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若影子銀行爆雷 或引爆美國金融危機

2020-12-03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若影子銀行爆雷,或引爆美國金融危機

如果因為政策應對不及時,不幸由大機構爆雷引發市場多米諾骨牌效應,或許這次金融危機就將實錘了。

3月18日,美股十天內觸發了四次熔斷,起因是一個大型對衝基金爆倉的市場傳聞。有傳其大部分產品業績出現較大回撤,還有傳其遭遇沙特主權基金大額贖回。公司立即做出澄清,指業績回撤在可承受範圍內,公司流動性充足。當天美股以大跌收盤,三大股指均跌入技術性熊市,美國已經發生股災。

美國勞工部3月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4日的一周,初請失業救濟人數增加7萬人,達到28.1萬人,是2012年颶風襲擊以來最大增幅。同日,高盛預計截至21日的一周,該人數可能增至創紀錄的225萬。

但這與股災無關,而是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衝擊。所以,這次股災還不能稱作嚴格意義上的金融危機,只能說是奏響了危機的前奏。或許,危機的引爆點將會是影子銀行體系。

這裡先要聲明的是,本文無意冒犯任何機構,更沒有預測具體哪家機構會出問題。請勿對號入座!

危機十年影子銀行體系繼續膨脹

按照全球金融穩定理事會(FBS)的定義,影子銀行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廣義的影子銀行是除銀行、中央銀行和公共金融機構之外的金融機構。狹義的影子銀行是指除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之外的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如投資銀行、對衝基金、貨幣市場基金、 債券和結構性投資工具(SIV)等。

2008年金融危機就與華爾街投行的金融創新有關。後危機時代,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測與管理是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內容。2011年10月,FSB提出了關於影子銀行監管和監測的要素、原則、方法及措施建議,並發布年度監測報告。

今年1月初FSB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危機十年來,全球影子銀行體系不僅未瘦身反而更龐大。到2018年底,全球廣義影子銀行體系總資產183萬億美元,較2008年底增加了86%(其中狹義影子銀行體系總資產114億美元,增加94%);佔全球金融總資產的48%,較2008年上升了6個百分點;相當於全球GDP的2.15倍,較2008年上升了65個百分點。FSB多次警示,影子銀行達到一定規模會引起系統性風險,在資金流短缺時會放大市場恐慌,並建議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和法律應當到位,以化解日益增加的危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從全球金融穩定的角度關注影子銀行。2015年4月,IMF春季《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指出,危機以來 全球金融風險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並且轉移,其中之一就是風險從銀行體系向影子銀行體系轉移。

美國的影子銀行體系更是巨無霸。據FSB統計,截至2018年底,美國廣義影子銀行總資產相當於美國金融總資產的63%,高出全球平均值15個百分點;相當於GDP的305%,高出全球平均值近90個百分點。其中,美國狹義影子銀行總資產佔到全球的26%。

金融動蕩凸顯影子銀行的脆弱性

近期金融市場波動性加大、流動性緊縮,不排除有影子銀行的身影。美國投資公司協會統計,2018年,指數基金在美國股市佔比為13%,較2008年上升了6個百分點。指數基金中被動指數基金就是嚴格追蹤指數進行投資。而且,指數基金大都採取高頻量化交易,有可能起到追漲殺跌的效果。

再回到開篇那個市場傳聞。這事無論真假,細思極恐。首先, 一家看空做空市場的對衝基金都在賠錢,說明市場已很不正常。1998年,美國明星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就是因為俄羅斯主權債務違約的小概率事件折戟沉沙。據傳,從2月19日到3月17日美股的由牛轉熊過程中,「股神」巴菲特的股票投資組合已浮虧800億,跌幅 32%。不排除在當前極端市場環境下,可能爆出大機構巨虧的雷, 進而在資本市場引起連鎖反應。

