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連續三個中秋,是怎麼過的?

2020-11-12 南方周末

當中秋遇到國慶,八天超長假期。可憐中秋「代言人」蘇東坡,從未享受過中秋放假待遇。

宋代,是中國休假史的「頂峰」,一年有76天放假(龐元英《文昌雜錄》「祠部休假,歲凡七十有六日」),但中秋卻不在其中。直到南宋時,中秋有了一天假(宋寧宗法典《慶元條法事類》「假寧格」規定)。

蘇東坡的連續三個中秋,是怎麼過的?

第一個中秋是史上最著名的「把酒問青天」密州中秋。

第二個中秋是哥倆好全家好的徐州中秋。但是中秋剛過5天,徐州大水災。

第三個中秋悲喜交加,蘇軾病了,孫子出生了。

☝點擊視頻,觀看《蘇東坡的三個中秋》

0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李白式問月pk蘇軾式問月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中秋之夜,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八月十五,在山東密州的超然臺上,「秉承丙辰中秋,通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但這首詞還真不是專門寫給蘇轍的,蘇軾喝酒高興,整一個通宵,「兼懷子由」。

最有意思的是,這首詞裡的幾乎每句話,從前都曾經被人說過、寫過,但是怎麼就到了蘇軾手裡成了一篇千古傑作,還獨家享有智慧財產權呢?

蘇軾「把酒問青天」確實源自李白的詩《把酒問月》。李白寫《把酒問月》,是朋友的命題,「故人賈淳令餘問之。」

我們對比一下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這是承題,準備要問上一問。「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這就跑題了。沒讓你談感想,是讓你提問。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只見過月亮晚上從海上來,哪知道它早晨在雲間消失了呢?這也不是提問,是感嘆。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這是一個問句,但是更像自言自語。李白名義上是問月,卻無一是明確向月亮提問、追問。

蘇軾就不客氣了,確實句句都是問青天,劈頭就問:明月幾時有?李白是「停杯一問之」,放下酒杯問一下。蘇軾是「把酒問青天」,舉著酒杯張口就問。

「今夕是何年」,很多人寫過,都是人間語,問人間事。比方「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不知今夕是何年,海水又桑田。」唯有蘇軾,是問天。不是問人間今夕是何年,是問「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為什麼要問天上宮闕呢?因為「我欲乘風歸去」。「歸去」,顯然是當自己是天上人,自當歸家。但是不去,唯恐「高處不勝寒」。

蘇軾在流放黃州時,也有中秋,又碎碎念出一篇《念奴嬌·中秋》。下闕裡有些《水調歌頭》裡的句子,但是多了「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那是赤壁江邊的笛子。(詳見《我們的蘇東坡·黃州十四》)([明]仇英《赤壁圖》/圖)

「起舞弄清影」,是天上的故事,還是人間的故事?天上是嫦娥起舞弄清影,人間是李白式起舞,「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那麼二選一,還是人間起舞吧。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歷代人都佩服其中一個「低」字用得好。月亮的照、轉,都不新鮮,唯有一個「低」是別出心裁。月亮低,則大。低,才照澈綺戶,那些紋飾漂亮的門窗,「照無眠」,照耀了那些無眠的人,比如「歡飲達旦」的蘇軾。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司馬光講過這個故事,為了對應李賀的詩「天若有情天亦老」。宋代的另外一個詩人,叫石曼卿,發明了一個金句,「月如無恨月長圓」。那麼蘇軾,是對石曼卿金句的一個再遞進再發展。「何事長向別時圓」,為什麼人在離別的時候,月亮總是圓的呢?月亮不曾有恨?不可能。

蘇軾的新發現是什麼?月亮總是在人離別的時候,在人的離愁最深的時候,它是圓的。月亮自己是否有恨,不確定。但是對人間,月亮沒有恨。接下來,完全是可以承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但是中間還有一層很重要的過渡。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的議論往往都是衝口而出,明白如話,直擊人心。這樣的話人人說得,但是被蘇軾先一步說出來了。這樣很接地氣的話,因為有開篇很開闊很天問的句式烘託著,一點都不俗。是達人在天高月小、大醉之餘的,一聲長長的籲嘆。

最後的句子,「千裡共嬋娟」,人人說得,有人說過,蘇軾再說,有什麼不一樣?蘇軾的重音詞在「但願人長久」。「千裡」也罷,到底是「共嬋娟」,相隔千裡,有一個月亮,也好。更重要的是,人長長久久的,都好好地在人間活著。

