢理解了,比起春節回家,清明是為了提醒我們:做人,不能忘本。

圖1|繼續理想人生

清明,學會以愛告別

有人說:

「在日復一日的時間河流裡,節日就像一個個停泊的碼頭,人們徜徉其間,體味某種特定的情景,把情緒調到興奮的波段,盡情釋懷,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

而清明,就是這漫長時間河流裡的一次自我療愈。

在豐子愷記憶中,他幼時每年祭祖是一件盛大的事,清明三天都去上墳。第一天上自家村裡的「楊莊墳」;清明正日,同族五條村,租上兩條大船,上「大家墳」;最後一天才是他們一家幾口上「私家墳」。

圖1|帕氏的兩根弦
圖2|天地間記錄

在這場年復一年的儀式裡,父輩們談論家長裡短,孩童們嬉笑玩鬧,何嘗不是在告慰祖先:兒孫滿堂,家族興旺,您老人家可放心了!

多少年以後,當年的三歲小兒慈玉,已成白髮老人豐子愷,但這些情景依然歷歷在目,讓他以愛與溫柔活了豐盈的一生。

自古愛恨離別苦,人有悲歡離合。清明,就是讓我們學會以愛告別,以愛相處。

圖2|yxkhx

後天就是清明了,最近每次刷手機視頻,最怕看到的、聽到的,就是一個又一個人離開我們的消息。

更難過的是,有些人已經離開了。

在我們共同經歷的這個時代,他們或許是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但因為一些選擇,一些堅持,卻如星光照亮過世界。