其次,據前述公司解釋,業績較多回撤的原因是面對疫情造成的前所未有的衝擊,風險敞口過大。但如果機構為規避不確定性風險都減少頭寸,則意味著市場下探尚未結束。難怪美聯儲和財政部大招盡出,卻如泥牛入海。市場無差別地拋售所有資產包括美債和黃金,已經無險可避,唯有現金為王。美聯儲利率降到零,美元指數卻衝破100,非美貨幣全線崩潰。直到20日,市場混亂還在繼續。

再次,市場傳聞的石油美元回流,這種情況受世界經濟疲軟、油價大戰正酣的影響應該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而由於追求更高的回報,非銀行金融機構買了很多高風險、低流動性的產品,這將加大這些機構應對產品贖回的壓力。

危機後,各國對影子銀行實行了加強信息披露、實行功能監管,以及將場內場外交易都納入中央對手清算等一系列改革。總體而言,影子銀行體系較十多年前應該更加健康,並受到了更好的監管。然而,影子銀行與正規銀行體系相比,還是透明度較低,產品結構更複雜,槓桿率通常也更高。在市場極度恐慌時,很可能因信息不對稱導致逆向選擇,最後多重均衡出現壞的情形。再好的公司都可能在被擠兌之下,出現流動性危機(illiquid),甚至演變成無清償能力(insolvent)。

需做好形勢好轉之前市場變壞的準備

這次疫情觸發的金融動蕩不同於2008年金融危機緣於有毒資產,經濟刺激作用有限,恐怕只能對衝而不能強推。美聯儲可以購買有毒資產,卻不能直接消滅病毒。鑑於銀行業的順周期性,零利率政策加量化寬鬆恐難從銀行端發力。況且,大家都不出門或少出門了, 對於以服務業和消費為主的美國經濟肯定打擊巨大。那麼,這波劇跌之後,經風險調整的美股估值依然偏高,經濟刺激也恐難像上次那樣,通過推高資產價格製造正財富效應。

2008年金融危機時,通過將高盛和摩根史坦利轉商業銀行的特殊安排,美聯儲給予了這兩家大投行流動性支持。那麼,這次如果再有大機構出風險,有沒有「大而不倒」的問題?美聯儲是否需要進行救助?同美國財政部如何分工協調?此外,如果出手救助的話,資金規模恐將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同時還需要事先取得法律授權。

危機救市「三劍客」保爾森、伯南克和蓋特納近期合作出版了新書——《滅火:美國金融危機及其教訓》。在回顧了十年前那場救市經歷後,他們警告世人要做好迎接下次危機的準備。同時提醒,危機時很多緊急權力已經被限制甚至取消,這將嚴重削弱危機管理者的緊急處置能力,而獲得臨時授權勢必要經歷繁瑣的、不確定的 立法程序。書中建議,華盛頓需要用幫助結束上次危機的工具重新儲備應急武器庫,這將是政府平息恐慌的最有力武器。

顯然,他們建議的事情尚未啟動。市場瞬息萬變。如果因為政策應對不及時,不幸由大機構爆雷引發市場多米諾骨牌效應,或許這次金融危機就將實錘了。

在疫情和危機中活下來是基本法則。現在特別需要政治家們發揮高超的政治智慧,修復因貿易爭端升級、地緣政治衝突損害的戰略互信,發揮大國領袖作用,加強國際協調與合作,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因為,今天受害人是你,明天或許就是我自己。

(作者系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導、董輔礽講座教授)

