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兇宅」能否撤銷房屋買賣合同 法官:忌諱「兇宅」並非良俗不...

2021-01-08 中國青年網

  買房人購買房屋後,裝修過程中聽到鄰居議論,得知該房屋曾發生煤氣中毒致人死亡的事件。買房人認為賣房人隱瞞房屋系「兇宅」,存在欺詐行為,隨即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房屋買賣合同,並要求賣房人賠償裝修費等損失。

  近日,新疆烏魯木齊市頭屯河區人民法院審理此案後依法判決,駁回買房人的訴訟請求。法院認為,忌諱「兇宅」並非良俗,不應提倡,更不能運用法律的手段進行調整及保護。

  據悉,2018年10月,烏市市民郭某經二手房信息部介紹,與時某籤訂了購買位於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某小區的房屋買賣合同後,交付了房款135000元和中介費3000元,並將該房屋進行了過戶。

  郭某在裝修房屋時聽鄰居議論,才知道該房屋曾發生煤氣中毒致人死亡的事件,心裡一直不舒服,認為時某在出賣前隱瞞房屋是「兇宅」事實真相,是欺詐行為。

  今年8月5日,郭某將時某以買賣合同糾紛訴至烏市頭屯河區人民法院,請求判令撤銷雙方於2018年11月2日籤訂的房屋買賣合同;判令時某將購房款135000元返還給郭某,郭某將房屋返還給時某;判令時某賠償稅款1753.28元,房屋裝修款38000元。本案訴訟費由時某承擔。

  時某辯稱,其父母是十幾年前因煤氣中毒在該房屋去世,屬意外事件。父母去世後該房屋出租8年,中介公司帶郭某去看房時,並未詢問關於房屋這方面的相關問題,現其與郭某交易已結束,不存在任何欺詐行為,故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頭屯河區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該房屋原系時某父母居住,2010年,時某的父母因煤氣中毒在該房屋中去世,時某於2011年9月至2018年10月將該房屋對外出租,該房屋所有權人登記為時某。

  2018年11月2日,郭某與時某籤訂了一份房屋買賣合同,該協議約定郭某購買涉案房屋,雙方在合同中「權屬瑕疵保證上」約定:「賣方(時某)保證權屬清楚,無債權債務糾紛;買方(郭某)對上述房產具體情況已充分了解。」雙方均在協議上簽字。

  郭某通過銀行轉帳、現金交付等方式向時某交付房款135000元,時某出具收條予以認可,郭某還另行支付了中介費3000元。2018年11月12日,郭某將涉案房屋過戶,並交納稅款1753.28元。

  此後,郭某在裝修房屋時聽說涉案房屋中發生二人煤氣中毒致死案件,與時某產生糾紛。

  頭屯河區人民法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均應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自己的權利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本案中,郭某與時某於2018年11月2日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應當受到保護。

  法院認為,此案的爭議焦點是「兇宅」能否成為合同撤銷的理由。現實中,人們對「兇宅」普遍存在忌諱和恐懼。實質上,「兇宅」不是法律上的概念,而是一種民間習俗。民間理解的「兇宅」是指曾發生人為因素致人死亡的或地處異常地段的房屋,或者自殺、他殺、兇殺等人為因素致人非正常死亡的房屋,它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而非源於人們的主觀感受。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此案中,經庭審核實,時某的父母系意外事件身亡,在籤訂合同時郭某未詢問關於該房屋是否涉及「兇宅」的相關事實,應當視為郭某對合同約定的「買方(郭某)對上述房產具體情況已充分了解」。現郭某無證據證實時某與中介公司惡意串通、故意隱瞞事實真相,故郭某認為時某存在欺詐的行為舉證不足,該合同合法有效,不屬於可撤銷的合同。

  此外,法院認為,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因意外事故、其他各種原因在家中身亡的事件也大量存在於現實生活中。如果以此為標準,就將此類房屋定性為「兇宅」,不僅與民法的善良風俗相悖,也破壞了社會秩序,更不利於社會文明的進步發展。此案涉案的房屋符合使用條件,亦不存在自殺、他殺或兇殺因素,且房屋自2011年至今對外出租已近十年。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四十四條之規定,法院依法作出判決,駁回此案原告郭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相關焦點

