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用書信打開歷史 林更新走心演出

2021-01-12 新華網客戶端

    一個演員,一個講臺,一封信。一檔讀信節目,錄製現場只有這些,卻格外純粹精緻,收穫了現場觀眾最由衷的掌聲和喝彩聲。

    11月28日,這檔名為《見字如面》、號稱純美網綜的節目在北京紅磚美術館開機。

    這是國內首檔也是全屏唯一一檔明星讀信節目。這檔新穎的節目由成功推出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兩檔「國民文化節目「的實力文化,聯合黑龍江衛視和環球網,以及騰訊視頻共同製作。

    《見字如面》總導演、實力文化創始人、人稱「文化頑主」的關正文,繼玩轉漢字和成語之後,這次又將目光聚焦在書信上。

    這一回,「文化頑主」帶領他麾下這支國內頂尖的文化節目製作團隊,把中國從古至今的書信做了一次集中大掃描和大梳理,開始了在書信文化領域新的徵程。

    關正文說,這檔節目絕不是為了懷舊——儘管在手寫書信傳統悄然逝去的今天,一檔專門朗讀書信的節目肯定會帶領觀眾重溫書信裡的時光和記憶——而是為了那些值得中國人知道的、有意思的、真實的中國故事,讓更多人的知道。

    本季節目邀請了林更新、何冰、張國立、王耀慶、歸亞蕾等8位友情出演。記者了解到,所有明星都是抱著熱衷文化傳播的公益心參加節目錄製。

    他們用聲音扮演那些寫信人,在現場幾百位觀眾的注視下,一封封讀出那些可以窺視中國歷史、名人往來以及普通人生活場景的信件。

    關正文介紹,因為絕大多數都是私人信件,寫作時並不是為了發表,所以這其中包含了更多真實的信息和更加自然生動的情感。每一封信都在打開一個栩栩如生的真實場景,而演員們用聲音表演,更是讓那些寫信人好像就在現場,而信中所描述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精神情懷和生活智慧仿佛都觸手可及。

    參加第一天節目錄製的是當紅小生林更新和實力演員何冰。對於這檔全新的節目,他倆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每人足足讀了12封信。林更新更是表示,他為《見字如面》貢獻了從藝以來最走心的節目表演。

    開機當天,還舉辦了新聞發布會,環球網副總經理兼總編輯朱研、黑龍江衛視節目部副主編楊巍,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館長張丁,演員何冰、林更新與節目總導演關正文一起出席了全國三十多家新聞媒體參加的開機發布會。

    據悉,共有一百餘封經過精心挑選的書信陸續在《見字如面》被朗讀。三天之內《見字如面》就會在騰訊視頻推出單一信件版,讓觀眾對這檔即將在網絡掀起風暴的節目先睹為快。

    並非一檔小眾節目

    看上去,執著於製作高品質文化節目的實力文化,繼把漢字和成語這些人們熟視無睹過去基本呆在故紙堆裡的內容,成功帶回大眾視野之後,這回再次獨闢蹊徑,耕耘起在大眾生活中逐漸邊緣化的書信這個陌生的題材。

    但關正文並不認為這是檔小眾的文化節目。在關正文看來,都需要了解和思考自己以及自己身外的這個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生命的價值,想認識自己周圍的人,環境……

    而這些,人們若不能親歷,就會期待在別人的故事裡找到啟發和依據。這正是人們離不開故事閱讀的根本需求所在。

    如果故事是真實存在的,那其中的參考價值將不言而喻。

    相比虛構類作品,原本私密的家書、情書、與友人書,具有極強的真實性、個人角色和歷史帶入感。

    很多來自名人或關涉重大歷史事件的私人信件,攜帶的歷史場景、人物情狀及社會風貌,可以為人們帶來超越虛構故事的更加真切的認知效果,並進一步帶來與真實人物直接交流的文化享受。

