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高忠業 青島報導
「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這是山東省確定的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的目標,今年是目標實施初見成效的一年。記者從青島市獲悉,青島市錨定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發起和深化了15個攻勢,全力推進各項任務落地落實,新舊動能轉換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其中,今年1-8月,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的「四新」經濟領域投資增長了24.3%,佔全部投資的比重上漲至49.9%;而作為青島開放發展的「雙引擎」,上合示範區和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已經成為青島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中的雙峰。
我國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
產業升級 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向優勢特色產業挖潛,激發新動能。青島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可窺一斑。
軌道交通裝備是青島本地優勢特色產業,也是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據統計,目前青島軌道交通規模以上零部件配套企業達83家、本地配套率達45%。 2019年,僅城陽區的城陽區軌道交通產業就實現了全產業鏈產值1000億餘元,同比增長17.6%。還是這一年,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這標誌著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高速磁浮列車填補了航空與高鐵客運之間的旅行速度空白,對於完善我國立體高速客運交通網具有重大的技術和經濟意義。
優勢產業激發新潛能,青島像軌道交通裝備這樣過千億的產業還有智能家電,它和海洋交通運輸、醫藥康養、影視文化、財富管理金融等7個產業集群已成為全省首批「雁陣形」產業集群。
不僅僅是從優勢產業找產能,青島還著力培育新興未來產業新動能。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青島市出臺工業網際網路三年攻堅行動方案,依託全國十大工業網際網路雙跨平臺之首的海爾卡奧斯,加快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目前已賦能15個行業、聚集3.4億用戶資源和390多萬家生態資源,成功發布500個工業賦能場景。
未來展藍圖,規劃要先行。青島市制定了引領性未來產業三年行動方案,加快發展數字科技、集成電路、氫能等十大引領性未來產業。根據青島市出臺的新經濟業態模式發展意見,工業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線上服務、新金融服務4大領域18類新業態新模式已經駛上發展快車道。據統計,今年1-8月,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的「四新」經濟領域投資增長24.3%,高於全省6.8個百分點,佔全部投資的比重上漲至49.9%,高於全省1.3個百分點。
青島港自動化碼頭。
藍色產業 涉海領域駛入「深水區」
在2019年春青島市啟動的新舊動能轉換15個攻勢中,海洋攻勢被列在了第一位。這與青島的區位優勢有關,也與青島提出「爭創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宏大目標密不可分。
作為一座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的城市,青島的海洋科研實力在全國名列前茅,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一所、中國海洋大學等一大批「中」字號大院大所奠定了青島發展藍色產業的科研基礎,由此藍色產業厚積薄發,在GDP中的比重也越來越大。據統計,2018年青島市海洋生產總值3327.1億元,佔GDP比重為27.7%,2019年海洋生產總值3699.5億元、佔GDP比重為28.7%。2020年1-8月,海洋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7.7%,對全市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10.6%。
「藍色藥庫」計劃,是青島建設國內領先的海洋生物醫藥科技創新中心和產業基地,推動青島市海洋藥物研發和生產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抓手。為此,青島市還設立了總規模50億元的「中國藍色藥庫開發基金」,並通過市區兩級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基金,吸引國內基金來青島支持「藍色藥庫」建設。基於「藍色藥庫」計劃的實施,目前,一批科研成果正從實驗室走向社會,像BG136抗腫瘤藥物已經進入臨床試驗。
為創新優化涉海金融服務,推動海洋產業創新提質增效,青島還藉助資本的力量加速海洋產業發展。目前在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海洋特色板」掛牌企業達到37家。
中國自貿區青島片區。
平臺思維 上合示範區、自貿區青島片區成開放新高地
去年以來,隨著上合示範區、自貿試驗區等重大戰略接續落地,青島成為名副其實「站在中國更高水平開放發展新風口的城市」。一年多來,上合示範區和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成為青島開放發展的「雙引擎」,成為青島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中的雙峰。
據統計,目前青島已落實上合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77項試點任務,建成上合示範區多式聯運中心,開行國際國內班列18條,「齊魯號」歐亞班列開行233列,同比增長5.4%,佔全省的23%。今年1-8月,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094.9億元、增長14.1%,佔全市進出口總值的27.7%;對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增長7.1%,對東協進出口增長21%;在自貿區青島片區建設方面,青島落實106條試點任務,圍繞現代海洋、國際貿易、航運物流、現代金融、先進位造5大產業,開展差異化試驗和精準招商,開展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形成全國首創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模式等13項「最佳實踐案例」在全省複製推廣。截至今年6月底,自貿片區累計新增市場主體突破1.5萬家的預定目標、達到17920家,其中外資127家,內資註冊資本1135億元人民幣,外資註冊資本40億美元。
青島國際會議中心。
以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以生態思維優化發展環境,青島正加快搭建開放平臺。2019年以來,青島已連續舉辦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全球創投風投大會等多個高規格會展活動; 加快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出臺國內最具競爭力的創投風投「金十條」,截至今年8月末,在中基協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私募基金數量分別達319家、725隻,同比增長26.6%、49.5%,管理人家數及管理基金數量約佔全省50%。對接國際標準,加快建設中德、中韓、中日、中以和上合組織國家5個「國際客廳」,中德、中韓、中日、中以「國際客廳」均開門納客,2019年德國在青投資企業合同外資同比增長95.8%。
「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青島市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圍繞高質量發展突破攻堅,通過發動新舊動能轉換15個攻勢,打造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成為國家高質量開放發展的重要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