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主演的《戰狼2》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電影是中國電影最高票房記錄的保持者。影片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引起無數中華兒女的共鳴。但在中國歷史上能做到「雖遠必誅」的皇帝只有這五位!
第一位秦始皇
自西周以來,匈奴一直在我國邊境線上不斷入侵。到公元前214年,匈奴已經對秦朝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秦始皇派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對匈奴進攻。這次反擊戰的勝利,讓匈奴被迫逃亡十餘年,解除了匈奴多年來對中原的侵擾及破壞。
第二位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時期基本解決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漢朝國力也日益強盛,為了與邊疆國家的友好交往,漢武帝派漢使出使各國。因利益衝突很多漢使都被殺死了。漢武帝得知自己派遣的使者被殺,直接調遣十萬兵馬,直接收復了南越國。無獨有偶,朝鮮也有漢朝使者被殺事件,漢武帝得知後非常氣憤,直接派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入朝鮮,也將朝鮮收復囊中。
第三位漢宣帝劉詢
漢武帝時,匈奴雖逃往漠北,但一直未向漢朝效忠,漢朝後期,匈奴仍繼續向漢朝邊境進犯。漢宣帝繼位第二年,發動了兩漢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對外騎兵攻勢。派16萬鐵騎5次向匈奴進攻。公元60年,匈奴單于向漢朝稱臣。漢宣帝在西域各諸侯國紛紛設立都護府,以加強對西域的統治。
第四位唐朝李世民
唐初建都之初邊界不穩。突厥是唐朝的主要威脅。唐朝繼位後的第四年,國家政權和經濟得到了鞏固發展。李世民也開始準備突厥的突襲行動。公元630年,李世民派人進攻東突厥,取得了勝利。設立東突厥都督府,由突厥人掌管,形成開明而友好的民族政策,而唐太宗也是各民族的最高統治者。
第五位明成祖朱棣
元末戰亂期間,安南(今越南)趁機脫離中國版圖,並不斷侵犯明朝邊境。在朱棣掌權後,便派軍隊進攻安南,最後將安南併入明朝的版圖。在朱棣統治時期收復了大量的疆土,入貢的國家達30多個,遠超漢代和唐朝。
現在,「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依然是中國對外一貫的宣言。我們的國家一直尋求和平,但從未放棄用武力解決爭端。
本文由馬遷鑑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