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10月施行 淘寶要查許可證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10月1日起施行

  「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將從今年10月1日起施行,新法中要求網絡食品生產經營者必須持照經營(農產品除外),同時平臺負有審核經營者證照的責任。記者獲悉,日前已經有電商平臺(淘寶)行動起來,要求賣家出具齊全的三證(開店主體人、營業執照和食品流通許可證),按照營業執照上的經營範圍進行準入申請。9月底前賣家若仍未辦理準入,則將被強制下架。記者調查發現,這樣一來不少「農家秘制」的食品將沒得玩了。

  未進行準入認證 9月底將被下架

  《食品安全法》的新規尚未開始實施,淘寶網就已經開始對主營食品類目的賣家念起了「緊箍咒」。日前,淘寶網將為三證(開店主體人、營業執照和食品流通許可證)不一致,且在一年中持續主營食品類目的賣家,開放變更過戶入口。

  記者了解到,三證不一致的賣家需要準備如下材料:1)原認證人半身照(原認證人指店鋪註冊主體人);2)營業執照照片;3)企業支付寶帳號:該支付寶帳戶必須存在,且已通過支付寶企業認證,未綁定淘寶帳戶,同時其關聯帳戶綁定的淘寶帳戶必須沒有在淘寶集市開店。在申請變更過戶前,淘寶賣家需完成16項條件檢查,未通過檢查的賣家無法進行過戶。據悉,變更過戶有30天公示期。

  根據新「食安法」規定,食品包含9個一級類目,食品生產經營者需持照經營(農產品除外),同時平臺附有審核經營者證照的責任。因此,淘寶賣家需根據自己的食品流通許可證中經營的範圍,準確地進行準入申請,如經營多個類型可多次進行提交準入。

  淘寶網將從8月底開始對未進行準入認證賣家的預包裝食品進行處理,9月底開始下架未獲準入賣家的預包裝食品。

  自製食品:

  以後恐怕沒得玩了

  記者發現,由於淘寶平臺上賣家數量眾多,若要實行「一刀切」的證照準入制度,則不少主打「自製食品」的賣家將沒得玩了。

  昨日,記者登錄淘寶網進行搜索,發現僅「自製食品」四個關鍵字就出來2617個結果,如豆腐乳、零食、堅果、調味品、水產品、肉類等,而「綠色、有機、天然、環保」則是這些自製食品網店最響亮的招牌。

  在一家名為「鄉巴佬」的初級農副產品網店,記者看到,該店內售賣的梅菜乾、筍乾、番薯乾等原材料均產自自家田園,晾曬過程也是自家人親手製作,沒有經過任何的食品安全許可和檢測。「我們包裝使用的是自封袋,快遞的時候再加一個紙箱,沒什麼問題的。」店主表示,就連包裝袋都是自己買的白色塑料密封袋。

  店老闆告訴記者,按照該平臺(淘寶網)此前的賣家規則,對於預包裝食品,賣家必須填寫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即QS),還需要上傳食品標籤圖,否則食品將無法上架。這對清退「三無食品」能起到一定作用。

  面對「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規定,這類賣家又要何去何從?一位淘寶店主告訴記者,這樣「恐怕以後沒得玩」。賣家小何也告訴記者,「曾經想過開個實體店做批發生意,但是要辦理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等證件,再加上租金,並且還要人手打理,不如在網店上售賣。如果現在開網店也要營業執照的話,估計就只能做線下的批發生意了。」他表示。

  記者了解到,在實體店的監管體系中,有包裝的食品屬於生產加工範圍,應有食品生產許可證,也就是質監部門核發的QS證。而銷售食品的店鋪,則應有食品流通許可證。顯然,和小何一樣,電商平臺上的眾多食品賣家,並無任何部門頒發的證件。而他們要取得QS證或者食品流通許可證,必須在生產場地、生產規模、管理模式等方面符合相關法律的要求,成本上的投入太大,這也註定他們較難轉成正規軍。

  外賣平臺:

  公布證照信息 購買食品安全保險

  「消費者使用美團外賣,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通過在線等方式提交醫療證明等相關材料後,即可獲得眾安保險的賠付。」面對已經公布的「緊箍咒」,正在大幅圈地擴張的O2O外賣平臺已經行動起來。記者從美團外賣了解到,該公司攜手保險公司為美團外賣的在線商家提供食品安全責任保險。

  記者看到,參加保險的商家會在頁面上顯示「保」字樣,表示已經參與了保險賠付活動。

  負責該保險的產品經理介紹:「引入網際網路保險為消費者提供保障,簡便可行,也讓消費者更有安全感。長期來看,從這一環回溯、倒逼上遊各個環節加強食品安全生產,在各個環節網際網路化、數位化程度越來越高的大趨勢下,食品安全問題是可以部分解決的。」