相關焦點

  • 影子銀行,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
    來源:簡七小助手01影子銀行,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之一銀保監會近日發布的《中國影子銀行報告》指出,我國影子銀行隱患一度非常嚴重,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初步呈現根本性好轉勢頭。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簡七解讀平時我們要貸款,通常想到的會是銀行。但隨著金融創新越來越繁榮,一些其他借款渠道,比如螞蟻借唄、P2P小額貸款等等,也開始火了起來。而這些非銀行的渠道,有個統一的名字叫做「影子銀行」。
  • 引爆美國金融危機的「核彈」出現了?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指出,美元通常在年初走軟,因全球投資者拋售美元資產進行新的海外投資。該行預計,美元也將承壓於中國農曆新年假期前市場參與者解除頭寸的打壓。引爆美國金融危機的「核彈」出現了另外,美國國內也存在隱憂,根據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最新更新的2019年度美國各州養老金負債報告數據顯示,在養老金債務方面,伊利諾州的缺口為2410億美元,人均背負將近19,000美元的養老金債務,他們面臨的退休負擔是美國人均的6至12倍,養老金缺口幾乎等於該州
  • 游離於監管之外,銀行的影子,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它是什麼呢?
    不同的國家或國際機構對影子銀行的定義有所不同,曾任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認為影子銀行是「一類游離於銀行監管範圍之外的金融機構」,而一家國際金融組織則提出影子銀行是「常規銀行體系以外的信用中介機構和信用中介活動」。
  • 2008金融危機始末 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聯合救市全過程
    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乘著網際網路的風口,經濟一直處於恢復和上升的態勢。直到今年,中美毛衣戰開打,讓不少人賺錢的P2P爆雷,各路指數下跌,大家已經做好過冬,共克時艱的準備了,以為最壞也就這樣了,沒想到還有更壞的在等著。不少朋友在討論,騰訊跌破270港元,是不是要抄底了?我投的基金跌了30%,該不該加倉?
  • P2P爆雷現代啟示錄:金融領域如何做到「守正用奇」
    2007年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大量高風險借款人轉向個人網絡借貸。美國早期的P2P網貸其參考的信用評級標準過於單薄(如Prosper僅僅依靠於FICO評分)導致很高的貸款違約率,這使得P2P網貸平臺違約率持續居高不下。2008年,隨著次貸危機的影響進一步擴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強勢介入P2P行業,加強監管。
  • 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對危機誘因的反思使影子銀行成為熱點話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8年10月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提出了「準銀行」(near-bank)概念,指代那些通過發行資產支持證券、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擔保債務憑證(CDO)和資產支持商業票據(ABCP)調節常規銀行信貸的特殊目的實體。
  • 美國金融市場再爆「大雷」,1.37萬億學生貸款堪比次貸危機
    來源:九哥財經在美國新型冠狀病毒持續肆虐期間,美國金融市場再次爆出大雷,而這一次的大雷在一個大家沒有想到的領域——學生貸款。美國《華爾街日報》22日報導說,學生債的「爆雷」或將使美國政府損失超過4000億美元,這一數額約等於2008年金融危機時信貸機構的損失金額。這是怎麼回事呢?
  • 索羅斯引爆了亞洲金融危機,為什麼他沒有坐牢?網友:他是美國人
    索羅斯何止是引爆了亞洲金融危機,在這之前的1992年,索羅斯做空英鎊,擊潰了大名鼎鼎的英格蘭銀行,淨賺十億美元,金融巨鱷索羅斯1930年出生於布達佩斯,猶太人,少年時代非常不幸,新的父親搞了個假身份證才倖免於難。
  • 影子銀行是什麼?對金融體系有何影響?
    一直以來,影子銀行都被認為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之一。那麼,到底什麼是影子銀行?什麼是影子銀行?根據銀保監會最新的《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裡面的界定,我們看到,影子銀行指的是「常規銀行體系之外的各種金融中介業務,通常由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載體,對金融資產的信用、流動性、期限等風險因素進行轉換,扮演著『類銀行』的角色。如何界定影子銀行?
