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歷史上有五位皇帝真正做到了,大快人心!

2020-12-04 馬遷鑑史2

吳京主演的《戰狼2》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電影是中國電影最高票房記錄的保持者。影片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引起無數中華兒女的共鳴。但在中國歷史上能做到「雖遠必誅」的皇帝只有這五位!

第一位秦始皇

自西周以來,匈奴一直在我國邊境線上不斷入侵。到公元前214年,匈奴已經對秦朝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秦始皇派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對匈奴進攻。這次反擊戰的勝利,讓匈奴被迫逃亡十餘年,解除了匈奴多年來對中原的侵擾及破壞。

第二位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時期基本解決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漢朝國力也日益強盛,為了與邊疆國家的友好交往,漢武帝派漢使出使各國。因利益衝突很多漢使都被殺死了。漢武帝得知自己派遣的使者被殺,直接調遣十萬兵馬,直接收復了南越國。無獨有偶,朝鮮也有漢朝使者被殺事件,漢武帝得知後非常氣憤,直接派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入朝鮮,也將朝鮮收復囊中。

第三位漢宣帝劉詢

漢武帝時,匈奴雖逃往漠北,但一直未向漢朝效忠,漢朝後期,匈奴仍繼續向漢朝邊境進犯。漢宣帝繼位第二年,發動了兩漢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對外騎兵攻勢。派16萬鐵騎5次向匈奴進攻。公元60年,匈奴單于向漢朝稱臣。漢宣帝在西域各諸侯國紛紛設立都護府,以加強對西域的統治。

第四位唐朝李世民

唐初建都之初邊界不穩。突厥是唐朝的主要威脅。唐朝繼位後的第四年,國家政權和經濟得到了鞏固發展。李世民也開始準備突厥的突襲行動。公元630年,李世民派人進攻東突厥,取得了勝利。設立東突厥都督府,由突厥人掌管,形成開明而友好的民族政策,而唐太宗也是各民族的最高統治者。

第五位明成祖朱棣

元末戰亂期間,安南(今越南)趁機脫離中國版圖,並不斷侵犯明朝邊境。在朱棣掌權後,便派軍隊進攻安南,最後將安南併入明朝的版圖。在朱棣統治時期收復了大量的疆土,入貢的國家達30多個,遠超漢代和唐朝。

現在,「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依然是中國對外一貫的宣言。我們的國家一直尋求和平,但從未放棄用武力解決爭端。

