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發展董事長 伍竹林
⊙記者 朱文彬
「目前,公司清潔能源發電裝機比重為35%,力爭到『十四五』末翻一番,佔比達70%。」近日,由上交所聯合廣東證監局開展的「誠實守信 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價值引領投資2020滬市公司質量行」系列活動走進廣州發展,公司董事長伍竹林對未來的發展胸有成竹。
作為深耕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廣州市屬大型清潔能源供應商,廣州發展近年來搭上了新能源發展的快車。特別是近5年來,公司通過自主開發和兼併收購「雙輪驅動」,新能源業務在裝機容量、發電量、營收、淨利潤等指標上連年實現大幅增長,快速成長為公司業務的核心拼圖之一,並助力公司走出廣東、走向全國,成為「點燃」公司新一輪發展的新引擎。
響應新能源革命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駛入發展快車道上的廣州發展來說,像是經歷了一次「脈衝」:上半年,廣州發展業績呈現明顯的V型走勢,一方面得益於疫情防控成效帶來的能源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則是公司持續挖潛降本增效,以及新能源業務快速發展的帶動。
數據顯示,一季度,廣州發展實現營收62.53億元,同比下滑1.78%;淨利潤1.16億元,同比下滑21.36%。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0.18億元,同比增長8.58%;淨利潤5.37億元,同比增長15.28%,淨利潤增速已經超過去年全年14.91%的同比增速。
伍竹林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上半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靠的是公司上下的全體努力,靠的是公司在新能源等清潔能源業務方向上的早期投入。一季度,公司全面推進復工復產,迅速步入正軌。
拉長時間看,廣州發展自2016年來業績持續提振,也呈現出V型態勢。2017年至2019年,公司實現淨利潤分別為6.79億元、7.01億元、8.06億元,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43%、3.31%、14.91%。
據了解,廣州發展早在2013年便涉足分布式光伏發電業務,2015年進入風電領域。2016年,公司首個地面光伏項目投產,首個風電項目惠東風電一期49.6兆瓦項目實現當年投產當年產生效益。也正是從這一年起,廣州發展進入V型發展的拐點。
2017年起,廣州發展在自主開發建設的同時開展兼併收購,在新能源業務板塊實行「雙輪驅動」。2017年至2019年,廣州發展先後收購南澳南亞、四川涼山美姑及河南蘭考韓湘坡、東壩頭等風電項目。
廣州發展2019年年報披露,公司新能源可控裝機容量86.45萬千瓦,同比增長281%。伍竹林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已達92萬千瓦,謀劃到「十四五」末再翻一番。
廣州發展進入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業務的時間並不算早,卻踩準了時機,避免了早期競爭階段的低效投入。隨著技術進步和光伏組件價格大幅下降,風機設備未來也將大幅降價,項目補貼依賴程度將越來越小。在深入研究後,廣州發展謀定而後動,在消納條件好、火電標杆電價高的區域精準發力,開展多方合作,儲備了一大批項目,項目有著良好的經濟性和回報率。
伍竹林介紹稱,在光伏發電方面,公司旗下的廣州發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廣東省內資源較好的地區,如江門、河源、清遠、湛江、韶關等地投建了10餘個大型地面光伏電站項目,包括漁光互補、農光互補、林光互補等光伏發電項目。此外,新能源公司在廣州市和珠三角區域推廣「全額上網」「自發自用、餘電上網」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投資建設了近30個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
「公司未來儲備項目較為充足,後續將結合當前國家新能源發展政策,積極推進平價光伏、風電項目自主開發、合作開發建設和併購工作,立足華南,著手在華北、華中、西南等地建立新能源基地,積極參與三北地區特高壓配套基地項目,適時跟進海外大規模新能源項目,推動新能源業務規模化發展。」伍竹林說。
伍竹林進一步表示,公司一直著力推動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在天然氣、燃氣發電、新能源等方面都進行了布局,新增投資側重於清潔能源領域。公司將利用現有電源點選址優先發展天然氣發電項目,對現有煤電機組開展供熱、汙泥耦合發電等綜合能源改造提高競爭力。
此外,在充電樁業務方面,廣州發展也在積極推進珠三角地區充電基礎設施骨幹網絡建設,已在深圳、東莞、佛山等地實現項目落地。同時,公司也積極推動充電業務上下遊產業的合作,與多家新能源車企合作建樁,實現充電樁項目開發資源共享,提前開發後期潛在充電客戶。目前,公司在充電樁業務開發建設上,已具備了快速複製、快速開發建設的能力。
廣州發展也在探索儲能技術的應用,待相關技術成熟後,將提供「光伏+儲能+充電樁」的清潔、高效和低碳的多元互補能源發電微電網系統解決方案。
發力研究前沿領域
「未來在『十四五』期間,公司將緊緊圍繞政府關於氫能、天然氣水合物及數字經濟的發展規劃,圍繞主營業務進一步探索,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對於新能源的前沿領域,伍竹林也有著充分的準備。
數據顯示,近年來,廣州發展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持續快速上升。2017年至2019年,公司研發支出分別為7555萬元、2.93億元、4.5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為1.62億元,同比增長45.92%。研發支出大幅增長是由於公司在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研發項目快速增加。
伍竹林介紹說,近年來,廣州發展順應發展形勢,圍繞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需求,重點在新能源產業發展、天然氣推廣利用上持續發力,積極探索天然氣水合物、氫能的開發利用及物聯網技術產業化應用。同時,公司在創新體系建設、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等方向不斷加大投入。