  • 再論馬雲的完美爆雷,建議重獎5.25噸功勳章
    或許能與馬雲爆雷事件爭奪迄今為止的世界史上完美事件冠軍的唯二事件,是正在劫難逃的美國民主黨總統競選人拜登們的選舉大舞弊大爆雷事件,這個事件很可能導致整個美國模式偽民主制度的大破產、大崩潰;以及新冠病毒爆雷一系列事件——我判定新冠病毒爆雷事件是上帝利用魔鬼之手,創造的救世天使,簡稱「魔造天使」。
  • 神仙還是妖怪:「影子銀行」成中國金融體系新考驗
    中國金融體系正面臨新的風險考驗——「影子銀行」的泛濫。  即便對這個從美國「舶來」的概念還存有很大爭議,但在中國這種銀行業「獨大」的金融土壤中,「影子銀行」仍以其特有的生命力,在最近兩年裡茁壯成長。
  • 金融危機將來?疫情暴發以來,美國現首家銀行倒閉!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美國第一家倒閉的銀行。此前多位經濟學家指出,本輪美國經濟波動與2008年最大的不同在於,尚無金融機構破產倒閉,這也是尚不能定義 「金融危機」已來的重要參考。但現在,這個問題可能要重新探討。
  • 銀行的「影子」是怎麼形成的?
    銀行的「影子」又被稱作影子銀行。要知道影子銀行是如何形成的,我們首先要對影子銀行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全球金融穩定理事會對影子銀行下過一個定義: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
  • 夏慶傑:美國金融危機成因及美國金融改革
    為此,本文試圖探討此次美國金融危機的成因、美國政府的救市措施以及後危機時代的美國金融體系改革。  一、美國07-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  美國29-33年大危機主要是金融危機。在危機發生後,當時的美聯儲不僅不救市(如降低利率、放鬆銀根、對危機銀行再貸款等),反而提高率、緊縮銀根,導致美國的銀行大面積破產倒閉,金融體系崩潰,從而加深和延長了經濟危機的長度和破壞度。
  • 金融創新是引發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大錯!
    柯立芝政府為了延續這種繁榮,通過對金融管制放鬆要求、減稅、央媽放水等方式,來刺激經濟。  其結果是,銀行和商家合作,開始引入消費者分期付款模式。  不僅如此,電話貸款、影子銀行等諸多金融創新也橫空出世,導致美股也開始全面暴力拉升。
  • 評論:堅決防止影子銀行死灰復燃
    上半年,銀保監會已對近30家商業銀行就涉「房」業務違法違規作出處罰,總罰金累計達4375萬元。涉及問題主要是違規信貸和違規融資,以及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到位等問題。銀行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業,影子銀行的「通道」起著重要作用。所謂影子銀行,主要是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
  • 監管動態|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對危機誘因的反思使影子銀行成為熱點話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8年10月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提出了「準銀行」(near-bank)概念,指代那些通過發行資產支持證券、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擔保債務憑證(CDO)和資產支持商業票據(ABCP)調節常規銀行信貸的特殊目的實體。
  • 國際金融危機後,美國是如何對外資銀行拓展其「長臂管轄權」的?
    本文梳理了危機後美國金融監管機構對外資銀行的主要監管要求變化,回溯其監管改革背後的動因,分析其監管規則的特徵與發展趨勢,並提出了具體的應對路徑。在強監管的大背景下,預計未來美國金融監管機構對外資銀行或嘗試建立獨立於巴塞爾委員會外的「美國規則」,持續加強外資銀行監管,並不斷完善對關鍵環節和個人的控制,進一步拓展其「長臂管轄權」。
  • 一度超過90萬億的中國影子銀行,真實面目到底是什麼?
    近日,《金融監管研究》正式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官方首次系統定義「中國影子銀行」。報告由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共同撰寫發布。影子銀行,游離於監管之外,風險隱蔽,交叉傳染,被認為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之一。
  • 官方首次定義影子銀行!《中國影子銀行報告》發布
    《報告》詳細描述了影子銀行的起源和發展演變,中國影子銀行的判別標準、範圍和規模,以及影子銀行三年治理的背景、過程和成效等,並提出相應的監管建議。在業內看來,這份由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聯合課題組推出的《報告》是金融監管部門首次對影子銀行進行全面系統的定義,為未來相關領域的研究和監管工作夯實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