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4》:以「藝文志」開篇,用詩心對應時代焦慮

2021-01-19 電影諜報站

《見字如面》第四季,豆瓣評分9.3分,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7.5億,討論量過200萬,這就是文字所帶來的魅力。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立足中國,秉承多元化視角,展開全球化選信,挖掘更多元價值,探索更極致人性,引爆更廣泛熱議,盡現世道人心精神意蘊,這才是這個節目帶給我們的時代意義。 節目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從「傷離別」到「熱血吟」,短短的信箋,重現出人生冷暖百般際遇。

自《見字如面》節目播出以後,每一季節目組準備的都是用心的,至少四季裡基本上所有的書信都讓我記憶猶新,甚至很多書信還帶動了我的大腦陷入了某種沉思……這期節目圍繞著當代藝術文化中的問題,節選了幾封非常尖銳的信件,針砭其弊端。這是一個媒體的主流時代,也是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好像都不需要聽人們嘴裡說的話,只要看其所在的輿論陣營就可以有所指向。但是藝術創作的主體是影人,是音樂家,是作者,是作家,怎麼可以只聽市場的話無限地向著利益傾斜呢。

所以節目組第一期「藝文志」把「槍口」朝向電影、文化、音樂領域,把「炮火」集中在漫威電影、周杰倫歌曲等眾多粉絲擁戴的文娛作品,不禁讓人為其捏了把汗。「藝文志」看似文藝卻充滿了力量——Diss漫威,挖苦標題黨,並向流行音樂發出質問。信件主題從流行大片到流行音樂,從標題黨到粉絲圈,演員和嘉賓一路戲謔吐槽、暢快笑罵,幾乎是自絕於江湖的姿勢。按照預想的那樣,會有部分網友表示不贊同,但是直到現在在豆瓣依舊是9.3的高分。

總體來說,《見字如面》來到第四季,我們首先看到的是讀信、品信的不變模式,是標誌性藝術家和優秀青年演員構成的新老陣容。儘管手寫書信傳統悄然逝去,一檔專門朗讀書信的節目肯定會帶領觀眾重溫書信裡的時光和記憶,但該節目的初衷並不是為了懷舊,而是以書信的方式打開那些值得中國人知道的、有意思的、真實的中國故事。

事實上,觀眾喜愛《見字如面》,正是因為這個節目直面而不是迴避真正的問題,並且通過多種視角的提供,讓觀眾獲得思考的樂趣和有價值的收穫。可以說,節目的深度和廣度在所有綜藝節目中是領先很多的,各種觀點而非一家之言,可以靜下心來,仔細品味。在自媒體盛行的當下,許多人都有被博眼球的「標題黨」所「套路」的經歷,作家王左中右也不例外。在節目的第二現場,作為嘉賓的許子東和史航對這一現象更是刨根問底。

新一季《見字如面》的信件點評段落幾乎達到了與讀信段落平起平坐的新高點。各期主題除了流行文化,更涉及兩性情愛、生死離別、貧富與公平、熱血與世相等諸多方面,高分綜藝的這次全面升級,也許真的可以讓理性思考成為愉悅精神的新時尚。四年時間,《見字如面》經歷了從眾星捧月到了有些窮途末路的尷尬境地。是節目自身無法順應時代,還是網綜共同的悲哀命運,這很難說。但如果有心,只要隨意選擇一季點開,就會發現這檔號稱「純美網綜」的讀信節目,其實從一開始就搖晃著前行。

《見字如面》不像其他的網綜節目,有各種鮮亮面孔,有各路幕後爆料。它談論的事物,是永恆的文學;它專注的目標,是挑戰大眾對速食節目的渴望。這本「書」就是反其道行之,失敗的概率很大。然而,《見字如面》成功了。《見字如面》就像一個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年人,可以朝任何一個方向走,卻始終無法下定決心。可最終選定了一條路,又在途中生出各種各樣的猶豫,徘徊,走得別彆扭扭。

