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賣送出百億身家,華人小夥造富神話驚了全美!中國模式海外「真...

2020-12-16 人民資訊

7年後,3個白手起家的華裔小夥坐擁百億身家,在30歲出頭的平均年齡,徹底實現了財務自由。

外賣平臺可不止在中國「火」。

隨著疫情下人們對「宅在家點餐」需求的增加,全美最大的外賣服務平臺DoorDash迅速崛起。在11月13日提交IPO申請不到一個月後,12月9日,DoorDash即正式登陸紐交所,速度之快可見一斑。

巨頭企業掛牌上市,免不了一場資本狂歡。開盤首日,股價仿佛「坐上火箭」的DoorDash暴漲近86%,收於每股189美元(1美元約合6.8元人民幣),公司估值高達602億美元,一躍成為全美身家最高的外賣送餐公司。此前,DoorDash募資34億美元,已經穩坐美股今年募資最高IPO的位置。

作為年底資本市場的一匹「黑馬」,DoorDash這場IPO「造富運動」,無疑又成為無數資本大佬在財富梯隊攀爬中的一次神助攻。

「押對寶」的軟銀孫正義是笑到最後的人之一。他在DoorDash上投入的6.8億美元短短3年變成了115億美元,漲幅1500%。在WeWork等初創公司投資上接連失利後,孫正義扳回一局,重拾投資者對他的信心。

投資人之外,更多人把目光投到了DoorDash背後由3位年輕華人組成的創業團隊身上。

2013年,29歲的徐迅(Tony)、21歲的方安迪(Andy)和20歲的斯坦利·唐(Stanley)在史丹福大學的教室,花了幾個小時,製作了第一版DoorDash網頁,「不得不承認,它真是醜又破」。

7年後,這3個白手起家的華裔小夥坐擁百億身家,在30歲出頭的平均年齡,徹底實現了財務自由。

·從左至右依次為方安迪、徐迅和斯坦利·唐

號稱「華爾街狂人」的CNBC著名財經評論員吉姆克萊默也不得不收起他的毒舌,對DoorDash不吝讚美: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故事」。

「創業三劍客」集結

稍微回顧一下3位創始人的履歷,你肯定會發出「難怪他們能成功」的感慨。

創始人團隊裡年紀最大的徐迅,今年36歲,是第二代華裔移民。當年父親選擇赴美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攻讀航空工程專業博士學位,5歲的徐迅由此隨家人移居美國。

和大部分亞裔移民家庭一樣,徐迅爸媽一直把教育放在首位,希望通過高等教育改變命運。

學霸二代徐迅也沒有辜負眾望,考取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後,他先是在麥肯錫和eBay等巨頭企業工作了幾年,接著又去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繼續深造,一路走來,履歷上都是美國實打實的top級名校名企。

·徐迅

聯合創始人方安迪今年28歲。他高中就讀於美國灣區一所私立中學,任學生會主席,2010年進入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系。2011年,這哥們兒還在讀大二時,就加入了臉書實習。如果沒有選擇創業,如今的他大概率會是一名優秀的矽谷工程師。

·方安迪

今年27歲、出生於中國香港的斯坦利·唐是「創業三劍客」中年紀最小卻最為傳奇的一位。

2008年,由斯坦利出版的一本名為《eMillion: 14位成功網際網路百萬富翁的幕後故事》的書,直接登上了當年「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榜首」。15歲的斯坦利即成了世界上最年輕的暢銷書作家。

·斯坦利·唐和他的暢銷書作品。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2010年,斯坦利在史丹福大學計算機專業攻讀期間,構思過一款名叫BuzzBlaze的新聞聚合網站——有點像今天的「今日頭條」。他還和朋友開發過一款名叫QuadMob的移動端社交產品,可以讓朋友之間實時查看對方的地理位置。

當然,這兩款產品都慘澹收尾,但也為日後DoorDash的成功埋下了伏筆。

就是這樣3個年輕人,在7年前的一堂實踐課中碰出了火花。

2013年的一篇博客裡,斯坦利回憶了DoorDash的誕生:

