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起,加多寶與王老吉為紅罐的外觀設計相爭五年,但相互爭奪的這五年到底獲得了什麼?他們在行業內殺的頭破血流,卻忽視了行業外的虎視眈眈。
打了這麼多年官司,加多寶終於沒再輸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公眾號披露的消息,其在8月16日對王老吉與加多寶間曠日持久的包裝裝潢糾紛做出了終審判決。判決認為,廣藥集團與加多寶公司對涉案「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權益的形成均作出了貢獻,雙方可在不損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共同享有「紅罐王老吉涼茶」的包裝裝潢權益。
在共享一切的大環境下,「共享包裝」橫空出世。
兩家公司在判決後均對外發布了聲明,可以從其中的用詞上隱約感覺到態度的不同。加多寶表示「由衷感謝」、「堅決擁護」、「熱烈歡迎」,王老吉的表態是「尊重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結果」。
雖然,終審判決中看似沒有勝者,但這一裁決推翻了此前廣東省高院的一審結果。在一審中,加多寶敗訴並判賠1.5億。所以最高院昨天的裁定像極了加多寶的「逆襲」,況且,這還是在纏訟多年的過程中,加多寶首次沒有輸掉官司。
「纏訟」這個詞就像是為這兩個寡頭量身打造的一樣。從2010年8月,廣藥集團向鴻道集團(加多寶母公司)發律師函算起,兩個品牌間的戰爭足足打了兩個奧運會周期。放在國內外的商業戰爭史上,這都算是極為罕見的情況。
況且,近身肉搏的激烈程度超乎想像。
在法律訴訟環節,就涵蓋了商標之爭、紅罐之爭、廣告語之爭等各個方面。以廣告語舉例,雙方曾經分別為了「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加多寶」、「涼茶連續7年榮獲中國飲料第一罐」等幾句話打足了官司。在可以被稱為「刀刀見骨」的拉鋸戰中,加多寶最終幾乎都輸掉了。
所以,放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上看,最高法的這次判決確實值得加多寶「由衷感謝」。
與法律訴訟上的節節敗退不同,在廣告營銷以及大眾輿論上,看起來相對弱勢的加多寶收穫了人們更多的同情,剛好它也善於利用這種情緒。2013年2月,加多寶涼茶的官方微博連續發布了四條以「對不起」開頭的語錄,通過自嘲的方式控訴廣藥集團對自己的「壓迫」。當然,王老吉隨後也以「別裝了」開頭的文案反嗆。但在當時的環境下,不少消費者都選擇站在「加多寶」的身後。
某種程度上說,也正是因為訴訟上的屢嘗敗績,讓鴻道集團將自身的廣告營銷能力逼到了極致。在法院判定加多寶不能再使用王老吉商標的2012年,鴻道集團以6000萬的冠名費押寶《中國好聲音》第一季。
雖然在如今的天價冠名費面前,6000萬並不算一個很大的數字,但在當時,做出這樣的決策需要不小的勇氣。這次嘗試帶來的效果簡單直接,通過現象級節目超高的關注度,在最短的時間內,人們從華少的嘴巴中關注到了「加多寶」這個品牌的存在。
但不管鬧騰得多厲害,情緒、商業、法理到最終都得各自歸位。
如果捋清楚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就會發現雙方纏鬥之所以如此激烈,是因為背後牽涉的利益關係確實複雜。用陳可辛導演的影片《親愛的》中的人物關係來形容廣藥、鴻道集團和王老吉之間的關係,你大概就能明白其中的糾結。
王老吉是兒子,廣藥是生父,鴻道集團是養父。所以故事就是,養父撫養大了兒子,但生父認為養父是把兒子拐賣過去的(廣藥集團認定鴻道集團通過賄賂當時的廣藥高層,將本應在2010年到期的「王老吉」品牌的租賃時間延長到了2020年),然後雙方展開了殊死爭奪。
這個故事梗概雖然老套,但光憑敘述你就能知道其中不光有法律問題,還有複雜的倫理問題,很難簡單地判斷誰是誰非。更不巧的是,與《親愛的》不同,在這場商業爭奪戰中,雙方爭奪的「兒子」還是個賺錢的金缽缽。要知道,王老吉的品牌價值在糾紛開始時的2010年一度達到過1080億,位列中國品牌榜的榜首。
所以,競爭的慘烈程度可想而知。作為與消費者關係最為緊密的接觸點,紅罐的外觀設計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因此企業對紅罐的爭奪也就更加志在必得。
最高法的這紙判決,讓這場磨人的訴訟劃上了休止符。從2012年7月加多寶向北京一中院起訴廣藥集團侵犯外觀設計權益算起,時間已經整整過去了五年。某種程度上,最高法「共享包裝」判決的積極意義在於,能夠讓兩家企業靜下心來思考,相互爭奪的這五年到底獲得了什麼?除了將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自己的品牌上,並且「耗死」了以往的行業老二和其正之外,還有其他的什麼價值嗎?
