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0-12-07 農民小世界

在中國農村,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非常多,最常見的風俗就是辦紅白事,在農村,喪事大過喜事,人死講究入土為安,農村有句俗語這麼說,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說的就是農村葬禮的各種講究,包括農村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

「喪不報,孝不吊」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喪沒有報,是不用弔孝的。一般在親人去世之後,死者的子女就要四處去親戚家報喪,先去舅舅姑姑家,等報過喪之後,參加的親人就可以前去弔孝了,這就是「喪不報,孝不吊」的意思。

還要邀請忙事人,在長輩的帶領下,見面後講明家中誰誰誰過世了,請去操辦此事。農村有「孝子頭,滿街留」的習俗,無論什麼時間什麼情況下,鄰裡和忙事人是有求必應的。

「不燒紙錢不謝孝」,謝孝是行禮磕頭,前來弔孝的人有親朋好友,親友弔孝,一般按舊俗行跪禮哭後磕頭,弔孝者是逝者晚輩的,須向逝者磕三個頭後起立,再跪下磕一個頭,共四個頭,孝子們除跪臥陪哭外,還要伴隨前來弔孝的親友磕祭頭,如果親友來的時候沒有燒紙錢,那麼就不需要孝子去磕頭謝禮,這就是「不燒紙錢不謝孝」的意思。

