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在大陸築夢「鄉愁」

2020-12-10 新華社

新華社廈門12月8日電(記者趙雪彤、張逸之、石龍洪)「途中的鄉村,寫著難忘的家舍。鄉村的途中,寫著有趣的故事。」在8日舉辦的「兩岸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論壇活動」上,來自臺灣的建築規劃師張欣頤說。

作為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本次活動以「青春築夢 不負韶華——兩岸青年建築師攜手鄉建鄉創,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來自兩岸的青年企業家、建築設計師與福建多個部門代表齊聚廈門,共同解讀惠臺政策、分享經驗,共話閩臺深化鄉建鄉創交流合作的新機遇。

「始於情懷,但不止於情懷。」福建平潭愛玩客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臺灣青年林智遠說,「透過民宿的運營,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了鄉村。福建省鄉村振興的工作方式,對臺青發展起到很多作用。村落好,民宿才會好,我們要將臺灣對待村莊的態度,用共同的語言在大陸實踐。」

和林智遠一樣,有不少臺灣建築師、企業家穿過海峽、帶著「發現美的眼睛」,來到福建的農村,腳踏田埂,用共同的語言講述鄉村多樣的故事。

福建噶瑪蘭設計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德祐,目前在大陸共開展了30多個鄉建鄉創項目。「在鄉建鄉創過程中,我們強調環保再生的概念,改建老建築的時候,老建材不要廢棄,可以用在一些公共建築上。這也是大陸很多老村莊在活化利用方面未來的方向。」

在福建福清村,老屋拆除後的紅磚被重新利用,成為村莊道路兩旁的圍牆和花圃;漁民們丟棄的成堆的海蠣殼,被收集起來建成一座門——這是黃德祐給這個小漁村帶來的變化。

據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林瑞良介紹,截至目前,已經有68支臺灣建築師和文創團隊、200多名臺灣鄉建鄉創人才,在福建31個縣的117個村莊提供陪護式服務,培育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鄉建鄉創模式。

「青年是兩岸農業合作的源頭和活水。」兩岸企業家峰會綜合合作交流推進小組大陸方面副召集人畢美家說,大陸鄉村振興內需潛力巨大,將為廣大鄉建鄉創臺灣青年來大陸發展創造新的機遇、拓展新的空間,期待廣大臺灣青年可以發揮臺灣在鄉村振興方面經驗優勢、利用臺灣鄉村振興的先進理念和成熟模式,積極投身大陸鄉村建設,助力兩岸融合發展。(完)

