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唯一做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皇帝,連漢武帝也做不到

2020-12-04 無風卻起念

中國歷史上有一位著名的賢君,他在位期間國家安定、社會和諧、人民友好、經濟繁榮,歷史給他的這一段輝煌賦名「孝宣之治」,也可稱為「孝宣中興」,他就是漢宣帝——劉詢。

元平元年,漢昭帝無嗣駕崩後本是昌邑王劉賀接位為帝,但他驕奢淫逸,亂了制度,即位不到一個月,便被大臣們廢黜了,此時他們又了解到宮廷外的劉詢品德操行兼美,仁慈也愛人,一想若是讓這等人才為帝,定將傳祖星火,繼祖大業,使人民百姓幸福從而臣服。想來,劉詢便應命召入宮中,不久即皇帝位,是為漢宣帝。

漢宣帝劉詢,西漢第十位皇帝,年少時早已了解了不少民情,對百姓生活的疾苦和吏治得失都有所知曉,他心底裡便也有了如何執政的打算。

他選臣謹慎,重其賢能,摒棄了庸官,使賢才輩出,歷史上聞名的「麒麟閣十一功臣」便是他的左右臂膀;他注重著民生民聊,想著方法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並且恢復和發展了農業生產;他還重視吏治,對如何管理國家有著自己的一套策略方針。就這樣,在他賢明的治國之道下,漢朝慢慢地呈現出了一幅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繁榮昌盛的景象。

和平與戰爭總是齊肩並進的,在這個階段,匈奴對我國的土地虎視眈眈,儘管漢武帝時期的打擊已經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實力,但是匈奴人對我國的威脅並沒有完全根除,靜息多年後的匈奴捲土重來,漢宣帝出兵16萬,把匈奴嚇得不知所措、倉皇而逃;第二年的冬天匈奴再次突襲,漢軍再次出兵應戰,實力制服了匈奴,匈奴不敢報復,也就此深知自己力不如漢。甘露三年,呼韓邪單于親往帝都長安,俯首稱臣做了北藩,匈奴的威脅才就此清除。

可以這樣說,給了匈奴深刻的打擊,大大挫敗了他們人心和軍力的人,是漢武帝;之後的漢宣帝劉詢,則是那個最終給出了致命一擊,讓匈奴心甘情願低下了高傲的頭的人。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一句有膽識有氣勢的話流傳了很廣很久遠,它的原句應當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為甘延壽和陳湯攻滅匈奴時給漢宣帝的上書中所言,而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做到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恰恰也就只有漢宣帝。