本文由馬遷鑑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歷史上有五位皇帝真正做到了,大快人心
    影片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引起無數中華兒女的共鳴。但在中國歷史上能做到「雖遠必誅」的皇帝只有這五位!第一位秦始皇自西周以來,匈奴一直在我國邊境線上不斷入侵。第三位漢宣帝劉詢漢武帝時,匈奴雖逃往漠北
  • 犯我疆土者,雖遠必誅,歷史上有五位皇帝真正做到了,大快人心
    在古裝戰爭影視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犯我山河者,雖遠必誅,而這些話幾乎都是一些帝王說的話,因為在封建時期,國家是屬於帝王一個人的,一般人不敢這麼說,很多帝王為了立威都會這麼說,但是漫長歷史長河中數不盡的皇帝中只有五個人做到了。
  • 真正做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皇帝,劉邦、朱元璋都沒有上榜
    說起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皇帝一直被人們所稱道,相反,那些喪權辱國的皇帝,也是遺臭萬年。在歷史上真正做到「雖然必誅」的皇帝,只有僅僅五位,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下這五位皇帝。
  • 他是唯一做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皇帝,連漢武帝也做不到
    中國歷史上有一位著名的賢君,他在位期間國家安定、社會和諧、人民友好、經濟繁榮,歷史給他的這一段輝煌賦名「孝宣之治」,也可稱為「孝宣中興」,他就是漢宣帝——劉詢。元平元年,漢昭帝無嗣駕崩後本是昌邑王劉賀接位為帝,但他驕奢淫逸,亂了制度,即位不到一個月,便被大臣們廢黜了,此時他們又了解到宮廷外的劉詢品德操行兼美,仁慈也愛人,一想若是讓這等人才為帝,定將傳祖星火,繼祖大業,使人民百姓幸福從而臣服。想來,劉詢便應命召入宮中,不久即皇帝位,是為漢宣帝。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和「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裡雖遠必誅是什麼意思?「雖遠必誅有什麼歷史故事嗎?百度素材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出自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全句為:「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 犯中華者雖遠必誅!古代最霸氣的四個皇帝,你認為哪個最牛?
    看過《戰狼》的朋友們,都知道其中有一句話:「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讓我們都為之震撼,記憶猶新。其實這句話由來已久,今天小編就帶來大家再次重燃這把熱情之火,看看歷史上真正做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鐵血王朝。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一部熱血愛國的電影《戰狼》,我從來沒有把一部電影看過五次,這部電影是第一次看過五遍,但是卻還是不膩,讓我再看一遍都可以。吳京是一個出色的演員,把他在《戰狼》裡面的角色扮演的很好。《戰狼》這部電影就是講述抓獲一個販毒集團過程中發生的一些列事情。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的出處
    電影《戰狼2》中一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臺詞,引起了無數中華兒女的共鳴,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這句話也成為了這部電影中最經典的臺詞。這句話出自班固的《後漢書》中的陳湯列傳,原句是這樣的:「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是陳湯在給漢元帝上書說明關於矯詔討伐北匈奴郅支單于時說的,大致的意思是:應該把在這次戰爭中砍下的敵人首級懸掛在蠻夷的居住地,讓這些人知道,凡是膽敢冒犯我大漢王朝的任何組織或者是個人,即使你在天涯海角,我們也一定要你付出慘痛的代價。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用實際行動證明:「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眾所周知,我國歷史悠久,根據史書描述,我國經歷了長達5000年的歷史傳承,而在這中間,我國也湧出了大堆經典名句,而在其中有一句幾乎是國人都耳熟能詳的名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聽起來就讓人不禁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種翻譯方式,你一定想不到!
    於是名將陳湯上疏說到:「臣聽說天下的大義,應該是混天地為一的大一統。昔日有唐虞、帝堯的治世時期,當今有我強漢。而匈奴的呼韓邪單于怎麼怎麼了……(此處省略三千字)「,發出了「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呼喊。
  • 歷史上對外永不妥協的七個皇帝,犯我邊界者,雖遠必誅!
    中國歷史上無論強大還是衰弱的時期都沒少受到外族的侵擾。對外無非就是主戰和主和兩種方式,而皇帝的態度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碰上懦弱的皇帝那自然就是卑躬屈膝的主和派佔了上風,就比如殺了嶽飛的宋高宗了。如果是強硬的皇帝,那必然是爭個你死我活的,也就是那句老話,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真正能做到這句話的歷史上有幾人?歷史上永不對外妥協皇帝又有幾個?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 他真正做到了這句話: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
    之前看戰狼的時候,有一句話特別熱血:犯我華中者,雖遠必誅。相當熱血。原話是漢元帝時期校尉陳湯的上書:「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今天遊俠和大家說一說陳湯的故事。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陳湯,生年不詳,窮人家的孩子是沒人記得的。少年時喜歡讀書,但因家庭貧困,有時靠乞討度日。後來流浪到了長安,認識了富平侯張勃。張勃向漢元帝推薦了陳湯,結果被人冤枉。後來又經人推薦,被任命為郎官。
  • 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出自西漢,歷史上還有類似名句嗎?
    文/楠榴木天佑大唐,國祚綿長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先說一下這句話出自哪裡,這句話出自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這句話是誅殺完再說的而不是誅殺前所說(可能就更有底氣了吧)。全句為:「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釋義:「應該把砍下的頭懸掛在蠻夷居住的槀街,讓他們知道,敢於侵犯強大漢帝國的人,即使再遠,我們也一定要殺掉他們。」
  • 我國史上,真正做到「雖遠必誅」的皇帝都有誰?這不只是1句宣言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辱我天威者,雖難必報。——班固相信很多人對吳京所導演的《戰狼2》並不陌生,它是一部動作、戰爭、軍事類型的電影。該影片收穫了幾十億的票房,獲得了眾多電影獎項。在這部電影中有那麼一句經典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這是兩千年前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是表明擊退北匈奴郅支單于的功績 。全句為:「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人們都知道漢朝是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而且統治時間長達四百多年。「漢」字不僅深深烙印在華夏族的頭腦裡,也給周邊的國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北方新興的匈奴汗國,卻忽然間成為中國最大的威脅,使大漢帝國飽受凌辱。不過,等到漢朝通過休養生息回過勁來,中國衰弱的情勢改善後,就轉而反擊,奪取了匈奴汗國最大的可供耕種的土地河西走廊,控制西域。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是誰說的?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出自西漢名將,陳湯!吳京導演的電影《戰狼》裡面,有這樣一句臺詞,叫「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而這句話的原版,就出自陳湯。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一句兩千多年前的豪言壯語,至今聽起來仍然是令人熱血沸騰!不過許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在這句話的背後,乃是一次滅九族的冒險!
  • 《戰狼》,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只是,就在演習進行到一半,冷鋒幾人走在叢林中,突然間,變故發生,一個炸彈飛了過來,把幾人炸得暈暈乎乎,更甚有一人為了抵禦入侵者,而不甚死去了。而他的女兒才僅僅兩歲,就失去了爸爸。這才會有了上面的那一幕這時,在控制室中的龍小雲也發現了不同的情況,與紅方的指揮官一起派兵前往。與此同時,那些僱傭兵驚動了中國軍隊,卻也並未離開,而是故意的挑釁。潛入了叢林中,激戰一觸而發,這不僅僅只是單純的演習了,而是真正的實戰!
  • 他是漢代的李雲龍,又富有戰狼精神,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首任...
    他就是陳湯,這個名字可能大家不熟悉,但是咱們現在有句名言,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就是從他那時候得來的,小編還是隆重介紹一下他這個人吧。當時西域比較混亂,5個單于爭奪王位,其中的郅支單于對漢朝很不友好,仗著自己離漢朝比較遠,為所欲為,漢朝來使他也扣押,陳湯就跟長官商量準備削他,可是手中卻沒多少兵,長官就想走正常手續向皇帝請命出徵。陳湯說朝堂上都是些酒囊飯袋,你這申請上去,也批不下來,不如咱們自己幹,長官思慮再三也覺得不妥。
  • 每個中華兒女心底的吶喊: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你們這種民族就應該一輩子受欺負。」 「那他媽是以前。」很多人說,為什麼買票時軍人優先?在醫院看病時軍人優先?謝謝吳京,展示給我們了特種兵的精神,本劇有悲有喜,有歡樂,有緊張,非常刺激,讓人身臨其境,看過之後,使人久久不能忘懷。每一部片子都不會讓每一個人百分之百的肯定,但是至少這部片子我喜歡,看了讓人對中國充滿信心,讓人更有愛國的情懷希望中國也會像這部片子一樣不容侵犯,厲害了,我的國!中國永遠在你背後!
  • 【漲知識】「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戰狼2》超燃臺詞背後的故事
    《戰狼》系列的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也迅速走紅網絡,滿滿的熱血與撲面而來的男子氣概,燃起了大家強烈的愛國熱情。△《戰狼2》海報那麼,「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最早是誰說的呢?今天局長來給大家扒一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