    顯然,以書信為內容的《見字如面》,就是這樣一檔直面大眾需求的節目。它的自身定位就是一檔大眾型節目。

    關正文認定並有信心這檔節目在網際網路會有高的點擊率,在電視上播出時,會拿到超高的收視率,《中國成語大會》在騰訊視頻單期有超過2000萬的點擊量,《見字如面》要謀求的目標比這要高得多。

    現場觀眾的反應證明,關正文氣勢如虹,並非狂妄。那些發自如暴風驟雨般的熱烈掌聲、歡呼聲和投入聆聽的表情,以及那些不知不覺閃出的淚花,讓記者在錄製現場明顯感受了節目的大眾感染力。

    現場看過實力文化製作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和《中國成語大會》兩檔節目的觀眾就紛紛表示,這檔節目很可能會像那兩檔「國民文化節目」,引發億萬受眾廣泛熱議。

    用書信打開鮮活歷史

    關正文說,籌備《見字如面》,最艱難的莫過於信件選擇,最讓人驚喜也是這些入選信件。幾乎每一封信件都會讓人感到意外,每一封信都有一種特殊的力量敲擊人心。

    數十位文化名人和信件收集家、多家信件博物館和檔案館參與了節目所需的信件收集推薦工作。

    節目入選的一百多封信件,跨越古今,涵蓋中國歷史的諸多階段。從春秋時代的第一封私人家書,到魏晉唐宋,從晚晴民初一直到現在。

    關正文介紹,最終入選信件強調了關涉歷史的重要性、當事人的重要性和信件內容的有趣性。但所有標準最終其實只有一個: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

    最終入選的信件,包括那些影響世界、影響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也包括已成歷史的社會生活的有趣片段和截面。

    一百多封信件呈現出對應複雜歷史的豐富的多樣性。有求愛信也有分手信,有戰爭中敵對雙方的平靜通信,也有父子間唇槍舌劍的激越交鋒,有名人不為人知的心事,也有荒唐年代的錐心往事。無論是情感狀態、價值觀念還是文字風格,都是多元呈現。

    歷史的不斷重複,人性的善惡交織,讓信中的生活跟今天的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所有的歷史因此也都成了當代史,成了人們身邊的歷史。

    入選的那封2249年前由秦國將士黑夫和驚兩兄弟寫的家書中,已然定型了今天信件的模樣。

    兄弟倆除了殷殷問候家人之外,也毫不隱晦地直接向家人要錢要新衣服,此外還告知,官府因為他倆衛國有功已經給家裡授予爵位,文書應該已經送到。

    這封信是黑夫和驚的大哥衷的陪葬品。用兩封信陪葬,其中的兄弟情深可見一斑;此外,從信中也可看出:分封授爵光宗耀祖從來都是將士敢死的動力;即使強盛如秦,也管不起將士的衣服和零花錢。

    記者發現,現場宣讀的所有古代書信都被翻譯成了生動的白話文。古文變得親切,也變得陌生。

    在關正文眼裡,這是一個回到常識的過程。「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是異常豐富的,不然也活不到今天。我們今天世界幾乎所有的遭遇、所有的情感,古人全都經歷過。大家未必要去愛古文,但通過讀懂他們寫的那些信,大家一定不會感覺那是發生在古代,一定會感同身受,也一定會愛上古人。」

