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古詩詞要改讀音?到底應不應該?

2020-11-24 廿四小史

近日,網上熱傳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6版,不少字詞注釋的漢語拼音已經發生變化。

一些字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比如「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這這這是真的嗎?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總覺得這畫面很汙)

為此引起了廣大網友熱議,小學語文課上的字詞拼音登上了微博熱搜,不少網友發現,小時候被語文老師改正的錯誤讀音,現在卻被「官方」認證,變成了現行的規範讀法。不能因為大多數人都讀錯,就認錯為對。

就像一道題正確答案是A,可是全班都選成B了,老師說我們把答案改成B,於是全班都答對了。這不會是為了讓大量的「鴻浩之志」轉正吧?

突然發現讀了這麼多年的書,一下子變文盲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如果用這種讀音朗誦古詩,語文老師往往會把「衰」糾正為cuī,「斜」應讀作xiá,而「騎」應讀作jì。但現在按照注音,它們都不再需要糾正。

還好,教育部回應,改後的審音表還未通過審議,音韻是一種有聲文化,一個字怎麼讀不僅是當代的規範,更是一種民族的集體記憶。儘管字音的變化一直存在,但有的字因反覆吟哦而彌足珍貴。

賀知章說:鄉音無改鬢毛衰。他慶幸的是鄉音無改,而今天的普通話就能頻改嗎?字裡有乾坤,修改請慎重。

對於古詩詞這樣的傳統文化,原汁原味的古韻已經無法考證了。留存之今的詩,更是經歷了千年語言變化而倖存的,更應像保護文物一樣保護它。

下面筆者分析一下普通話和簡化字對古詩詞的影響(在此申明普通話和簡化字有很多積極的意義,應當推廣)

1、普通話

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特有的普通話,古代的官話主要是以首都附近的發音為準,到了隋朝才有了《切韻》,唐代有《集韻》和《廣韻》,再到後來有了《平水韻》。

古代韻書把字音分為「平、上、去、入」四種,在詩詞的平仄中,上、去、入都屬於仄聲。

很多古詩詞,我們今天看來不押韻,但在作者寫的年代,是押韻的。

比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其中的者和下在唐代是在一個韻部。

中國古代的發音更像南方的方言,因為北方經歷了很多次戰亂,蒙古統治的時候經歷了「入派三聲」。把古音裡的入聲消滅了,原來的入聲字都歸入「平、上、去」這三聲中去了。而南方山高水遠,很多方言得以很好的保存。

由於官話變來變去,元代以後很多人寫詩,依然遵循著平水韻。因為不知道這官話能存在多久,會不會馬上又改朝換代,又改變語言。

而失去了入聲的古詩詞就像現代漢語失去了第四聲(只是類比,入聲和四聲不同)。很多入聲特有的詞,今天我們讀來仍然能感覺到文字的魅力,卻感受不到音韻的魅力了。比如嶽飛的《滿江紅》和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那種入聲的短促的鏗鏘,在普通話中再也體會不到了。

2、簡化字

漢字的字義,會影響讀者對詩意的理解。大部分漢字都有本義與引申義,如果不了解這些字詞的意義,當然也就導致讀不懂古詩。簡體字無疑會影響字義的理解,比如「谷」,可以理解成「山谷」,也可以理解成「穀物」,而用繁體字「穀」則完全不存在障礙。

比如 範仲淹《漁家傲 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在韻角位置出現了兩個「裡」字,這是寫古詩詞的大忌。是範仲淹失誤嗎?當然不是。原因就在簡化字上,千嶂裡的裡在繁體字中寫作「 裡」。

類似的例子還有:

《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和「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雄姿英發」和「早生華髮」。都在韻腳處用了同一個字。其實在繁體字中他們不是一個字。發財的發:發 ,頭髮的發: 髮。