為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廣州發展還設立廣州發展集團研究院,與多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持續推進研發創新體系建設,已建成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市級研發機構,13家企業被評為高新技術企業。在節能環保、清潔化、低碳化、智能化等領域組織實施多項研發項目,積極響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推動氫能開發利用、進口燃機技術消化吸收、天然氣水合物儲運等技術研發。
截至2019年底,廣州發展累計取得專利220項,其中,2019年新增76項;取得高新技術產品22項,其中,2019年新增12項。
記者從廣州發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公司正加大經費投入,大力推進新能源行業專利申報和高新技術產品研發、認證,推動新能源項目科技化、智能化運行。
今年1月1日,該公司電站集中智能監控中心正式上線運行,成為華南地區首套風、光、充電樁一體的智能集控系統,實現對屬下各場站的集中監控和遠程管理,極大地提升了電站的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運行水平。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在伍竹林看來,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經濟發展方式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經濟增長離不開能源供應保障、能源安全保障。
「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國內能源需求還將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長,能源產業按照『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原則發展,電力需求增長還將保持在2%-3%的年增長水平,社會用能電氣化進程還將繼續。」伍竹林分析稱,在此背景下,廣州發展將積極適應宏觀經濟、國家政策、行業調整、市場競爭等方面形勢變化,通過加大投資建設力度、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積極開拓市場範圍和規模、加強科技研發成果轉換、深化企業體制機制改革等措施應對危機和變局,抓住機遇,開闢新局。
激發改革新動能
身處改革開放前沿,廣州發展也自帶改革基因,不斷在改革中汲取新動能。1992年,沐浴著改革開放的又一輪春風,廣州發展應運而生;1997年,廣州發展又乘上了資本市場的東風,上市、股權分置改革、引入長江電力作為戰投、整體上市……
上市23年來,廣州發展總資產從72億元增長到424億元,營業收入從21億元增長到296億元,總股本從6.66億股增長到27.26億股,長期保持持續發展、和諧發展的態勢。
伍竹林說,面對困難,廣州發展始終堅持「注重認真、追求卓越、和諧發展」的核心價值觀,紮實做好生產經營、堅持外延擴張與內生增長相結合、堅持產業經營和資本運作協同發展、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深化改革與創新,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優勢,以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國企改革方面,伍竹林表示,公司在廣州市國資委的統一部署下,積極推進國有企業體制機制改革。
一是完善集團管控模式,加大授權放權力度,賦予下屬企業更多的經營自主權,企業管理的重點從直接管控轉向戰略管控,建立規範、專業高效的總部管控模式,把集團總部真正打造成為產業培育的牽引、風險管控的樞紐、公司治理的典範。
二是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未來將探索職業經理人制度。
三是加強風險管控,進一步完善內控制度,建立大監督體系、合規性管理體系。
四是加強資本運作,繼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資本流動性,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增強股權運作、價值管理等能力,積極穩妥推進股權激勵工作。
2015年,《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發布,新一輪電改啟動。廣東在「計劃電」邁向「市場電」的新徵途上又率先站到了最前沿。
「電改在廣東起步,對公司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需要傳統發電企業積極求變,轉換思路,創新發現,適應市場,才能克服經營壓力,更加需要錘鍊專業的團隊,培養技術人才,加強細化市場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伍竹林說。
今年8月,廣東率先進行現貨交易試運行,目前試運行工作平穩有序進行。伍竹林分析稱,短期來看,現貨交易使得競爭加劇、發售端交易電價大幅降低,但由於公司旗下電力集團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準備較為充分,現貨交易對公司今年整體上網電量和電價影響有限。
與此同時,廣州發展將通過升級電力裝機結構,新建大容量清潔發電機組,建立穩定和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煤炭、天然氣採購體系,加強高效運營管理,加強「發售一體化」運作模式等措施進一步提高電力業務市場競爭力,從而在電力市場改革過程中立於不敗之地。
為適應電力市場改革,今年上半年,廣州發展也做了充分的應對:一是正式開展發售電一體化集中運作模式,二是全面開拓綜合能源服務業務,三是積極布局省外業務。
據介紹,廣州發展電力銷售公司在做大售電業務的基礎上,以打造「廣東省有影響力的技術型售電公司」為目標,進一步加強增值服務項目的拓展,積極在合同能源管理、用電諮詢、節能改造、電氣設備維護、大型空調節能等綜合能源服務方面尋找業務突破口。上半年,公司大力開拓「智慧用電」項目,切實為用戶降低用電成本,同時「能效專家」平臺部署基本完成,為公司開展智慧用電、節能改造項目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現在才剛剛開始。」對於電改下一步可激發的潛在發展效應,伍竹林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