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追著匈奴打了14年,衛、霍助力,終於將匈奴趕到荒涼之地

2020-08-17 文心悅史

漢武帝親政後大刀闊斧改革,招賢納士,大漢朝朝氣蓬勃。但大漢朝邊境仍然時不時有幾小股匈奴兵入侵搶奪財物,邊民生活飽受侵掠之苦。於是大行令王恢向武帝獻上了一條絕妙破匈之計,正中一向反感以女人換和平的和親政策的漢武帝下懷。

公元前133年,匈奴10多萬騎兵一路搶劫到馬邑之外一百裡,然而千算萬算,兩個地方出了漏子,匈奴軍看見牛羊遍地卻不見一個人影,起了疑心,捉到了衛所裡一個知情的武州尉史了解到馬邑已布下漢軍30萬伏兵,趕緊率領兵返回匈奴,雙方都白忙一場。

尉史知漢謀,乃下,具告單于。單于大驚,曰:「吾固疑之。」乃引兵還。

漢武帝

於是漢武帝首次對匈奴精心籌備的大戰便這樣胎死腹中,還受到主張和親政策的老臣子暗中譏笑,心中自然窩了一肚子火,因此太行令王恢被以臨陣脫為由被判死刑。史稱「馬邑之謀」

漢朝與匈奴之間的恩怨,起源於高祖皇帝劉邦時期的平城之圍。當時韓王信封國駐守在臨近匈奴的邊境馬邑,投降了匈奴。劉邦大怒,親率二十萬大軍親徵攻打韓王信。

冒頓假裝失敗逃跑,將其精銳士兵、肥壯牛馬等隱藏起來,只露出老弱小兵和瘦弱牲畜。讓劉邦以為匈奴實力應該不強。因此平叛心切的劉邦帶領先頭部隊遙遙領先,進入了包圍圈。40萬匈奴大軍即時將他們團團圍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

劉邦

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高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

幸得陳平獻上一計,向冒頓單于新納的閼氏獻上了大量金銀珠寶,在她說情下,劉邦方得以脫身。

而冒頓遂引兵而去。漢亦引兵而罷。

所以說漢武帝這次「馬邑之謀」引誘匈奴進入包圍圈,也可算是一報還一報。

劉邦

劉邦死後三年,冒頓單于寫了一封信向呂太后求婚,語言輕佻,讓呂太后感覺受到了莫大冒犯,大怒之下就想發兵攻打匈奴。在季布等臣子們的勸說下,才恢復與匈奴和親政策。

但漢匈之間實行了幾十年和親政策,送上十幾位公主,陪上大量財物、嫁妝。但每次和親匈奴也就消停幾年,平常依然不時搶掠邊境。從小目睹此情況的漢武帝早就怒火中燒,想要對匈奴動武。他鐵了心要殺了王恢,也是為了表明對匈奴作戰堅定的決心。

馬邑之謀以後,漢匈斷絕了和親關係,匈奴也經常侵入漢邊境搶掠。但匈奴喜歡與漢朝的商品,漢匈之間保持著邊市貿易關係,也賺回一部分匈奴搶走的財物。

匈奴人

匈奴是個馬背上的民族,打仗機動靈活,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而漢軍擅長平原戰、防守戰,習慣以步兵+戰車,面對機動的匈奴往往吃了大虧。而立國之初民生凋蔽,極需要休養生息,漢朝逼不得已採取與匈奴的和親政策。

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禮義。

漢景帝即位之後,重視軍馬養殖,鼓勵各郡國及民間飼養馬匹,僅官的馬匹就達到了40萬匹,民間的尚未計算在內。

漢景帝

漢武帝非常重視騎兵發展,不惜重金尋找良種馬,也重視軍隊訓練騎射技術,並以單騎兵完全取代以往的戰車兵。因此在漢武帝時期,漢軍騎兵數量已經達到了30萬,與匈奴不相上下。

匈奴真的強大到無法戰勝嗎?並不是,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將軍就以步軍大敗匈奴騎兵,上演了以步兵勝騎兵的經典戰役。