如果說,早期相互的纏訟能夠幫助自己的品牌形成雙寡頭壟斷市場。那麼當和其正已經遠遠落後,兩位領先者的爭奪顯然就有了些「為爭而爭」的意思,這在理性的商業世界中不能算是理智。實際上,如果從殺紅了眼的戰場上抽離出來,兩家公司應該能夠發現眼下它們所處的行業正面臨著多大的挑戰。
或者說,競爭者早已不在行業內,而在行業外了。
就在這幾年裡,以健康為主題的消費浪潮席捲了整個快消品界,無論是包裝食品還是飲料,無不呈現出這樣的趨勢。碳酸飲料和方便麵的市場不斷萎縮,而飲用水、酸奶以及NFC果汁這些被視為「健康」的細分及新興市場開始不斷壯大。
原本脫胎於中草藥植物飲料的涼茶,本該順應著這樣的趨勢收穫更大的蛋糕。但相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詬病涼茶「太甜」或者「不健康」,不同涼茶企業在經營方面的負面新聞也開始不斷爆出。所以,當前涼茶行業最重要的任務並不是擊潰競爭者,而是如何對抗消費者的不利認知以及迎合消費趨勢。
在大多數時候,競爭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但對不少企業來說,這屬於「聽過很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範疇。
雖然有網民認為最高法的這次判決有「和稀泥」之嫌,但實際上,這次裁決仍然有不少頗為積極的價值。譬如對那些喜歡從國企、民企關係的角度思考的人來說,加多寶多次敗訴後的首次勝訴一定程度上給予了他們信心,這表明民營企業的身份並不總是意味著弱勢。
另外,如果審視裁決中的字句,還能發現更多的閃光點。
譬如最高法提到「智慧財產權制度在於保障和激勵創新。勞動者以誠實勞動、誠信經營的方式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的行為,應當為法律所保護」。
再如「在王老吉商標許可使用關係終止後,雙方所涉智慧財產權糾紛不斷、涉訴金額巨大,引發了社會公眾的一些關切與擔憂,還有可能損及企業的社會評價。對此,雙方應本著相互諒解、合理避讓的精神,善意履行判決,秉持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珍視經營成果,尊重消費者信賴,以誠實、守信、規範的市場行為,為民族品牌做大做強,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而努力。」
簡單來說,對於這兩個涼茶知名品牌,他們需要思考:有沒有可能不再將目光如此專注地聚焦在對手身上,而是在相互競爭的同時,思考如何穩住甚至做大品類的蛋糕。就像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這對百年宿敵一樣。
最高法的這次裁決是一個契機,也應該成為一個契機。
——END——
來源:36氪
市場部網——領先的市場人職業服務平臺,工作好幫手,職業助推器。關注市場部網微信公眾號:市場部網(ID:scbw2006),每日收市場資訊、營銷乾貨,與百萬市場人每日進步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