在農村,喪禮有很多的講究,對於執客,紅事要請,白事自己到,還有百日不剃頭,三年不貼春聯,喜事延後的習俗。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白事有哪些習俗,過年上墳有哪些講究,頭七是什麼,甚至有些連祖先的墳墓在哪都不知道,可是我想說傳統習俗不能丟,孝義更不能忘,我們要尊重傳統文化存在和流傳的意義,並且要傳承發揚下去,農民朋友們你們說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不謝孝」,如何理解這句話? 在農村,紅白喜事有著諸多的講究,但在這些講究中唯獨喪事的忌諱最多。從老人去世的入殮穿壽衣到親鄰前來弔唁,死者一般是坐南朝北的擺放,之後身體上還要蒙上一層白布。三天過後送去火化,一般在家裡擺放7天就會入棺材下葬。
  •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老祖宗留下的講究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大家好!歡迎來到「獵奇大本營」,帶你了解更多最新資訊,如果想持續了解最新資訊,關注小編的每天動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禮"一直佔有著特殊的地位。從上古時期的"我周公,做周禮"開始,再到後來孔子宣傳的禮教,從古至今,"禮"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相對於今天,古人口中的"禮"具有更加崇高的意義。
  • 關於農村喪葬,老人說「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啥意思
    農村人對於紅白喜事看的一向都比較重,特別是白事,各種各樣的風俗和禁忌非常的多。而喪葬作為人一生中最終的歸途,一般辦理的都非常的莊重,在這方面也有相當多的俗語,這都是老一輩的人總結出來的,主要就是將喪葬方面的一些風俗和禁忌總結了一下。
  • 俗語「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竟是這個意思!
    俗語「喪不報孝不吊」,老祖宗總結的太經典了!至今仍沿用文/婉清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事都引經據典,比如短短4個字卻暗含很多故事和經典,當人了解之後不由得拍手稱快感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這也引得國人十分驕傲。
  •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是什麼意思?
    農村非常講究人情來往,而且對於婚喪嫁娶的儀式非常的重視,一般誰家有了點什麼事情其他村民都會放下自己家裡的事情前去幫忙,特別是在農村辦喪事的時候各種細節一定要非常講究,千萬不能出錯,否則在農村人心裡就會覺得非常的晦氣,即使是現在很多地方的農村為家裡老人辦喪事的時候還沿襲著這些傳統。
  • 俗語「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何意?婚喪嫁娶有講究!
    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何意?婚喪嫁娶有講究!人的整個一生之中,從呱呱落地到成家立業娶妻生子只是完成了生命的延續,壽終正寢才是人的一生的終點。這樣的喪葬習俗是家家躲不開,離不了。喪葬文化,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涵蓋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但是時至今日,真正懂得喪葬習俗的人也是少之又少,也只有村裡年長之人才能攜手操辦。但是喪葬過程中的禮節大家知道嗎?今天就有這麼一句俗語是介紹關於喪葬禮節的。這句俗語叫做「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什麼意思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 農村的喪葬禮儀,「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裡人死後為了避免忌諱,都稱為「走了」、「倒頭」、「過去了」等等,這時候自然要準備身後事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葬禮。在農村裡葬禮是極其隆重莊嚴的事情,其中有著許多生活中演變的習俗儀式,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自然也有一套流程。
  • 葬禮習俗「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不謝孝」,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
    葬禮習俗「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不謝孝」,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古人的講究很多,需要遵循的禮儀也有很多。在喪禮方面,無論男方做多大的官,一旦家中父母逝世,都要回去守喪三年,要不然就會為人所詬病。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句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不謝孝」,看看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其實,我們看電視劇會發現,很多人出席喪禮穿一身黑色衣服。實際上,在很多地方,人們還是習慣傳統的披麻戴孝,穿一身白衣,類似於醫生的白大褂。
  • 農村俗語「瓦盆一響,孝子登場」,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生活在農村,對於婚喪嫁娶多少都會有些了解,在農村雖然喪葬習俗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但是在如今看來,很多喪葬習俗還是遵循古制,比如說「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這都是喪葬習俗的規矩!在農村,喪事與喜事不同,喪事講究「不請自到」,而紅事則為「不請不到」,在一些小村落裡,如果有外姓前來幫忙,不管歲數與平時的稱呼,孝子都要叩頭感謝!在農村,俗語說「瓦盆一響,孝子登場」,你知道這是什麼含義嗎?其實,這了解這句俗語的含義,還要釐清喪葬習俗中的一些流程與儀式!
  • 農村老話:「燒的紙多,惹的鬼多」,啥意思?燒紙還要這樣講究?
    在農村,對於先人的懷念會有許多種方式,比如做祭品供奉,還有就是燒紙了,這裡說的紙就是我們通常看見的紙錢,農村就有這麼一句老話叫:「燒的紙多,惹的鬼多」,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在農村,人們覺得逝去的人只是去到另一個世界了,在另外一個世界也是需要花錢的,所以就會燒錢給先人。而且,燒錢越多,得到的保佑也就越多。
  • 農村俗語「老二抱盆,老大摔」,說的是啥意思?沒摔碎該怎麼辦?
    農村習俗「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麼意思呢?沒摔碎該怎麼辦?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規律,這是誰都無法避免的。喪葬文化在國內影響深遠,由於各地的文化有所差異,所以喪葬習俗也是不一樣的。而說到土葬,古人就流傳下來了許多的老規矩,比如很多人都聽說過的「老二抱盆老大摔」,其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萬一沒有摔碎該怎麼辦呢?這句老話描述的是在出殯前的一個規矩,而這個「盆子」指的就是「孝盆子」,其就是一種專門用來為喪事所準備的,和平時所見的盆子基本差不多,但是在底部卻有一個小洞。
  • 在農村,俗語「墳後西北凸,家父百歲餘」,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自古以來,在農村喪葬習俗講究多,俗話說「喪不報,孝不掉,不燒紙錢不謝孝」,在很多的地方,農村老人過世是不能說「死」,一般會說「老了」,「故了」以表示對逝者的追思。在農村,老人講究「入土為安」因此對於墳地的選擇也是有講究的,俗話說「墳墓重山,房屋向水」可見一斑。
  • 農村俗語「陰曆十月一,燒紙送寒衣」是什麼意思?
    陰曆十月一日正好是正好在公曆的十一月中下旬左右,對於這個日子,農村裡流傳著一句俗語「陰曆十月一,燒紙送寒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在農村裡,每逢陰曆的十月一號,經常都可以看到農民在路邊燒紙錢、燒紙衣,就像清明節和中元節一樣,一片火光,昭顯了凝重的氣息,陰曆十月一日有什麼特殊之處嗎?
  • 農村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每一句俗語,都有各自的含義,那麼,「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前面說到農村像是一個小型「社會」,正確來說,農村更像是一個「熟人的社會」,就比如,今天隔壁王大嬸的女兒要出嫁,前段時間張大爺過70歲大壽,上個月陳婆婆去世了等等......鄰裡之間都知根知底,來往甚密,自然就少不了送禮。
  • 農村俗語:「男五不娶,女六不嫁」,是什麼意思?農村人好好看看
    農村俗語說的是生活在農村的老一輩人,這樣年齡的人往往沒有太高的文化知識水平,但是說出來的話卻是很有道理的,時間久了就會成為一種順口溜被一代代流傳至今,在農村有很多俗語聽起來讓人感覺到很難理解,但是如果再一一詳細的介紹出來,估計大家就會覺得說的真的很有道理,農村俗語:「男五不娶,女六不嫁
  • 「50不談錢,60不交言,70不留飯」農村這句俗語什麼意思?
    不管是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還是老家住在農村的小夥伴,大家回到村裡的時候都會聽到很多奇怪的語言,這些語言大多是都是從農村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口中說出來的,這些我們認為奇怪的語言就是農村俗語,農村俗語其實也算是農村人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也有很多年的歷史了,這些農村俗語聽起來非常的奇怪,但是裡面卻藏著很多的道理
  • 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大智慧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大智慧在農村算得上大事的就是紅白喜事了。
  • 農村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有啥講究?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有啥講究?在以前科技還沒有這麼發達的時候,人們閒的時候只能坐在一起聊天說說話。慢慢的,他們把一話總結成了句子,慢慢的老人就把這些句子流傳下來。這些句子被我們後人稱為俗語或者是老話。
  • 農村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不管是生活在農村還是城市,人情往來是家家戶戶都避不開的一個話題,而與城市的朋友相比,農村相鄰之間的來往更加頻繁,農民對人情世故方面也更為看重。雖說禮物是為了表達心意,可是如果不懂送禮的規矩,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首先說這「喜不送傘」,聽村裡的老人說,早年間農村的條件比較落後,如果有哪家辦喜事,糧食、白酒、豬肉之類的物品都可以當作祝賀的禮物。
  • 農村老俗語說「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很多俗語,其實我們都不了解其中的意思。比如在當代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年代,在我們年輕人的時代,已經很少有人對老一輩的俗語有所了解的了,甚至是聽都沒有聽過。不過在農村傳唱的這些俗語,並不是沒有半點依據的,這些俗語都是根據當時的情況,根據當時的經驗遺留下來的。就說「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說的人老了,就會被兒女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