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發展伍竹林:新能源「點燃」新發展引擎 力爭到「十四五」末...

2020-12-18 中國證券網


  廣州發展董事長 伍竹林

  ⊙記者 朱文彬

  「目前,公司清潔能源發電裝機比重為35%,力爭到『十四五』末翻一番,佔比達70%。」近日,由上交所聯合廣東證監局開展的「誠實守信 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價值引領投資2020滬市公司質量行」系列活動走進廣州發展,公司董事長伍竹林對未來的發展胸有成竹。

  作為深耕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廣州市屬大型清潔能源供應商,廣州發展近年來搭上了新能源發展的快車。特別是近5年來,公司通過自主開發和兼併收購「雙輪驅動」,新能源業務在裝機容量、發電量、營收、淨利潤等指標上連年實現大幅增長,快速成長為公司業務的核心拼圖之一,並助力公司走出廣東、走向全國,成為「點燃」公司新一輪發展的新引擎。

  響應新能源革命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駛入發展快車道上的廣州發展來說,像是經歷了一次「脈衝」:上半年,廣州發展業績呈現明顯的V型走勢,一方面得益於疫情防控成效帶來的能源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則是公司持續挖潛降本增效,以及新能源業務快速發展的帶動。

  數據顯示,一季度,廣州發展實現營收62.53億元,同比下滑1.78%;淨利潤1.16億元,同比下滑21.36%。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0.18億元,同比增長8.58%;淨利潤5.37億元,同比增長15.28%,淨利潤增速已經超過去年全年14.91%的同比增速。

  伍竹林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上半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靠的是公司上下的全體努力,靠的是公司在新能源等清潔能源業務方向上的早期投入。一季度,公司全面推進復工復產,迅速步入正軌。

  拉長時間看,廣州發展自2016年來業績持續提振,也呈現出V型態勢。2017年至2019年,公司實現淨利潤分別為6.79億元、7.01億元、8.06億元,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43%、3.31%、14.91%。

  據了解,廣州發展早在2013年便涉足分布式光伏發電業務,2015年進入風電領域。2016年,公司首個地面光伏項目投產,首個風電項目惠東風電一期49.6兆瓦項目實現當年投產當年產生效益。也正是從這一年起,廣州發展進入V型發展的拐點。

  2017年起,廣州發展在自主開發建設的同時開展兼併收購,在新能源業務板塊實行「雙輪驅動」。2017年至2019年,廣州發展先後收購南澳南亞、四川涼山美姑及河南蘭考韓湘坡、東壩頭等風電項目。

  廣州發展2019年年報披露,公司新能源可控裝機容量86.45萬千瓦,同比增長281%。伍竹林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已達92萬千瓦,謀劃到「十四五」末再翻一番。

  廣州發展進入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業務的時間並不算早,卻踩準了時機,避免了早期競爭階段的低效投入。隨著技術進步和光伏組件價格大幅下降,風機設備未來也將大幅降價,項目補貼依賴程度將越來越小。在深入研究後,廣州發展謀定而後動,在消納條件好、火電標杆電價高的區域精準發力,開展多方合作,儲備了一大批項目,項目有著良好的經濟性和回報率。

  伍竹林介紹稱,在光伏發電方面,公司旗下的廣州發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廣東省內資源較好的地區,如江門、河源、清遠、湛江、韶關等地投建了10餘個大型地面光伏電站項目,包括漁光互補、農光互補、林光互補等光伏發電項目。此外,新能源公司在廣州市和珠三角區域推廣「全額上網」「自發自用、餘電上網」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投資建設了近30個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

  「公司未來儲備項目較為充足,後續將結合當前國家新能源發展政策,積極推進平價光伏、風電項目自主開發、合作開發建設和併購工作,立足華南,著手在華北、華中、西南等地建立新能源基地,積極參與三北地區特高壓配套基地項目,適時跟進海外大規模新能源項目,推動新能源業務規模化發展。」伍竹林說。

  伍竹林進一步表示,公司一直著力推動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在天然氣、燃氣發電、新能源等方面都進行了布局,新增投資側重於清潔能源領域。公司將利用現有電源點選址優先發展天然氣發電項目,對現有煤電機組開展供熱、汙泥耦合發電等綜合能源改造提高競爭力。

  此外,在充電樁業務方面,廣州發展也在積極推進珠三角地區充電基礎設施骨幹網絡建設,已在深圳、東莞、佛山等地實現項目落地。同時,公司也積極推動充電業務上下遊產業的合作,與多家新能源車企合作建樁,實現充電樁項目開發資源共享,提前開發後期潛在充電客戶。目前,公司在充電樁業務開發建設上,已具備了快速複製、快速開發建設的能力。

