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農村都有「攢木材蓋房子」的習慣,過去宅基地多得是,就怕沒錢蓋房子,為了給自己的孩子蓋幾間房,往往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攢木材」了。像楠木之類的高檔木材,農民是沒有機會用的,能攢些松木、香椿木之類的就很好了,但農民比較忌諱的是用槐木跟柳木來蓋房子。「槐木、柳木不上房」主要是基於兩方面的考量:
一方面考量的是槐木跟柳木的實用性。
槐木的木質相對來說是比較好的,俗話說「寸槐,不可燒材」,槐木紋理均勻、耐腐蝕、握釘力強,多用來製作家居或精緻器具,對一般家庭來說槐木上梁有「屈材」之嫌。
而柳木的木質相對來說差一些,木質軟、不耐腐蝕、易生蛀蟲,用來做承重的房梁,安全性就會差一些。
另一方面的考慮的是民間的迷信禁忌。
在農村有「槐樹有鬼,柳樹成精」的說法。「槐」字中有「鬼」,人們認為槐木是木中之鬼,陰氣較重,一般種在陰宅之側,又有「樹冢」之稱,所以不敢將槐木上房。
而「柳樹成精」的說法大多出自民間的鬼怪故事,《西遊記》中就曾出現過柳樹精。柳樹大多都是枝繁葉茂,垂下的柳條隨風搖擺,行人從柳樹下走過,會不經意間被柳條纏住脖子,人們便想像柳樹成精了會對人產生威脅。
當然基於這種考量的是不科學的。
現在農村的房屋結構都磚混結構的了,也就沒有「槐木、柳木不上房」這一說了。
【大鄉】專注農業、農村、農民,承載您的鄉土、鄉村和鄉情,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