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重慶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有哪些難得的機遇?

2021-01-09 騰訊網

11月23-24日,主題為「深化金融互聯互通·共建共享陸海新通道」的2020中新金融峰會在重慶舉行。

儘管受新冠疫情衝擊影響,中國東協貿易量今年上半年同比仍增長5.6%,東協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伴隨著陸海新通道的建設,中國與東協的貿易投資關係將更加密切、更加頻繁,迫切需要一個「立足西部、面向東協」的內陸國際金融中心的支撐。就此,兩江觀察與西南大學智能金融與數字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沈冰進行了對話。

▲ 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能帶動西部區域金融發展水平提升,扭轉區域金融發展不平衡現狀,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 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需要從強化金融改革創新、做大做強金融產業、探索貿易金融服務創新、推動西部區域金融交易市場建設、制定金融人才戰略五個方面發力。

▲11月23日,2020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金融峰會舉行。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兩江觀察:重慶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全面融入陸海新通道建設,為何需要金融中心的支撐?

沈冰:金融中心有利於發揮資本集聚和輻射功能,帶動金融中心城市及周邊地區的共同發展,形成產業集聚,促進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是區域經濟金融發展的驅動力,重慶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打造內陸國際金融中心,能夠帶動整個西部區域金融發展水平的提升,扭轉區域金融發展不平衡的現狀,並通過發揮金融機制在資源配置、效率提升、信息傳遞等方面的作用,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在西部地區,目前還缺乏一個能夠有效服務「一帶一路」的內陸國際金融中心,這顯然不利於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不利於「一帶一路」向縱深推進,也不利於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開放格局。

因此,從國家宏觀戰略實施來看,重慶打造立足西部、面向東協的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有助於發揮引領和推動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的作用,能夠將覆蓋面和影響力擴展到西部地區和東協國家,體現了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建設陸海新通道的使命擔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獨特的重慶夜景。唐安冰 攝/視覺重慶

兩江觀察:目前,重慶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有哪些難得的機遇?

沈冰:目前重慶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面臨的機遇主要有:

第一,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地聯通、促進。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等都表示大力支持重慶金融改革和發展,這為重慶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重要保障。

商務部將支持重慶與東協加強抗疫金融合作,加大對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金融支持,建設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範區;

人民銀行將制定有利於重慶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規劃方案,支持重慶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機構體系、金融產品體系、金融市場體系、金融開放體系和金融生態體系,支持重慶對標國際高水平擴大金融業準入和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在中國金融業高水平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

銀保監會將鼓勵中外銀行保險機構依託中新金融合作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能力,立足重慶、輻射西部,大力推動金融科技合作,探索建設跨境貿易融資服務平臺;

證監會將支持中新金融合作,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放寬投資範圍,深化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深入推進證券期貨行業開放;

中國方面支持來自新加坡等地的金融機構來渝投資展業,研究推出中新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互通的可行性,為兩地投資者提供跨境新渠道;

國家外匯管理局將支持以中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助推資本項目穩步開放,以金融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為重點積極支持重慶金融創新發展,探索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試點,探索開展兩地基金互認試點。

第二,「一帶一路」向縱深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的契機,建設陸海新通道,為重慶打造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突破口

第三,中新金融峰會推動重慶與新加坡「點對點」金融合作,帶動中國西部地區與東協國家「面對面」互聯互通,為重慶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強支撐、注入了新動能。

第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的實施,在西部地區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實現新突破注入了強大動力,為重慶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重大發展機遇。

第五,金融科技對金融中心的重要作用日益顯著,重慶是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城市,在發展金融科技方面已走在中西部前列,為重慶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1月24日,2020中新金融峰會「中國—東協金融合作與人民幣國際化」主題分論壇現場。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兩江觀察:在金融領域,重慶和新加坡正通過發揮「雙樞紐」作用,著力提升金融功能,健全金融體系,將中新金融合作打造成中國與東協金融服務領域合作新典範。您認為,這對推動重慶打造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有何作用?