文中配圖來自網絡,本文為百家號作者無風卻起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歷史上有五位皇帝真正做到了,大快人心
    影片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引起無數中華兒女的共鳴。但在中國歷史上能做到「雖遠必誅」的皇帝只有這五位!第二位漢武帝劉徹漢武帝時期基本解決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漢朝國力也日益強盛,為了與邊疆國家的友好交往,漢武帝派漢使出使各國。因利益衝突很多漢使都被殺死了。漢武帝得知自己派遣的使者被殺,直接調遣十萬兵馬,直接收復了南越國。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歷史上有五位皇帝真正做到了,大快人心!
    影片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引起無數中華兒女的共鳴。但在中國歷史上能做到「雖遠必誅」的皇帝只有這五位!第一位秦始皇自西周以來,匈奴一直在我國邊境線上不斷入侵。到公元前214年,匈奴已經對秦朝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秦始皇派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對匈奴進攻。
  • 真正做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皇帝,劉邦、朱元璋都沒有上榜
    說起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皇帝一直被人們所稱道,相反,那些喪權辱國的皇帝,也是遺臭萬年。在歷史上真正做到「雖然必誅」的皇帝,只有僅僅五位,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下這五位皇帝。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和「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裡雖遠必誅是什麼意思?「雖遠必誅有什麼歷史故事嗎?百度素材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出自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全句為:「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一部熱血愛國的電影《戰狼》,我從來沒有把一部電影看過五次,這部電影是第一次看過五遍,但是卻還是不膩,讓我再看一遍都可以。吳京是一個出色的演員,把他在《戰狼》裡面的角色扮演的很好。《戰狼》這部電影就是講述抓獲一個販毒集團過程中發生的一些列事情。
  • 他是漢代的李雲龍,又富有戰狼精神,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首任...
    這個人是個極具爭議的人,既戰功卓著,但又劣跡斑斑,但是小編覺得按照他做的貢獻與犯得過失來比,還是功大於過的。他就是陳湯,這個名字可能大家不熟悉,但是咱們現在有句名言,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就是從他那時候得來的,小編還是隆重介紹一下他這個人吧。
  • 這句話比「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還要霸氣,你聽說過嗎
    如果你看過吳京的電影《戰狼II》的宣傳海報,你肯定忘不掉這句霸氣至極的話: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聽起來總是那麼的帶勁兒,讓人激情澎湃。雖然這句話是從「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演化而來,但霸氣感依然十分強烈。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的出處
    電影《戰狼2》中一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臺詞,引起了無數中華兒女的共鳴,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這句話也成為了這部電影中最經典的臺詞。這句話出自班固的《後漢書》中的陳湯列傳,原句是這樣的:「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是陳湯在給漢元帝上書說明關於矯詔討伐北匈奴郅支單于時說的,大致的意思是:應該把在這次戰爭中砍下的敵人首級懸掛在蠻夷的居住地,讓這些人知道,凡是膽敢冒犯我大漢王朝的任何組織或者是個人,即使你在天涯海角,我們也一定要你付出慘痛的代價。
  • 【漲知識】「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戰狼2》超燃臺詞背後的故事
    《戰狼》系列的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也迅速走紅網絡,滿滿的熱血與撲面而來的男子氣概,燃起了大家強烈的愛國熱情。△《戰狼2》海報那麼,「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最早是誰說的呢?今天局長來給大家扒一扒。
  • 犯我中華者者,雖遠必誅 這句話熱血的話來自哪裡?
    現在我們看電視,尤其是戰爭片,看得熱血沸騰,還會在心裡默默的念叨那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那這句話的出處到底是哪裡呢?我們每每提到這句話就會有說不出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和我們的民族一樣,漢族,都來自那個遙遠的時代——漢朝。而我們的強盛也來源於那個雄才偉略的皇帝——漢武帝。
  • 中華史上最強對外宣言!堪比《戰狼》中「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尤其是那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更是霸氣外露,豪氣幹雲。不管你身在何方,中國政府都是你強有力的後盾。國家強盛,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國歷史上,也不乏有如此豪氣的宣言,我們大致盤點一下。秦始皇: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萬世之基!朕亡,亦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
  • 犯中華者雖遠必誅!古代最霸氣的四個皇帝,你認為哪個最牛?
    看過《戰狼》的朋友們,都知道其中有一句話:「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讓我們都為之震撼,記憶猶新。其實這句話由來已久,今天小編就帶來大家再次重燃這把熱情之火,看看歷史上真正做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鐵血王朝。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種翻譯方式,你一定想不到!
    昔日有唐虞、帝堯的治世時期,當今有我強漢。而匈奴的呼韓邪單于怎麼怎麼了……(此處省略三千字)「,發出了「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呼喊。至此,「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名流千古,也演變成了今天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隨著2017年的一個《戰狼2》,「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流傳全世界,並有了深遠的影響力,那麼這句話怎麼翻譯呢?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是誰說的?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出自西漢名將,陳湯!吳京導演的電影《戰狼》裡面,有這樣一句臺詞,叫「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而這句話的原版,就出自陳湯。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一句兩千多年前的豪言壯語,至今聽起來仍然是令人熱血沸騰!不過許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在這句話的背後,乃是一次滅九族的冒險!
  • 每個中華兒女心底的吶喊: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你們這種民族就應該一輩子受欺負。」 「那他媽是以前。」很多人說,為什麼買票時軍人優先?在醫院看病時軍人優先?為什麼軍人有那麼多優待,我想說遇到危險時也是軍人優先,不管是天災還是戰爭都是這些軍人用生命為我們換來平安。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電影《戰狼》中吳京扮演的冷鋒,是一個特別有魅力男人的形象,借用電影中的臺詞來形容就是有點刺兒頭,還有一點痞味的兵種領導者,他是一個毫無畏懼又有一點孩子氣的男子。
  • 他真正做到了這句話: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
    之前看戰狼的時候,有一句話特別熱血:犯我華中者,雖遠必誅。相當熱血。原話是漢元帝時期校尉陳湯的上書:「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今天遊俠和大家說一說陳湯的故事。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陳湯,生年不詳,窮人家的孩子是沒人記得的。少年時喜歡讀書,但因家庭貧困,有時靠乞討度日。後來流浪到了長安,認識了富平侯張勃。張勃向漢元帝推薦了陳湯,結果被人冤枉。後來又經人推薦,被任命為郎官。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還有哪句豪言壯語能超過這一句的威武霸氣
    國力衰微,民生凋敝,不但在國際上毫無地位可言,連說句強硬的話都會缺乏底氣。幾千年的人類發展史表明:只有國家強大了,民眾才有力量,人民才能夠發出震撼世界的聲音。遙想漢唐盛世,那是創造輝煌的時代,那是能夠留下最強音的時代,直到今天,當我們聽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樣的豪言壯語的時候,還會情不自禁熱血沸騰,心潮澎湃。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威武霸氣的語言並不少見,但卻始終沒有能夠超越這一句的。
  • 中國軍隊滅了一小國,留下「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麼霸氣的話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是當前網路上最流行的一句話,如此霸氣的話,到底是誰說的呢?其實是西漢時期的陳湯說的。,雖遠必誅」。從太空中俯瞰巴爾喀什湖「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服順者褒賞,畔逆者誅罰」可以說是漢廷對外政策的基本策略,漢武帝時期,衛氏朝鮮殺害了漢朝使臣,阻止周邊小國入貢漢朝,武帝遂發兵五萬攻滅了衛氏朝鮮,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置了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和臨屯郡,史稱「漢四郡」。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這是兩千年前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是表明擊退北匈奴郅支單于的功績 。全句為:「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當看到這個情況以後,陳湯就去找了他的上司甘延壽說:我們必須要展開軍事行動,否則整個西域將不復為我漢家疆土。甘延壽說:我們先上報朝廷,等朝廷定奪!這個時候陳湯就把劍拔了出來,架在甘延壽的脖子上說:事有緊急,等朝廷公文往來,萬事皆休!意思是:等朝廷那幫公卿你來我往的辯論打嘴炮,黃花菜都涼了!
  • 《戰狼2》: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喚醒更多的人心中那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愛國之心!國產電影的軍事題材不多,總結起來還是因為不成熟,我們不能不承認。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但是戰狼這一部電影多少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軍人應有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