  • 忌諱「兇宅」並非良俗不予支持
    忌諱「兇宅」並非良俗不予支持  買了「兇宅」能否撤銷房屋買賣合同法官釋法  □本報記者潘從武  □本報通訊員張麗華  買房人購買房屋後,裝修過程中聽到鄰居議論,得知該房屋曾發生煤氣中毒致人死亡的事件。
  • 誤買「兇宅」,《房屋買賣合同》能否撤銷?
    韓某要求解除《房屋買賣合同》,返還購房款。問:韓某是否可以主張解除《房屋買賣合同》?該案屬於典型誤買「兇宅」,那麼該《房屋買賣合同》是否可以解除呢?「兇宅」並非法律概念,而是實踐中約定俗成的概念。一般認定房屋是否為「兇宅」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死亡形式;二是死亡地點;三是死亡時間。一,死亡形式。
  • 購房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入「兇宅」,買賣合同可撤銷
    新京報訊(記者 吳淋姝)11月26日,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在涉「兇宅」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新聞發布會上稱,購房者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到
  • 購買到兇宅可以申請退房嗎?
    購買二手房面臨很多問題,其中一項就是讓人毛骨悚然的「兇宅」,我傾其一生積蓄買到兇宅能「全額退款」嗎?什麼樣的房子在法律上才被認定為「兇宅」呢?買了「兇宅」因心生忌諱而要求退房,是正當理由還是迷信?元芳,你怎麼看?
  • 上海夫婦買到13年前「兇宅」,要求撤銷合同,法院這樣調解……
    每經編輯:畢陸名生活中,一般人聽到「兇宅」都會退避三舍,但上海朱某夫婦在買房時就不幸中招,居然用市場價買了個「兇宅」還是「三手」的!近日,上海金山法院審結了這起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怎樣才能區分是否「兇宅」呢?該起案件最後是如何處理的呢?
  • 【建緯武漢觀點】從相關案例看「兇宅」買賣合同的解除
    本文現結合相關案例就二手房買賣合同糾紛中買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兇宅」能否主張撤銷合同以及獲得支持的問題分析介紹如下,以供交流學習。」,法院認為陳某訴請撤銷房屋買賣合同,不符合合同法規定可撤銷合同的法定事由,其基於合同撤銷而要求代某返還定金的訴請,也不予支持。
  • 買房買到兇宅怎麼辦?
    「第二天就去看房了,房東說他要移民了,留著房子沒用...比市價低幾個點吧,環境還不錯、挺安靜的,房東也比較急,沒做啥『調查』,就買了...」劉某說。於是兄弟幾個湊了個全款,籤了合同,轉天就交房入住了。住了大概10天左右,老太太感覺越來越不對勁,在樓下聊天的時候住戶李老太太悄悄告訴她:這個房子裡剛死過人。
  • 誤買「兇宅」怎麼辦?法官:堅持誠信守法 助力和諧安居
    「兇宅」是基於我國特定傳統背景產生的概念,隨著近年來房屋買賣市場的發展,涉「兇宅」類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屢見不鮮。豐臺法院南苑法庭法官林丹竹介紹,現場她還介紹了三起豐臺法院審理的關於涉「兇宅」買賣合同糾紛的典型案例。案例一裁判要旨:購房者在不知情情況下購買到「兇宅」,買賣合同可撤銷。
  • 北京兇宅資料庫已登記3000套 法官:買到兇宅可起訴退房!
    今年33歲的李先生(化名)花268萬元在海澱區某小區買了一套房屋,後聽鄰居議論才得知,這套房屋中曾死過兩個人,是典型的「兇宅」。在發現有媒體旁聽後,李先生一方為避免媒體了解「兇宅」情況,當庭撤訴。    能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是許多來京打拼者的夢想。辛辛苦苦攢錢買了房子,突然被告知買到的房子是兇宅怎麼辦?海澱法官盧秋稱,我國《合同法》規定,違背誠信原則合同可撤銷。中國傳統文化幾千年來看,中國人最講究的就是風水,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如何去規避購買到兇宅以及遇到兇宅在風水上如何化解?
  • 女子花上百萬買房後得知死過人 法院:不算兇宅
    餘姚的溫女士前段時間買了一套房子,現在想轉手賣人了,卻發現自己手上的這套房子,是「兇宅」。  這讓她很不淡定,生怕這套房子砸在自己手裡,於是向餘姚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撤銷跟前房主金先生的房屋買賣合同,退回房款並賠償相應損失。  昨天,錢報記者從餘姚人民法院了解到,由於對「兇宅」的定義有偏差,法院駁回了溫女士的訴訟請求。
  • 買婚房卻買到兇宅 被告稱意外死亡不算兇宅
