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搭橋鋪路(話說新農村)

2020-12-14 中國江西網

  「銀髮社會」悄然而至,完善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幫助農村老人克服運用智能技術困難,讓他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舒心。

  在農村地區,不少老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出行沒有健康碼,看病不會預約掛號,怎麼辦?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旨在幫助廣大老年人順利搭上智能技術的快車,共享信息化成果。很多地方陸續推出針對性措施:車站增設「無健康碼」綠色通道,醫療機構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等等。

  為這些暖心之舉點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僅23%會上網,在農村這個比例更低,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突出。現實生活中,許多農村老人只有「老年手機」,有智慧型手機的很多也不會上網、不會手機支付,給生活帶來了不便。

  資訊時代,幫助農村老人學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讓他們會網購,會上網聊天、看新聞,可以使他們的晚年生活更便捷、更豐富多彩,充分享受數位化帶來的發展成果。如何幫助農村老人克服運用智能技術面臨的困難?一句話概括:要為他們搭橋鋪路,構建、完善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

  首先要普及農村老人的數位化知識。筆者了解,浙江衢州、山西武鄉、甘肅隴南等地開設智慧型手機和電腦培訓班,不少農村老人參加培訓後,發微信、拍短視頻、上網購物樣樣在行,有的還做起了電商銷售當地特產。除了正式培訓,親友、大學生村官、基層幹部等都可以隨時隨地指導幫助老人。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將培訓老年人使用智能產品和服務作為老年教育、志願服務的重要內容。

  另外,要為農村老人融入信息社會創造更好條件。信息技術日新月異,要鼓勵農村老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習掌握智能技術使用技能。同時,社會各界也要多「搭臺」。比如,出於對網絡詐騙、信息洩露的擔心,有的農村老人不敢「觸」網,對此,要針對性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的宣傳、教育,嚴厲打擊各類網絡詐騙違法行為。再如,農村基層組織要組織力量積極開展指導幫扶,讓老年人遇到技術難題「求助有門」。

  要大力推進以人為本的信息環境建設,構築兼顧農村老人需求的信息基礎設施。現有的智能終端產品、網際網路應用、智能化服務等要進行適老化改造,推出諸如「大字版」「語音版」「簡潔版」「關懷模式」等版本和模式,創新推出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智能產品和服務。涉及老年人日常生活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的醫院、車站、銀行、便民服務中心等,要增加服務,面對面指導老人使用智能設備和服務,同時保留一定比例窗口服務等傳統服務渠道。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銀髮社會」悄然而至,兩者交匯之下,全社會都應伸出援手,搭好橋鋪好路,幫助農村老人克服運用智能技術困難,讓他們生活得更加便捷、更加舒心。