沈冰:今年初的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上,就提出要建設立足西部、面向東協內陸國際金融中心,而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正是非常重要的橋梁和助推器。

近年來,隨著諸多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實施,來自中央及各級金融機構都對重慶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鼎力支持,來自國內外的金融機構和資本也加速湧進重慶,推動了金融開放新格局的形成。

1.金融體系不斷完善。中銀金融租賃公司、建行跨境金融服務中心、交行離岸金融服務中心等一批全國性、功能性的金融機構在重慶落地,實現了保險、金融等20餘類機構牌照全覆蓋。此外,全國首家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全國首家專業信用保證保險、西部首家民營銀行等15個法人金融機構落戶重慶,機構門類在中西部最為齊全。目前,重慶金融機構總數近2千家,多元化的金融機構體系已初步形成。

2.金融開放深度推進。重慶獲批開展國家金融標準創新建設和金融科技應用,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掛牌成立了重慶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目前,重慶外商外資銀行達到了16家,去年全市跨境人民幣結算額突破1000億元。金融綜合實力顯著提高,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保持在10%左右,金融服務實體能力不斷提升。

3.重慶實施了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企業外債登記便利化等20多項外匯政策創新試點。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推出支持重慶企業在新加坡發債、允許跨境債權轉讓等6項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在新加坡成功上市中西部首單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成功落地首筆中新跨境債權轉讓。此外,重慶在陸海新通道建設上也有所突破,比如,首單鐵路提單運單的國際信用證結算等。

4.最近,中新金融峰會籤約項目達到46個,合同金額774億元。項目涵蓋了跨境金融、綠色金融、金融科技、多層次資本市場、機構互設、普惠金融等領域,涉及支持陸海新通道建設、赴新加坡發債、國際商業貸款、綠色債券、金融科技投資基金、中新數字證券創新服務平臺等項目。

▲江北嘴金融組團高樓林立。劉潺 攝/視覺重慶

兩江觀察: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您認為重慶接下來還需要在哪些方面發力?

沈冰:其一,強化金融改革創新。緊扣重慶市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金融與有關領域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對接,推動金融服務模式升級、流程再造,實現金融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鼓勵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和市場主體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不斷開發新的金融產品、金融業態、金融服務。探索綜合經營試點,開展本外幣離岸金融業務,開展境外證券發行承銷、投資顧問、金融產品銷售等業務,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能力。

其二,做大做強金融產業。積極培育各類金融機構和要素市場,推動特色金融機構集聚,打造非銀金融機構等新金融集聚區、總部經濟集聚區、銀行機構總部集聚區、外資金融機構風貌展示區、大宗商品交易所集聚區、基金小鎮創新金融集聚地和綠色金融先行示範區。同時,進一步深化國際金融合作,吸引國際金融機構,如亞投行在重慶設立分行等,使重慶成為立足西部、聯動東協的國際性金融中心核心區和承載區。

其三,探索貿易金融服務創新。隨著重慶內陸開放通道逐漸建立完善,貿易經濟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產生對國際金融服務的需求。重慶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要積極探索貿易金融服務、物流金融服務、跨境支付結算服務、國際金融市場信息服務等金融服務創新,為西部企業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積極參與國際分工提供支持,以提升西部企業國際資本運作能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內陸國際金融中心。