當時李牧準備了精選戰車1300輛,精選戰馬13000匹,先頭衝鋒勇士5萬人,善射的士兵十萬人。當匈奴小股人馬入侵時,李牧假裝失敗,丟下幾千人逃跑,於是匈奴騎兵大量入侵。李牧則布下奇兵,分左右兩翼包抄反擊,大敗匈奴,殺死匈奴十多萬人馬。

李牧對戰匈奴

打仗很大程度是打綜合國力戰,打後勤之仗,經過文景之治,到了漢武帝時期,京師國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糧食多得吃不完,國力已經十分充裕,具有了打大仗的經濟條件。

馬邑之謀後四年,漢武帝開始發動了對匈奴的第一次主動打擊戰-龍城之戰。漢武帝不再使用伏兵之計,而是深入匈奴腹地,主動攻擊匈奴營地,派出了四路將領各率兵一萬騎兵迎擊匈奴。

漢武帝在龍城之戰中大膽地起用了二十多歲的將軍-衛青。這是衛青首次出徵,他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首虜700人,打破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漢軍士氣。衛青也一戰成名,被封為關內侯。

《漢書·匈奴傳上》:將軍衛青出上谷,至龍城,得胡首虜七百人。

漢軍

李廣也是龍城之戰其中一路將軍,他名聲最大,被匈奴主力圍剿至全軍覆沒,李廣被俘虜,他找機會逃了回來。李廣逃跑時就像能夠飛起來一樣,因此得名」飛將軍「。

公元前127年,匈奴再次大舉入侵上。衛青採用「迂迴側擊」的戰術,從西側繞到匈奴軍後方,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與單于王庭的聯繫。又率精騎兵南下,進到隴縣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數百萬之多,控制了河套地區。

《漢書·匈奴傳上》:衛青復出雲中以西至隴西,擊胡之樓煩、白羊王子河南,得胡首虜數千,羊百餘萬。

衛青

河套地區水草肥美,形勢險要,因此漢武帝學習了李牧屯墾對抗匈奴的辦法,修復了秦時蒙恬所築的邊塞和沿河的防禦工事,修築了朔方城,設置朔方郡、五原郡,從內地遷徙十萬人到那裡定居,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直接威脅。

此後衛青共取得七戰七捷,讓漢武帝對他堅定了信心,衛青打勝仗還沒回朝,漢武帝的使者已到軍中,獻上大將軍印,拜衛青為大將軍指揮所有將領,衛青成了漢武帝軍事重要將帥人才。

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車騎將軍青為大將軍,諸將皆以兵屬大將軍。

軍青

公元123年,漢匈對戰已經進入了第六年,在對匈奴戰爭中升起一顆耀眼的戰星-18歲的霍去病。他是衛青的外甥,善騎射,漢武帝對他很器重,還曾想經親自教導他兵法,他但他不肯學,還說打仗要憑著實際情況隨機應應,因此漢武帝就想讓他在戰爭中歷練。

但沒想到霍去病天生就是個軍事天才,第一次帶著800精騎兵深入危機四伏的沙漠,突襲匈奴營地幾百裡,取得大勝,讓漢武帝刮目相看,馬上封他為冠軍侯,還給他造了一座闊氣的房子,但霍去病斷然拒絕,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漢武帝就更喜歡他了。

《史記》:天子為治第,令驃騎視之,對曰:「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

霍去病

此後霍去病在兩次河西戰役中大破匈奴軍,令河西匈奴貴族損失慘重,內部分裂,渾邪王率眾降漢。漢武帝在這裡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歷史上稱「河西四郡」,打通了西域之路。

匈奴人吃了河西之戰這個大敗仗後,嚎啕大哭: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此後匈奴不敢再進犯西北邊境,因此減少了隴西、北地、上郡戍守之兵一半,也減輕了全國百姓徭役負擔 。

霍去病

公元前119年,在漢匈之間爆發了最大規模的漠北戰役中,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分別率5萬騎兵,幾十萬步兵。衛青北進千餘裡渡過大沙漠,殲敵1.9萬餘人。霍去病深入1000多公裡,深入狼居胥山,斬首和俘獲共計7萬餘人,飲馬瀚海,到達了貝加爾湖,給了匈奴致命打擊。

