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紀錄片《第三極》將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首播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第三極》4K版將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首播

  從《河西走廊》到《神秘的西夏》、《第三極》,央視近一個月來連續播出的三部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令人驚豔。其中,《第三極》已經被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直接採購,將在其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視網絡上播出。這是極少數中國自主攝製紀錄片成片直接播出的成功案例。

  《河西走廊》在科教頻道播出後,始料未及,一向不疼不癢的人文歷史紀錄片竟引發評論熱潮,在鳳凰視頻上的單集日均播放量比《舌尖上的中國》高出125萬次;接踵而至的《神秘的西夏》同樣反響熱烈,在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裡對西夏文化做出了一次最全面、綜合的梳理展現。近日,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開播的《第三極》開場可見,這是一部在影像畫面上表現出極高製作水準的紀錄片,敘事從微觀到宏大,從傳奇人物到野生物種,無所不包。

  這幾部紀錄片表現出的整體高水平在觀眾心目中重新定位國產紀錄片,從畫面到配樂,更重要的是敘事手法都越來越引人入勝,相應的投資額也大幅提升,動輒2000萬起。那麼,這是否成就了一個因果關係,有錢了,就有精品?有精品,一定會有識貨人?

  案例1

  電影化的《河西走廊》

  「講故事」的創新思維

  《河西走廊》從2012年啟動到播出,歷時3年,僅僅五集,這樣的投入產出比顯然不是以賺錢為目的的。很多人看來,《河西走廊》很有錢,請來兩位獲得過艾美獎的外籍攝影師歷時兩年穿梭河西走廊拍攝自然風光畫面,行程幾萬公裡;還請來雅尼操刀主題音樂,《河西走廊之夢》充滿蒼涼、悲壯、信仰、希望的優美旋律獲得了好評無數。但真正吸引觀眾的不僅僅是這些外包裝,或者說,如果沒有明確的敘事主題,這些出自外國人之手的風光、音樂很難與人文歷史銜接交融得如此恰到好處。

  很多觀眾會有這樣的感覺,《河西走廊》像一部用電影方式講故事的紀錄片,有故事,所以吸引人。回顧以往有關絲綢之路的眾多影視作品,通常聚焦於敦煌及其獨特藝術,缺乏對河西地區及整個絲綢之路歷史文化豐富性、多樣性的有效表達,更沒有對隱藏其後的複雜的社會經濟原因進行縱深開掘。而紀錄片《河西走廊》則改變了以往再現絲綢之路的傳統思維方式,它不再是單純的歷史紀錄,而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演繹河西走廊乃至絲綢之路的文化與歷史。片中,通過選取不同歷史時期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和故事,用電影化的手法,再現歷史場景,篇幅佔60%。以往,世界上通行的紀錄片拍攝和製作方式中,都會看到學者專家的影子。但在《河西走廊》中沒有出現任何同期聲和專家解說,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情景再現。

  執行總導演趙啟辰帶領創作團隊輾轉中國10個影視基地,一共拍攝了230場情景再現,時代跨越兩漢、三國、魏晉、隋、唐、元、明、清和新中國,涉及50餘個需要設計形象的有名有姓的歷史人物,設置了60餘個室內外場景,動用群眾演員近千人次。這種呈現方式對國產紀錄片是創新。

  案例2

  專家隨行的《神秘的西夏》

  執拗的主創才是取勝關鍵

  《神秘的西夏》開播發布會上,科教頻道總監金越半開玩笑地說:「我剛才有一個發現,發現一名紀錄片導演拍了一部關於西夏的片子,把自己弄得跟党項人似的。」這就是導演金鐵木。西夏是一個徹底被摧毀的王朝,它曾經創造的輝煌文明被歷史湮沒,所以,金鐵木從開始就認定,要拍一部像樣的紀錄片,首先要把自己變成半個專家。這部紀錄片集合了寧夏最優秀的史學人才,在史學方面的挖掘、史學方面的嚴謹,是分量之所在。於是,他在拜訪大量學者專家之後,又三顧茅廬求來總撰稿唐榮堯。

