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正輸了,最高法贏了,王老吉和加多寶需要反思

2020-12-20 市場部網

從2012年起,加多寶與王老吉為紅罐的外觀設計相爭五年,但相互爭奪的這五年到底獲得了什麼?他們在行業內殺的頭破血流,卻忽視了行業外的虎視眈眈。

打了這麼多年官司,加多寶終於沒再輸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公眾號披露的消息,其在8月16日對王老吉與加多寶間曠日持久的包裝裝潢糾紛做出了終審判決。判決認為,廣藥集團與加多寶公司對涉案「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權益的形成均作出了貢獻,雙方可在不損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共同享有「紅罐王老吉涼茶」的包裝裝潢權益。

在共享一切的大環境下,「共享包裝」橫空出世。

兩家公司在判決後均對外發布了聲明,可以從其中的用詞上隱約感覺到態度的不同。加多寶表示「由衷感謝」、「堅決擁護」、「熱烈歡迎」,王老吉的表態是「尊重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結果」。

雖然,終審判決中看似沒有勝者,但這一裁決推翻了此前廣東省高院的一審結果。在一審中,加多寶敗訴並判賠1.5億。所以最高院昨天的裁定像極了加多寶的「逆襲」,況且,這還是在纏訟多年的過程中,加多寶首次沒有輸掉官司。

「纏訟」這個詞就像是為這兩個寡頭量身打造的一樣。從2010年8月,廣藥集團向鴻道集團(加多寶母公司)發律師函算起,兩個品牌間的戰爭足足打了兩個奧運會周期。放在國內外的商業戰爭史上,這都算是極為罕見的情況。

況且,近身肉搏的激烈程度超乎想像。

在法律訴訟環節,就涵蓋了商標之爭、紅罐之爭、廣告語之爭等各個方面。以廣告語舉例,雙方曾經分別為了「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加多寶」、「涼茶連續7年榮獲中國飲料第一罐」等幾句話打足了官司。在可以被稱為「刀刀見骨」的拉鋸戰中,加多寶最終幾乎都輸掉了。

所以,放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上看,最高法的這次判決確實值得加多寶「由衷感謝」。

與法律訴訟上的節節敗退不同,在廣告營銷以及大眾輿論上,看起來相對弱勢的加多寶收穫了人們更多的同情,剛好它也善於利用這種情緒。2013年2月,加多寶涼茶的官方微博連續發布了四條以「對不起」開頭的語錄,通過自嘲的方式控訴廣藥集團對自己的「壓迫」。當然,王老吉隨後也以「別裝了」開頭的文案反嗆。但在當時的環境下,不少消費者都選擇站在「加多寶」的身後。

某種程度上說,也正是因為訴訟上的屢嘗敗績,讓鴻道集團將自身的廣告營銷能力逼到了極致。在法院判定加多寶不能再使用王老吉商標的2012年,鴻道集團以6000萬的冠名費押寶《中國好聲音》第一季。

雖然在如今的天價冠名費面前,6000萬並不算一個很大的數字,但在當時,做出這樣的決策需要不小的勇氣。這次嘗試帶來的效果簡單直接,通過現象級節目超高的關注度,在最短的時間內,人們從華少的嘴巴中關注到了「加多寶」這個品牌的存在。

但不管鬧騰得多厲害,情緒、商業、法理到最終都得各自歸位。

如果捋清楚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就會發現雙方纏鬥之所以如此激烈,是因為背後牽涉的利益關係確實複雜。用陳可辛導演的影片《親愛的》中的人物關係來形容廣藥、鴻道集團和王老吉之間的關係,你大概就能明白其中的糾結。

王老吉是兒子,廣藥是生父,鴻道集團是養父。所以故事就是,養父撫養大了兒子,但生父認為養父是把兒子拐賣過去的(廣藥集團認定鴻道集團通過賄賂當時的廣藥高層,將本應在2010年到期的「王老吉」品牌的租賃時間延長到了2020年),然後雙方展開了殊死爭奪。

這個故事梗概雖然老套,但光憑敘述你就能知道其中不光有法律問題,還有複雜的倫理問題,很難簡單地判斷誰是誰非。更不巧的是,與《親愛的》不同,在這場商業爭奪戰中,雙方爭奪的「兒子」還是個賺錢的金缽缽。要知道,王老吉的品牌價值在糾紛開始時的2010年一度達到過1080億,位列中國品牌榜的榜首。