相關焦點

  • 《見字如面4》的鋒芒與稜角,包裹的依然是多元認知與獨立思考
    3月16日在騰訊視頻上線的《見字如面》第四季,一回歸就鬧出了大動靜。第一期《文藝志》把「槍口」朝向電影、文化、音樂領域,把「炮火」集中在漫威電影、周杰倫歌曲等眾多粉絲擁戴的文娛作品,不禁讓人為其捏了把汗。按照預想的那樣,有部分網友在彈幕上反駁、在社交平臺上發出抗議聲音,但截至目前,《見字如面4》依然獲得了豆瓣9.3的高分。
  • 《見字如面》第四季犀利首播 獨特視角顛覆流行文化
    年度豆瓣評分佔據領先位置的明星讀信節目《見字如面》始終保持著一種特立獨行的姿態,當初第一季開篇之作,便是黃永玉與曹禺兩位大師之間的往來信,尖銳的批評與寬容的接受,構成了這個節目區別於所有綜藝的社會角色。
  • 全明星讀信版「吐槽大會」《見字如面》第四季火力有點猛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為向抗疫期間被迫宅在家裡的億萬觀眾送去更多溫暖,年度高分綜藝《見字如面》第四季於3月16日正式上線。首期節目一改前三季溫婉感人的設定,開啟了「炮轟」式讀信,讓人眼前一亮。而其沒有任何廣告贊助的「裸奔」行為也受到觀眾點讚。
  • 《見字如面》第四季首播 獨特視角審視流行文化
    《見字如面》第四季已於3月16日晚在騰訊視頻上線。第一期節目《藝文志》,不僅保持了鮮明的批評銳度,而且不惜刺痛觀眾,將質疑範圍擴大到當下多個文化領域,從電影到音樂,從標題黨到粉絲經濟,不唱高調不掄大棒,只是痛徹心扉地直言不諱,有理有據地嬉笑怒罵,迅速引發全網熱議。
  • 見字如面
    「健兒:見字如面。」20年前我在省城讀大學期間,父母共寄給我100多封信,信裡說過的大大小小那些事,現已全記不得了,只有開頭這百篇一律的6個字,仍深深銘刻在我心底。「見字如面」,每當我打開一封封家書,讀到這句套話,總會忍俊不禁。信是父親執筆的,他上世紀50年代師範畢業,做了半輩子教書先生,自然熟知尺牘格式。
  • 《見字如面》第四季:節目「長壽」秘訣在於內在創新
    原標題:《見字如面》第四季:節目「長壽」秘訣在於內在創新 由實力文化打造的綜藝節目《見字如面》第四季於近日收官。相比於前三季,第四季節目在保證初心不改的前提下,也有所突破,主題更加觀照現實,觀點也愈加犀利。
  • 所謂「見字如面」
    時下「見字如面」一詞有泛濫之勢,某電視臺有一檔有名的讀信節目,便以「見字如面」為題。然而多數人似乎不知,這一提稱有其專屬性,是長輩寫信給晚輩的專用語,一般是父母寫給子女。  古人講求孝道,無論子女對父母晨昏定省、當面問安,還是父母對子女耳提面命,都強調一個「面」字。由此又派生出「父母在,不遠遊」等信條。
  • 用「傷離別」探討永逝,《見字如面》講了幾個有尊嚴的離世故事
    作為一檔非常另類的節目,《見字如面》放在綜藝陣營中裡並不合群。綜藝是流行文化的主戰場,上周《見字如面》卻用「藝文志」禍起蕭牆。綜藝是娛樂大眾的主舞臺,本周《見字如面》卻又用「傷離別」探討永逝。好在這個節目沒去煽情,而是講了幾個有尊嚴的離世故事。
  • 《見字如面》用書信打開歷史 林更新走心演出
    據悉,共有一百餘封經過精心挑選的書信陸續在《見字如面》被朗讀。三天之內《見字如面》就會在騰訊視頻推出單一信件版,讓觀眾對這檔即將在網絡掀起風暴的節目先睹為快。    是有趣也是意外和驚喜    面對人生困境,《見字如面》並不會用套話對人進行寬慰,而是會直面現實。但這絕不意味著,這是一個沉重的節目。相反,《見字如面》要追求的是有趣。    所讀信件力求有趣有幽默感。有趣成為節目篩選信件的重要考量條件,其次才是真的能夠形成感人力量的文字。內容和文字平庸無趣的信件,即使來自名人,也很難在節目中被朗讀。
  • 《見字如面4》:禁忌之中顯示美好,有些事你不想看見卻依舊會發生
    作為一檔非常另類的節目,《見字如面》放在綜藝陣營中裡並不合群。綜藝是流行文化的主戰場,上周《見字如面》卻用「藝文志」禍起蕭牆。綜藝是娛樂大眾的主舞臺,本周《見字如面》卻又用「傷離別」探討永逝。好在這個節目沒去煽情,而是講了幾個有尊嚴的離世故事。
  • 拿起紙筆·見字如面!北京中小學生對話時代英雄
    今天,「拿起紙筆·見字如面」北京市中小學書信交流活動工作推進會舉行。繼去年11月「見字如面·對話故宮」主題開啟後,寒假期間,這一活動還將解鎖「對話時代英雄」和「對話未來」兩個全新主題。未來,「提筆寫信」還將融入本市中小學的主題班會等活動中,與學科教學實踐、研學活動等相結合。
  • 《見字如面》第四季圓滿收官 口碑熱度高開高走破綜N代魔咒