其四,推動西部區域金融交易市場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要從制度上打破區域性行政壁壘,強化市場機製作用。依託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兩地金融機構可以互設金融機構分支和開展跨區域金融業務,促進兩地金融一體化發展,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成渝要形成合力與共識,共同推動建設西部區域金融交易市場,開發西部股權交易市場聯合網絡平臺,匯集成渝兩地經濟金融資源,為更多西部企業提供融資機會,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其五,制定金融人才戰略。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人才是關鍵。實行國際化、高層次金融人才儲備戰略,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特別是要著力引進一批金融領軍人才,打造高水平金融人才智庫。加強吸引國際金融人才「軟環境」的建設。同時,還要重視重慶本地金融人才培養,提高金融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來源:兩江觀察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兩會·記者會】打造四大開放平臺 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正在形成
    2020重慶兩會專題記者會張智奎:立足優勢,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正在形成張智奎介紹有關情況「我們立足重慶獨特的區位優勢、生態優勢、產業優勢、體制優勢,著力在開放通道、開放平臺、開放型經濟、開放環境和交流合作上下功夫,夯實發揮帶動作用的基礎,不斷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 重慶市長談融入「一帶一路」及長江經濟帶建設四大機遇
    重慶市長談融入「一帶一路」及長江經濟帶建設四大機遇 2015-09-20 13:46:339月20日電 (劉賢 封雪)20日在重慶舉行的重慶市長國際經濟顧問團第十屆年會上,重慶市長黃奇帆向30多位國際經濟顧問、諮詢顧問們分享了重慶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將產生的四大機遇。
  • 重慶國際商務區煥新啟幕,陸海國際中心正式亮相
    也就是說,密集地政策扶持、產業引入、配套建設都隨之而來。重慶,是發展陸海新通道、「一帶一路」、成渝經濟圈的關鍵一環。重慶會借到什麼東風、這陣東風有多大,可想而知。中共重慶市渝中區委書記黃玉林在會上表示,目前重慶正全力構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開放,加快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
  • 薈萃國際頂層智慧聚焦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2020上海金融論壇隆重...
    2020上海金融論壇現場(央廣網記者 吳善陽 攝)新冠疫情來襲,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加速重構,傳統金融體系遭遇挑戰,創新與變革迫在眉睫;適逢中國迎來「十三五」收官之年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元年,2020上海金融論壇以「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主題,展開多角度、多層次、多領域的對話和思想碰撞。
  • 滬渝攜手打造高端金融智庫 重慶高級金融研究院在渝中揭牌
    11月22日,依託重慶金融研究院、渝中區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以下簡稱上海高金)成立的重慶高級金融研究院在渝中區揭牌。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重慶高級金融研究院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金融專業智庫,旨在以政策為導向,聚焦中新金融機制,為重慶乃至西部各省市及中國金融事業全面賦能。
  • ...中新金融峰會·金融科技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論壇 在重慶兩江新區...
    段成剛表示,重慶正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主席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持續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加快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讓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賦能。兩江新區是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也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和重慶自貿試驗區核心承載地。
  • 重慶港務物流集團:發揮「三個作用」 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
    重慶港務物流集團:發揮「三個作用」 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 2019年10月18日 18:52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七十年來,
  • 重慶國際商務區打造「陸海國際中心」 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   人民網重慶12月22日電 位於嘉陵江畔的重慶國際商務區,一棟458米的超高層建築--「陸海國際中心」正在有條不紊地建設中,目前,該項目外立面已掛上了「重慶國際商務區」「陸海國際中心」等字樣。整棟樓的「身高」也根據工程進度實時更新,展示在外立面上,截至12月21日,該項目已經建成310米。
  • 繼金融中心後 再添郵輪母港 重慶加速邁入國際化
    日前,據重慶兩江新區消息稱,寸灘國際新城郵輪母港片區城市設計招標正式啟動。來自全球的多家設計公司聚集一堂,推動重慶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按照這一定位要求,江北嘴圍繞夯實傳統金融,培育新型金融,引進金融人才,全方位打造重慶金融高地的方向,推動重慶向國際化消費城市邁進。如今,江北再次瞄準國際化,集聚國際新城定位,著力建設國際郵輪母港區,無疑將為重慶邁向國際化再添馬力。
  • 如何深化內陸開放 「引進來」和「走出去」協調發展?
    市委四屆八次全會提出,搶抓國家開放發展機遇,以平臺建設為重點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推進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實施,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協調發展,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邁上新臺階。  如何深化內陸開放?近日,重慶日報邀請到政府相關部門和相關區縣主要負責人,就此進行探討。
