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永華
春節臨近,各行各業進入生意高峰期,可南寧市友愛農貿市場的租戶們卻沒心思打理手頭的生意,因為在前幾天,他們接到市場管理方的通知,攤位租金從1月起將大幅上漲70%。租戶在1月19日上午暫停出攤。政府部門介入後,市場管理方提出延遲兩個月調整租金,目前市場已恢復正常經營(據1月21日《南國早報》)。
農貿市場攤位以及市場內的門面商鋪,經營的大多都是涉及居民生活的「菜籃子」商品,直接關係到民生和社會穩定。而且農貿市場的建設與投入,既經過政府的嚴格統一規劃,並不允許「想建就建」,性質上也以「公益性」的非營利為主。即使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由政府或村集體主導投入建設的農貿市場,攤位租金可以根據管理成本等因素做適當調整,但也不能太任性,南寧友愛農貿市場一次性將經營蔬菜肉來的攤位租金上漲每月300到500元不等,市場內的門面租金甚至「翻跟頭」上漲近一倍,做事有些「太嚇人」。
儘管農貿市場也是「市場」,場內所經營的農貿蔬菜等商品,更可以根據行情及成本自主調整價格,但如果由攤位租金成本過高導致農副產品價格「暴漲」,非但讓市場本身陷入經營絕境,迫使居民群眾捨近求遠另選他處,更會「逼迫」場內攤主為消化租金成本,而在商品質量、短斤少兩甚至在摻雜是假上動心眼,給周圍居民健康和社會穩定帶來的隱患是無窮盡的。尤其是每一座農貿市場的消費者都相對比較固定,租金無論漲幅多少,最終都會分攤在周圍居民的菜籃子裡。因此,攤位租金的上漲調整既要考慮攤主的承受能力和經營種類、更需要兼顧周圍居民消費者的切實感受,不能過於隨心所欲。
從這家農貿市場的攤位租金調整情況看,按照經營戶的說法是「換個老闆就漲價」。非但沒有考慮攤主的經營狀況和周圍居民的消費感受,對市場的管理也沒見有明顯改善,此次欲大幅上調攤位租金,按照權屬方友愛村委會的解釋,是因為上級部門點名要求整改,村委會缺乏整改資金的不得已而為之,並表示經營戶如果不能接受,可以不續籤合同。這樣的經營思維無疑是在「殺雞取卵」,一次性整改的投入可以通過適當調整租金細水長流來慢慢彌補,其通過整改為經營戶提供良好的經營環境,更可以吸引越來越多的商戶進駐,同樣可以分攤整改的前期投入。俗話說「家有梧桐樹,不愁招不來金鳳凰」,整改未動先大幅上漲租金,經營戶自然難以接受。
儘管基層政府介入糾紛調解後,市場方決定暫緩租金調整,但也只是「讓步」春節這1至2月份,不僅漲意已決,很可能就從陽春三月開始,屆時免不了還會出現一番波折,筆者以為,相關部門不妨介入到底,指導市場方與攤主進行友好協商,同時本著對周圍居民菜籃子和民生成本高度負責的態度,合情合理的調整攤位及門面房租金,切忌以市場經濟時代為由任性漲價。否者,真要是逼迫商戶忍痛紛紛撤離,整改農貿市場的實際意義又體現在哪裡?(朱永華)
[責任編輯: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