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上海市公共文化內容配送歲末「群英會」在上海市群藝館舉行。官方供圖
中新網上海2月6日電 (王笈)當不少國人忙著購買春節年貨時,一場特別的上海公共文化內容配送年度「大集市」6日在上海市群藝館拉開帷幕。「集市」上,來自上海16個區各個街鎮的市民代表們率先「嘗鮮」體驗,通過手機掃二維碼的方式為喜愛的公共文化產品「點讚」,期待春節後能在家門口看到心儀的文化服務。
「集市」「開張」不久,「摺紙手工藝術燈」的「攤位」旁已圍有不少市民躍躍欲試,「三葉草」「星光」等手工藝術燈個個精美別致,只需簡單的摺疊就能完成製作。「我們把傳統工藝簡單化,事先裁剪好了燈的花樣放進材料包裡,市民現場只要學習摺疊,不會太複雜,每個人都能帶著成品回去,更加貼近百姓。」大隱書局活動部的葉麗霞解釋。
「摺紙手工藝術燈」。 王笈 攝
來自寶山區羅涇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朱玉平也為該產品「點了個贊」。她告訴記者,自己每年都會來「逛集市」,但「摺紙手工藝術燈」從未見過,覺得眼前一亮,希望能把這項活動帶到自己的街鎮,「以前都是配送一些歌舞類的演出項目,今年想換一種形式進行民間傳承。」
黃道婆手工織布機體驗現場,一架架等比例縮小的「迷你」織布機很是可愛,放置於桌上,可以織出圍巾、手機套等織物。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些「迷你」織布機多用於親子、學生類的體驗課程,了解手工織布機的構成要件,自己動手完成織布作品,「雖然我們是一個非遺項目,但也要有創新和特色,來吸引孩子們參與,而不是『古板』地呈現。」
記者了解到,當天發布的2018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內容配送「菜單」中,共有174家單位、299項產品。其中,72家單位的96項產品參加了設攤展示,《戲曲與歌聲》綜藝演出、《SPIRAL-炫》社區版雜技演出、黃道婆手工織布機等均為首次參加「大集市」的新品,讓現場市民耳目一新。
上海市群藝館配送中心副主任朱靜波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兩年,上海市民對於互動性較強的特色活動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市民能夠通過特色活動製作什麼或者體驗什麼,並且這些活動更容易覆蓋到不同人群。所以我們今年『菜單』中的特色活動較2017年有所增加。」
公共文化內容配送「大集市」人聲鼎沸的同時,「2018雲上市民文化節」也於近日啟動,讓滬人能隨時隨地線上體驗文化服務,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則向社會廣發「英雄帖」,徵集新一年的文化活動。滬上公共文化呈現一派「新氣象」。
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協調小組副組長、上海市文廣影視局局長於秀芬表示,緊扣2019年上海在全國率先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2018年上海全市的公共文化工作將推進「提升4500個標準化居村綜合文化活動室(中心)服務功能」,整合多方資源為公共文化服務注入新動力,使公共文化服務為上海打造「文化名片」增色添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