    是有趣也是意外和驚喜

    面對人生困境,《見字如面》並不會用套話對人進行寬慰,而是會直面現實。但這絕不意味著,這是一個沉重的節目。相反,《見字如面》要追求的是有趣。

    所讀信件力求有趣有幽默感。有趣成為節目篩選信件的重要考量條件,其次才是真的能夠形成感人力量的文字。內容和文字平庸無趣的信件,即使來自名人,也很難在節目中被朗讀。

    因為追求有趣,節目的入選信件總會給觀眾帶來驚喜。事實上,《見字如面》中不太會出現那些大眾耳熟能詳的「名篇「。節目中出現的書信,大都會給觀眾帶來滿滿的意外。

    選信中有末代皇后婉容寫給末代皇妃文繡的信,原來婉容沒事就會給文繡寫封簡訊,傳個小紙條,中英夾雜,互相打趣,「祝愛蓮女士進的好,拉得香」。沒有宮鬥只有宮逗。

    「沒有想到他(她)會寫這樣一封信」、「節目組怎麼會找到這樣一封親筆信」、「 沒想到他(她)之間竟然有這樣的通信」……這是《見字如面》節目組希望達到的收視效果。

    而對觀眾來說,《見字如面》還能給他們帶來有趣體驗的是:一線當紅明星將洗盡鉛華,本色登臺,在一個清簡的舞臺上,全憑著一把聲音,變身為12個寫信人本身,用生活化、角色化的聲音方式,為大眾讀出「他們」寫的信。

    一位前來參加錄製的現場觀眾表示,《見字如面》這種讓明星用聲音扮演角色,帶領觀眾進入到書信寫作者身處的時代和情境中,觸碰並體味至今仍然鮮活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的做法,著實讓他感到驚喜。

    讓純粹精緻成為時尚

    打造純美網綜《見字如面》,是關正文和他的團隊對當下文化節目現狀的一種回應。

    這些年網絡綜藝大熱,除了主流媒體,在市場化的網絡世界,文化節目並不具有讓人興奮的想像力。現在充斥在網際網路市場或者電視熒幕上更多的還是那種淺層娛樂節目。

    但關正文和他的團隊卻始終用「要做那些真正對大眾有學習傳承價值」的標準要求自己,去做那些具備足夠傳播效力的優質原創節目。

    《見字如面》合作方黑龍江衛視節目部副主任楊巍就開機發布會上表示,當電視臺萌生出做一檔經典極美、真正有深度、有文化且具差異化的節目時,他們立馬就找到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兩檔節目的創意製作方實力文化。

    從現場觀察,《見字如面》對單一表演元素的細節追求堪稱精緻,明星要求準備充分,表演也絕不允許注水,即使是一個人的舞臺也要被演繹地跌宕起伏、趣味橫生。

    林更新就表示,這是他從藝以來最認真最走心的一檔節目。以前他參加別的節目,只要帶肉體過去就行,參加《見字如面》,他必須肉體和靈魂同行。

    實力派何冰,用絕對專業的表現,震撼全場。從不參加任何綜藝節目的他,看到《見字如面》的節目形態,立馬決定參加。如何拿捏每一封信的表演尺度,對他這樣的老戲骨都是新的挑戰。他相信會有很多人喜歡它。

    《見字如面》的另一合作方是環球網,其副總經理兼總編輯朱研全程觀摩了開機當天的錄製。

    她特別激動地表示,環球網希望《見字如面》這樣優秀的中國文化節目能通過環球網的平臺讓全世界看到。同時,也希望通過這個節目讓整個社會看到,不浮躁的文化事業,踏踏實實的創作,純粹唯美的產品,中國大眾會非常喜歡,在商業上也是可以非常成功的。

    策劃顧問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館長張丁非常看好《見字如面》,認為這樣精緻純粹的節目將喚起大眾對書信的重新認識,他相信,書信,在未來會成為一種新的時尚。

    關正文認為,人類文化有強烈的自我修復功能,不會老拿無聊當有趣。「網綜前兩年紅火的賣傻賣萌的節目現在已經被賣聰明賣智慧換代了。」他篤信,純美網綜《見字如面》的出世,將讓網絡綜藝不再只是走腎而已。