大將軍軍入塞,凡斬捕首虜萬九千級...驃騎將軍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執滷獲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

此後匈奴遠逃到漠北荒涼地帶,再也無力在漠南水草肥美地帶建立王庭。而漢朝則以移民60萬吏卒屯田,加強邊境防守,長城內外「馬牛放縱,畜積布野」,西漢建國至此邊民終於安居樂業。

從馬邑之謀至漠北之戰,漢武帝已經追著匈奴整整打擊了14年,終於漢軍取得徹底勝利,大漢更加統一安寧,而匈奴則退到荒涼的漠北地帶,並為此匈奴內部開始分裂走向衰落。

漢武帝徹底戰勝了匈奴,再次論證了面對強敵一味妥協和親,只會讓匈奴得寸進尺,氣焰更加囂張。當漢武帝毫不畏懼,強硬地打擊匈奴,方是徹底解除匈奴無窮侵掠的唯一辦法。

但是任憑衛青、霍去病兩位將軍立下如此赫赫戰功,在太史公也恨不得對他們雞蛋裡挑骨頭,後世文人更是沿著司馬遷這一觀點,吹捧治軍不嚴的敗將李廣,貶低出身低下的衛、霍去將軍;習慣一味妥協換和平,多花錢少打仗。

漢武帝

在漢武帝唐太宗這些千古帝王看來,有精兵強將,有強弓硬弩利刀,則「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們從來不相信妥協軟弱能夠換來一個國家的強盛、尊嚴,因此才有強漢盛唐。

而宋朝經濟繁榮有錢,但是皇帝、文臣個個都是軟蛋,成了金國案板上的魚肉,土地、金銀、妃子帝姬都是金國的,更創造了令後人蒙羞的「靖康之恥」。

若沒有解放軍在韓戰中英勇對戰美國為首的聯軍絲毫不落下風,中國聯合國五常之一的席位,只怕會是水中花、鏡中月。

尊嚴、地位都是鬥爭得來的,而不是靠妥協、忍讓得來和平。以古為鑑,就可明白這個真理。

漢武帝

本文引用內容均來自《史記》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嗎字不易,點個讚唄,喜歡就點個關吧。