所以,競爭的慘烈程度可想而知。作為與消費者關係最為緊密的接觸點,紅罐的外觀設計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因此企業對紅罐的爭奪也就更加志在必得。

最高法的這紙判決,讓這場磨人的訴訟劃上了休止符。從2012年7月加多寶向北京一中院起訴廣藥集團侵犯外觀設計權益算起,時間已經整整過去了五年。某種程度上,最高法「共享包裝」判決的積極意義在於,能夠讓兩家企業靜下心來思考,相互爭奪的這五年到底獲得了什麼?除了將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自己的品牌上,並且「耗死」了以往的行業老二和其正之外,還有其他的什麼價值嗎?

如果說,早期相互的纏訟能夠幫助自己的品牌形成雙寡頭壟斷市場。那麼當和其正已經遠遠落後,兩位領先者的爭奪顯然就有了些「為爭而爭」的意思,這在理性的商業世界中不能算是理智。實際上,如果從殺紅了眼的戰場上抽離出來,兩家公司應該能夠發現眼下它們所處的行業正面臨著多大的挑戰。

或者說,競爭者早已不在行業內,而在行業外了。

就在這幾年裡,以健康為主題的消費浪潮席捲了整個快消品界,無論是包裝食品還是飲料,無不呈現出這樣的趨勢。碳酸飲料和方便麵的市場不斷萎縮,而飲用水、酸奶以及NFC果汁這些被視為「健康」的細分及新興市場開始不斷壯大。

原本脫胎於中草藥植物飲料的涼茶,本該順應著這樣的趨勢收穫更大的蛋糕。但相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詬病涼茶「太甜」或者「不健康」,不同涼茶企業在經營方面的負面新聞也開始不斷爆出。所以,當前涼茶行業最重要的任務並不是擊潰競爭者,而是如何對抗消費者的不利認知以及迎合消費趨勢。

在大多數時候,競爭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但對不少企業來說,這屬於「聽過很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範疇。

雖然有網民認為最高法的這次判決有「和稀泥」之嫌,但實際上,這次裁決仍然有不少頗為積極的價值。譬如對那些喜歡從國企、民企關係的角度思考的人來說,加多寶多次敗訴後的首次勝訴一定程度上給予了他們信心,這表明民營企業的身份並不總是意味著弱勢。

另外,如果審視裁決中的字句,還能發現更多的閃光點。

譬如最高法提到「智慧財產權制度在於保障和激勵創新。勞動者以誠實勞動、誠信經營的方式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的行為,應當為法律所保護」。

再如「在王老吉商標許可使用關係終止後,雙方所涉智慧財產權糾紛不斷、涉訴金額巨大,引發了社會公眾的一些關切與擔憂,還有可能損及企業的社會評價。對此,雙方應本著相互諒解、合理避讓的精神,善意履行判決,秉持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珍視經營成果,尊重消費者信賴,以誠實、守信、規範的市場行為,為民族品牌做大做強,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而努力。」

簡單來說,對於這兩個涼茶知名品牌,他們需要思考:有沒有可能不再將目光如此專注地聚焦在對手身上,而是在相互競爭的同時,思考如何穩住甚至做大品類的蛋糕。就像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這對百年宿敵一樣。

最高法的這次裁決是一個契機,也應該成為一個契機。

——END——

來源:36氪

市場部網——領先的市場人職業服務平臺,工作好幫手,職業助推器。關注市場部網微信公眾號:市場部網(ID:scbw2006),每日收市場資訊、營銷乾貨,與百萬市場人每日進步一點點。