    由實力文化打造的現象級綜藝《見字如面》第四季在上周圓滿收官。相比於前三季,《見字如面》第四季在保證初心不改的前提下,也有所突破,主題更加關照現實,觀點也愈加犀利。從首期的「藝文志」開始,十期節目,不斷觸碰現實話題,為觀眾帶來多元的思考空間,一次又一次引發網友熱議。首期節目播出後,即收穫觀眾「給娛樂至死的當下,打了一針鎮靜劑」的評論。
  • 《見字如面》持續領跑網綜口碑
    與此同時,節目繼續蟬聯豆瓣一周熱門影視榜首,引來數個微信大V公號如毒舌電影、獨立魚電影、反褲衩陣地等撰寫長文激賞《見字如面》,數篇點擊量10萬+推薦好評文在朋友圈形成不約而同的轉發態勢。今晚8點,騰訊視頻,《見字如面》合集第四期,精彩持續放送。1月21日晚9點20,請鎖定黑龍江衛視,細細品味箋短情長。
  • 隔空戀、忘年戀、陰陽戀……《見字如面4》情書專場哪來這麼多奇葩...
    在前三集「藝文志」「傷離別」「怯貧富」之後,4月6日晚20:00在騰訊視頻,《見字如面》第四季迎來備受矚目的情書專場:「兩情悅」。古往今來,無論是在在真實世界還是藝術作品當中,愛情故事之所以迷人,都是因為其中摻雜了悲歡離合、恩怨糾纏、挫折阻礙等諸多因素,從這個角度來看,12世紀初法國青年男女阿伯拉爾與愛洛伊斯的愛情故事,簡直就是一連串的「愛情事故」,而他們的情書也堪稱「慘烈」。
  • 見字如面第四季播出,用書信觸碰過去那些鮮活的故事
    《見字如面》是由實力文化、黑龍江衛視聯合出品,騰訊視頻網絡獨播、首播的一檔文化節目。每季節目均12期,均由翟毓紅主持。《見字如面》此前已播出三季,目前第四季正在熱播。該節目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 。《見字如面》由《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團隊製作,旨在把中國從古至今的書信做了一次集中掃描和大梳理。
  • 電視:見字如面:書信的力量
    電視:見字如面:書信的力量 2017-03-07 13:27 作者:艾江濤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7年第10期
  • 見字如面,往事猶可追
    然而,書信這種傳統的通訊形式在快節奏的資訊時代裡,已幾不可尋。你有多久沒有寫信了?有多久沒有收到信了?是否還懷念那字裡行間的美好?是否還懷有那見字如面的期待,那一紙素箋的牽掛?一臺《見字如面》的節目,與《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一樣,不斷用傳統的美好和溫柔的記憶撩撥我們浮躁的心靈。沒有華麗的舞臺,沒有炫目的燈光,一人一桌一封信,在這個春日,且憑尺牘寄長懷。
  • 《見字如面》網友爭相自省:不能再「墮落」
    「讀書未必提高修養」、「讀書是一種精神生活」……在最新一期《見字如面2》中,于和偉讀的《陳平原寫給網絡時代的讀書人》的信件,以不一樣的讀書理論,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和討論。值得一提的是,《見字如面2》第四期節目以「抉擇」為主題,趙立新、于和偉、徐濤三位藝術家傾情朗讀了代表主題的三封信件,呈現古往今來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在面臨重要選擇時的態度和方法,並在嘉賓的解讀下凸顯信件背後的意義,給當代人以啟示。正如徐濤所說的那樣:「人的一生中可能會面臨無數的選擇,但是抉擇卻是事關重大的,甚至事關生死。」用「株連九族」的方式讀書?
  • 三毛遺屬把《見字如面》告了!
    日前,三毛遺屬起訴《見字如面》的三家聯合出品方,認為節目"嚴重侵犯了涉案作品的修改權、複製權、表演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要求公開道歉及相關賠償。這起案件的庭審,於 4 月 24 日下午通過網際網路直播,吸引了 1700 萬網友在線觀看。
  • 北京倡導中小學生「拿起紙筆·見字如面」
    本報訊(記者 武文娟)近日,「拿起紙筆·見字如面」北京市中小學書信交流活動工作推進會在市教委舉行。記者了解到,繼2020年11月「見字如面·對話故宮」主題開啟後,今年,這一活動將再次解鎖「對話時代英雄」和「對話未來」兩個全新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