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智能技術運用困難有解了

2020-12-09 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呂銀玲)老年人使用智能技術時面對的困難再次引發關注。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充分保障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困難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近期關於如何幫助老年人融入智能生活的討論越來越多,在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看來,這與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密切相關。「目前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醫療條件改善了,人均壽命有所延長,加上出生率相對較低,在可預期的未來之內,60歲以上人口在社會中佔比將會越來越大,也會凸顯老齡化的問題。」

73歲的王大爺就是個例子,他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自己住在順義區,有一次特意帶著75歲的老伴兒到海澱區某公園遛彎兒,卻被擋在了門外。安保人員要求王大爺出示健康碼,但他手裡只有構造簡單的老年機。「沒有健康碼就是不讓進,白走了大老遠」,王大爺沮喪地說。

針對老年人普遍遭遇的「健康碼」使用問題,此次印發的《方案》明確,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地區,除機場、鐵路車站、長途客運站、碼頭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場所外,一般不用查驗「健康碼」。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有條件的地區和場所要為不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做好服務引導和健康核驗。

同時,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為有效解決老年人無法使用智能技術獲取線上服務的困難,建設改造一批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老年服務站等設施,為居家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空巢、失能、留守等重點群體,提供生活用品代購、餐飲外賣等服務,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出行、就醫、消費等活動,也將得到更多便利。《方案》要求,優化老年人打車出行服務,保持巡遊計程車揚召服務,對電召服務要提高電話接線率。引導網約車平臺公司優化約車軟體,增設「一鍵叫車」功能,鼓勵提供電召服務,對老年人訂單優先派車。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客運等公共運輸在推行行動支付、電子客票、掃碼乘車的同時,保留使用現金、紙質票據、憑證、證件等乘車的方式。

日常就醫方面,提供多渠道掛號等就診服務。醫療機構、相關企業要完善電話、網絡、現場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暢通家人、親友、家庭籤約醫生等代老年人預約掛號的渠道。同時,醫療機構還應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保留掛號、繳費、列印檢驗報告等人工服務窗口,配備導醫、志願者、社會工作者等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就醫指導服務。

事實上,相關舉措已經在部分地方有所規定。在11月5日的北京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就介紹稱,到2020年底前,北京所有醫療機構將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其中包括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在醫院入口增設老年患者「無健康碼」綠色通道等。

此外,在日常消費方面,《方案》還要求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

在王鵬看來,除了為老年人保留傳統服務方式,也需要有專業人員在服務過程中指導老年人使用智能技術。此外,提供服務的相應軟硬體,也需要針對老年人進行設計研發,了解老人的需要,了解養老的具體需求和場景。

為此,《方案》還規定,針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困難,組織行業培訓機構和專家開展專題培訓,提高老年人對智能化應用的操作能力。鼓勵親友、村(居)委會、老年協會、志願者等為老年人運用智能化產品提供相應幫助。引導廠商針對老年人常用的產品功能,設計製作專門的簡易使用手冊和視頻教程。

對於智能技術針對老年群體的創新改造,《方案》也要求,緊貼老年人需求特點,加強技術創新,提供更多智能化適老產品和服務,促進智能技術有效推廣應用,讓老年人能用、會用、敢用、想用。堅持「兩條腿」走路,使智能化管理適應老年人,並不斷改進傳統服務方式,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根據《方案》,到2020年底前,集中力量推動各項傳統服務兜底保障到位,抓緊出臺實施一批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最迫切問題的有效措施,切實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到2021年底前,圍繞老年人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推動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更加普遍,傳統服務方式更加完善。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便捷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同,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為實現上述目標,在法律法規制度保障上,我國將加快推動制修訂涉及現金支付、消費者權益保護、防止詐騙、無障礙改造等相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切實保障老年人使用智能技術過程中的各項合法權益。各地區還將圍繞出行、就醫、消費、辦事等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推動相關地方性法規制修訂工作。