相關焦點

  • 《見字如面》:每一封信都在打開一段歷史
    信寫得是這樣的見骨見血,王耀慶讀得是那樣的見情見義。王耀慶在讀完信之後說:「在信裡能夠看出,這是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友直,友諒,友多聞,能嚴正地指出朋友之間的錯誤,這種朋友是最難得的。」   這讀信的場景發生在一檔節目裡,節目讓明星用聲音扮演那些寫信人,讓現場的觀眾透過這些信件打開歷史,這檔節目叫做《見字如面》。
  • 《見字如面》實體書上市 重拾塵封的書信情懷
    《見字如面》立體書封。出版方供圖  中新網杭州7月13日電(李佳贇 劉文彬)日前,被稱為「綜藝屆清流」的國內首檔書信朗讀節目《見字如面》同名實體書正式上市,該書由湖南文藝出版社與博集天卷出版發行。據介紹,《見字如面》作為現象級的綜藝節目,堪稱2016年視頻節目的最大驚喜,同名實體書內容比視頻節目內容更加豐富,可以看到很多信箋的原貌。  作為「綜藝屆的清流」,《見字如面》這檔節目沒有絢麗的舞臺和燈光,只有一人一桌一信。
  • 見字如面第四季播出,用書信觸碰過去那些鮮活的故事
    《見字如面》是由實力文化、黑龍江衛視聯合出品,騰訊視頻網絡獨播、首播的一檔文化節目。每季節目均12期,均由翟毓紅主持。《見字如面》此前已播出三季,目前第四季正在熱播。該節目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 。《見字如面》由《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團隊製作,旨在把中國從古至今的書信做了一次集中掃描和大梳理。
  • 電視:見字如面:書信的力量
    電視:見字如面:書信的力量 2017-03-07 13:27 作者:艾江濤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7年第10期
  • 《見字如面》好評如潮 在書信中與文化重逢
    原標題:在書信中與文化重逢   【文化評析】   近日,一檔名為「見字如面」的節目在某網絡平臺開播了。這檔定位於「用書信打開歷史」的節目沒有勁歌熱舞、大咖雲集,只是請來一些影視演員朗讀名人書信,然後由嘉賓對背後的故事進行簡單解讀,透過文字與聲線,展現別樣的沉靜之美,為歲末年初的喧鬧螢屏吹來了一股清新的風。節目一經播出,點擊量就達幾百萬,兩期播完,好評如潮。   書信曾是人類最重要的溝通載體。作為面向大眾的綜藝節目,名人書信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 《見字如面》:一封書信,一段歷史,一段回憶
    所以無論是出於回憶慢生活的情調,還是品味書信的價值,或者重溫千裡傳書的浪漫歷程,《見字如面》這本書都如約來到了我們面前。沒有什麼華美的宣傳語,或者大肆的渲染。只有一封封飽含深情的信,帶領我們重溫一個時代。一、信·傳念——見不了面的人在最原始的概念裡,書信所解決的便是空間距離上的問題。
  • 三毛遺屬訴綜藝節目《見字如面》「書信仍在著作權保護期內」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因《見字如面》節目嘉賓朗讀了三毛父親寫給三毛的書信,三毛遺屬以侵害文字作品著作權為由將節目方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4月24日,封面新聞從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獲悉,當天該院在線開庭審理了此案。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供圖作家三毛的父親陳嗣慶給三毛的書信——《過去·現在·未來》,以被朗誦的形式出現在了《見字如面》第二季節目中。據了解,該節目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
  • 《見字如面》請秉承書信文化的原汁原味
    書信一直伴隨著人類思想文明的發展,擁有其悠久的歷史。發信人和收信人通過書信來往可以有效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在信息交流日益發達的便捷的時代, 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無數國人更加嚮往那個紙質的書信時代。近日,三毛家書遭侵權,親屬起訴《見字如面》節目組事件受到廣泛關注。
  • 《見字如面》(第二季):重溫書信帶給我們的肝膽真情
