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被馬季讚譽「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他和郭德綱是莫逆之交

2020-12-12 小方娛樂情報站

洛桑1968年出生於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天資聰慧,13歲考進中央民族學院音樂舞蹈系。1986年考入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成為一名舞蹈演員。但是隨著自控能力比較差,身體越來越胖,導致舞蹈事業舉步維艱,這時團裡的演員尹博林發展洛桑在模仿方面簡直是天才的存在,他說學逗唱樣樣精通,於是尹博林決定收洛桑為徒,兩個人合作演小品。

很快兩個人的小品火遍了大江南北,不僅登上了笑星爭先恐後想上的央視知名欄目《曲苑雜壇》,而且成功登上了明星們夢寐以求的央視春晚舞臺,成為不可多得配合默契的搭檔。洛桑和師傅尹博林很快憑藉小品《洛桑學藝》系列火遍大江南北,在94年被譽為最紅的笑星之一,當年的風頭超過了本山大叔。馬季曾親自為他手書,讚譽他在表演和模仿的能力「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恩師尹博林曾經評價過洛桑,說他就像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別人很難達到他的高度。天才是不可複製的,就只有這麼一個!

洛桑模仿的火車行進聲和鳴笛聲、鳥叫聲、架子鼓聲、長號聲、小號聲、卡通角色唐老鴨等,都是惟妙惟肖。他表演和模仿很多名人,比如趙本山、陳佩斯等。尤其他模仿世界歌王帕瓦羅蒂演唱著名歌劇《我的太陽》時的狀態,簡直和本尊一模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洛桑和郭德綱在1988年一起在北京全總工會說唱團打雜撿場過,並且成為了莫逆之交。當時他們倆一起上街,洛桑喜歡說外語裝外國人,郭德綱就跟在他後面假裝翻譯,逗得路人大笑不止,成為街上絕無僅有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郭德綱在節目中回憶說洛桑特別喜歡喝酒,酒量很好,好到可以就著白開水當菜也能繼續喝。1年之後,洛桑事業不盡如意,郭德綱更是度日如年,兩個人一起離開了北京。也是這一年洛桑遇上了恩師尹博林。

正當洛桑和師傅尹博林最當紅的時候,在1995年10月2日,洛桑在演出結束後因酒後駕車出現車禍事故,由於傷勢太嚴重不治身亡,年齡定格在了27歲,讓觀眾喜聞樂見的《洛桑學藝》系列就此終止,實在令人惋惜不已。後來尹博林在20年後說出了洛桑去世當天的一些死亡細節。

尹博林說:「當天洛桑參加了好幾場飯局,喝了不少酒。到最後一場時,在酒桌上遇到了一個中文很好的外國人,在互相介紹的時候,外國人表示不認識洛桑,這讓一直備受追捧的洛桑難以接受,喝了不少悶酒。沒等飯局結束,他未告知大家就提前離席了,當然晚上11點多,他自己駕車從北京西三環回家,西三環是三車道,當時洛桑沒有注意到一輛拋錨的卡車,結果就撞上了。送進醫院的時候就沒有了呼吸,結果洛桑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悲痛欲絕」。說到此處,尹博林也是淚流滿面。

英年早逝的洛桑,曾經給無數觀眾帶來歡聲笑語,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的音容笑貌。他的經歷也告誡大家一定要珍愛生命,為了自己和家人千萬不要酒後駕車!