超然臺是蘇轍起的名字,蘇軾在超然臺想念蘇轍天經地義,何況是月圓的時候。

想念之後呢,轉過年,兄弟倆在徐州聚在一起,結結實實過了一個中秋。

02《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兄弟闊別七年徐州同遊,最圓滿的中秋

四十周歲那一年,蘇軾在江蘇徐州過了一個圓滿的中秋節。家人都在,包括大兒子蘇邁和他的新婚太太,還有更重要的,老弟蘇轍在。蘇軾在詩中稱蘇轍是老弟。

蘇轍寫詞抒懷,《水調歌頭·徐州中秋》。「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蘇軾蘇轍七年離別不見,這是第七個年來頭的第一個在一起過的中秋。

「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東武就是山東密州所在的諸城,不勝愁的明月,就是蘇軾去年「把酒問青天」的明月。

「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江蘇徐州古稱彭城。哪想到可以在徐州同遊清河,船上有涼州曲,沙洲上有鴻雁。

當年二月,蘇轍在黃河邊接到離任密州的大哥,兄弟倆同返京城,有旨不讓進國門,所以兄弟倆借住範鎮在京城郊外的東園。四月同行到徐州,相伴半年之久。在徐州,蘇轍住在蘇軾的官邸逍遙堂,也有百餘日了。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當時俗稱「小餅」或「月團」。蘇軾在《留別廉守》就曾提到「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宋]馬遠《月下把杯圖》/圖)

八月十五是圓滿的團圓日,但是明天第二天,又到離別時。

「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月亮總要無奈地西下,月亮不曾為誰留下過。今夜清雅之夜,明天我要孤帆遠行,月亮依舊照耀我的離愁。

第二天蘇轍就要離程去「南京」,北宋的南京是今天的河南商丘,蘇轍去那裡做籤判,相當於蘇軾在陝西鳳翔做的官職,南京留守司的秘書長。

蘇軾覺得蘇轍的詞過於悲傷,他自己也作了一首《水調歌頭》——

「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中年親友最傷感,或許音樂可以舒緩一下離愁。

「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一旦有所成功,一定儘早返鄉。

「歲雲暮,須早計,要褐裘。故鄉歸去千裡,佳處輒遲留。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早做打算,故鄉很遠。

聽著西涼的樂曲,蘇軾又作了一首《陽關曲》,「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月亮沒有雲彩遮擋,白玉盤一樣,散發著清寒的光。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此夜很圓滿,不會長久吧,這樣的明月,明年在哪裡看呢?

03《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蘇軾生病,長孫出生,一悲一喜的中秋

徐州第二年的中秋呢,還是中秋,但沒有蘇轍了。蘇軾病在中秋。

蘇軾寄詩給蘇轍,三首。

「殷勤去年月,瀲灩古城東。」月亮還是去年的月亮,還那麼殷勤地照著古城東。「憔悴去年人,臥病破窗中。」人還是去年的人,就是臥床生病了。

「徘徊巧相覓,窈窕穿房櫳。月豈知我病,但見歌樓空。」月光輕巧地穿門過戶。月亮知道樓空了,哪知道我生病了。

剛剛經歷了烏臺詩案的蘇軾,在黃州中秋還有一闕哀怨隱忍的《西江月·世間一場大夢》。清代沈雄認為,蘇軾雖被貶,但「一日不負朝廷,其懷君之心,末句可見矣」(《古今詞話》)([宋]馬遠《林和靖梅花圖》/圖)

商丘和徐州不到四百裡,詩歌寄達,蘇轍的唱和詩很快就回來了。蘇軾又唱和回去:「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誰給天公的圓眼睛洗得那麼明亮,得浪費多少水啊。讓它冷冷地看著人間,讓我淡淡地沒興致。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 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惟楚老。」 月色還是好的,草裡的蟲子叫得也好。窗戶外面安靜無人,窗戶裡面,咿咿呀呀的是楚老的聲音。

楚老是誰?