  廣州發展也在探索儲能技術的應用,待相關技術成熟後,將提供「光伏+儲能+充電樁」的清潔、高效和低碳的多元互補能源發電微電網系統解決方案。

  發力研究前沿領域

  「未來在『十四五』期間,公司將緊緊圍繞政府關於氫能、天然氣水合物及數字經濟的發展規劃,圍繞主營業務進一步探索,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對於新能源的前沿領域,伍竹林也有著充分的準備。

  數據顯示,近年來,廣州發展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持續快速上升。2017年至2019年,公司研發支出分別為7555萬元、2.93億元、4.5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為1.62億元,同比增長45.92%。研發支出大幅增長是由於公司在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研發項目快速增加。

  伍竹林介紹說,近年來,廣州發展順應發展形勢,圍繞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需求,重點在新能源產業發展、天然氣推廣利用上持續發力,積極探索天然氣水合物、氫能的開發利用及物聯網技術產業化應用。同時,公司在創新體系建設、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等方向不斷加大投入。

  為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廣州發展還設立廣州發展集團研究院,與多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持續推進研發創新體系建設,已建成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市級研發機構,13家企業被評為高新技術企業。在節能環保、清潔化、低碳化、智能化等領域組織實施多項研發項目,積極響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推動氫能開發利用、進口燃機技術消化吸收、天然氣水合物儲運等技術研發。

  截至2019年底,廣州發展累計取得專利220項,其中,2019年新增76項;取得高新技術產品22項,其中,2019年新增12項。

  記者從廣州發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公司正加大經費投入,大力推進新能源行業專利申報和高新技術產品研發、認證,推動新能源項目科技化、智能化運行。

  今年1月1日,該公司電站集中智能監控中心正式上線運行,成為華南地區首套風、光、充電樁一體的智能集控系統,實現對屬下各場站的集中監控和遠程管理,極大地提升了電站的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運行水平。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在伍竹林看來,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經濟發展方式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經濟增長離不開能源供應保障、能源安全保障。

  「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國內能源需求還將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長,能源產業按照『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原則發展,電力需求增長還將保持在2%-3%的年增長水平,社會用能電氣化進程還將繼續。」伍竹林分析稱,在此背景下,廣州發展將積極適應宏觀經濟、國家政策、行業調整、市場競爭等方面形勢變化,通過加大投資建設力度、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積極開拓市場範圍和規模、加強科技研發成果轉換、深化企業體制機制改革等措施應對危機和變局,抓住機遇,開闢新局。

  激發改革新動能

  身處改革開放前沿,廣州發展也自帶改革基因,不斷在改革中汲取新動能。1992年,沐浴著改革開放的又一輪春風,廣州發展應運而生;1997年,廣州發展又乘上了資本市場的東風,上市、股權分置改革、引入長江電力作為戰投、整體上市……

  上市23年來,廣州發展總資產從72億元增長到424億元,營業收入從21億元增長到296億元,總股本從6.66億股增長到27.26億股,長期保持持續發展、和諧發展的態勢。

  伍竹林說,面對困難,廣州發展始終堅持「注重認真、追求卓越、和諧發展」的核心價值觀,紮實做好生產經營、堅持外延擴張與內生增長相結合、堅持產業經營和資本運作協同發展、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深化改革與創新,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優勢,以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國企改革方面,伍竹林表示,公司在廣州市國資委的統一部署下,積極推進國有企業體制機制改革。

  一是完善集團管控模式,加大授權放權力度,賦予下屬企業更多的經營自主權,企業管理的重點從直接管控轉向戰略管控,建立規範、專業高效的總部管控模式,把集團總部真正打造成為產業培育的牽引、風險管控的樞紐、公司治理的典範。

  二是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未來將探索職業經理人制度。

  三是加強風險管控,進一步完善內控制度,建立大監督體系、合規性管理體系。

  四是加強資本運作,繼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資本流動性,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增強股權運作、價值管理等能力,積極穩妥推進股權激勵工作。

  2015年,《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發布,新一輪電改啟動。廣東在「計劃電」邁向「市場電」的新徵途上又率先站到了最前沿。

  「電改在廣東起步,對公司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需要傳統發電企業積極求變,轉換思路,創新發現,適應市場,才能克服經營壓力,更加需要錘鍊專業的團隊,培養技術人才,加強細化市場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伍竹林說。

  今年8月,廣東率先進行現貨交易試運行,目前試運行工作平穩有序進行。伍竹林分析稱,短期來看,現貨交易使得競爭加劇、發售端交易電價大幅降低,但由於公司旗下電力集團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準備較為充分,現貨交易對公司今年整體上網電量和電價影響有限。

  與此同時,廣州發展將通過升級電力裝機結構,新建大容量清潔發電機組,建立穩定和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煤炭、天然氣採購體系,加強高效運營管理,加強「發售一體化」運作模式等措施進一步提高電力業務市場競爭力,從而在電力市場改革過程中立於不敗之地。