相關焦點

  • 漢武帝追著匈奴打了14年,只為一雪前恥,不靠女人換和平
    漢武帝在龍城之戰中大膽地起用了二十多歲的將軍-衛青。這是衛青首次出徵,他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首虜700人,打破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漢軍士氣。衛青也一戰成名,被封為關內侯。公元前127年,匈奴再次大舉入侵上。衛青採用「迂迴側擊」的戰術,從西側繞到匈奴軍後方,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與單于王庭的聯繫。又率精騎兵南下,進到隴縣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數百萬之多,控制了河套地區。
  • 在位54年的漢武帝,為何追著匈奴打了44年?
    這匈奴人也不管是不是皇帝親生的,是老劉家的女人就行。竇太后去世,此時已經21歲的漢武帝終於可以親政了。他在整治了一系列內政問題、平息百越之地內亂以後,就把目光對準了那個曾經讓漢室備受屈辱的匈奴,他要一雪前恥,他要保護漢室子民,不讓漢室的女人再被匈奴蹂躪,唯一的辦法就是幹掉匈奴。
  • 在位54年的漢武帝,卻花44年時間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但打擊匈奴毫無爭議地成了漢武帝畢生的事業。前141漢武帝即位,最初當家不做主,必需看祖母竇太臉色行事,當時他雖有出擊匈奴的打算,無奈遭老太太「當頭棒喝」不讓他玩火。所以剛一探頭的漢武帝又蜷縮進被窩蒙頭大睡。當然漢武帝也不是真睡,背地裡一直在為出擊匈奴而積極準備。所以,當竇老太后剛去世(前135年),漢武帝便把匈奴問題擺在了桌面上讓大臣們討論。是戰是和,各抒己見。
  • 漢武帝臨終一言,道盡窮兵匈奴之因,學者:漢武帝不容污衊
    作為有為之君,漢武帝不會不知窮兵黷武之危害,那麼為何還會不顧百姓死活而窮兵匈奴呢?漢武帝臨終一言揭開了答案!漢匈之戰該不該打?肯定該打,而且漢朝是正義一方。虜可九十騎如甲渠止北,略得卒一人,盜取官三石,弩一稾,矢十二,牛一,衣物無數,司馬宜昌將騎百八十二人從都尉追。除了這些小規模入侵之外,還經常爆發一些大規模入侵,比如漢文帝十四年,漢朝繼續與匈奴和親,但匈奴卻背約入盜,「匈奴單于十四萬騎入朝,殺北地都尉昂,虜人民畜產甚多,遂至彭陽。
  • 漢武帝在位54年,打了44年匈奴,為什麼漢武帝盯著匈奴不放
    漢高祖對此制定了和親的策略,因此漢朝和匈奴不斷的聯姻,這樣一來漢朝就有時間,也有精力發展自己。經過漢文帝和漢景帝的發展,到了漢武帝這一時期,漢朝的國力大大增加。這時候的漢朝已經非同小可,「文景之治」的出現讓漢武帝成為了一個「富二代」,現如今看來,假如沒有漢文帝和漢景帝的努力,那麼漢武帝也是不敢與匈奴抗衡的。
  • 西漢與匈奴和親的政策實行了67年,為何漢武帝敢與匈奴開戰
    白登之圍後,劉邦果斷地採取了與匈奴和親的政策。國與國之間只有靠實力來說話,根本原因還是漢朝的實力不夠,從劉邦與匈奴和親,一直到漢武帝初期的馬邑之謀時,已經67年了,漢朝經過67年的發展,人口大增,經濟大增,財富大增,糧食、馬匹、物資多得倉庫裡都放不下了,由於漢朝67年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對外戰爭,一直埋頭搞發展,所以到了漢武帝時期
  • 西漢與匈奴和親的政策實行了67年,為何漢武帝敢與匈奴開戰
    國與國之間只有靠實力來說話,根本原因還是漢朝的實力不夠,從劉邦與匈奴和親,一直到漢武帝初期的馬邑之謀時,已經67年了,漢朝經過67年的發展,人口大增,經濟大增,財富大增,糧食、馬匹、物資多得倉庫裡都放不下了,由於漢朝67年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對外戰爭,一直埋頭搞發展,所以到了漢武帝時期,實力大增,之前的漢朝皇帝不是怕匈奴,只是實力不夠,
  • 漢武帝在位54年,打了44年匈奴,為什麼漢武帝盯著匈奴不放
    ,在位54年,其中竟有44年都在抗擊匈奴。後人都知道漢武帝能徵善戰,甚至說漢武帝是歷史上最愛打仗的皇帝都不例外。漢武帝在位54年,為什麼他44年的時間都對匈奴人常年徵戰呢?不得不說漢武帝的眼光是非同小可的。
  • 漢武帝與匈奴的曲折歷史
    長期的和親政策漸漸磨滅了漢人抵抗匈奴的信心,但在經過文景之治後的漢帝國,已然不再如初漢時的孱弱。 "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匈奴正是憑藉著西域善產優質戰馬的優勢,擁有極其強大騎兵部隊。漢初時期劉邦沒有騎兵,在荒涼的大漠中缺少水和糧食,無法速戰速決。
  • 為何漢武帝人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打匈奴?你看看匈奴之前的所作所為