  唐榮堯祖籍並非寧夏,卻對西夏歷史情有獨鍾,撰寫過《王朝的湮滅——為西夏帝國叫魂》、《王族的背影》、《西夏帝國傳奇》、《消失的帝國——西夏》、《西夏史》5部專著。他不甘於從考古報告裡獲知西夏的信息,15年時間,他的足跡出現在甘肅、青海、內蒙古、雲南等省份的26個地區,只為真實觸摸党項人曾經生活的地方。金鐵木看到的唐榮堯,執拗而勤奮,但凡能用腳丈量的事實,他定會選擇身體力行,決不道聽途說。和其他紀錄片編劇不同,唐榮堯自《神秘的西夏》劇組2014年7月實景拍攝以來,始終形影相隨,在拍攝中不斷梳理、考證著西夏王朝的來龍去脈。

  拍攝期間,攝製組途經康定,發現了一個古城池,本打算將此地作為一個拍攝景點。但唐榮堯走進城池時,發現它的夯土技術、現場殘留的瓦片,頗具西夏風格。他立刻去查找《康定縣誌》,上面對此古城池沒有記載。他又去了當地的一個廟,一個僧人告訴他,傳說八九百年前這裡來了一支軍隊,建了一座城,裡面還建了一個廟,教派是白教。白教就是西夏的國教。意外收穫雖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唐榮堯卻瞬間淚奔。尋訪西夏的15年跋涉路,他居然數次與這座城池失之交臂,而這次跟隨《神秘的西夏》劇組重走,與古城相遇,唐榮堯覺得像是冥冥之中的天意相助。隨著《神秘的西夏》拍攝完成,唐榮堯的又一部西夏專著《西夏王朝》即將問世。

  案例3

  命懸一線的《第三極》

  冒險換來的奇景

  講述青藏高原人與自然故事的紀錄片《第三極》一開播就好評如潮,網友盛讚「除了震撼,還是震撼,紀錄片拍出了國際範兒」,「每一幀畫面都美到喪心病狂」。好片不缺識貨人,《第三極》已經被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直接採購,將在其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視網絡上播出。

  青藏高原被稱為地球上的「第三極」,相比南極、北極,它是唯一有著人類豐富生存活動的極地地帶。全片僅五集,就講述了40個故事,立項時就確定要以高水準電影標準拍攝。拍攝的範圍,從空中到水下,從微觀到宏大,從傳奇人物到野生物種。震撼的畫面背後,辛勞可想而知,很多畫面是拼命換來的。

  攝製團隊平均工作的海拔在5000米左右。普姆雍錯是世界最高的湖,5100米,冬季的含氧量比夏季更低,不到海平面的60%。每天早上五點天不亮,團隊要在冰面上步行一個小時。一位20多歲、體力非常好的年輕攝影師,背著器材走下來,最終因為勞累跪在地上嘔吐。團隊裡大部分人都有過高山反應,所有主創都進過醫院。

  為了表現極端環境下的生命狀況,攝製組使用了冰下潛水的方法拍攝。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潛水方式。首先是氣壓,潛水的時候,相當於在0海拔的狀況,然而一出水,就直接上到五千,對於人的血壓是個極大的挑戰。第二,冰厚八十釐米,冰潛只有一個小小的窟窿,也就是說,人不能像平時潛水的時候那樣,隨意起降,必須找到那個洞口,如果找不到,就麻煩了。第三,就是寒冷,零下二十攝氏度,再颳風,從水裡一出來什麼東西都結冰,人是突然面對致命的寒冷和致命的氣壓。導演曾海若說:「不過,冰潛師總是主動說,再來一次。」

  在離珠峰直線距離不到一百公裡的地方拍攝懸崖採蜜人,夏爾巴人要爬上200米懸崖去摘蜂巢,懸崖下就是滾滾江水,如果掉下去連屍體也找不到。而那種釀蜜的黑大齒蜂是世界上最大的蜜蜂,對蜂毒蛋白過敏的人,只要被蜇兩三下就性命不保。攝製組請了巖壁攝影師,一行九個人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在兩江匯流的上方三百米,從全世界最大的蜜蜂嘴裡搶奪蜂蜜,並且很糟糕的是,蜜蜂提前出動了。巖壁攝影師在距離蜂巢三米左右的位置被叮了無數包,當時就眩暈噁心,但他還是堅持下來,晚上回駐地,從身上拔了一百多根刺。

