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們家有錢嗎?」你的回答會影響孩子一生!

2021-01-11 騰訊網

樂爸說: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節儉,但有些父母節儉「過了度」,天天和孩子哭窮,不但鍛鍊不到孩子,反而會剝奪他內心的安全感,貧窮會沁入孩子的骨子裡,侵蝕他的氣質和風度。

01

媽媽,咱家有錢嗎?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

「媽媽,你一個月掙多少錢呀?」

你家的孩子會問你這些問題嗎?前幾天,我就措不及防地遭遇了這個問題,作為一個並不富裕的媽媽,我有點尷尬,於是給孩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孩問他的爸爸:「我們家有錢嗎?」

他的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通過你的勞動獲得金錢。」

另一個小孩問他的爸爸:「爸爸,我們家有錢嗎?」

爸爸回答他:「我們家有很多錢,將來這些錢都是你的。」

然後我問辰辰:你覺得等這兩個小孩長大後,會怎麼樣?他們誰會更有錢?

辰辰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第一個會更有錢,他因為沒錢才會努力去掙錢,而第二個,他覺得自己已經很有錢了,花起來就大手大腳,時間長了,就會變成窮光蛋。

我笑道:嗯,你說得有道理。父母再有錢,和自己也沒關係,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靠自己。

其實我們可以做這樣的分析:

第一個小孩聽了爸爸的話會獲得以下幾方面的信息:

1、自己的爸爸很有錢,但爸爸的錢是爸爸的;

2、爸爸的錢是通過努力得來的;

3、我如果想有錢,也得通過勞力和努力獲得。

獲得了這些信息,這個孩子就會很努力,對人生也會有很多期許。他也想通過努力像爸爸一樣獲得財富,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財富,精神財富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第二個小孩聽了爸爸的話獲得的信息是:

1、我爸是有錢人,我們家有的是錢;

2、我爸的錢就是我的錢;

3、我不用努力就已經有很多錢了!

於是,當孩子長大接手父親的財富以後,便不會知道珍惜和努力,應了古語的「富不過三代」!這位爸爸傳給自己孩子的僅僅是物質財富,沒有精神財富作依託,物質財富是一把「雙刃劍」。

不同的回答決定不同的教育,不一樣的教育決定不一樣的人生。

很顯然,第一位爸爸的回答可以幫助一個孩子建立正確的財富觀和人生觀,使其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實幹家,而第二位爸爸的回答只能讓孩子成為軟弱無能的「啃老族」。

作為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履行這些責任和義務中成長。與其想著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不如培養孩子追求最好一切的能力。

教孩子怎麼成為一個有錢人,而不是只給他錢。

02

如何從小正確培養孩子的財商?

財商與智商、情商一樣重要,應該從小培養兒童的理財能力。

3歲:辨認錢幣,認識幣值、紙幣和硬幣。

4歲: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如畫筆、小玩具、小食品。最好有家長在場,以防商家哄騙小孩。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並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自己的錢」意識。

7歲:能觀看商品價格標籤,並和自己的錢比較,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

8歲: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並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如賣報、通過簡單的勞動獲得報酬。

9歲:可制定自己的用錢計劃,能和商店討價還價,學會買賣交易。

10歲:懂得節約零錢,在必要時可購買較貴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車等。

11歲:學習評價商業廣告,從中發現價廉物美的商品,並有打折、優惠的概念。

12歲:懂得珍惜錢,知道來之不易,有節約觀念。

12歲以後,則完全可以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活動和理財、交易等活動。

03

孩子要樹立哪些正確的金錢觀?

(1)

錢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孩子的觀察和學習能力很強,只要帶孩子逛幾次商店,錢的用處便會樹立在孩子心中,所以一味限制孩子用錢是沒有用的。

家長們可以定期給孩子一些錢,鼓勵孩子們合理地消費掉。在孩子每次消費後,和孩子及時地交流一下購物的感受。如問一下孩子:這次消費是否必要、是否合理、自己是否滿意?通過交流,幫助孩子總結經驗和教訓,慢慢地幫助孩子梳理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

(2)

錢的知識與道德教育有緊密聯繫。

孩子懂得錢應該經過勞動賺得後,便產生愛惜錢的心理,引起儲蓄行為,避免浪費。我國當前某些學校學生對錢毫不珍惜,任意揮霍浪費,與缺乏理財教育有關。

(3)

懂得節約錢,計劃開支,養成良好的習慣。

美國洛克菲勒財團的創始人洛克菲勒在童年時代,祖父每周給他10美分零用錢,到周末檢查是否增加,迫使小洛克菲勒到街頭賣報,養成勞動賺錢的觀念。

而股神巴菲特6歲開始儲蓄,每月30塊,13歲時,他有了3000塊,買了第一隻股票。

(4)

在金錢方面給予孩子安全感

有一些家長為了杜絕孩子養成大腳大手的壞習慣,於是就在孩子面前「藏富」「哭窮」,但是這種做法需要適度。大家想,一個整日看著父母為錢發愁、抱怨的孩子,能專心致志地學習嗎?內心會非常自信嗎?