  為適應電力市場改革,今年上半年,廣州發展也做了充分的應對:一是正式開展發售電一體化集中運作模式,二是全面開拓綜合能源服務業務,三是積極布局省外業務。

  據介紹,廣州發展電力銷售公司在做大售電業務的基礎上,以打造「廣東省有影響力的技術型售電公司」為目標,進一步加強增值服務項目的拓展,積極在合同能源管理、用電諮詢、節能改造、電氣設備維護、大型空調節能等綜合能源服務方面尋找業務突破口。上半年,公司大力開拓「智慧用電」項目,切實為用戶降低用電成本,同時「能效專家」平臺部署基本完成,為公司開展智慧用電、節能改造項目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現在才剛剛開始。」對於電改下一步可激發的潛在發展效應,伍竹林如是說。

相關焦點

  • 力爭「十四五」末開工建設深珠鐵路
    近日,在中國共產黨珠海市第八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上,珠海市委書記郭永航表示力爭「十四五」末開工建設深珠鐵路! 據介紹,規劃中的深珠通道公鐵兩用通道,其中軌道項目承擔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2種功能。郭永航表示要進一步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加快推進珠海鶴州站、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珠海至肇慶高鐵、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十四五」末開工建設深珠鐵路,高水平打造區域航空航運樞紐,推動高欄港向第四代港口邁進,建成開通黃茅海通道、珠海隧道、香海大橋、金海大橋、興業快線等重點項目,疏通城市主次幹道之間的「毛細血管」微循環,建設樞紐型網絡化綜合交通體系。
  • 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 力爭在「十四五」時期取得新的更大發展
    王文宇調研平羅縣鄉鎮工作時強調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 力爭在「十四五」時期取得新的更大發展12月2日,市委書記王文宇深入平羅縣城關鎮、高莊鄉,就基層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十四五」鄉村振興的發展思路
  • 濟南將改造老舊小區2900萬平方米 力爭到「十四五」末,專業化物業...
    「十四五」期間,城鄉住建領域在哪些方面影響濟南人的生活?12月17日,在濟南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透露,「十四五」期間,濟南市將積極推動29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實施改造,力爭到「十四五」末,居民小區專業化物業服務覆蓋率達到80%以上。
  • 四川交投喊響新目標:力爭「十四五」末營業收入破千億
    9月28日,在中國共產黨四川省交通投資集團公司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四川交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馮文生總結過去十年成績,響亮提出未來五年發展新目標:力爭通過五年努力,在「十四五」末實現「7816」發展目標,即通車高速公路裡程年均增加500公裡,達到7000公裡;資產總額再跨四個千億臺階,達到8000億元;營業收入翻一番,突破1000億元大關;利潤總額年均增長20%,達到60億元。
  • 王彪副局長出席局「十四五」新能源科技發展規劃編制研討會
    11月25日下午,局「十四五」新能源科技發展規劃編制研討會在合肥召開。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王彪出席會議並講話。局屬各地勘單位、華冶地質勘查集團公司、新能源公司主要負責人,新能源各分公司經理參加會議。會議聽取了新能源公司近年來資質建設、隊伍結構、市場開拓、經濟發展、各分公司運轉情況,以及產業面臨的形勢、下一步發展構想的匯報。與會人員緊緊圍繞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地源熱泵中央空調系統設計安裝、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和舉措等方面展開研討,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
  • 央企「十四五」新能源裝機目標明確!6大央企+8家光伏企業代表→新...
    習近平主席還表示,要構築尊重自然的生態系統;同時要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根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中國將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快新能源、綠色環保等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本文梳理出了2020年以來,6家電力央企以及8家光伏企業大佬對提出的關於新能源「十四五」發展規劃建議和看法。
  • 為「十四五」發展鋪陳壯麗「新底色」
    如今,通威高純晶矽、杉杉負極材料等一批企業在包頭生產創造了多個世界領先、填補國內空白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能源產品■從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數位技術,到數字經濟、智能製造、新材料等產業,數字時代,包頭正以新技術新模式賦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層次提升,讓傳統產業實現「智變」記者 張海芳
  • 撫順順城區:開創「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謀劃好「十四五」時期順城工作,既要在戰略上布好局,也要在關鍵處落好子,順城區將圍繞重點構建並完善「一城一區三帶」發展新格局,抓好五個方面工作。持續優化發展環境,打造宜居宜業新順城。做大工業,改造升級「老字號」,依託順城經濟開發區,助推裝備製造等傳統產業向「專精特新」發展,打造全市裝備製造業基地;深度開發「原字號」,提高農產品深加工能力,打造近郊綠色食品產業基地;培育壯大「新字號」,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打造新興產業基地。做強特色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打造上寺逸品採摘園、錫伯族玫瑰花文化產業園,完善特色採摘休閒園區建設,打響近郊特色旅遊業品牌。
  • 包頭為「十四五」發展鋪陳壯麗「新底色」
    在包頭新一輪發展中,加快培育新動能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新動能從哪裡來?讓新產業聚力,讓新技術賦能,為新發展蓄勢。作為國家和自治區重要的工業城市,包頭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借力創新驅動,發力新經濟、新產業,賦能轉型升級新發展,為「十四五」發展鋪陳壯麗「新底色」。
  • 菏澤「十四五」發展目標,定了!