2012年秋天,在矽谷帕洛阿託市中心的一家小型馬卡龍店裡,經理克洛伊拿出一本厚厚的小冊子,那是一頁又一頁的送貨單。她告訴我們:「這讓我抓狂。我沒有司機來滿足這些外賣需求,而我就是那個親自送外賣的人。」

這就是靈光一現的時刻。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3個年輕人採訪了舊金山灣區的200多名小企業主,不斷聽到同樣的抱怨:送貨很痛苦。於是,「三劍客」決定做點什麼。

·如今的DoorDash網頁。

說幹就幹,在斯坦福的一間教室裡,他們開始碼代碼,幾個小時後就完成了DoorDash最初的原型。網頁被順手掛了出來,40分鐘後,斯坦福的一位教授下了單。

斯坦利後來回憶起這第一位顧客也覺得不可思議,「不知道他是怎麼知道DoorDash的」。總之,「好運」就這麼來了。幾個小夥伴開始在斯坦福校園裡做起了外賣生意,白天是學生,晚上搖身一變成了外賣司機,送餐規模越做越大。

7年後,DoorDash成功掛牌,斯坦利的一段演講在YouTube上火了。視頻裡,他掏出一疊超速罰單和稅單,致敬和小夥伴一起打「雞血」送外賣的時光。

徐迅則在招股書裡提到了一直支持自己的媽媽。當初移居美國後,徐迅媽媽的中國醫生執照並不被承認,她毅然挑起了家庭重任,在12年裡每天打3份零工,其中之一就是在中餐廳當服務員。錢攢夠後,她又重返校園讀書,後來還創辦了自己的診所。

「今天,DoorDash的存在使那些像我媽媽一樣的人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們啟動DoorDash來幫助像她這樣的人。」

「美版餓了麼」的中國基因

從2014年起,美國外賣平臺發展趨勢迅猛。借著這股東風,DoorDash在完成第一筆訂單後不到半年,就加入了矽谷著名創業孵化器YC。

此後7年,DoorDash獲得了YC孵化器、紅杉資本、軟銀等超過25億美元的累積融資。但同時,和競爭對手的「戰鬥」歷程,也是DoorDash的一部血淚成長史。

比如去年7月,DoorDash接到投訴,顧客支付給送餐員的小費,作為「補貼」出現在了員工的工資單上,抵消了本應由企業支付給員工的部分工資。死對頭UberEats送餐公司的投資人比爾·格利立馬抓住了這一「小辮子」,在媒體面前跟DoorDash嗆聲——拿好你的小費吧,Tony(徐迅),看來我們是時候算帳了!

這本質上是一起公關事件。徐迅第一反應就是在推特上發文解釋,並承認DoorDash在工資算法上「沒有達到正確的平衡」。第二天,他就帶著高層緊急修改績效標準,希望找到在不影響工資總額情況下進行「小費補貼」的方式。

不過,即便競爭者的叫板聲音再大,市場佔有率還是被DoorDash牢牢抓在了手心裡。

按照2020年10月的總銷售額計算,DoorDash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了成立於2011年的美國「外賣鼻祖」Grubhub以及行業內其他頭部選手,比如UberEats、Postmates等,累計佔據50%的市場份額。拿市值來比較,如今的Grubhub市值也只有DoorDash的一半,投資者更願意揮舞著鈔票「下注」DoorDash。

·Grubhub網頁

憑一己之力,DoorDash撐起了美國外賣的半壁江山。

早在DoorDash上市之前,就有人開始比較它與國內餓了麼的商業模式。成立時間比餓了麼晚了近5年的DoorDash,早期的配送機制卻幾乎與前者一模一樣:

顧客線上下單,商戶製作餐品,之後通過算法由就近的騎手接單配送,並且藉助配置Storefront(網絡店鋪)服務,幫助餐廳建立資料庫,由此形成一個穩定的生態圈。

此外,DoorDash去年8月以4.1億美元的價格完成了對競爭對手Caviar的收購,而3年前,餓了麼剛好也收購了百度外賣,為的是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

顯而易見,這種「外賣模式」效果不錯。DoorDash僅用了7年,就把自己做成了一上市就蹭蹭猛漲的外賣巨頭。

比較而言,競爭對手UberEats最初走的是一條「曲線送餐」之路。作為美國打車軟體巨頭Uber的獨立應用之一,背靠著Uber這棵大樹,UberEats的送餐小哥中,最初有不少都是順道兒送餐的網約車司機。