  • 內陸開放 重慶通江達海擁抱世界
    這些小辣椒跨千裡來到重慶,不僅要漂洋過海、翻山越嶺,還要依託各類開放元素疊加發力,其背後,是重慶積極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在西部帶頭開放、帶動開放的努力與收穫。「辣椒」有了物流新通道綜合立體物流體系推動內陸國際樞紐建設印度辣椒以前來重慶,道阻且長。
  • 智庫觀察 | 2020年有哪些行業大佬「愛」上了重慶? 都帶來了什麼?
    關鍵詞速覽:中新(重慶);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智慧名城;智造重鎮;醫藥健康;現代農業;基建……(表格排名不分先後)11月23日,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2020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金融峰會舉行。
  • 內陸城市如何發展外向型經濟——甘肅武威建設國際陸港調查
    經濟日報記者 李琛奇攝  閱讀提示  2014年7月,本報「絲路行 看甘肅」採訪組曾以《「國際陸港」正逢時》為題,對甘肅武威搶抓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機遇、打造甘肅省首個保稅物流中心的做法進行了報導。近3年過去了,甘肅(武威)國際陸港建設進展如何,當前又有哪些新設想……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調研組近日再次前往武威,以期通過透視武威這樣一個西部欠發達城市的案例,探尋內陸城市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新模式、新路徑  打造創新發展「試驗田」  初春3月的河西走廊,不少土地仍處於冰凍期,但行駛在甘肅(武威)國際陸港各片區之間,躍入我們眼帘的已是一片忙碌的建設景象。
  • 重慶兩江:「中國第三區」發動內陸開放新引擎
    中新社重慶10月16日電 題:重慶兩江:「中國第三區」發動內陸開放新引擎  中新社記者 郭虹  2010年6月18日,兩江新區落子重慶。這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後,國務院批准的中國第三個也是內陸唯一的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這片挾長江和嘉陵江東去的1200平方公裡土地,承載了中國探索發展轉型新路的重大戰略決策任務。
  • 2018長江經濟帶產業金融高端對話圓滿落幕!
    新時代下,如何抓住新機遇?如何創新發展,更好地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呢?想必這都是值得深思的課題。9月19日下午14:00,2018長江經濟帶產業金融高端對話在宜賓魯能皇冠假日酒店正式拉開了帷幕。同時旗下的康佳集團在宜賓投資建設了康佳智能終端高科技產業園區,康佳智慧型手機也已規模投產。未來五年,華僑城將加快項目建設,發揮自身金融產業聚集及運營優勢,助力宜賓建成「區域性金融中心」,共同推動長江經濟帶大發展。
  • 重慶兩江新區將成中國內陸開放「引擎」
    中國內陸唯一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重慶兩江新區,被寫入中國「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分析人士認為,這標誌著中國改革開放路徑開始轉向西部和內陸地區。  中國「十二五」期間將致力於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構建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到2015年,中國消費佔世界的比重預計將超過14%,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中國內陸市場孕育巨大開發前景。
  • 內陸開放高地助力企業來渝發展 偉仕佳傑重慶公司躋身中國進出口...
    10月22日,重慶市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推進大會召開,吹響了重慶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進入新階段的號角。為實現投資貿易、產業發展、功能配套、集聚輻射等居中西部前列,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進入新階段的目標,重慶圍繞通道、平臺、口岸、市場、環境五個方面,開展「五大行動」。從今日起,本報與市商務委聯合推出「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在行動」欄目,報導內陸開放的新舉措,取得的新成果。
  •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新陸權時代,內陸地區迎來幾乎千年未有發展機遇
    鍾飛騰:富有生命力的地緣政治經濟概念,通常源於國際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後的形勢需求。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加速崛起;金融危機也嚴重衝擊了中國發展的國際環境,尤其表現在國際需求的下降,特別是國際貿易增速的顯著下降。中國以內需為主導的發展戰略加速形成。2013年秋季,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這一重大倡議迅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 助推「山城」經濟建設與國際合作——重慶經開區國際招商推介會舉辦
    2020年11月20日,由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重慶市商務委員會、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政府、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的「重慶經開區國際招商推介會」在重慶順利召開。此次活動以「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積極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主題,通過主活動+三場平行活動的形式,開展部地協作,助力重慶的招商引資和產業國際化。
  • 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定,重慶的發展機遇在哪兒?
    本文將從《協議》本身的內容、《協議》籤訂後將對世界經貿格局產生的影響、後《協議》時代中國自身改革發展路徑這三個角度,分析重慶可以在其中抓住哪些機遇推動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這對重慶的法律服務業來說是個機遇,為重慶的業務部門、外貿進出口企業、科研院所和金融機構、製藥企業等做好後《協議》時代的法律問題輔導和參謀,以及具體案例的參與,將是個大市場,重慶的法律服務業也將藉此提升涉外項目經驗和水平,這也能進一步支撐重慶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