  除了購買保險之外,「餓了麼」、「美團」、「百度」等幾家在線外賣訂餐平臺還加強了對入駐商家的證照審核,記者發現部分無證照餐飲商家已經處於歇業狀態。

  記者登錄「美團」和「餓了麼」兩大平臺發現,一些商家已經在餐飲網店頁面的「商家詳情」位置公示營業執照、餐飲經營許可證等證照信息。按照指示位置,記者隨即走訪了位於西門口地鐵口、東山口和小北附近的數家餐飲店,發現上述店鋪均有工商登記營業執照和食安部門頒發的安全證書。

  微商平臺:

  僅對加V公眾號進行認證

  隨著微商的興起,攻佔朋友圈的除了面膜之外,還有眾多的「私房秘制」美食。秘制滷菜、私房烘焙、祖傳招牌菜……只要你加對方微信、在線支付,美食就會送上門。

  市民王女士就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每日推介私房秘制美食,從臘腸到蛋糕,甚至菜餚的半成品,只要通過微信下單,就可同城收貨,然後完成交易。自己在廚房做的菜品怎樣保證安全和衛生?對此,王女士表示,「來諮詢的一般都是通過朋友介紹的客戶或者回頭客,出品完全是自己憑良心做,要說監管,還真沒有。」

  上月初,市民小侯為過生日的朋友特意在微信上訂購了一款私房秘制千層榴槤蛋糕,本想表示心意,誰知兩人吃完後第二天便拉了肚子,這讓她再也不敢相信朋友圈內的「私房美食」。

  記者從微信認證處了解到,加V的商家都是完成了微信認證的,騰訊對微信公眾帳號申請主體進行主體合法性審核及相關權利資質的審核。打開一家加了V的公眾號,記者看到,該企業的全稱、工商執照註冊號碼、經營單位、企業類型、企業成立時間、營業期限等均可查到。

  而對於沒有經過V認證的個人公眾號,微信暫時沒有監管措施。(文/記者杜萌)