所以現在當我們面對一著詩詞的時候,我們要知道,詩人寫一首詩,是要反覆推敲,要滿足韻律,字義,詩意等等方面。而我們能體會的也只有詞義方面的詩意了。

古詩詞已經千瘡百孔了,經不起折騰了,請不要胡亂改古詩詞的讀音。

相關焦點

  • 網傳「古詩詞改讀音」?教育部:尚未通過審議!
    近日網傳的「古詩詞改讀音」一事引發眾人的關注,而正在大家議論紛紛時,教育部回應:還沒改!究竟發生了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吧!古詩詞改讀音刷屏2月19日,一篇文章刷屏社交網絡,文中舉了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其中更是不乏小學古詩詞的名句,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等等,還有說(shuì)服變成了說(shuō)服 ,一騎(jì)紅塵變成了一騎(qí)紅塵
  • 這些字的拼音被改了?專家:網傳內容不實
    近日,「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國播音主持網」等微信公眾號的一篇題為《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網上引發了熱議。  文章表示,「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過去,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á,騎在詩中本讀jì,現已更改拼音。
  • 古詩詞讀音被改?長沙名師認為應當尊重古音的讀法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21日訊(記者 劉鎮東 黃京) 在讀古詩詞時,有一些字的讀音並非正確讀音,但如果把這些讀音又「改邪歸正」了,我們還應該怎樣讀古詩呢?最近,「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這一話題引發眾人關注。今天,三湘都市報記者就「古詩詞讀音被改」的現象進行調查。
  • 古詩詞改讀音與標定普及和歷史文化求同存異
    古詩詞改讀音與標定普及和歷史文化求同存異倪寄如 (退休工人)近有網文對古詩詞改讀音多有熱議,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xia)」改音「邪」、「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ji)」改音「齊」,網友質疑改讀音破壞了傳統文化
  • 古詩改讀音引熱議專家:不應「一刀切」
    古詩改讀音引熱議專家:不應「一刀切」  「刷屏」網文列舉常見字讀音變化,部分出現在教材和工具書中;專家表示對待讀音不應「一刀切」  18年前人教版課本  「衰」音已標註為「shuāi」  除了古詩詞的讀音問題,《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古詩詞中的讀音是否應該改變?應該尊重自古至今的這些規律
    宋儒朱熹主張,第一段裡「誰謂女無家」中的「家」應讀作「谷」,從而與第一段中「屋」、「足」押韻。第二段的「家」應讀作「空」,從而和「訟」、「從」押韻。從此,宋人讀音便越改越多,越來越隨意。陳第很不欣賞這種不講規矩的事兒,於是就寫了《毛詩古音考》,頗有「你們不要胡改」的潛在意思。
  • 網傳部分字詞讀音要改?
    據報導,小學語文課上的字詞拼音登上了微博熱搜,不少網友發現,小時候被語文老師改正的錯誤讀音,現在卻被「官方」認證,變成了現行的規範讀法。近日,網上熱傳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6版,不少字詞注釋的漢語拼音已經發生變化。
  • 鬧得沸沸揚揚的「古詩改讀音」,你怎麼看?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社交網絡,讓許多人感慨當年的學白上了,一夜之間變回「文盲」。   不久官方回復稱,網傳的改拼音內容只是2016年至今尚未正式發布的《徵求意見稿》。雖證明該事為烏龍,不過卻也藉此看到了大多群眾的意見。近年來拼音改來改去,對學生也造成很大影響,究竟從何種角度出發的更改才是符合語音的變化規律,也能維護詩詞文化的傳承呢?
  • 難題:給古詩改讀音未通過審議,那麼中小學課本已改讀音的字咋辦
    19日,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稱,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但是,既然「古詩詞改讀音」,還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那麼為什麼中小學課本上某些詩詞已然悄無聲息的改了讀音?比如,部編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課《山行》,為了防止老師念錯讀音,還把「斜」註上了「xié」的音。
  • 教育部回應古詩改讀音:應以原讀音為準
    追本溯源民族共同語也應該有其規範性,讀音總是變來變去,不僅不利於溝通交流,也會給大家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近日,某自媒體發表的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讀音可以變,但不能瞎改換句話講,歷史地看,那些「小時候好不容易改過來的讀音」也只不過是漢語漫長語音變化中的一個切面。如果非要按照過去的讀音,我們難道都要去學上古音嗎?事實上,漢語言一直是在不斷變化、新陳代謝的。