相關焦點

  • 還記得笑星洛桑嗎?與郭德綱患難之交,20年後車禍原因終於曝光
    其實那個時候,洛桑不僅僅是好這口,更重要的是他藉此麻醉自己,以逃避不堪的現實罷了。在這期間洛桑認識了郭德綱,那一年,15歲的郭德綱第一次進京,在全總文工團跑龍套。兩個同病相憐的落魄年輕人借酒消愁,成了患難之交。因為洛桑漢名為楊洪,郭德綱還親切地稱他為「洪子」。在書《我叫郭德綱》裡,郭德綱曾說過:他真是極聰明,模仿力也是超常人。
  • 他是相聲天才,不輸郭德綱,卻英年早逝 網友:惋惜
    提到相聲,很多人會想到前有相聲大師,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馬季、侯耀文等等,如今相聲界赫赫有名的非郭德綱莫屬。相聲大師馬季曾這樣評價郭德綱:他的出現引起了社會對相聲的關注,很多人對相聲感興趣,開始思考相聲中的問題。我聽過郭德綱的相聲,我覺得他三十幾歲的人在繼承傳統和基本功上是下了工夫的,今天觀眾喜歡他是對他的回報,所以我希望郭德綱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把自己的表演更提高一步,起到帶頭作用。
  • 1995年,27歲的洛桑去世,車禍細節曝光,真相遠不止酒駕這麼簡單
    但是洛桑逐漸身體發福,似乎對表演之路不是很好,開始感到迷茫。這時候一個說唱團邀請他去幫幫忙,他便去了,在那裡他遇到了郭德綱。1988年,那是郭德綱第一次進北京,和陶大偉一起報考了全總文公團說唱團,還被洛桑一起打發到說唱團打雜撿場,這時候兩人就認識了,而且還成為了莫逆之交。5歲大的洛桑驚顫和郭德綱一起上街,兩人十分聊得來,洛桑喜歡說假日語裝日本人,郭德綱就跟在他後面假裝翻譯逗路人笑,一時間成為了街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一生俯首蘇東坡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邀月對飲在詩詞歌賦,書法,文化,人品等方面,蘇東坡在我的心目中,可以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來概括。他在宋朝宋詩宋詞及文化方面藝術成就是最高峰,包括到今天,也沒有人能超過他。他的藝術成就涵蓋許多領域,他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蘇東坡才學廣博,自成一家,詩詞文化獨樹一幟,集儒、釋、道各家精髓,於情於理,於智于慧,小事寓大智,小情博眾生。他的詩文雅俗共賞,於平常之景之人之事,寓哲理智慧。一曲「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令古今文人雅士驚嘆!
  • 那個有才的藏族小夥洛桑,郭德綱和他還有交情,一張欠條珍藏至今
    那個有才的藏族小夥洛桑,郭德綱和他還有交情,一張欠條珍藏至今《曲苑雜壇》這個節目是很多80後90後童年很喜歡的一檔央視的節目,就跟它的名字一樣播出的內容是關相聲、小品、評書等節目,當時這個節目中一個叫洛桑的小夥兒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歡。
  •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中的古人指誰,為什麼老師沒有細講?
    我們都知道這首詩中有一句千古名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也都知道它如今的含義指空前絕後、絕無僅有。但是如果要問其中的「古人」指誰,這句詩又蘊含著詩人怎樣的情感?我想很多人就不清楚了。那麼它的答案具體是什麼呢?
  • 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的一生真的可以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loser了。20歲參加考試,落榜!24歲直言參政,放逐!35歲隨軍遠徵,被貶!41歲被人陷害,冤死!如此專一的從頭衰到尾也著實是不容易。
  • 這首詩千古絕唱,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尤善屬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風骨」,為他後來革新文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來陳子昂進士及第,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但他生性耿直,關懷天下,直言敢諫,一度遭到當權者的排斥和打擊。更因為他的文章「歷抵群公」,得罪權貴,不受重用。這首《登幽州臺歌》是陳子昂寫於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
  • 唐詩閒讀:「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什麼樣的詩句才能寫出這種孤獨,唐詩裡寫盡這種孤獨的句子私下認為沒有能超過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原詩如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後升右拾遺(後世稱他為陳拾遺即緣於此),後因直言敢諫,被定為「逆黨」反對武后,由此株連下獄。在26歲、36歲時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頗有些遠見。38歲時,陳子昂因父老解官回鄉,不久父死,陳子昂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對陳子昂加以迫害,最終陳冤死獄中。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詩風骨格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
  • 趙本山背鍋多年 20年後博林一語道破死亡真相