    「他沒有疾病,感情上也沒問題,所以不是自殺也非他殺,而是意外事故,房子不是兇宅。」崔女士說。  鏈家被告行為構成欺詐   庭審中,被告席上的鏈家地產代理律師態度鮮明地表示,賣家違反了誠實信用與公序良俗原則,構成了欺詐,故同意撤銷合同。   該律師稱,鏈家地產確認了房子的產權情況,盡到了審核義務。
  • 男子剛買套二手房,就聽說是「兇宅」
    現代快報訊(記者劉遙)南京有一男子,買了套二手房後,開開心心搞起了裝修,誰料裝一半突然聽說樓上數月前摔死過人,事發地點就摔在他房子的窗戶附近。男子頓時不想要這套房了,覺得這是一套「兇宅」,他把原房主和中介訴至法院,要求撤銷購房合同並退款。法院認為,這套房子並不能認定為「兇宅」,但原房主在賣房時隱瞞了墜亡事件,違背誠信原則。近日,在法院的主持下,原房主支付了5萬元補償款。2019年8月,張某在中介的幫忙下,在南京看中了一套心儀的二手房。
  • 「杭州殺妻案」房子變「兇宅」,看看法律怎麼說
    「兇宅」一般會低於市價10%-30%銷售,賣家為了不吃虧而隱瞞房子的「黑歷史」,不知情的買家按市價購買後方知上當,產生糾紛往往鬧到法院。案例1:2019年2月,汪某將位於廈門市集美區的一處房產賣給胡某,房子過戶後,胡某得知,2013年該房曾有二女一男燒炭自殺。原告(胡某)以重大誤解為由,請求撤銷房屋買賣合同。
  • 買了這樣的兇宅可以退房
    好好的屋子成了「兇宅」,王某不答應了,拒絕支付房屋餘款,說不買了。 房東陳某也不答應:雖說發生兇殺案,但屋子本身沒有被破壞,又不是說不能住人。 雙方在平湖人民法院對簿公堂。 新買二手房 一夜成「兇宅」 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雙方各執一詞: 買家王某說,2012年8月初,他和陳某籤下一份房屋轉讓合同,約定以60萬元的價格買下陳某的房子,他當時先付了8萬元房款,約定剩餘50萬元在2013年年底前支付,陳某交房子。還有2萬元等辦理房屋權屬證書過戶時支付。
  • 北京兇宅資料庫 4000個小區900所兇宅 有你家嗎?
    這家公司認為的「兇宅」並非風水概念,而是指房屋的本體結構內發生警方認定的自殺、他殺、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住宅。  對於建立兇宅資料庫的原因,這家公司的相關人員稱是由於遭遇多次「兇宅」交易糾紛,並因此吃虧。「從目前國內的案例看,故意隱瞞『兇宅'信息,基本會被判撤銷合同。」
  • 裝修時才知新房竟是「兇宅」,賣家十多年不敢入住,上海一對夫婦憤...
    剛剛按市場價買來的房子,卻被鄰居告知是一間曾發生過兇殺案的「兇宅」。上海一對夫婦很生氣,認為賣家未如實告知房屋重要信息,於是向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買賣合同。事後,王某始終將房屋對外出租,直到朱某夫婦購得此房。得知真相的朱某夫婦果斷要求王某撤銷房屋買賣合同,返還購房款。協商未果後,朱某夫婦將王某訴至法院。朱某夫婦認為,涉案房屋內發生過非正常死亡的事情,會嚴重影響房屋的價值,造成房屋30%的價值貶損。他們是按市場價購買的涉案房屋。如若不解除房屋買賣合同,王某應返還30%的購房款。
  • 隱瞞「兇宅」信息,花數百萬買的房子能退不?答案來了
    「老百姓掏光家底兒買個房,竟然是兇宅!能後悔不?」據了解,隨著近年來房屋買賣市場的發展,涉「兇宅」類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屢見不鮮。11月26日,豐臺法院召開第三期「月說新案」新聞發布會,就近期發生在北京的3起涉及房屋買賣合同糾紛進行釋法。
  • 隱瞞「兇宅」信息 花數百萬買的房子能退不? 答案來了
    「老百姓掏光家底兒買個房,竟然是兇宅!能後悔不?」據了解,隨著近年來房屋買賣市場的發展,涉「兇宅」類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屢見不鮮。 11月26日,豐臺法院召開第三期「月說新案」新聞發布會,就近期發生在北京的3起涉及房屋買賣合同糾紛進行釋法。
  • 隱瞞「兇宅」信息 花數百萬買的房子能退不?答案來了
    「老百姓掏光家底兒買個房,竟然是兇宅!能後悔不?」據了解,隨著近年來房屋買賣市場的發展,涉「兇宅」類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屢見不鮮。11月26日,豐臺法院召開第三期「月說新案」新聞發布會,就近期發生在北京的3起涉及房屋買賣合同糾紛進行釋法。
  • 不小心買到了「兇宅」,可以退房嗎?
    雖然不排除部分人不在意房屋是否是「兇宅」,但如果是在意的購房人不小心買到了「兇宅」,此時應該如何處理?為此我們請來了北京大成(杭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房地產與建設工程部主任周朝魁律師,結合實際案例一起來聊一聊這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