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十二
蘇東坡的詩詞佳句太多太多了。
蘇東坡太有人格魅力了。
如果你再讀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你會更加深有感觸。
今天我們再來讀一首蘇軾的詞,跟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念奴嬌》等詞比起來,這首詞可以說很冷門,甚至很多人不曾讀過。但這首詞有一個非常風雅的名字「『風月平分』詞」。
我們且邊讀邊體會其中的美。
《點絳唇·閒倚胡床》宋·蘇軾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還知麼。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
《點絳唇》,詞牌名,又名「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等。除了這首,蘇東坡還有一首更有名氣的《點絳唇·紅杏飄香》。
詩人蘇軾就不需要再介紹了。簡單介紹一下這首詞的創作背景。這首詞作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秋。當時,蘇軾正以龍圖閣學士充兩浙西路兵馬鈐轄知杭州軍州事。恰好詩人的朋友袁轂(袁公濟)春夏間來到杭州做詩人的副手,即杭州通判。此詞即蘇軾為表示對好友到來的歡迎而作。
詩人上片寫自己一個人遊覽湖光水色的情態。「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閒著沒事就一個人坐靠在胡床上,看庾公樓外的山峰如同成千上萬朵鮮花綻放。「山外青山樓外樓」這是杭州典型的風光。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這一句是詩人此詞妙處之一。詩人說,你要問我和誰一起閒坐?明月、清風、還有「我」。真是絕妙。
明明是一個人在遊覽湖光山色,詩人不言內心孤寂,卻說有清風、明月相伴,我不孤單。這種曠然天真、瀟灑自然的人生態度真是令人嘆服。同樣的意境,詩仙李白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之句,已是神仙筆墨,凡塵所不及。但蘇軾此句不僅有太白詩中的神韻,更有太白詩中沒有的曠達與超脫。同時為下片「風月平分」做了鋪墊。
所以明人卓人月說:「明月清風我」勝於「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多矣。
下片寫與袁公濟一同暢遊的享受。「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別乘」即別駕,漢代為郡守的副手之稱。宋朝通判(知州的副手)相當漢代別駕。故這裡指通判袁轂。這一句的意思是說通判袁轂一來,就可以有唱有和,酬唱贈答了。
「還知麼。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這一句真可以說是神來之筆。上片詩人設問,下片這裡詩人同樣設問。詩人說:你知道嗎?自從多了一個你,這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你我就各一半了。
詩人為什麼要強調「風月平分」,除了照應上文,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詩人看來,這「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才是世間最大的寶藏。在《赤壁賦》裡,詩人就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蘇軾說:在沒有你之前,那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都是我一個人的寶藏。自從有了你,這些我都願意分給你一半。
我們都是孤零零一個人來到世間,然後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遇到相知相惜的戀人。
所以,在十二看來——「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是朋友間最真的情誼。是戀人間最美的情話。
每天共話詩詞,關注十二讀書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