所以在孩子成年以前,家長要以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一定會保證你上學、生活的費用,你不用擔心。但長大了你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財富。」

這種承諾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孩子的內心安定了,智能才能得到良好的發揮。

結語

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不看重金錢是一種美德,這沒有錯,但需要明確的是,教育孩子不看重金錢的根本目的是減少攀比心和虛榮心,而不是讓孩子不在乎金錢,大手大腳,更不是讓孩子坐享其成,讓孩子變成啃老族!金錢,是每個人進入社會的一門必修課,請教給孩子,宜早不宜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別人家那麼有錢?」你的回答,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和天天一家人告別之後,奕奕突然向媽媽提出了這個讓她茫然無措的問題。奕奕與天天的對比其實並非個例,而與奕奕類似的問題也困擾著無數家長。自己家經濟條件不如別人,被人比下去了,還被孩子問出來了,這叫家長怎麼回答?
  • 「媽媽,為什麼咱家窮」,2位媽媽不同回答,孩子的未來被影響了
    當一個孩子提問題,家長的回答方法會影響他的一生。家長在素質方面和文化方面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孩子向父母提問題的時候,父母應該好好思考,再回答,不可以隨便說。可能家長隨便說的話就改變了孩子的將來。
  • 孩子問:為什麼我們家這麼窮?這位媽媽的回答很出彩
    其實家長對待金錢的觀念和看法,對孩子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孩子的金錢觀一般都是小時候形成的,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如果孩子問你:為什麼我們家這麼窮,別人家都那麼有錢?家長的回答很關鍵。這位寶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級別上次跟鄰居楠姐一起去接孩子放學,回家的路上,楠姐的兒子突然問了一個問題:「媽媽,為什麼我們班好多同學都有好多零花錢,而我卻這麼少呢?是不是因為我們家太窮了?」
  • 爸,你掙的錢,為啥要拿給媽媽管,你的回答,極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三、你給孩子說的話,都是在給孩子指出一個思考方向,思考的方向在哪裡,結果就在哪裡所以,當孩子問你:「爸,你掙得比媽媽多,為啥還要把錢錢拿給媽媽管」時,你的回答就至關重要,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四、你對伴侶的肯定與欣賞,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榜樣與回答當你面對孩子這樣一本正經的發問,你不是匆匆忙忙的隨口一答,而是坐下來,耐心地告訴孩子:「哇!寶貝,你對咱們家的事情觀察得好細緻呀,對你的觀察與思考好欣賞哦!
  • 「媽媽,過年你會給我多少紅包?」這媽媽的回答,盡顯高情商
    案例 張女士有一個上小學的兒子叫小明,現在不是還有一個月左右就要過年了嗎,小明有一天回到家就問張女士:"媽媽,過年你會給我多少紅包?"
  • 「媽媽,他們說我長得醜」,聽到這句話,你的回答會影響孩子一生
    文丨福林媽咪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惡意的言論攻擊,比如:「你真胖」、「你真醜」等等,這些會讓孩子覺得無比的難過,會在心裡想:「我真的這麼差勁嗎?」父母的這兩個回答對於惡意攻擊的抵抗力基本為零。那如何真正的解決問題呢?看看下面這個故事,或許會有一些收穫。朵朵放學回到家後,朵媽一眼就看穿了朵朵的不開心。「朵朵,怎麼了?學校有人欺負你了?」「他們說我長得醜」朵朵聲音低啞的說道。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3位媽媽的回答,改變了孩子一生
    於是,當家長讓孩子去讀書或者逼迫孩子去讀書的時候,孩子們總會問家長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看似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是家長的回答卻會對孩子的人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句諺語同樣適用於這位媽媽對孩子為什麼讀書的回答。讓孩子讀書,可以讓孩子得到領悟,得到智慧,得到經驗,從而去應對各種各樣的生活變化,處理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幫助其順利的度過一生。
  • 「媽媽,我的生日禮物呢?」你的回答影響孩子的一生
    作者:文染(爸媽進化論主筆)昨天,去幼兒園接兒子放學時看到了這樣一幕,一位小男孩問他媽媽:「媽媽,今天是我的生日,你給我準備了什麼禮物呀?」男孩媽媽聽了稍愣了一會兒回答道:「寶貝兒,真是對不起,媽媽最近工作忙,一時忘記了,下次一定給你補上。」
  • 「媽媽,我學不好語文!」你的回答影響孩子的一生……
    研究表明,父母如何看待失敗(失敗是好事還是壞事)會影響到孩子對才智的認識是固定型思維模式,還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兒子初二時在語文學科上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每當他準備放棄時,自我懷疑時,我們都不斷的鼓勵他,給他在學科每個環節找問題,一起商量解決辦法。