相關焦點

  • 食品安全標準如何落地:增硬性標準 嚴設準入門檻
    近年來,各種食品安全的謠言層出不窮,無論多「無稽」,總會有人信,可謂陷入了「塔西佗陷阱」。這種「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後果很嚴重,既消解了全社會對食品安全的基本信任,也給相關產業和領域造成了巨大損失。  實際上,要想解決食品安全信任問題,必須從食品安全本身上下功夫。  2015年10月1日,我國新修訂《食品安全法》施行。
  • 最高法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一)
    攝影:胥立鑫為正確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2020年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13次會議討論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下稱《解釋》),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一、 解釋制定的背景「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 炒花蛤引食物中毒被罰5萬 廈門食品安全典型案例公布
    (資料圖/記者黃曉珍攝)­  今年,廈門市將全面落實「四個最嚴」要求,著力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食品安全隱患「大抽檢、大排查、大整治、嚴打擊」專項行動,力爭年底通過「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驗收。
  • 最高法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司法解釋 電商平臺未盡義務將承擔...
    本報北京12月9日訊 記者蔡長春 董凡超 見習記者趙婕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及典型案例。
  • 【權威發布】最高法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一)和典型...
    攝影:胥立鑫為正確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2020年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13次會議討論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下稱《解釋》),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一、 解釋制定的背景「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 最高法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一)和典型案例
    攝影:胥立鑫為正確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2020年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13次會議討論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下稱《解釋》),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堅決落實「四個最嚴」全力守護食藥安全
    聯合網訊 近日,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出臺《關於在食品藥品執法辦案中落實「四個最嚴」要求若干問題的意見》,要求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堅定不移落實「四個最嚴」,堅決打擊各類食品藥品違法行為,加大典型案件曝光,以敢於擔當盡責、嚴格監管執法的實際行動,向全社會釋放市場監管部門有案必查、查案必嚴的強烈信號。
  • 合肥:淘寶店鋪售賣自製「川貝枇杷膏」 經查未加川貝母
    1.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對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的食品經營者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案。該公司在明知某包子鋪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仍讓其在公司的網絡交易平臺上進行銷售活動。受到責令改正違法行為、罰款10萬元的行政處罰。2.褚某銷售標籤不符合法律規定牛肉及未按照法律規定履行進貨查驗制度案。
  • 李傳卿:食品安全要出重拳嚴治理以重典治違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傳卿說,維護食品安全,是一個大事業、大工程,既任重道遠,又刻不容緩;既有其艱巨性、複雜性和長期性,更有其緊迫性。這幾個月來,連續發生的「瘦肉精」、「染色饅頭」、塑化劑等食品安全問題,雖然各級政府和部門連續出拳,不斷加大整治力度,但百姓仍然擔憂。我認為,問題的關鍵還是實施食品安全法不到位。
  • 兵團全面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能力 「四個最嚴」確保舌尖安全
    記者從兵團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2020年以來,兵團食品安全委員會大力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全面提升食品安全工作能力和監管水平,兵團食品安全形勢總體向好。據了解,兵團各級全面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八項監測預警機制」,推動建立冷鏈食品追溯體系和追溯平臺,嚴把「入口關」「監管關」和「應急關」,深入排查冷鏈食品疫情傳播風險。把好食品安全前端關口,全年共完成農產品和食品抽檢13714批次,達到每千人4.2批次,超額完成國務院食安委考核目標,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達99.57%;支持兵團「優質糧食工程」建設,實現兵團糧食監測全覆蓋。
  • 淘寶店鋪售賣自製「川貝枇杷膏」 經查未加川貝母
    6.安徽藝術職業學院食堂生產經營含致病性微生物食品案。2017年2月16日,5名考生在安徽藝術職業學院食堂就餐後發生腹瀉,經調查,原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火腿肉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當事人生產經營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火腿肉熟製品的行為被依法給予10萬元行政處罰。
  • 落實「四個最嚴」 全力守護食藥安全 歐克斯飲品被罰近40萬!
    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出臺《關於在食品藥品執法辦案中落實「四個最嚴」要求若干問題的意見》,要求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堅定不移落實「四個最嚴」,堅決打擊各類食品藥品違法行為,加大典型案件曝光,以敢於擔當盡責、嚴格監管執法的實際行動,向全社會釋放市場監管部門有案必查、查案必嚴的強烈信號。
  • 株洲食品藥品安全10個典型案例發布/支招安全飲食用藥
    市食藥監局黨組書記、局長晏首先發布新聞  紅網株洲站9月10日訊(分站記者 若葉 通訊員 李卉)今天上午,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外發布2014年度食品藥品安全典型案例,並就如何科學、安全地飲食用藥答記者問。
  • 10月1日起食品「QS」標誌取消 將由「SC」加14位阿拉伯數字替代附...
    所以10月1日後大夥去超市買東西一定要看清下面這個標識!新《食品安全法》早在2015年10月1日開始施行,作為新《食品安全法》的配套規章,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制定的《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也同步實施。那麼《辦法》實施後,對3年後的消費者來說有哪些改變呢?有哪些是要注意的呢?
  • 家庭自製食品淘寶微店賣得歡 證件不齊者並未被下架
    原標題:家庭自製食品淘寶微店賣得歡 證件不齊者並未被下架   新《食安法》實施滿一個月 記者調查電商自製食品售賣情況   新《食安法》實施一個月以來,被帶上「緊箍咒」的自製食品仍然在淘寶、微店等線上平臺賣得歡。記者調查多個平臺上售賣自製食品的商家,他們表示暫未收到要求補齊證照。
  • 15樓財經 外賣、網購、進口食品的安全誰來負責?最高法給出司法解釋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這一解釋明確了食品不合格生產者、經營者不得推諉責任;提供免費餐食,安全責任不能免;電商銷售食品安全問題,在平臺對商家未履行審查義務的情況下,也要承擔連帶責任;進口食品必須符合我國相關標準要求等。
  • 食品安全責任如何界定?關於食品安全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為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解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施行後司法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統一裁判尺度,最高人民法院起草了《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徵求意見稿)。
  • 簡述我國食品安全工作近年發展歷程
    2015年10月1日,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首次確定了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工作原則,對百姓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作了詳細規範,同時也從民事、行政、刑事方面加大了懲罰力度。
  • 最高法發布食品安全民事糾紛典型案例
    【簡要案情】2018年10月22日,李某在某購物廣場購買「嗆面饅頭」一袋,該商品外包裝載明該食品保質期至2018年10月20日。購買後李某發現該食品為過期食品。2018年4月,吳某在該公司的網絡店鋪購買一盒天然蟲草素含片。該商品的外包裝標註生產日期為2018年2月9日,保質期24個月,產品參數顯示了涉案產品的生產許可證標號以及執行許可證標號。吳某收到商品後認為與平臺頁面顯示信息不符,向當地食藥監局投訴。
  • 食品安全又一年!2019食品安全事件盤點
    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發布2019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該意見簡化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修訂流程,提出要加快制修訂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食品汙染物、致病性微生物等食品安全通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