相關焦點

  • 商業揭秘: 王老吉與加多寶「打架」, 為什麼輸的是和其正?
    涼茶可以說在國內的飲料行業裡核心組成成分,在中國的涼茶市場,現在最為有名的就是加多寶和王老吉,但是只要是90後都記得,在幾年前有一款涼茶叫做和其正,同樣是涼茶市場上的一位霸主,但是這兩年和其正已經慢慢淡出人們視野之中,雖然依舊在涼茶市場活躍,但已經不是那個家喻戶曉的涼茶品牌,甚至在很多商店裡已經看不見和其正的影子。
  • 王老吉和加多寶競爭,和其正就「消失」了?
    在加多寶自有品牌於2012年上市之前,和其正的年銷售額近20億,市場份額緊隨王老吉,排名第二,展現出了極大的黑馬潛質。和其正在市場上的突出表現,和背後倚靠的達利集團不無關係。其三,降價策略和擴大廣告投入。一方面,容量更大的和其正罐裝價格基本和容量小一些的瓶裝王老吉的價格持平,形成一定的價格差異;另一方面,和其正請了影視明星陳道明做代言人,並持續加大廣告投入,擴大了和其正的認知度。
  • 加多寶與王老吉互掐兩年,最痛的是老三和其正
    :澎湃新聞        加多寶與王老吉「互掐」之時,另一家涼茶企業卻也屢屢躺槍,即和其正。
  • 白剛:王老吉和加多寶誰能贏下市場【3】
    雙方都在使用「拖」字訣:廣藥需要時間來構建供應鏈和分銷鏈,同時想獲得法律上的正義;鴻道在尋求道德上的同情,以順利實現品牌切換。   從結果上看,雙方都獲得了各自所需。廣藥集團完成了供應鏈的準備,迅速與統一、銀鷺等企業構建戰略合作關係,並於仲裁勝訴後不到1個月即宣布紅罐王老吉正式投入市場。
  • 「王老吉案」戰火又起,和其正趁機超車?
    文 | 張佳儒中國網際網路圈有個段子: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死了。這個段子很老,但很真實,換在涼茶界也很適用。每次王老吉和加多寶打架,人們都在糾結為什麼和其正不見了,然後用鍵盤敲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網頁上搜索和其正有關的新聞,幾乎都是因為王老吉、加多寶互毆而躺槍。
  • 加多寶王老吉和其正,涼茶三兄弟誰的口感更好?你最喜歡哪一款
    加多寶王老吉和其正「涼茶三兄弟」,誰的口感更好?你最喜歡哪一款!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噠噠吃貨,很高興再次和大家見面了。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的飲料提供給大家,但是味道都是不太一樣的,那麼大家在冬天天氣比較寒冷的時候會更加喜歡喝哪一款飲料呢?
  • 加多寶王老吉涼茶飲料降火效果較遜
    ——9品牌涼茶飲料檢測報告》),針對涼茶市場從群起攻之轉向寡頭競爭的現狀,2014年7月,《消費者報導》再次送檢了王老吉[微博]、加多寶、和其正3大品牌涼茶至第三方檢測機構,通過測試特徵成分總黃酮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 5.0)一探涼茶成分、功效虛實,以告訴消費者哪款涼茶更可能「降火」。
  • 【發兔冷知識】王老吉跟加多寶「打架」,為什麼和其正卻「消失」了?
    加多寶和王老吉,是大家熟悉的涼茶品牌,並且互相經常打官司。但加多寶和王老吉仿佛成了中國涼茶的代名詞,其他涼茶似乎已經銷聲匿跡了。無論怎麼說,加多寶和王老吉,都是中國涼茶界數一數二的品牌。它們兩個佔據著市場較大的比重,當市場的老大老二開始競爭時。
  • 消費者"體驗"表明 加多寶王老吉口味差別不大
    中國網9月22日訊 以實名產品點評和獨立產品評測而聞名的品評網近日發布評測顯示,日前發布針對加多寶、王老吉、和和其正涼茶口味體驗的評測視頻顯示,消費者單從口味上很難分辨出加多寶、王老吉涼茶,而和其正涼茶含有較重的中藥味。  該視頻針對目前市場上流行的三款涼茶進行了一番別開生面的大調查。
  • 最高法終審宣判!王老吉加多寶,別爭了!
    最高人民法院還在終審判決中指出,智慧財產權制度在於保障和激勵創新。勞動者以誠實勞動、誠信經營的方式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的行為,應當為法律所保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應當以維護有序規範、公平競爭、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為己任,並為社會公眾提供明確的法律預期。智慧財產權糾紛常產生於複雜的歷史與現實背景之下,權益的分割和利益的平衡往往交織在一起。