    對於大多數小夥伴來說,洛桑這個名字可能感覺很陌生,但這個名字卻承載著70後、80後的歡笑記憶,也許屏幕前的某個人依舊記得在27年前的《曲苑雜壇》上一個嘴皮功夫了得的少年,如果他還活著,不知道喜劇界將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 1995年,洛桑因車禍離世,趙本山被懷疑,20年後博林揭開死亡真相
    當時央視的導演也是十分看好洛桑,覺得他是一個可造之才。 將他和搭檔博林精心包裝,兩人在當時都是家喻戶曉的笑星。 就在這時,團裡的演奏員尹博林卻意外發現了他的另一項才能:他有極強的模仿力和口技功夫。 02 曾經學過相聲的尹博林,發現洛桑模仿力極強。
  • 陳子昂最悲傷孤獨的詩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生不逢時,懷才不遇,是每一個有理想的人最大悲傷和無奈。陳子昂用《登幽州臺歌》進行了最完美的詮釋。陳子昂是唐代初年著名的文學家,他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但是他生性耿直,常常直言不諱的抨擊時政,為此權貴階級非常不喜歡陳子昂。武則天雖然賞識他的忠義,但是也並沒有重用他。並將陳子昂打發到了邊疆去了。
  • 《洛桑學藝》裡的洛桑,他也是相聲演員嗎?屬於什麼輩分?
    曾經有一個藏族小夥子,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度紅遍全國,他的出現讓整個相聲界為之一振,他和老師一起表演的節目《洛桑學藝》曾經被譽為相聲界的一股清流。 他就是洛桑,一顆划過相聲天空的璀璨流星。
  • 探詩中山河:唐詩—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登幽州臺歌》——(一首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磅礴之作)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刺探到這首詩背後隱藏的故事和蘊含的豐富情感。這首《登幽州臺歌》是初唐詩人陳子昂的作品,相比於「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句大氣磅礴的千古名句而言。陳子昂的名聲顯得並沒有這句經典名句來得聲勢浩大。
  • 「炒作」,陳子昂成功推出千古絕唱:「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品和人格是基礎。前幾天,稱不上富翁的「大衣哥」捐了20萬元支持武漢抗擊疫情。網絡上就有人出來說是「作秀」,「大衣哥」回應很「硬核」:「歡迎你也抱20萬來作秀!」這就是我們喜愛的朱之文,那些自我炒作而大紅大紫的,轉身就灰飛煙滅的事多了去了,原因你懂的。說到這兒,想到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作者陳子昂,唐代詩壇炒作的頂級高手,被人們傳為美談,芳香千年不減。
  • 【解鎖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卻看見唐詩...
    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11日訊(記者 戴璐嶺 攝影報導)「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就算你不熟悉陳子昂,那也一定讀過他的《登幽州臺歌》。他是孤獨痛苦的陳拾遺,他是唐詩變革的風向標式人物。近日,西南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何開四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專訪,為網友們講述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之一——陳子昂的故事。
  • 初唐詩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其中的「古人」指的是誰?
    關於初唐四傑,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駱賓王和王勃,他們確實也都留下了非常精彩的詩歌作品。以至於當他們遭受非議的時候,杜甫還專門寫詩為他們辯白,「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其實這樣的評價也完全適用於陳子昂。
  • 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豪氣沖天還是滿懷孤獨?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唐詩。其實在首詩,大家應該都已經是可以『倒背如流』了。但小編實在是覺得這首詩,真的非常的令人震撼又感動。所以還是想要的大家在欣賞一下。想必看到小編的題目,大家已經知道,這首詩的內容了。那小編就先從寫這首詩的作者和創作背景來給大家說起吧。陳子昂,唐前期著名詩人,據史料記載:幼而聰穎,少而任俠,年十七八,尚不知書。
  • 一首《落葉》,一種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孤獨和堅持
    只有斬斷與世事的牽連,才能保持一顆閒靜之心,觀照自身和宇宙。「重重」可以理解為重疊之重,表現落葉之厚,秋雨之猛;也可以理解成輕重之重,如杜甫「花重錦官城」之「重」,因為沾滿雨水,所以有沉重之感。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頷聯意為:回頭想想,在春日翠綠溼衣的時候,怎麼會相信和暖的春風竟會變成凜冽的秋風呢?
  • 1995年,洛桑車禍身亡,20年後博林揭開死亡真相,誰是罪魁禍首?
    曾經和博林在《曲苑雜壇》中表演的系列節目"洛桑學藝"從而被大家熟知。 而在他27歲時候,一次意外讓他永遠的離開了觀眾的視野中。 從小就非常有才的洛桑到底經歷了些什麼呢?今天小編帶你看看洛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