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受人們歡迎的節日,因為這一天代表著闔家團圓,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春節。其實中秋節的歷史並不算太悠久,最早始於唐代,而至宋代才大為盛行,到明清時期才成為與春節同等重要的傳統節日。相比端午、七夕,中秋節可謂後來居上!
正因為節日起源破晚,因而我們所讀到的古詩詞中只有唐代以後才有吟詠中秋節的,而且寫中秋的宋詞比唐詩更為知名一些。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莫過於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道出了所有人的中秋願望,可謂千古絕唱!
其實蘇東坡還有許多其他的中秋節佳作,如《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念奴嬌·中秋》等等雖不如《水調歌頭》知名度高,但也是中秋詞佳作。
今天狗子向大家介紹的便是蘇東坡的一首中秋詞《陽關曲》,短短四句,情韻悠悠不盡,意味悠長:
陽關曲·中秋作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這首詞乍一看仿佛一首唐詩絕句,實際上也確實可將其看作一首七言絕句。因《陽關曲》這個詞牌本就出自唐代王維的「西出陽關無故人」,後人將王維詩配以《小秦王》樂唱出並取名《陽關曲》,自此成為一個詞牌,其樂譜也流傳千年,至今仍在!
蘇東坡這首詞是在其創作《水調歌頭》七年後所作。七年前,蘇東坡與弟弟蘇轍相隔兩地,而此時則難得與蘇轍相會共度中秋佳節,便寫下了這首詞,記錄了兄弟二人共賞中秋月的情形,同時表達出即將分別的惆悵。
詞中前兩句全然寫景,描繪出烏雲散去,明月清輝之美,銀漢空闊,月亮轉動的動感,皆是賞心悅目之事。而下句「此生此夜」似乎要道出此刻的喜悅心情,但緊接著卻是「不長好」的感慨,此刻雖好,卻不能長好,眼看即將分別,惆悵頓生!結尾一句別情更甚:「明月明年何處看」,暗含明年未必能相會之意!兄弟二人,宦海沉浮,如寄浮萍,聚少離多,一句「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道盡了說不盡的惆悵別情!
蘇東坡的這首《陽關曲》雖不如其《水調歌頭》一般堪稱千古絕唱,但也是少有的佳作,南宋詩人楊萬裡曾評價這首詞曰:五、七字絕句最少,而最難工,雖作者亦難得四句全好者······東坡云:「暮雲收盡溢春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四句皆好矣!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