相關焦點

  • (兩岸關係)臺灣青年在大陸築夢「鄉愁」
    在8日舉辦的「兩岸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論壇活動」上,來自臺灣的建築規劃師張欣頤說。作為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本次活動以「青春築夢 不負韶華——兩岸青年建築師攜手鄉建鄉創,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來自兩岸的青年企業家、建築設計師與福建多個部門代表齊聚廈門,共同解讀惠臺政策、分享經驗,共話閩臺深化鄉建鄉創交流合作的新機遇。「始於情懷,但不止於情懷。」
  • 大陸是臺灣人的築夢之地
    在2009年世界經濟危機而大陸成功挺住並且經濟實力開始逐步進一步強大後,新一代臺灣人赴大陸發展呈現出多元多社會階層群體的現象,新一代的臺灣人多以青年為主,受僱企業也從以往的臺資企業多元發展至外資和大陸企業等,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各行各業都可以看到臺灣人在大陸發展和築夢。
  • 武漢兩名大學教授拍紀錄片,聚焦築夢大陸的臺灣青年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利鵬用鏡頭記錄臺灣青年在大陸各地創業的苦與樂。近日,湖北經濟學院兩名教授葉青林、李波拍攝的紀錄片《「葉班長來了」之臺青築夢記》,在福建東南衛視熱播。湖北經濟學院40位臺灣教師群體,也成為兩人的關注對象。
  • (兩岸關係)臺灣青年在廈門鄉村「築夢」 演繹「鄉愁」故事
    新華社廈門12月5日電(記者董建國)來自臺灣的李佩珍,已在廈門海滄區青礁村院前社「駐村」了7個年頭。最令她欣慰的是,在幫助院前社逐漸成為美麗鄉村的同時,她也和村民一起,守護著鄉愁。 李佩珍是一名規劃師,在臺灣已有10多年參與鄉村建設和社區營造的經驗。
  • 一衣帶水、同氣連枝:「築夢溫州」臺灣青年聯誼會齊心馳援戰疫
    、大陸是臺生求學生活、就業創業的家園,兩岸即使相隔一片海峽的距離,但一衣帶水、同氣連枝,「築夢溫州」臺灣青年聯誼會(溫聯會)臺青臺生盡一己之力,發起捐款助力防堵疫情,發起民間募款徵集物資馳援防疫。    回想早年臺灣南投發生九二一大地震時,大陸人民一共捐贈三百萬美金支持臺灣,而後四川發生汶川大地震時,臺灣的人民也慷慨解囊,捐助了大量的物資財資到大陸,許多臺灣歌星都為大陸災區的人民捐款,獻愛心。象徵著兩岸人民之間情感相連,在發生重大天然災難的時候,自發的彼此支持、共度難關。
  • 築夢大陸 臺青也是主人翁
    本屆海峽青年論壇以「匯聚青春力量,築夢共同家園」為主題開展「1+4」活動,即1個主旨論壇和第十一屆兩岸青年社團負責人圓桌會議、第三屆兩岸青年公益說、第二屆兩岸青年人才論壇、2019兩岸青年科技創新論壇4個子論壇。論壇上,閩臺兩地20對青年組織舉行了締結友好社團儀式,福建省對15位獲得「創業之星」獎項的臺灣青年等進行了表彰。
  • 兩名在滬臺灣青年的海峽論壇感言:大陸很精彩
    第17屆海峽青年論壇作為第11屆海峽論壇的重要配套活動,以「匯聚青春力量,築夢共同家園」為主題,開展了圓桌會議、公益說、論壇等系列活動。在滬兩名臺胞也在論壇上分享了自己獨特的登陸和創業經驗、感受,說心裡話,談夢想,受到與會者的熱烈鼓掌和會心的笑聲。
  • 《鄉愁》:余光中,鄉愁是遠眺,我在臺灣,母親在大陸
    《鄉愁》:余光中,鄉愁是遠眺,我在臺灣,母親在大陸連接臺海最有名的詩,就是余光中的詩《鄉愁》,每到佳節倍思親,總會有人提起這首詩,簡單,直接,卻觸動了我們的心弦,那就是思念,深入骨髓的思念,我在臺灣,母親在大陸,這份思念,輕輕一碰,就淚如泉湧
  • 臺灣籍「80後」教師王孟筠:在大陸找到築夢舞臺
    新華社南寧5月8日電(記者潘強、郭軼凡)「老師,你們臺灣寫繁體字會不會很累?」課堂上,面對學生的提問,王孟筠認真回答道:「繁體字是中國字,你的長輩小時候也用過,這不是臺灣的,是我們兩岸共有的。」經過面試,王孟筠成為學校首個臺灣籍教師。王孟筠能順利來到廣西就業也正因趕上了好時候。2017年5月,大陸在已開放福建、江蘇等6省市基礎上,新增北京、河北、山東、廣東、廣西、海南6省區市為開放臺灣居民在大陸事業單位就業試點地區。同年7月,王孟筠在臺灣東海大學博士畢業,正巧需要找工作。
  • 越來越多臺灣青年願到大陸發展
    ↑以機器人作為早教工具開發孩子智商,臺灣青年徐國峰的特色創業不僅在臺灣站穩腳跟,還叩開了大陸早教市場的大門。圖為徐國峰(右)教學生設計機器人運動程序。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攝人才流動是正常的社會現象,面對島內「悶」經濟和倒退的薪資水平,赴臺灣以外地區工作蔚然成風。
