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知是荔枝來,盤點那些最美的荔枝詩

2021-01-08 墨染浮塵

炎炎夏日,吃上一顆冰鎮荔枝,最是涼爽。今天就讓我來帶大家欣賞一番詩人筆下的荔枝風採吧!

北宋豪放派詞人蘇軾對荔枝的喜愛從他的《荔枝贊》中可見一斑啊,已經想要把荔枝當作正餐來吃了。

荔枝贊

宋 蘇軾

石榴紅似火,鮮荔赤如丹。

日啖誰能厭,我今欲當餐。

而在我們詩聖杜甫的眼中,箇中味道,只有自己嘗了方能知曉。

解悶十二首

唐 杜甫

憶過瀘戎摘荔枝,青峰隱映石逶迤。

京中舊見無顏色,紅顆酸甜只自知。

楊貴妃要吃顆荔枝都得幾千裡飛馬加送,而到了清代譚瑩那卻是珍貴鳳卵多似谷了。想到那個場景,就不由垂涎了。

嶺南荔枝詞

清 譚瑩

十裡磯圍築稻田,田邊博種荔枝先。

鳳卵龍丸多似谷,村村簫鼓慶豐年。

荔枝樓對酒

唐 白居易

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

欲摘一枝傾一盞,西樓無客共誰嘗。

丘崈的詩中對綠荔枝的描繪正應了那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冰肌玉膚美人如玉不如一荔枝也。

鷓鴣天(詠綠荔枝)

宋 丘崈

玳瑁筵中見綠珠。淡然高韻勝施朱。揉藍霧霧薔薇淺,半露冰肌玉不如。

餐秀色,味膚腴。輕紅端合與為奴。只愁宴罷翻成恨,贏得偏憐不似初。

詩人眼裡荔枝如珍似玉,那麼你們心中眼裡的荔枝又是怎樣呢?