  • 古詩被改讀音,教育部:應以原音為準!
    近日,網上熱議「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字不讀「xiá」,改讀「xié」,「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由「jì」改為「qí」,網友紛紛質疑讀音改變破壞傳統文化。2月19日,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稱,目前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古漢語生僻音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 為迎合大眾,古詩改讀音?
    古詩改讀音原因是不久前微博一則熱搜引發了熱議。不少網友翻閱字典時發現,以前學過的古詩詞讀音竟然發生了巨大變化,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斜」的讀音由「xia」變成了「xie」;還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騎」由「ji」變「qi」;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古詩漢字改讀音引網友熱議 專家:不應"一刀切"
    原標題:古詩改讀音引熱議專家:不應「一刀切」 的網文列舉了教材和工具書中一些常見字的讀音變化並引發爭議。就此多位專家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語言會有字音的變化。公眾應有一種開放的語言發展觀。   18年前人教版課本   「衰」音已標註為「shuāi」   除了古詩詞的讀音問題,《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教育部回應:古詩改讀音未過審議,眾人呼籲把原讀音傳給下一代
    如下圖所示,三年級語文課本上的《山行》一詩,「斜」的讀音已經堂而皇之地改變了原有的讀音:小徐老師從一開始發現這種現象就極力,難道就因為讀錯的人多,寫錯的人多就讓本來對的東西改成錯的嗎?難道不知道,詩詞中的字和音都是和字的意思和韻律有密切聯繫嗎?難道知識的傳播不應該尊重原創嗎?難道知識的教授不該尊重嚴謹學習的態度嗎?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屏 漢語詞典編纂方:部分讀音並未改
    網友:我可能上了個假學18日,一篇題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熱傳,文中提到,「由於讀錯的人較多,『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等古詩文中的讀音已經更改」。「小時候老師一再強調,沒想到竟然是錯的,怕不是上了個假大學?」
  • 爭議焦點:古詩詞讀音應照顧文學欣賞習慣
    網友吐槽不少,「當時好不容易糾正過來的讀音,現在因為大部分人讀不對就改了?」「這事還有少數服從多數的?」南大文學院陳立中教授告訴記者,「網友之所以爭議這麼大,還在於這些字的讀音與大家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但也說明大家對這個事情了解不夠。」他對揚子晚報記者表示,建議大家通過媒體多發表不同意見。
  • 網傳一些字的讀音改了 專家:這可不一定
    刷屏社交網絡,文中舉了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其中更是不乏古詩詞的名句,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等等。  這篇讓很多語文老師尷尬的文章《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中,羅列了許多修改讀音的字詞,不妨還是以開篇的三篇詩句為例——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
  • 一首敕勒歌兩個「野」打架 教育部門應規範古詩詞讀音
    近日,關於古詩詞的讀音引起部分讀者關注。語文特級教師餘黨緒建議規範古詩詞讀音,便於語言文字的運用。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以前老師強調前一個『野』字讀ya,但現在的中學語文教科書、閱讀材料上都標註ye的音,這個字到底該怎麼讀?」近日,一位讀者發了這麼一條微博。
  • 古詩改讀音?教育部:還未通過審議
    垃圾要分類 生活要品位在古詩詞當中,有不少字的讀音常會會被人們念錯,比如「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 (cui),會被念作shuai,「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xia),會被念作xie 。最近有消息稱,這些字原本的錯誤讀音最近卻轉正了,以後大夥再也不用為糾正它們的讀音而煩惱了,那麼這個消息是真的嗎? 近日,網上熱傳的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6版,一些字詞注釋的漢語拼音已經發生了變化。
  • 專家:古詩詞讀音調整不能搞一刀切
    原標題:專家談古詩詞讀音調整: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也一騎(qí)還是一騎(jì)?專家說:教師不應該說哪個讀音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