  • 臺青築夢季!葉班長帶你走進臺灣青年,聽聽他們的平潭故事!
    他們為什麼會選擇離開臺灣來到大陸?這裡究竟有什麼吸引著他們?東南衛視《葉班長來了—臺青築夢季》帶你走近這些臺灣青年,走進他們的工作生活,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從投資和創業到如今的就業和生活,今天讓我們跟隨「葉班長」葉青林來聽聽臺青的平潭故事~東南衛視《葉班長來了—臺青築夢季》平潭,大陸距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
  • 鄉愁記憶——海峽兩岸藝術家雲端交流會在溫州楠溪書院舉行
    12月10日,由「築夢溫州」臺灣青年聯誼會主辦,箬溪國際藝術村、永嘉楠溪書院協辦的「鄉愁記憶——海峽兩岸藝術家雲端座談交流會」在浙江溫州永嘉楠溪書院舉行。活動分為揭牌儀式、現場創作、雲端連線座談會等環節。
  • 看好民宿「藍海」 臺胞「築夢」大陸美麗鄉村
    賴嶽軍看好的是大陸旅遊市場的一片「藍海」。近年來,休閒度假逐漸成為大陸民眾旅遊的主流方式,價格親民、更接地氣的民宿隨之興起。  中國文化和旅遊大數據研究院等機構發布的《2019中國大陸民宿業發展數據報告》稱,大陸民宿總量超過6.6萬家。民宿市場的前景吸引著很多像賴嶽軍這樣的創業者。
  • 大陸青年眼中的寶島風光
    本期《臺灣青年看北京》就讓我們跟隨在京臺灣青年小簡的採訪去聆聽大陸年輕人去臺灣的經歷了解大陸同胞眼中的寶島臺灣戳視頻,看詳情一位生活在北京的臺灣青年簡廷軒,在本期《臺灣青年看北京》裡對身邊的大陸朋友進行了採訪,交流與了解了大陸朋友們第一次去臺灣的體驗和感受,以及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 「創視野333 江蘇未來築夢之旅」臺灣大學生體驗交流側記
    中國臺灣網2月15日南京訊 一衣帶水的兩城之間,有無數個敢於夢想的人,架設了一座所向通達的橋。1月16日至23日,由全國臺企聯主辦,江蘇省臺辦和江蘇團省委共同承辦的「創視野333,江蘇未來築夢之旅」臺灣大學生體驗交流活動圓滿結束。
  • ...大陸行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在廣州啟動_兩岸_中國臺灣網
    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在廣州啟動。(中國臺灣網 張玲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4日廣州訊 (記者 陳佳慧高旭)4日上午,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啟動。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廣東省副省長張新,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張嘉極,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廣東省臺辦主任黃耿城出席總開營儀式,1000餘名兩岸青年共同參與此次活動。
  • 40名臺灣青年拜謁南京中山陵
    中新社南京1月17日電 (記者 朱曉穎)40名臺灣青年17日拜謁南京中山陵。他們是應江蘇省臺辦邀請,在江蘇多地展開「創視野築夢之旅」。南京是參訪首站。當天天氣寒冷,謁陵者從孫中山手書「博愛」坊出發,拾級而上,直達祭堂。
  • 一首《鄉愁》,臺灣臺灣!
    它曾經有過這樣的名字,島夷、瀛洲、流求、雞籠直到設立臺灣府,有了臺灣的稱呼。元朝以來,加強了對臺灣的管理,設澎湖巡檢司,明朝時,大規模的大陸居民遷居臺灣。之後,隨著地理的大發現,西班牙人的殖民,又有荷蘭人的殖民。
  • 築夢鄉野不負韶華
    本報記者 施辰靜 攝 「來吧,我們一起設計一條回老家的路」「像善待老人一樣善待古村落」「村民變了,村子就變了」……8日,兩岸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論壇在廈門舉辦,這場以「青春築夢 不負韶華」為主題的論壇活動,吸引了許多兩岸鄉建鄉創青年參與,他們分享經驗、溝通想法、交流合作,期許在大陸廣袤的鄉村追逐夢想、不負韶華。
  • 臺灣人在大陸:來到大陸10年 從被拒入學到築夢
    臺灣人在大陸:來到大陸10年 從被拒入學到築夢     南京農業大學的盧躍文,對初到大陸時的不適應仍然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