    全會提出了到二○三五年基本實現後來居上的遠景目標,這就是:經濟實力、綜合競爭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爭先進位,主要人均指標達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顯著提高,科技創新水平進入全省前列;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成更高水平的平安菏澤;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
  • 阜陽:科技創新點燃轉型發展新引擎
    中安在線訊據潁州晚報報導,「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將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打造為行業翹楚的強旺集團負責人張強對這句話深有體會,從最初的複合調味品到多功能肽鹽的研發生產,依靠產學研結合的「法寶」,強旺集團牢牢掌控了行業的話語權。 向科技創新要動力、要活力、要競爭力。
  • 柳州:「十四五」工業將開啟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本報記者 李銀雁「十三五」是柳州工業發展的分水嶺,「十三五」前的發展模式以量擴張為特徵,「十四五」時期,柳州工業將真正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徵程。柳州是廣西重要的工業城市。柳州市工信局局長覃東林日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市場好,生產出來的東西很好賣。
  • 雲南省老年體育工作承前繼後 力爭「十四五」末全省老年人健身人口...
    在「十四五」即將開局的關鍵時期,我省老年體育工作承前繼後,繼續推動全省老年體育工作邁上新臺階。副省長李瑪琳出席會議並講話。我省始終高度重視老年體育工作,老年體育發展政策不僅納入了《雲南省全民健身設施計劃(2016-2020年)》,還納入《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等中期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
  • 高明區:狠抓重大項目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重大項目是一個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縱觀高明區近年來鋪排的重大項目,總投資額從2013年的97.4億元,上升至今年的超千億元,引進項目的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數量明顯增加,項目結構不斷優化;交通設施建設項目、臨空物流產業項目也多點開花。在重大優質項目的帶動下,高明區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加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正在加速啟動。
  • 吉林「十四五」規劃:創新發展氫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
    中共吉林省委第十一屆八次全體會議,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統領,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分析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聚焦高質量發展,深入研究吉林省振興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就制定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以下建議。
  • 廣汽集團瞄準新能源汽車發展 推進產業基地發展
    、圖片說明:廣汽集團目前正在推進廣汽新能源客車產業基地前期工作,該基地以廣汽客車為龍頭,重點發展新能源客車整車研發及生產。  東方網記者裘穎瓊9月12日報導:「限牌令」下,廣州的民用汽車銷售是否受到影響?今天上午,全國重點網絡媒體廣州新型城市化發展採訪報導團來到廣汽集團,對於記者的這一問題,廣汽集團工業發展部部長黃堅表示,儘管廣州本地的市場或有影響,但廣汽集團還有其他國家的市場領域。
  • 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
    上海各區、各部門和廣大市場主體紛紛表示,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立足於打造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的世界級前沿產業集群,昨天剛剛發布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吳曉華表示,將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聚焦前沿產業的關鍵核心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實現創新突破,摘取更多價值鏈「皇冠上的明珠」,力爭在國際產業鏈關鍵環節佔據一席之地。
  • 烏海市海南區: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的產業項目作支撐。內蒙古匯昌實業有限公司作為烏海市精細化工企業中的一員,正在為烏海市高質量發展貢獻著「匯昌」力量。「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抓工業重點項目建設,截至今年10月,全市工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1億元,41個工業重點項目開(復)工率達到100%。
  • 擘畫「十四五」發展藍圖 錨定英雄城未來的發展新航向
    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南昌市委關於制定南昌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擘畫了我市「十四五」發展藍圖,錨定了英雄城未來發展的新航向。「十四五」期間,南昌要在「作示範、勇爭先」上發揮核心引領作用、充分彰顯省會擔當,圍繞「富有創新活力和文化魅力,令人嚮往的中國智造新城、山水名城」城市願景,努力打造國際先進位造業集聚區、全國數字經濟發展先行區、全國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全國市域治理現代化試驗區、國家現代流通體系重要樞紐。
  • 「十四五」煤電如何發展對實現碳中和意義重大
    放眼「十四五」,煤電行業發展要注意哪些方面?本報記者採訪了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  為減少一次化石能源使用,需積極推進終端用能部門電氣化,重點應落在交通和工業的電氣化。  中國環境報: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宣布,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