相關焦點

  • 荔枝: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荔枝,最初生長在我國南方,栽培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有關荔枝的記載,最早的文獻是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文中寫作「離支」。什麼意思呢?
  • 「無人知是荔枝來」探究這個荔枝產地是哪裡?很多人的理解是錯的
    炎炎夏日,又到了一年吃荔枝的時候了,剝開外殼,荔枝的美味無需多言了,相信這個水果大家都是吃過的了,荔枝種植歷史悠久,也產生了很多跟荔枝有關的千古詩詞名句的。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句就是「一騎紅塵妃子,無人知是荔枝來」,前幾天小編寫了有關的荔枝的文章,引用了這句詩,沒有想到引起了很多網友們對於這個荔枝是哪裡運送到長安廣泛的討論的。有些網友說是嶺南一帶的高州的,有些說四川的,說是嶺南一帶的估計是被蘇軾的一首詩給誤導了的,那就是「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就因為這句詩,使得嶺南地區的荔枝名聲大噪的。
  •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吃荔枝受到了千古非議?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在《過華清宮絕句》留下的名句將荔枝美名千古傳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唐朝時極易變質的荔枝是如何從南國運到長安的。 荔枝鮮果極易變質。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講「若離本枝,—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日五日色香味盡去矣」。  從史料記載可以看出,古代北方達官貴人吃到的都是鮮果。
  •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海南的荔枝紅了!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詩選取為貴妃飛騎送荔枝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統治者為滿足一己口腹之慾,竟不惜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有力地鞭撻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驕奢淫侈。如今的海南荔枝正掛枝頭,正等著來摘的你!你見過的荔枝有多大?就看海南火山荔枝王!
  • 荔枝熟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些年以來,每到荔枝紅豔豔的六月,品嘗著荔枝鮮美的時候,總能想起這些優美的詩句來,也往往能想起童年的一些事來,童年的我們的那一代人,要吃到荔枝,並不像現在的孩子那麼容易吃到荔枝,除非自己家裡種有荔枝樹的,就算種有荔枝樹,也是把荔枝摘去賣了換錢,要不然想吃荔枝
  • 古代人對於荔枝的偏愛,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明月,花,河流,大山,酒,這些都是古代人寫詩作詞經常用到的題材,中華詩詞大會上的飛花令經常選擇這些文字做令頭,荔枝做令頭,真不多,但歷史上很多詩人鍾愛這種美味的水果,但是由於這種東西生長的地區靠南方,經濟文化中心在北方時詩正值興盛,當經濟中心在南方時,詞比較興盛,所以留下的寫荔枝的詩不多,宋詞倒是很多。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季,十二首荔枝詩詞欣賞
    而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更是詳細地描述了荔枝的特性,短短不到一百三十個字,不僅寫出了荔枝的出處、外形、味道,而且還寫出了摘下後短期內的變化情況,可謂是為荔枝立傳。《荔枝圖序》 -- 唐·白居易荔枝生巴峽間。
  •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據說,唐玄宗為了讓愛妃楊玉環吃上新鮮的荔枝,想盡辦法,命人從南方快馬加鞭把新採摘的荔枝送到貴妃面前,只為博美人一笑。唐代詩人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過華清宮·其一》的內容,就與千裡送荔枝有關。《過華清宮》其一(唐)杜牧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吃的荔枝是哪裡來的呢?
    比起「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在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千裡送荔枝怕是要比「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更加的讓人內心「溫暖」吧。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句詩出自杜甫的《過華清宮》三首之一,寫的是因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唐玄宗安排人千裡送荔枝的事情。本是如此荒唐之事,為何唐玄宗做的這麼自然呢?這裡面就不得不介紹一下楊貴妃這個人了。
  • 杜牧寫完「無人知是荔枝來」,其實還有兩首詩,也非常經典!
    23歲時,他用一首歌《阿房宮賦》來講述秦國和六國的衰落,並對當時的人進行了警告。在本期中,我想與大家分享一組杜牧的諷刺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的這個經典詩,我們都應該知道。但事實上,寫完這首詩後,他寫了兩首詩,很少有人知道杜牧稱這三首詩為《過華清宮絕句三首》。與之前的名著相比,後兩首詩雖然名不見經傳,但更不受歡迎。
  • 品味詩詞中的「荔枝」名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夏日,新雨過後,煙水碧綠,山頭荔枝新熟,色如雞冠。今天帶您一同品嘗詩詞與荔枝,感受夏日瓜果的清涼詩意。1、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出自宋代蘇軾的《惠州一絕 / 食荔枝》。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2、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出自唐代杜牧的《過清華宮絕句三/其一》。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 鮮果來。3、五嶺麥秋殘,荔子初丹。絳紗囊裡水晶丸。
  • 「茂名荔枝到長安」盛景重現,「無人知是荔枝來」即來自茂名
    「茂名荔枝到長安」盛景重現,「無人知是荔枝來」即來自茂名 2018-06-16 0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海南荔枝喜迎豐收
    本網訊(郭海紅)熱帶水果——荔枝:果肉晶瑩,甘甜多汁,自古以來就受人們喜愛。荔枝營養豐富,也被譽為「果中之王」,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豐富。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C和胺基酸,既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又能美白肌膚,最喜歡它的飽滿多汁,甘甜果肉。熱帶水果之尚品。
  • 唐詩閒讀: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今天我們讀唐代詩人「小李杜」中「小杜」杜牧的一首詩,《過華清宮絕句》之三。杜牧(803-約852),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就是現在的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個有才華的人,他出生於官宦世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
  •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關於荔枝你了解多少
    說起荔枝,我想沒有人不知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典故吧!當然,就算有越南的1.1萬噸荔枝運來國內,荔枝依舊是一種我吃不起的水果。不過,雖然我吃不起荔枝,我卻知道荔枝怎麼保存。對於這種高價水果來說,購買了一次性吃完就是浪費。偶爾啖幾顆,才是最正確的荔枝食用方法。當然,這只是針對像我這樣處於社會最底層的民工。這個社會上是存在著很多不必為保存荔枝發愁的人的,對於那樣的人,我只有努力奮鬥,努力向著成為那樣的人去奮鬥。
  •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是我國種植分布範圍最廣的荔枝品種,海南、廣東、廣西、福建、雲南等產區均有種植,也是最古老且著名的品種之一。它的果皮薄而軟,龜裂片大而平滑,無裂片峰突起,縫合線明顯,果肉乳白色,近果核處果肉具褐色,味甜,軟滑微香。
  • 世界最鮮美的水果是什麼,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荔枝(學名:Litchi chinensis),又名離枝、丹荔,無患子科,荔枝屬常綠喬木,高約10米。果皮有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成熟時至鮮紅色;種子全部被肉質假種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果肉產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但不耐儲藏。是中國南部出產的一種亞熱帶果樹。
  • 古代荔枝那些事,楊女士的荔枝哪來的
    提到楊貴妃,很多人往往會聯想起三個關鍵詞:一是胖、二是美、三是荔枝。正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喜歡吃荔枝已經成為了楊玉環女士的標籤,甚至如今有一款荔枝的品種就叫做「妃子笑」,商家常常為了增加銷量這樣做廣告:荔枝不甜不要錢!楊貴妃最愛!大唐時期同款荔枝!非物質文化遺產!快來買啊!
  •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在國內,哪裡的荔枝最好吃?
    不過在夏日當中,有這麼一種水果「一枝獨秀」,就連經常把「熱氣」二字掛在嘴邊的廣東人都對它刮目相看,這個水果就是荔枝。在讀書的時候,我們都學過這麼一句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是大多數人對荔枝的第一印象,唐朝的楊貴妃喜歡吃荔枝,皇帝為了讓楊貴妃吃上新鮮美味的荔枝,可謂是不惜一切代價了。不過荔枝雖好吃,大家也不要貪多,用廣東人的話來說:吃多荔枝會上火!
  •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小小荔枝看出唐代驛站的發達
    杜牧曾經寫過"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大概意思就是楊貴妃很喜愛荔枝,但是荔枝只有新鮮的才好吃,當時年代沒有冰箱,也沒有飛機,在長安的她想要吃海南或者廣東的荔枝,是比較難實現的一個事情。畢竟距離非常遠,但唐玄宗非常喜愛她,為了讓她吃到,想盡辦法,甚至動用了國家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