  • 王老吉加多寶廣告之爭暫落幕,終審判決引關注
    最高法終審判決結果公布,王老吉加多寶廣告之爭落定 8月16日晚間,白雲山(白雲山系王老吉母公司)與加多寶均發布公告,披露最高法關於王老吉和加多寶多起案件的終審判決結果。
  • 最高法終審判決:王老吉與加多寶共享紅罐包裝
    由於加多寶公司不享有涉案包裝裝潢權益,故其生產銷售的一面「王老吉」、一面「加多寶」和兩面「加多寶」的紅罐涼茶均構成侵權。一審法院遂判令加多寶公司停止侵權行為,刊登聲明消除影響,並賠償廣藥集團經濟損失1.5億元及合理維權費用26萬餘元。​加多寶公司不服兩案一審判決,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 加多寶和王老吉,誰贏都一樣
    王老吉大健康產業公司也表示,將配合廣藥集團繼續做好該案件重申的各項工作。 九年纏鬥 「紅罐」和「商標」,就是王老吉和加多寶從頭到尾爭執的關鍵詞。 2012年,廣藥集團和加多寶分別向法院提起訴訟,爭奪「紅罐王老吉」包裝裝潢權益。
  • 馬上評|王老吉與加多寶之爭:零和博弈不會有真正的贏家
    作為「王老吉」註冊商標的權利人,廣藥集團則認為:因「王老吉」商標是包裝裝潢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並發揮了指示商品來源的顯著識別作用,消費者當然會認為紅罐王老吉涼茶來源於「王老吉」商標的權利人。最高法並沒有簡單地在加多寶公司和廣藥集團之間做選擇題。
  • 涼茶市場規模超300億 加多寶、王老吉營銷戰硝煙再起
    「這個數據是矛盾的,去年涼茶一共賣了300億元左右,和其正佔一成左右,廣東省還有像黃振龍、鄧老涼茶這樣的涼茶鋪,加王兩家合起來差不多佔了八成市場。」《上火的「涼茶」:解密加多寶和王老吉的營銷之戰》作者陳瑋對記者分析稱,廠家統計的數據是以出廠數量作為參考的,真正有價值的在於到底有多少涼茶流入消費者手中,而不是停留在中間的流通渠道。
  • 王老吉輸了,加多寶贏了?沒那麼簡單!
    8月16日,廣藥集團與加多寶分別發布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判決加多寶賠償廣藥集團100萬元,並立即停止使用「中國每賣 10 罐涼茶 7 罐加多寶」廣告詞、銷毀印有「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加多寶」廣告詞的產品包裝。在另兩起訴訟中,最高法判決加多寶「原來的紅罐王老吉改名加多寶」廣告不構成虛假宣傳。
  • 「老大和老二打架,倒的卻是老三」?王老吉PK加多寶,和其正沒了?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個很有意思的段子,老大與老二PK,受傷的是老三:王老吉PK加多寶,和其正消失了。蘋果PK三星,諾基亞消失了。岡本PK杜蕾斯,傑士邦消失了。
  • 多起判決公布,最高法判加多寶賠王老吉100萬
    新京報訊(記者 趙朋樂)2019年8月16日晚間,廣州白雲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披露涉及涼茶品牌王老吉和加多寶的多起案件判決結果。其中一起,最高法判決加多寶賠償廣藥集團、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經濟損失100萬元。
  • 加多寶和王老吉,誰贏都一樣-虎嗅網
    王老吉大健康產業公司也表示,將配合廣藥集團繼續做好該案件重申的各項工作。 九年纏鬥 「紅罐」和「商標」,就是王老吉和加多寶從頭到尾爭執的關鍵詞。 2012年,廣藥集團和加多寶分別向法院提起訴訟,爭奪「紅罐王老吉」包裝裝潢權益。
  • 和其正涼茶春節促銷季「失聲」
    其中加多寶和王老吉禮盒產品被放在一起,價格也拼殺得厲害。北京商報記者在美廉美等超市調查發現,24罐裝加多寶每箱的價格為66元,同樣規格的王老吉產品價格為65元。不僅如此,加多寶和王老吉也都推出了年貨禮盒。特別的是,2019年1月1日,兩個品牌的廣告也出現在央視新聞聯播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