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前後莆田迎來了荔枝的豐收時節,本地荔枝姍姍來遲卻一直是莆田人的心頭好。輕輕剝開它紅豔的外皮,再高傲的人也分分鐘變饞鬼,嘬一口清香的甜汁,咬一口肥嫩的果肉,讓人慾罷不能。
戳視頻↓
樹梢的荔枝紅了
最早關於荔枝文獻是2100年多年前的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文中寫作「離支」,割去枝丫之意。古人意識到荔枝不能離開枝葉,若連枝割下可以加長保鮮期。
莆田栽培荔枝始於唐代,宋代木蘭陂建成後,南北洋平原上大規模種植。北宋政治家、書法家蔡襄撰寫的《荔枝譜》中稱讚莆田陳紫荔枝,稱其色香味「為天下第一也」而後興化就有「荔子甲天下」的美名。
荔枝樹喜高溫高溼,多側生於野岸及江蒲。經過數百年的繁衍生息,構成莆田獨特的「荔林水鄉"景致。泛舟碧水,藍天白雲,綠樹紅果,古樸民居,相互遮掩,煞是詩意。
七月份,荔枝成熟豐收,那一簇簇、一串串深紅的荔枝就像小燈籠,小巧玲瓏懸掛在樹枝上,紅紅閃閃,把每根樹枝壓得彎彎的,靜靜等待著果農的採摘。
盤中佳果「荔荔皆辛苦」
莆田有很多種荔枝的人家,但很少自己採荔枝了,得請專業的採摘工人過來摘。荔枝樹一般都較高大,最高的有三層樓那麼高,荔枝都是長在樹頂,恐高的人就萬萬不適合幹這活。
在沒人搭扶的情況下,摘荔枝師傅在獨自一步步爬上竹梯。竹梯細長,有時候不夠高還要將兩個竹梯綁在一起加高。採摘過程全靠老師傅的平衡感控制,像極了高空雜技。
高空採摘,老乾虯枝,樹枝脆弱,爬樹上採摘比較危險。這時候,摘荔枝師傅選擇搭梯的位置就是個技術活。
驕陽似火,走兩步路就一身汗,更別提還要爬樹摘荔枝。荔枝林螞蟻蟲子多,被咬了會奇癢難耐,採摘師傅們一般長袖長褲上陣。衣服密不透風,烈日當頭,一天下來汗水不知要流了多少。

從清晨開始摘到夜晚,採摘師傅們一天能賺500元。休息時間師傅們就這樣隨意地睡在竹梯上,等待著他們的是一下午的勞動。這500塊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賺,也不是所有人願意賺。
採摘師傅摘下荔枝交由樹下的阿姨們整理,然後立即送往市場上販賣。荔枝味香美,但太嬌貴了,不耐儲藏,所謂「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五日之外,色香味盡去矣」。
「誰知盤中果,荔荔皆辛苦」。今年本地荔枝大豐收,果農一斤才賣4塊錢左右,相比去年價格便宜了不少,不知果農是喜還是有憂呢?
「過大暑」,吃荔枝
明天(7月23日)就是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一年中氣溫最高。在大暑這天,莆田人有吃荔枝、啖羊肉的習俗,稱之為「過大暑」。
新鮮的荔枝浸泡在淡鹽水中,以待品嘗;一道風味獨特的溫湯羊肉,必不可少。從中醫學上講,大暑雖燥熱,但人卻易被溼、暑、邪所侵,用荔枝、羊肉這些溫熱食物來倒逼身上的熱氣,反而能增強體質,驅除溼氣。
夏日最愜意的事情莫過於手捧幾顆丹紅荔枝,細細品嘗其清甜果肉,頓覺口齒生香,令人回味無窮。希望這個夏天,荔枝的美味不僅融化在你我舌尖,也能沁到果農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