    其實,在大漢與匈奴連續幾十年斷斷續續的戰爭中,由於漢武帝太想一舉消滅匈奴,耗費了大量兵力和財力,西漢在漢武帝晚年時期已經如履薄冰,出現巨大危機,而漢武帝沒有停止攻打匈奴的主要原因
  • 在位54年漢武帝,卻花44年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漢武帝乃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子,他於後元三年(前141)登基,共計在位54年。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讓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自元光二年(前133)起,他一直致力於消滅匈奴,花了整整44年才成功。這執著的勁兒不禁令人疑惑:為何他揪著匈奴不放?
  •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了44年去打匈奴,為何劉徹揪著匈奴不放?
    劉徹4歲被立為膠東王,7歲被立為太子,16歲登基稱帝,在位54年。劉徹即位後,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都為漢王朝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在漢武帝時期開闢的。漢武帝在位期間的功績有不少,其中一個重要的功勞就是攻打匈奴,漢武帝一共在位54年,其在位期間就和匈奴打了44年,也屬實對得起「武」的諡號了。
  • 在位54年的漢武帝,卻花44年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漢武帝打匈奴是有原因的,而且是不得不打得。 這件事要從漢朝建國開始說起! 大家都知道漢朝是劉邦建立的,劉邦是開國皇帝,由於經常打仗的原因,導致了剛建立的漢朝十分的貧窮。
  • 漢武帝時期,匈奴為什麼非打不可,漢武帝徹底消滅匈奴了嗎?
    漢武帝打了匈奴一輩子,但是,漢武帝也不是揪著匈奴不放,匈奴是漢朝北方的民族,如果你把視野開拓一下,會發現,東邊的朝鮮,西邊的樓蘭、大宛,南方的東越、南越,西南的雲貴川地區,真是被漢武帝大人打了個遍,特別是倒黴的南越,嶺南地區的一個小政權,是漢帝國的藩屬國,結果被漢武帝出兵10萬,直接亡國
  • 漢武帝派他出使匈奴,結果被匈奴扣留了19年,將他流放北海去牧羊
    公元前117年,在經歷了漢武帝時期三次大規模的打壓戰役後,匈奴勢力大大減弱,不得已朝更北邊的荒漠逃去。為了保護自己的民族,匈奴決定和漢朝休戰。漢武帝早有就想讓匈奴臣服自己,現在匈奴親自前來講和,當然是最好不過的。
  • 不惜窮兵黷武打了匈奴44年,漢武帝跟匈奴為何苦大仇深
    窮兵黷武國力衰退,漢武帝堅持打匈奴半個世紀,主要是因為一人 秦朝建立之後就立馬修建了長城,漢朝後來又加固了長城,並且派遣了更多的將領去防守邊關,從這些動作就可以看出當年匈奴到底有多強大,任何朝代都不敢輕視來自匈奴的威脅。
  • 漢武帝在位54年,只揪著匈奴打了44年?專家:你看匈奴打了誰
    ,他在公元前87年去世,一共活了70歲,而執政年月更是達到了54年,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幾十年當中,漢武帝從公元前133年開始,發動對匈奴的戰役,到公元前89年才徹底停止對匈奴的徵討,為何漢武帝會揪著匈奴不放呢?
  • 漢武帝在位54年,為何揪著匈奴打了44年?專家:你看匈奴打了誰?
    ,在這幾十年當中,漢武帝從公元前133年開始,發動對匈奴的戰役,到公元前89年才徹底停止對匈奴的徵討,為何漢武帝會揪著匈奴不放呢?實際上在漫長的作戰當中,因為窮兵黷武,也導致漢武帝晚年乃至整個西漢朝廷,都爆發了劇烈的危機,漢武帝對匈奴執念如此深刻,其實專家會告訴你,看看匈奴在之前打了誰就明白了。
  • 漢武帝死抓著匈奴不放,一打就是44年!
    說起匈奴很多人肯定都非常熟悉,畢竟在中國的漢代歷史上,這個遊牧民族沒少捅出事端,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漢人都得窩窩囊囊地活著。一直到了漢武帝登基之後,匈奴算是慢慢消停了下去,也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要知道,漢武帝總共在位55年,就有44年的時間是在打匈奴的,這麼一算,可以說漢武帝用了自己當皇帝的80%的在打匈奴。那耗盡如此經歷去打匈奴的漢武帝,究竟和匈奴是什麼仇什麼怨呢?咱們今天就一起來捋一捋。
  • 漢武帝劉徹——在位54年,44年都在打匈奴的路上
    匈奴趁亂南下燒殺搶掠,佔據了大量的土地,包括先前秦朝大將蒙恬收復的那些失地也再次落入了匈奴人之手。漢武帝反擊匈奴,一轉攻勢公元前129年,漢武帝劉徹拉開了反擊匈奴的序幕,歷時44年之多。漢武帝劉徹本人在位不過54年,他在位期間44年裡斷斷續續都在與匈奴人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