有人說,當一顆星星隕落,地上的人們只能這顆星星點燈,無能為力。

記住就是最好的力量。記住了,他們就沒有真正離去,只是換了個地方,活在愛他們的人心裡。

記住他們曾經來過,愛過,活過,為這個世界的美好奮鬥過。

清明,所有我愛著的、愛過的人,

願我們好聚好散,以愛告別,不忘記。

圖|馭風秦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說明。

相關焦點

  • 清明為什麼要回鄉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唯獨每年清明,不遠千裡,總得返鄉。雖然他也已步履蹣跚、雙鬢斑白!  去年清明,我返鄉給爺爺掃墓,又碰到了達伯。  我頗有疑惑:「您年紀也大了,為什麼每年還要堅持回鄉掃墓呢?」  「侄子呀」,他站在他父母的墳前說,「人這一輩子,只有站在這裡,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將向何處!」
  • 清明為什麼要掃墓祭祖?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答案
    為什麼人們這麼重視清明節掃墓呢?」我才明白在我媽媽的心裡,奶奶直到咽氣的時候,她還覺得還活著,直到火化了,人真正的沒有了,摸不到了,她才驚覺已經死了。雖然故人已去,但是我們活著的人永遠在想念她。借著清明時節,到陵園為親人祭拜、修墳、獻上自己的一份思念,是緬懷先人的最好寄託。
  •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這是文史君,聽過最好的回答!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臨清明節,大家都會想起這首家喻戶曉的唐詩來。杜牧筆下描摹的這副清明畫卷,不僅刻畫在歷史文化巔峰,更鐫刻在每個人的心頭。清明節,主要有兩大主題。第一大主題,就是掃墓、祭祀、上墳;第二大主題是踏青、出遊、賞春。
  • 為什麼客家人清明卻不掃墓?
    然而在過去,清明節對於客家人來說並不是祭祀、掃墓的日子。直到後來隨著民俗的變遷才有人在清明祭拜祖先,但多數不如春、秋祭時隆重。 「春祭」一般從出年關(年初五)至元宵節期間,也有延至清明前後的,但最遲不過四月初八,因為民間認為從這一天開始,就閉墓門了。「秋祀」常在農曆八月初一(俗稱「大清明」)至中秋節前後,也有在冬至前後進行的(如梅州豐順)。 為什麼客家人清明節不掃墓?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相信不少孩子都有問過父母類似的問題,可往往我們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質疑時,卻說不出什麼勸說孩子理由,往往只會用「讀書學習,是你這年紀該做的」來搪塞。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孩子們關於「為什麼讀書」的疑問一直存在鮮有停歇,可如何回答卻成了考驗家長檔次高低的「測試」。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熟知的央視主持人董卿,也曾給出過她自己的答案,而在我看來,這個答案或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 唐明皇為什麼要殺楊貴妃?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這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首先提到的幾句。 將士們情緒越來越高漲,隨時都有要反叛的意思,這個時候,年歲已高的唐明皇,嚇得:腿如篩糠,上牙直打下牙,害怕極了! 於是,便聽從旁邊高力士的建議,向將士們妥協道:那,那,那,那就依眾愛卿的意思,賜貴妃白綾一條,自行了斷!
  • 「媽,我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給孩子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相信很多父母都被孩子問過"媽,我為什麼要讀書",父母通常會說,"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好大學,擁有一份好工作,就能過上好日子",但是這個答案往往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所謂的"未來"和"好工作"對於孩子來說太過於遙遠,他們無法想像未來的人生是怎樣的,孩子對比眼下的生活,直觀地感受到玩比學習更加幸福,所以大人的回答很沒有說服力。不過這個問題董卿也回答過。
  • 女人為什麼要活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想做的事不能做,等到終於有了自己的時間,也已經是垂垂老矣,最後在遺憾中閉上了雙眼,停止了心跳,結束了這本該是自己的、卻又不是自己的人生。生而為人,從開始到結束也不過短短幾十載,很多女人會在生命進行倒計時的那一刻,開始回憶自己經歷的種種,有歡笑,有難過,有快樂,有失落。
  • 你為什麼結婚,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
    你為什麼結婚,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自己無聊時,能有一個人陪自己說話。上了一天班,回到家中,能有一個人陪自己吃飯。我發現很多人結婚的時候,說得很好,我會愛你一輩子,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可是在婚後,激情越來越少,越來越不想說話,甚至不想回家,漸漸的,感情越來越淡,而出現的矛盾越來越多,有些人甚至不會去解決婚姻中出現的問題,放任問題發展。感情是一點一點被衝淡的,無意中,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感情。
  •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清明節掃墓時間是哪一天 2018清明節哪天上墳好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1、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
  • 清明節什麼時間掃墓最好?清明節掃墓的禁忌
    說到清明節掃墓的時間,有人說「早清明,晚十一」,也有說,「前七後八」,還有人說,清明節的前一天不上墳。清明節上墳掃墓應該在早上5-7點(卯時)為最佳,不過現在的人都懶得起大早,好不容易放假休息了,都想賴床,但是墓地風水知識認為:「最好在下午3點前完成清明上墳掃墓」。
  •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
    清明節必備的活動之一便是掃墓,前往墓地進行祭奠祖先。但是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呢?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清明節掃墓的習俗是承襲自寒食的習俗,而在我國古代,清明節早前與墓祭無關,墓祭是貴族活動,百姓不舉行墓祭,只舉行家祭。大概從唐朝開始,清明節和寒食漸漸相融,清明掃墓形成了傳統。清明節作為24節氣之一,最早與墓祭無關。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我想,換做任何的漁夫都只能聽天由命了吧。然而為什麼他利用一把小小的鶴嘴錘,能夠挖十九年,把其他人認為可能要用600年才能挖通的監獄高牆掘通成了一條通往自由和幸福的求生的光明大道,把其他人認為絕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現實;為什麼那個連字母都不認識的善良青年湯姆連續一年的時間毫不間斷每日上課,結果,文盲最後竟然考取了高中文憑!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然而,書單君最近翻看了這本書後卻發現:作者壓根兒沒講過這段話。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訛傳了10年的謠言。  為什麼一段來路不明的話,會引爆網絡,流行至今呢?  這是因為:讀書在這個時代,好像真的成了一件少見且落伍的事。
  •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掃墓祭拜上墳時間具體幾點最好
    明天,清明小長假即將開啟,祭掃、踏青、探親、旅遊……今年清明假期,有哪些假日信息需要提前掌握?小長假開始,外出踏青旅遊的民眾,需要做哪些出行攻略?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呢?掃墓時間什麼時候最好?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1、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
  • 為什麼我們過年要回家?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
    可是,路上這麼辛苦,為什麼非要回家過年?現在我已經不排斥呆在家裡了甚至還會期待早一天回家,因為回家後,才能感覺到小鎮的速度才會讓這一年緊張和忙碌的心真正鬆一口氣。當爸爸媽媽端上一盤熱騰騰的餃子一家人圍在一起有說有笑拿著春聯爭辯誰左誰右聽著窗外的鞭炮聲噼裡啪啦裹著新買的紅色圍巾你突然就找到了春節回家過年的理由過年為什麼要回家
  • 為什麼要讓孩子背古詩詞?央視朱廣權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古詩詞的由來已久,從西周《詩經》「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的遠古吟唱,唐朝「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邁氣派,再到宋朝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紆細感性……時至今日,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依然有《中國詩詞大會》、《鄰家詩話》這樣的弘揚傳統文化的詩詞節目。
  • 清明節掃墓時間幾點最好?清明節上墳燒紙的10個禁忌講究
    通常是在忌日、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農曆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晚輩要準備祭死者用的日常用品,到死者墳前進行祭祀,以表後人對上輩人的思念及尊敬之情。具體時間根據當地的情況而定。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  掃墓,即祭掃墳墓,對死者表示悼念。
  • 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這段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他們心中不得不有疑問,甚至會問媽媽,為什麼要讀書,枯燥無味,沒有實際用處,為什麼要去學習,要去背誦課文詩詞。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媽媽們就會隨意的一句話打發了,讀書是你這個年紀該做的事情。的確對於孩子們來說,確實是這樣的,讀書是他們應該做的,但是這好像並不能夠回答他們心中的疑惑。而作為更有知識涵養的董卿來說,她的一席話,或許是回答孩子的最好答案。
  •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 清明節的由來及傳說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 清明節的由來及傳說你知道多少?時間:2017-04-03 18:23   來源:天氣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 清明節的由來及傳說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4月4日即將迎來,今年清明掃墓高峰日預計為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