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瞻舟人
圖|《蘇東坡》劇照
1094年,蘇東坡再度跋涉在了貶謫路上。
前一年,即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親政,新黨再度執政,蘇軾於九月被貶定州知州。
這一次,蘇軾直接被貶謫至當時南蠻之地,廣東惠州。
此時的他年近花甲,日薄西山,難有起用重任之望,於是身邊眾多的侍兒姬妾都陸續散去,到最後,隨行到惠州陪伴在他身邊的只有愛妾王朝雲一人,但已足矣。
於蘇東坡,王朝雲是紅顏更是知己。
據《東坡筆記》記載:有一次蘇東坡吃完飯,摸著發福的肚子,玩笑著問僕人們,這肚裡裝的啥?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有的說是知識,有的說是學問,蘇東坡都不吭聲。
王朝雲突然說:我看吶,裝的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蘇東坡心悅誠服地說:知吾者,朝雲也。
但是到達惠州不久,朝雲便感染了瘟疫,身體十分虛弱,終日與藥為伴,卻總難康復。如蘇東坡《朝雲詩》之嘆: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板舊姻緣。
1095年端午節,朝雲病情稍有所好轉,又是熱鬧喜慶的端午佳節,於是蘇東坡攜手朝雲一起過端午,並愉快填詞一闕《浣溪沙·端午》,在詞的最後,蘇東坡用「佳人相見一千年」,希望能和朝雲天長地久,但不曾想第二年,朝雲便香消玉殞,與世長辭。
《浣溪沙·端午》宋·蘇軾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詞的上片寫朝雲及其他婦女在節日前的準備工作。微微小汗溼透了碧綠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香的蘭草沐浴,明天這麼多婦女齊齊梳洗,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布滿整個河面。
因為端午節在夏中,所以其暑熱可想而知。碧紈,即綠色薄綢,碧綠的細絹。同樣的說法如果用汗水溼透衣背就給人很粗曠的感覺,但用「薄汗透紈」就給人無限美感,一個「透」字給人一種薄汗下若隱若現朦朧美感。
「浴芳蘭」即用芳香的蘭草沐浴,這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所以端午節又稱浴蘭節。《楚辭·九歌·雲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採衣兮若英。」所以「浴蘭湯」不僅表現了節日習俗的淳樸美好,更代表了朝雲由內而外的高潔情操和高雅品格,可謂蕙質蘭心。
而「流香漲膩滿晴川」看似是在寫節日的盛大場面,實際還是在寫朝雲。可別忘了那布滿河面讓河水流香漲膩的脂水中也有朝雲沐浴過後的蘭湯,所以此句詩人實際在說:朝雲浴處,餘香猶存。
詞的下片寫詩人和朝雲共度端午佳節。將五彩的絲線輕輕纏繞在玉色般的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掛在碧綠的髮髻上,只願你能和朝雲天長地久,永不分離。
「彩線纏玉臂」和「小符掛綠鬟」都是端午的習俗活動,用彩線纏繞手臂可以避邪驅鬼,使朝雲遠離鬼魅,長命百歲。而符篆可以通神明,使朝雲能夠得到神靈庇佑,身體康健。因此,在詞的末句,詩人說出「佳人相見一千年」的美好願望。
整首詞既寫出了端午的習俗活動和節日氛圍,是研究端午民俗的重要資料。同時詞中流露出的對朝雲高雅情操的讚美,以及詩人對朝雲的不同尋常的愛。使得這首端午詞更多了一層更深的人文意義和文化底蘊。
不禁讓人感嘆,褪卻「文壇領袖」、「詩詞大家」這些光鮮奪目的外衣,蘇東坡,也不過是一個渴慕與愛人天長地久的痴情男兒,耳鬢廝磨,朝夕與共,這些樸實的祈願與普通人又有何差別。
但,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第二年,年僅三十四歲的朝雲便香消玉殞,徒留東坡一人,和後世無盡的哀婉嘆息。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每天共話詩詞,關注十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