相關焦點

  • 緊貼老年人需求特點 解決老年人智能技術運用困難
    老年人使用智能技術時面對的困難再次引發關注。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充分保障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困難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 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 這些鴻溝我們一起跨
    這些鴻溝,我們陪您一起跨過——聚焦《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無健康碼出行不便,網上掛號、網上就醫、網上購物「障礙」重重……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讓更多人享受便利的同時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24日公布,針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遇到的種種「痛點」「難點」,提出解決方案。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4億,佔總人口的18.1%。方案能否解決老年人的困擾?幫助他們跨過技術飛速發展帶來的「鴻溝」,我們怎麼做?不會用「健康碼」,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常常受阻?
  • 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國辦印發實施方案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  國辦發〔2020〕4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李榮錦副主任出席南京市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志願者...
    為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精神,按照省發展改革委、省衛生健康委聯合召開的工作推進會要求,進一步做好風尚引領、做實志願服務,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12月27日,南京市發展改革委、衛生健康委舉行了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志願者活動啟動儀式。
  • 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
    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隨著我國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智能化服務得到廣泛應用,深刻改變了生產生活方式,提高了社會治理和服務效能。但同時,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為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讓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制定本實施方案。
  • 【主動回應】國辦發文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題:這些鴻溝,我們陪您一起跨過——聚焦《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無健康碼出行不便,網上掛號、網上就醫、網上購物「障礙」重重……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讓更多人享受便利的同時
  • 解決老年人智能技術運用困難,這家銀行這麼做
    不會使用「健康碼」無法進入超市購物,不會手機掛號只能排隊看病、結帳,菜場買菜卻被告知拒收現金……當智能技術成為橫在老年人和基本生活服務之間的「數字鴻溝」時,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式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
    、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但同時,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為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讓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制定本實施方案。
  • 「數字鴻溝」,他們尚難跨越 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需要社會...
    「我認識她的,所以她願意跟我換現金……」一路上,梁老伯念叨著,他總算成功破解了因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而帶來的難題。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作出部署。記者從開平市民政局獲悉,開平有14萬多名60歲及以上老年人。
  • ...國辦發文要求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印度再封殺43款中國...
    【財新網】  國辦發文要求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  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不少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
  • 國辦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
    【國辦:優化老年人網上辦理就醫服務,提升網絡消費便利化水平】國辦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逐步實現網上就醫服務與醫療機構自助掛號、取號叫號、繳費、列印檢驗報告、取藥等智能終端設備的信息聯通,促進線上線下服務結合。推動通過身份證、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等多介質辦理就醫服務,鼓勵在就醫場景中應用人臉識別等技術。
  • 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 工信部:將動員部分APP改造字體字號
    11月26日舉行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表示,不能把「健康碼」作為出行的唯一的憑證,對於不使用或者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要通過其他的方式替代「健康碼」查驗。
  • 國新辦發布|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央行將整治拒收現金行為
    11月26日,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政策例行吹風會了解到,央行準備從現金管理、支付服務、普惠金融來採取措施,提升老年人日常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滿意度,如支付方面,對利用不正當競爭手段造成商家拒收銀行卡等歧視性支付行為、給老年人消費帶來不便的市場機構
  • ...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 提高文體場所服務適老化程度
    國辦印發的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 提高文體場所服務適老化程度2020-11-26 21 : 39 來源:中國旅遊報>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從做好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狀態下對老年人的服務保障以及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就醫、消費、文體活動等方面作出部署。
  • 為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搭橋鋪路(話說新農村)
    「銀髮社會」悄然而至,完善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幫助農村老人克服運用智能技術困難,讓他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舒心。  在農村地區,不少老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出行沒有健康碼,看病不會預約掛號,怎麼辦?
  • ...運用智能技術困難 工信部昨表示——將動員部分APP改造字體字號等
    11月26日舉行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表示,不能把「健康碼」作為出行的唯一的憑證,對於不使用或者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要通過其他的方式替代「健康碼」查驗。
  • 智能技術便車別忘載老年人 智能家電也應「適老化」
    老人被抱起激活社保卡引發眾怒的不久,又有一則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在數位化、智能化時代到來之際,便捷年輕人生活的科技卻變成了老年人的數字困境。銀髮人群特殊的生理、心理、行為特徵必然會有與之相應的消費觀念、消費習慣及偏好等。但很多廠商在研發產品時針對的主要消費人群仍是年輕人,這些高度集成的智能化的產品並不「適老」。換言之,老年人對現有智能家電接受度很低。
  • 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太困難 這一群人成為萬能幫手
    「孩子告訴我這兒有人教怎麼使手機。我說那教我這樣的,還不得把老師氣壞嘍!」年過七旬的張老太太坐在第一排,邊點擊手機屏幕,邊和同桌一位大爺低聲嘮著。「嗨,一會兒就忘!」點了幾下,她連連搖頭,翻看起剛才勾畫的筆記,語氣中有煩惱還有些許驕傲。
  • 老年人被智能技術「拋棄」?別急,各部委回應來了
    然而這些數字還有著另一面,相對全國的人口,有4.6億人正游離在網絡世界之外,有33%的份額需要被網際網路普及,老年人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暫時成了智能技術,尤其是網際網路世界中「最囧」的群體;他們不會使用智能產品,一度遭遇看病難、出行難、消費難。
  • 老年人難用智能技術?人社部:保留銀行存摺領取養老金方式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老年人難用智能技術?人社部:保留銀行存摺領取養老金方式推進就業補貼、社保待遇、農民工工資等通過社保卡發放、支持老年人利用基層服務平臺實現就近實行社保資格認證、推進社保卡(含電子社保卡)與「健康碼」等互相關聯,2021年新年伊始,人社部就明確了一系列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具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