楚老出生沒幾天,是蘇軾的第一個孫子,蘇邁的兒子。他是長房長孫,名字是蘇軾起的,叫蘇簞,小名楚老。楚老出生那一天是八月十二,同一天,徐州的黃樓也建好了。

20集視頻課程《我們的蘇東坡》,將帶你走遍12個蘇東坡行跡之城,尋訪80餘處蘇東坡到過的亭臺樓閣,拜賞235篇蘇東坡詩詞文章字帖、225幅高清名畫名帖,追蹤蘇東坡朋友圈裡63名親友同僚,講述完整蘇東坡人生故事,呈現詳盡的東坡人生路線圖。

課程原價109元,點擊圖片加入南周年會員可免費領取。

向陽

相關焦點

  • 詩詞話中秋,看大文豪蘇東坡的三個中秋節是怎麼過的
    中秋是團圓的日子,從古至今留下許多名人過中秋的佳話,以及大量中秋詩詞,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了,此詞一出,中秋詞再無人可望其項背。然而,這首詞所抒發的情感卻不是團圓,而是思念,是明月千裡寄相思。
  • 蘇東坡在徐州的中秋詩 - 中國徐州
    蘇東坡在徐州的中秋詩蘇東坡任職徐州近兩年,在徐州過了兩個中秋節,每個中秋節都留下了令人難忘的詩篇。熙寧十年(1077)中秋,不論對蘇東坡還是對他弟弟蘇轍來說,都是入仕以來過得最愉快的一個中秋節,甚至可以說是他們一生中過得最愉快的一個中秋節。這年二月,蘇東坡調任徐州知州。此時,蘇轍被南都(今河南商丘市)留守張方平闢為籤書判官。蘇東坡從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到徐州赴任,正好路過南都,於是兄弟倆一同到南都拜訪張方平。
  • 蘇東坡在徐州的中秋詩
    儘管蘇東坡一再勸慰弟弟對兄弟間暫時的分別不必過於傷感,但此時連他自己也抑制不住心中的難捨難分之情,一首詠月思親的千古名作《中秋月》脫口而出: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數百年來,「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被譽為古代詩詞名句,受到名家的高度讚賞,家喻戶曉,傳誦不衰。
  • 古代文人們的中秋節情懷,李白杜甫蘇東坡,他們是這樣過中秋節的
    考究中秋節的歷史,我們發現「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中,而中秋節要到唐朝初期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興盛始於宋朝,到明清時期,已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那麼,作為古代社會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文人,他們是怎麼過中秋的呢?他們的中秋節有沒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呢?
  • 月光詩人蘇東坡:去世920年,提起中秋吟詩,依然第一個想到他
    1077年中秋,蘇東坡如願了。這一年,他在徐州,子由也在徐州,兄弟倆又住到了一起,還過了一個中秋,這是兩個人相別七年之後的重逢。然而好景不長,中秋節第二天,子由要離開了,「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 中秋詩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古第一?蘇東坡:我還有兩首
    說到中秋詩詞,說到蘇東坡,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他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不錯,這首詞一出來,就被唱遍大江南北,尤其被胡仔在《溪漁隱叢話》稱讚:「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以後,更是膾炙人口,但凡說到中秋節詩詞,基本都以這首為標杆。
  • 中秋好過,月餅難吃|據說古代的月餅才正宗?穿越回古代過中秋
    中秋快到了,假期還會遠嗎?今年更是中秋國慶一起過,整整8天的假期,想想都讓人激動,8天長假,我來啦!中秋節有賞月、吃月餅、賞桂花、喝桂花酒等習俗,然而對於小時候的小編來說,什麼月亮桂花的都得靠邊站,月餅才是中秋的唯一大主角。
  • 《蘇東坡傳》: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蘇東坡
    他面帶微笑還自顧自地哼著小曲兒,見到村裡的人都會打個招呼,看來已經和他們混的很熟。你永遠想不到,這就是那個寫出「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北宋文壇盟主蘇東坡。他從韓愈手中接過北宋文壇領袖的接力棒,用詩詞、用文章、用才華,更是用無限的人格魅力徵服眾人。
  • 蘇東坡最冷門的一首中秋詞,僅僅四句,句句絕妙!
    相比端午、七夕,中秋節可謂後來居上!正因為節日起源破晚,因而我們所讀到的古詩詞中只有唐代以後才有吟詠中秋節的,而且寫中秋的宋詞比唐詩更為知名一些。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莫過於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道出了所有人的中秋願望,可謂千古絕唱!
  • 沒有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秋你會想起哪首詩