  《第三極》開播之際,所有的冒險已成傳奇,主攝影師孫少光說:「回想起來,不是覺得吃了多少苦為了多少難,而是我們的拍攝過程和拍攝的內容故事一樣傳奇有趣。」

  本報記者 金力維 J187

  連結

  《第三極》將登美國國家地理頻道

  正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熱播的大型紀錄片《第三極》日前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達成合作,《第三極》的4K版將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首播。

  據福斯國際電視網旗下國家地理頻道亞洲區副總裁、中國區負責人祁冬介紹,《第三極》講的是很多國外觀眾嚮往的西藏故事,該片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相信其收視率會達到一個高點。據悉,除了海外4K版首播外,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還有意籤約《第三極》除中國外的全球代理權以及共同製作該片面向歐美的不同版本。

  此前,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有關中國的合作主要以聯合製作為主,《第三極》是極少數中國自主攝製紀錄片成片直接播出的成功案例。 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6)》發布《第三極》入選重點案例
    國產自然地理紀錄片的新高度   報告稱,自然地理紀錄片一直是中國的弱項「   報告提供的權威數據顯示,《第三極》首播時,全國平均收視率高達0.62%,收視份額達1.49%,名列「2015年中國主要紀錄片作品收視排名」第二名。   報告斷言,從2015年開始,沒有新媒體的參與,紀錄片的傳播效果將遭受巨大限制。全媒體傳播已成為紀錄片整合營銷、將文化影響力轉化為產業驅動力的關鍵機制。
  • 紀錄片《修復巴黎聖母院》今晚央視九套全球首播
    紀錄片《修復巴黎聖母院》今晚央視九套全球首播 @CCTV9紀錄 2020-04-15 16:07
  •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赴嘉峪關拍紀錄片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赴嘉峪關拍紀錄片嘉峪關關城每日甘肅網11月6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平麗豔)11月5日記者從嘉峪關市文旅局獲悉,受中宣部對外推廣局委託,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星空下的文明》節目組和中宣部五洲傳媒中心一行,10月28日專程赴嘉峪關取景拍攝專題紀錄片《長城——山海間的守護者》。
  • 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簡論
    頻道開播初期播出的紀錄片為中文配音、英文字幕,播放地區不僅在中國大陸境內,國外及中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也可收看。與國內版在播放央視自製的紀錄片之外還播放外購紀錄片的內容編排有所不同,國際版以全天24小時不間斷播放央視自製的紀錄片為主。國際版開播時每天首播節目為3小時,經過2011年9月的全面改版,每天首播節目擴容至4小時。2011年下半年,國際版重點時段的重要節目開始英語配音播出。
  •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12月17日央視紀錄頻道首播
    12月17日起,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出品,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公司、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國家地理共同製作的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 8集紀錄片《十八般兵器》今晚21:20 央視科教頻道首播!
    8集紀錄片《十八般兵器》今晚21:20 央視科教頻道首播!HappyLifestyle8集紀錄片《十八般兵器》今晚21:20央視科教頻道首播中華武校校長李明治擔任總顧問央視紀錄片導演孫業傑擔任總編導
  • 地理答啦:中國的紀錄片已經可以比肩BBC、國家地理、Discovery探索...
    有網友問地理答啦:為什麼國內很少看到自然、地理紀錄片?對於這個問題,地理知識與旅行資訊專家——地理答啦認為,你是想得太多,而看紀錄片太少。這個題目本身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對中國紀錄片的錯誤認識,另一個是對地理的錯誤認識。
  • 預告 今晚20:00大型歷史紀錄片《喋血長平》央視紀錄頻道首播
    請給我30秒時間暫時忘掉刷爆朋友圈的北京大雪陪我一起看一段精彩的預告片再多花一分鐘聽我講講這部紀錄片的來歷由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出品、北京五星傳奇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策劃、製作,講述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著名戰役長平之戰的大型歷史紀錄片《喋血長平》將於2月21(今晚)至2月24日晚8點央視紀錄頻道首播。
  • 在《第三極》之後,央視又發布了一部紀錄片神作《極地》
    對於紀錄片愛好者來說,很多人都看過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文化紀錄片《第三極》,這是「西藏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第一部全面反映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人文紀錄片,影片播出後,受到觀眾的高度讚揚,這部紀錄片的豆瓣得分達到了9.2分!看了之後,很多人都說看得不夠!