    《見字如面》作為一檔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的閱讀推廣季播節目,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
  • 《見字如面》!書信可以這樣隨意朗讀嗎?
    於是,《見字如面》被推上了被告席。-1-始《見字如面》第二季第10期節目中,嘉賓朗讀了一封三毛父親寫給三毛的書信《過去·現在·未來》。看過節目的觀眾,相信是有所感動的。但這對於遺屬來說,可能更像是「往傷口上撒鹽」。
  • 《見字如面》持續領跑網綜口碑
    觀眾朱敏在細品節目後看到,《見字如面》元素簡單形式簡約卻能打動人心,「因為這檔節目集中精力展示了中國文化之魅,這種魅是歷史的、文學的、情感的、朗誦藝術的,以及靜謐美學所產生的互動聯想回味的,是在喧囂流行的今天人們所缺少的,又特別需要的一種體驗」。
  • 純美依舊 不負相思《見字如面》第二季重磅歸來
    中新網9月11日電 「總有一封書信,能引領我們重看家國歷史,閱歷歲月人生;總有一封書信,能打動我們共證山河冷暖,感受世道人心。」自去年《見字如面》第一季強勢熱播後,就成為文化類節目新的標杆之作。清流逆襲,純美震撼,觀眾的呼聲從未停止。由人人貸獨家冠名的《見字如面》第二季全面升級,9月12日,將攜重量級嘉賓和信件登陸騰訊視頻和黑龍江衛視與觀眾見面。
  • 一紙書信寫傳承——「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啟動
    新華網北京11月28日電 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啟動。9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 《見字如面》朗讀三毛父親書信侵權,三被告被判道歉、賠錢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微信公號6月5日消息,因在《見字如面》第二季節目中,朗讀三毛父親寫給三毛的書信,《見字如面》節目被三毛姐弟以侵害文字作品著作權為由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
  • 《見字如面4》:以「藝文志」開篇,用詩心對應時代焦慮
    節目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從「傷離別」到「熱血吟」,短短的信箋,重現出人生冷暖百般際遇。自《見字如面》節目播出以後,每一季節目組準備的都是用心的,至少四季裡基本上所有的書信都讓我記憶猶新,甚至很多書信還帶動了我的大腦陷入了某種沉思……這期節目圍繞著當代藝術文化中的問題,節選了幾封非常尖銳的信件,針砭其弊端。
  • 《見字如面》:文言文都自己翻,邀請嘉賓都靠寫信
    張國立、何冰、張涵予、歸亞蕾、王耀慶、蔣勤勤、林更新……這樣的全明星陣容,足以撐起任何一檔大型真人秀節目,然而卻「大材小用」只在一小方講臺上讀讀信。但讀著讀著,就讀進了很多人心裡。最近,一檔名叫《見字如面》的明星讀信綜藝節目,在網絡和朋友圈中悄然走紅。
  • 見字如面,那些名人書信裡的「朋友圈」
    然而,手寫的書信仍以不可複製的「儀式感」打動著人心。一檔《見字如面》節目,就讓許多人感受到信札中包含的質樸情感和人情冷暖。比如,當年徐志摩寫給陸小曼的情書,任何女人看完都會心動......這種親筆書寫的書信被叫作「手札」。
  • 《見字如面》被譽"綜藝清流" 讀信人對書信有情懷
    在娛樂至死的綜藝霸屏時代,這個主打「純美」風格,一位演員,一張講臺,以朗讀書信為全部內容的節目在各大衛視一片熱鬧喧囂的跨年晚會中獨樹一幟,獲得了豆瓣9.3分的高分,被不少網友稱為「綜藝裡的一股清流」。日前,北京晨報記者採訪了《見字如面》中張國立、何冰、王耀慶三位讀信人,他們都對傳統書信有著獨特的情懷。
  • 《見字如面》:5封書信寥寥幾筆,卻承載了近一個世紀的重量
    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也是一段需要不斷回首的歷史,《見字如面》第四季的第9期便用書信的方式帶領我們追溯了那段歷史。《見字如面》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
  • 石景山這所學校入選「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
    石景山這所學校入選「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試點單位 2020-12-01 21: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