    熙寧九年中秋,密州太守蘇東坡宴客超然臺,歡飲達旦,大醉。賓客們散去了,只剩下東坡一人,月光下,他慢慢伸出左手,一、二、三、四、五……五年了,兄弟整整五年未見。這是胡仔《笤溪漁隱從話》的感嘆,確實,自從蘇東坡這首《水調歌頭》問世,每到中秋,中國人心中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中秋詩詞賞析——讀蘇東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995年,王菲將一首歌《但願人長久》收錄於自己的專輯《菲靡靡之音》裡面,這是臺灣省著名音樂人梁弘志根據北宋詞人蘇東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所譜曲的一首經典歌曲。而《但願人長久》便是《淡淡幽情》這張專輯的主打歌,作為曲作者,梁弘志所譜的曲,飽含情緒,簡直與蘇東坡達到了靈魂的契合。而不管是原唱者鄧麗君或者是翻唱者王菲,都將歌曲中無盡的意韻展現得淋漓盡致。
  • 日本人是怎麼過中秋的?
    其實中秋節的習俗不僅在中國有,日本人同樣也過中秋節,不過日本的中秋節這天不是法定節假日,日本人過中秋的習俗也跟我們不太相同。今天小編和你說說日本人是怎麼過中秋節的。日本的傳統的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じゅうごや),也叫中秋明月、芋明月、慄明月。
  • 【我們的節日·中秋】昨日中秋,快來看看樅陽人怎麼過~
    當筆者問其是否想家時,這位來自河南85後小夥子懇切的說道「年初到現在,就回家過一次,特別是在中秋團圓日,更是想念自己的家人和未滿一周歲的寶寶。」(吳玉婷)3縣激情廣場藝術團舉辦「慶國慶迎中秋」文藝晚會中秋假期裡,縣激情廣場藝術團舉辦了「慶國慶迎中秋」文藝晚會。晚會在舞蹈《健康贏未來》中拉開序幕。歌曲《奉獻》、《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黃梅戲《鬧花燈》等14個節目相繼閃亮登場,演員們載歌載舞,演出精彩絕倫,讓周邊居民大飽眼福。
  • 中國的中秋節外國人怎麼過?走進煙臺三位外國人中秋生活
    原標題:中國的中秋節外國人怎麼過?走進煙臺三位外國人中秋生活 馬泰和女友大衛和妻子賀美澍水母網9月28日訊(YMG記者 李泉江 攝影報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昨天是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
  • 原來中秋的起源竟和考試有關!這些中秋的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今天是中秋佳節!你現在的心情怎麼樣?是不是早就備好想吃的月餅了?還是就等著晚上一家人一起賞月呢?過了這麼多年的中秋節,恐怕有些事你真不清楚。你以為中秋節就只是團圓佳節嗎?你知道「正宗」的吃月餅方法是怎麼吃嗎?吃個月餅=喝三勺油?
  • 蘇東坡四首著名的中秋詩詞,只為這一人而作
    公元1076年的中秋,蘇軾面對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著酒興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大家對於這首名篇及其來龍去脈應該還比較熟悉,但你也許不知道:蘇軾一生作過不少中秋詩詞,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寫給弟弟蘇轍的。七年來兄弟首次相聚共度中秋,終於過了一個團圓的佳節。這首詞正是記述了作者與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 北宋年間有個蘇東坡
    蘇軾有三個妻子:王弗、王閏之(王弗的堂妹)、王朝雲(蘇東坡的丫鬟、紅顏知己,雖無名分實質上也是其妻)。蘇軾有三個兒子:長子邁,次子迨,三子過。蘇東坡出生於1037年,逝於1101年,享年64歲。其一生經歷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代皇帝更迭。隻言片語,無法終其一生,現僅將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部分分享給大家。
  • 《蘇東坡傳》:蘇東坡背後的三個女人成就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讀蘇東坡的生平時,我們其實是在追隨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生活,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甘願為他付出的女性,而蘇東坡背後的三個女人成就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這三個女人在蘇東坡跌宕起伏的生涯中,在不同的時期都推動成就了蘇東坡的文學才華,給世人留下了許多千古流芳的詩句。
  • 蘇東坡:幽默大師也也有獨自哭泣的時刻!蘇東坡最悲涼的一首詞!
    沒有人能躲得過來自人間的悲歡離合,就是孫悟空,還有七情六慾呢。所以,蘇東坡作為一個情感豐富特別文藝的人,悲涼是他性格中所固有的本色,他在哭的時候展現笑容,其實只是假裝堅強而已。就像帶著面具的演員,就像表情滑稽的小丑,其實,在他們強顏歡笑的時刻,有誰知道他們內心的悲傷?
  • 蘇東坡這個奇男子,是怎麼成為古代傑出的斜槓青年的?
    來到杭州遊西湖,吟一首他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提起悼亡詞,「十年生死兩茫茫,費思量,自難忘」實在經典;每逢中秋,到處都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蟬娟」;論三國,繞不開他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