相關焦點

  • 別將農村老人屏蔽在「智能」之外!各界合力解決老年人的數字鴻溝
    農村老人現在出行方便多了,再不愁健康碼不會掃,不會使用微信支付現金等等關於智慧型手機不會用的困惑。現在沒有健康碼乘車遇阻、無智慧型手機掃碼不能入內、現金支付遭到拒絕、94歲臥床不起老人被抬起做人臉識別等等啼笑皆非,讓老人不知所措的社會現實問題,從現在起不用擔心,不用害怕了。
  • 農村,「二月二」搭橋,遇到此種情形一定得繞道走,不然後悔!
    在農村,這一天很有意義,各種拜祭活動出現在各種場合,非常熱鬧。煮紅蛋在農村,只要有小孩子的人家,都要煮上幾個雞蛋、鴨蛋,染成紅色,清早就發給小孩子們。老人們說「最好煮鴨蛋,因為鴨子會水,來年小孩子們不論走旱路,或過河、下水洗澡,都會平平安安的」。
  • 「數字鴻溝」,他們尚難跨越 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需要社會...
    梁老伯又來到一家餐飲店,說明來意後,店主讓沒帶現金的顧客掃自家的付款碼付款,然後給老人換了十塊錢現金。「我認識她的,所以她願意跟我換現金……」一路上,梁老伯念叨著,他總算成功破解了因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而帶來的難題。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作出部署。
  • 運用新材料新技術 海南現首條自發光農村公路
    原標題:海南現首條自發光農村公路 近日,澄邁縣金江鎮為公路安全防護及節能亮化工程進農村開闢新路子,在全省率先引進農村公路自發光綠色安防技術,助力海南「交通扶貧六大工程」。
  • 以前農村裡總有幾個有威望的老人,為什麼現在基本沒有了?
    由於農村各種事情都靠錢來鋪路,鄰裡間的人情互幫越來越少,鄉愁味道慢慢變淡,曾經那些懂民俗禮儀有威望的老人就這樣消失在商業化的洪流中,被人們遺忘。如今,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變革,栽植技術方面,大棚溫室、果木嫁接、無土栽培、人工養殖等技術的大力推廣,靠天吃飯的農業傳統正在改變。
  • 農村新怪相—「喪事喜辦」,旁人很驚訝,但村裡老人有話說
    文/大海棠身在農村,對於農民而言,一輩子最重要的大事一般就是兩個:紅事和白事。而農村家庭不管是有紅事還是白事,都會去隨份子,參加一下。而除了參加的人,還有不少家庭也會義務幫助主家,忙前忙後。其實在農村,紅事和白事都會被歸結於"紅白喜事",為何喪事也會被說為"喜事"呢?其實在很多農民的思考中,人老了自然離世,壽終正寢離開這個世界,其實對於這個人是值得高興的,但雖然這麼說,留下的後代們還是比較悲傷,所以喪事的基調還是悲傷的。
  • 農村老人進城看孫子最後又回到農村,難道是子女不孝?大家都錯了
    如果想了解更多農村生活,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老人進城看孫子最後又回到農村,難道是子女不孝?大家都錯了近些年,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生活,農村的街道略顯悽涼,雖然現在農村的發展得越來越好,但是對於很多農村人來說更嚮往城裡的生活,在城裡不光就業率比較高,另外生活環境也比較好,拿洗澡來說吧,冬天在農村洗澡非常麻煩,而在城市最起碼洗澡比較方面,現在農民朋友手裡也有錢了,有的為了孩子結婚在城裡買了新樓房,有的是為了孩子能有個好的教育環境也在城裡買了新房子,尤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盡辦法也要去城裡居住
  • 2020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遴選結果公布
    食品夥伴網訊  11月27日,中國農學會公布了2020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遴選結果,29項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新成果經形式審查、網絡初選、複選、會議終選和徵求農業農村部行業司局意見後產生,包括新技術9項、新產品10項、新裝備10項。
  • 加強農村先進性建設 為新農村提供堅強保證
    切實解決好農村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強農村黨組織先進性建設,必須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以思想教育為主線,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廣大農村黨員幹部的頭腦,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堅定性;以組織建設為基礎,及時調整基層組織設置,不斷擴大農村黨的工作覆蓋面;以班子和黨員幹部隊伍建設為關鍵,全面提升素質能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 農村老人也愛「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正在改變農村老人的日常娛樂方式
    導讀:近年來網際網路不僅成為了城市老年人的主要娛樂手段,也開始深入農村,成為不少農村老人日常娛樂的主要選擇。那這些農村老人平日在網際網路上到底在玩什麼,相信你知道後也會驚訝於這群農村老人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竟然絲毫不亞於年輕人。
  • 在商言商 話說農村電商
    在目前市場環境下,農村電商最突出的問題是缺人才。有人說做農村電商,就是把農產品放到網上賣出去,農村電商就是做個平臺或租個平臺方便老百姓買東西。實質上並不是這麼簡單,做農村電商,首先你要搞清楚你是在做網絡電商運營,還是在做新媒體網絡營銷,運營和營銷是兩個不同的經商理念。幫農民賣農產品,要賣好價、賣出一條致富路來。讓在家務農的農民收入大大提高,讓他們看到家鄉發展的希望和前景,激發在外打工的農民返鄉回鄉創業的激情。
  • 擘畫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新藍圖——農業農村部負責同志解讀《數字...
    《規劃》明確了今後一段時期數字農業建設的發展思路,提出要以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為發展主線,以數位技術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著力建設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加強數字生產能力建設,加快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數位化改造,強化關鍵技術裝備創新和重大工程設施建設,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全面提升農業農村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
  • 專家解讀《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20-2025)》 農業農村的數字...
    數字農業是用現代工業生產的組織方式、管理理念和先進技術發展現代農業,而形成的一種新的農業業態,與傳統農業有著根本性的不同。傳統農業是以「土地+機械」為核心,而數字農業是以「信息+知識+智能裝備」為特徵。
  • 農村淨水器的騙局屢禁不止,如何防止老人受騙?
    來源:防騙大數據「淨水機騙局」主要是針對農村老人的一種騙局,由於現在環境汙染日益嚴重,水汙染其實也成為了大家的一個心病,平常用水不說,入口的水總是要保證它的乾淨吧,很多騙子就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把普通淨水機用大價錢賣給了農村老人,
  • 老年人智能技術運用困難有解了
    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充分保障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困難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近期關於如何幫助老年人融入智能生活的討論越來越多,在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看來,這與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密切相關。
  • 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 這些鴻溝我們一起跨
    這些鴻溝,我們陪您一起跨過——聚焦《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無健康碼出行不便,網上掛號、網上就醫、網上購物「障礙」重重……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讓更多人享受便利的同時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24日公布,針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遇到的種種「痛點」「難點」,提出解決方案。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4億,佔總人口的18.1%。方案能否解決老年人的困擾?幫助他們跨過技術飛速發展帶來的「鴻溝」,我們怎麼做?不會用「健康碼」,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常常受阻?
  • 農村老人說在農村生活,要面臨新的「三座大山」,都是哪些呢?
    導讀:農村老人說在農村生活,要面臨新的「三座大山」,都是哪些呢? 過去的農村外出打工的很少很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依靠:種地,雖然過去的糧價不比現如今高,但總體的物價很低,加上過去的耕地面積多,一年下來單單依靠種地,也能夠滿足日常所需。
  • 【主動回應】國辦發文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題:這些鴻溝,我們陪您一起跨過——聚焦《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無健康碼出行不便,網上掛號、網上就醫、網上購物「障礙」重重……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讓更多人享受便利的同時
  • 農村發展,為什麼「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農村老人說出內情
    農村老人說出內情隨著農村的發展,農民的生活相較於之前越來越好,不再是只有溫飽的時光,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向著小康邁進,對於農民來說,生活的收入不再單獨的依靠土地,有著更多的途徑,致富更是需要靠著勤勞的雙手。
  • 農村裡五六十歲的老人為何紛紛外出打工?
    然而在農村,許多老人已經辛苦了大半輩子,到了五六十歲卻紛紛去往城裡打工,在城裡打工的甚至還有七十多歲的!是不是已經超乎了自己的想像?反正小編早已對這些農村老人豎起了大拇指呢。今天,小編就要帶大家看看,為何農村裡五六十歲的老人還紛紛外出去打工呢?說到底,農村老人出去打工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