  • 「媽媽,我可以吃糖嗎?」你的態度,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誠然,讓孩子少吃糖,對孩子的身體是有益處的。但孩子完全沒有吃過糖,對他真的好嗎?對此,網友們表示:「這樣的精細教育其實沒有必要!」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媽媽談「糖」色變。孩子無節制吃糖,對身體有害,因此,很多媽媽嚴格控制孩子進食糖果。曾見過一個小孩,八歲都沒有嘗過糖的味道。曾有一位虎媽說,她對孩子吃糖管得過於嚴格。
  • 「媽媽你為什麼非得去上班?」父母這樣回答,孩子一生受益
    小侄子沒有再鬧,而是低聲地嘟囔道:「原來爸爸媽媽那麼辛苦。」眼前的一幕,讓人不禁思考:被孩子問及父母為什麼要去上班時,我們能給的答案就只有不去上班就沒錢買玩具、買衣服嗎?雖然這只是拿來搪塞孩子的藉口,但我們卻忽略了言語帶給孩子的影響。父母隨意一句「工作就是為了賺錢,為了給你買玩具」,其實會固化孩子對工作的片面認知,最終影響孩子對職業、生活的看法,甚至是孩子的格局。
  • 「爸爸媽媽,咱家有錢嗎?」,這個問題如果問到你你會怎麼回答?
    「媽媽,咱家有錢嗎?」「爸爸,咱家有多少錢啊?」「媽媽,壓歲錢我可以自己保管嗎?」相信不少的家長肯定都被自己的孩子或多或少的提過這樣的問題。馬上也快過年了,其實對很多小孩子來講,過年有那麼重要嗎?或許很重要,但重要的絕對不是因為過年這件事,更多的或許是因為【壓歲錢】吧!
  • 孩子:我被打了可以還手嗎?媽媽的回答高情商,影響孩子的一生
    當然我們不能把原因歸咎於孩子多樣的性格,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無權評價他人的性格是好是壞。我們父母應該做的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保護他們的同時,教會他們道理。
  • 當孩子問「咱們家有錢嗎?」這位爸爸的回答讓人拍案叫絕!
    女孩回答到:「爸爸,我都不想彈鋼琴,我今天什麼都沒有學會。」爸爸有點生氣了說:「你這一節鋼琴課這麼貴你不好好學就是在浪費爸爸媽媽的血汗錢。」女孩轉臉問爸爸:「爸爸,咱家不是很有錢嗎?」爸爸的回答很是震驚到我,說:「咱家的錢是爸爸媽媽掙的,所以是屬於爸爸媽媽的,不是你的呀。」爸爸給的回答真的是與其他父母不一樣,無形中給孩子樹立了正確的金錢觀。
  • 當娃問:「媽媽,你會死嗎?」,寶媽怎麼答影響孩子一生
    關於孩子的死亡教育,很多時候都是孩子主動問家長。前幾天,諾諾家的小貓咪死了,諾諾親眼看著它抽搐、口吐白沫而亡,感到非常害怕,從此以後她的身邊再也沒有咪咪了。晚上睡覺前,4歲的諾諾第一次問媽媽關於死亡的話題,她說:「媽媽,你也會死嗎?」
  • 孩子說:「媽媽,別人都不和我玩」怎麼辦?你的回答將影響他一生
    當孩子發出疑問時,有些父母也敷衍了事,或者直接說:「你現在還太小,你不懂,等你長大就明白了。」 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智力水平、道德發展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高,年幼兒童一般不能理解很多成人世界的道理,但是適當的引導依然很有必要,這會給他們的行為起到定向作用。
  • 「媽媽,他不和我玩」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性格,更影響著他的一生
    不僅僅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也可能讓他們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出現障礙。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呢?1、安撫孩子當孩子失去一個夥伴以後,孩子的內心是非常複雜的。有時候他們之間還會產生一些情緒,很長時間關係都無法複合,所以內心顯然是有情緒的。
  • 別人誇自己孩子時該如何去回答?不同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別人誇自己孩子時該如何去回答?不同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大多數的父母在面對自己孩子被誇將這件事都始終秉持過分謙虛的作風,無論孩子做得有多優秀,面對來自外界的誇獎時總會謙虛稱孩子就是瞎玩,比起別人來差遠了。
  • 面對孩子的問題,家長的回答會影響孩子一生
    這時候媽媽總是說:「你不上學,將來就得掃地,撿瓶子」。相信這句話很多父母都這樣說過吧?還有的父母會給孩子擺事實講道理,告訴他們上學的意義,聽過一個故事:當你的孩子不好好學習時,你可以帶他去客運汽車站,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這幾個地方參觀下。讓他們親身感受下這些不同階層人們的生活,談吐,舉止有什麼不同,他們的學習好壞就意味著長大後,他們過什麼樣的生活。
  • 孩子: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你的回答正在毀掉他的人生格局
    導讀:孩子: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你的回答或許會毀掉他的人生格局「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在我們離開家門的時候,孩子是不是經常會問這個問題?孩子不捨得媽媽離開,想讓媽媽陪他玩。到底該怎麼回答孩子呢?常常讓我們左右為難。我們有時會脫口而出,但是想想又有很多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