  • 中國具有豐富的紀錄片資源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來華拍攝
    中國具有豐富的紀錄片資源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來華拍攝     本報北京專電(特約記者 聞心)為了進一步適合亞洲人的口味,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特意與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合作創立了一個
  • 大型電視紀錄片《鄉韻鄉魂 絲弦道》將在央視CCTV老故事頻道首播
    由駐馬店市公共關係協會、駐馬店市大公關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燕歸來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黃淮學院等單位,歷時三年,傾情打造的四集電視紀錄片《鄉韻鄉魂絲弦道》,近日將在CCTV老故事頻道《人文紀錄》欄目首播。
  • 紀念「開臺第一人」大型紀錄片將在央視全球首播
    中新網廈門9月6日電 (楊伏山 趙靜 楊佳怡)一部反映廈門海滄歷史傳奇人物——「開臺第一人」顏思齊開臺業績的大型高清歷史人文紀錄片《開臺王顏思齊》,已拍攝完成,不日將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CCTV-9)進行全球首播。
  • 搶救國家記憶 紀錄片《臺灣-1945》將登央視
    《臺灣-1945》劇組探班花絮   搜狐娛樂訊(吳洋/文)10月21日,六集歷史文獻紀錄片《臺灣-1945》看片會在京舉行。該片將於10月25日,即臺灣光復70周年紀念日起,在央視紀錄頻道19:06首播。
  • 央視紀錄頻道改版 能看與全球同步的頂級紀錄片
    10月21日,央視紀錄頻道(CCTV-9)全面改版。據介紹,此次紀錄頻道全新改版將進一步加強原創,打造更多有趣味有意義的作品,吸引更多年輕觀眾愛上紀錄片;與此同時,頻道還將進一步加強社會現實與歷史人文題材的內容製作,展示中國人的精神特質和價值理念,呈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
  • 太康籍導演陳超執導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近日將在央視首播
    由駐馬店市公共關係協會、駐馬店市大公關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燕歸來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黃淮學院等單位,歷時三年,傾情打造的四集電視紀錄片《鄉韻鄉魂 絲弦道》,近日將在CCTV老故事頻道《人文紀錄》欄目首播。
  • 反映青藏高原人文生態電視紀錄片《第三極》開機拍攝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前期策劃論證、踩點和籌備,大型電視紀錄片《第三極》近日在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開機。   《第三極》以自然為背景,以人文為主線,以故事為載體,從不同側面反映生活在第三極(青藏高原)上的人們是如何與自然打交道的,探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奧秘,展示天人合一的美好生活畫卷。
  • 年度4k紀錄片《穿越絲路雙城記》央視首播
    12月1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承辦的「2020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高峰論壇上舉行了共同體成員間合作年度主題作品——4k紀錄片《穿越絲路雙城記》全球首播發布儀式。
  • 央視科教頻道每晚9:20|5集人文地理紀錄片《塞上江南》即將震撼來襲
    帶動家鄉發展哺育著我們成長為了讓全國更多觀眾了解我們的家鄉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自治區廣電局自治區水利廳聯合出品的5集人文地理紀錄片《塞上江南》將於10月21日至25日每晚9:20在央視科教頻道進行首播!
  • 4K紀錄片《穿越絲路雙城記》央視首播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西安廣播電視臺及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成員合作的4K紀錄片《穿越絲路雙城記》,12月15日登陸央視科教頻道首播。作為一部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穿越絲路雙城記》源於百集4K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全片50分鐘,從藝術、生活、飲食、建築、法律、商貿等主題切入,講述了絲綢之路對世界文明的意義,用平行視角的講述方式,描繪西安與羅馬兩座城市,乃至中意兩國之間的文化共鳴、文明互鑑。
  •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播出
    國家地理頻道新紀錄片《宇宙》主持人說完這段話,戴上護目鏡走向宇宙中心,張開雙臂迎接了那個時刻。該片獲得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視頻推薦,將於5月在中國播出。全球宇宙迷在34年後終於盼來最新一部人類探索宇宙的長篇巨製《宇宙:時空之旅》(Cosmos: A SpaceTime Odyss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