但就在今年初,Uber突然砍掉了旗下的自動駕駛部門,將戰略重點轉移到了外賣上。顯然它是看上了外賣這塊誘人蛋糕,卯足勁兒準備發力。

打這之後,UberEats的經營思路看起來也和餓了麼越來越像了。

·UberEats網頁

不得不承認,日趨成熟的中國外賣模式,正越來越多地被海外公司借鑑。無論初創公司,還是「半路出家」的網際網路巨頭,都渴望在這個新興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跟中國APP「抄」作業?

除了外賣行業,在電子支付和短視頻等中國領先的新興行業領域內,向中國「抄作業」的外國企業都不乏少數。

微信在實現社交功能屬性之後,逐步增加的支付等功能,似乎也讓美國社交軟體巨頭臉書有了新的思路。

扎克伯格去年在對未來規劃的暢想中談到,臉書不僅關注社交領域,還要將觸角伸向支付、生活服務等方方面面,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這一番話被很多人解讀為,「不就是另一個微信嗎?」也有媒體認為,這正是扎克伯格要把臉書打造成類似微信的多功能綁定APP的野心所在。果然,臉書旗下的Whatsapp就於今年在印度推出了支付功能。

·扎克伯格

在國內風生水起的短視頻平臺模式,近兩年也開始受到來自海外企業的青睞。2018年,美國短視頻應用Lasso就曾大張旗鼓地照搬Tiktok(抖音海外版)。不過,或許是因為本地化適配工作沒跟上,土生土長的Lasso反而被外來的TikTok碾壓吊打——今年7月,Lasso在持續業績不佳的困擾下選擇關停。

·TikTok(抖音海外版)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看廣告能賺錢,打廣告不花錢」的秒賺、國內第一大遊戲語音通訊平臺YY語音等APP上線後不久,海外也曾出現與其對標的本土產品。

多年來,作為網際網路發源地的美國,一直在高新科技領域處於「輸出」狀態。曾經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要創業,都得把美國公司的模式拿來研究一番。而如今,中國網際網路巨大又快速的發展,也讓美國感到好奇。

DoorDash的3個華人小夥伴帶著中國的外賣模式,席捲美國的外賣市場,也從一定程度上證明,中國網際網路的一些創新模式確實有其可取之處。

但無論是何種流向的商業互鑑,如何做到入鄉隨俗、因地制宜,對於創始人來說,都是需要不斷尋求突破的一項工作。對於Doordash這次成功的IPO,市場上也並非全部都是叫好聲。

分析機構New Contructs作為「唱空者」之一,認為在疫情原因催生的外賣行業爆發期過了之後,Doordash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培養起美國食客的點餐習慣,未來可能面臨缺乏客戶忠誠度的危機。福布斯的分析報導給出了類似觀點,認為這家公司的收入增長大多來自於短期的疫情刺激,一旦疫情結束,收入可能會大幅度縮減。

任何通過借鑑而來的商業模式,都是在本土的一次「重生」。能否守住本土顧客「刁鑽」的口味需求,就要求創始人們在保住產品基本運行模式的基礎上,注入新鮮的、可持續的血液支撐。這一點上,沒有例外。

相關焦點

  • ...送出百億身家,華人小夥造富神話驚了全美!中國模式海外「真香」?
    7年後,3個白手起家的華裔小夥坐擁百億身家,在30歲出頭的平均年齡,徹底實現了財務自由。外賣平臺可不止在中國「火」。開盤首日,股價仿佛「坐上火箭」的DoorDash暴漲近86%,收於每股189美元(1美元約合6.8元人民幣),公司估值高達602億美元,一躍成為全美身家最高的外賣送餐公司。此前,DoorDash募資34億美元,已經穩坐美股今年募資最高IPO的位置。作為年底資本市場的一匹「黑馬」,DoorDash這場IPO「造富運動」,無疑又成為無數資本大佬在財富梯隊攀爬中的一次神助攻。
  • 中國送外賣最牛的2人,他是富三代身家55億,他是富二代財富530億
    文|龍溪來源|商業傳奇福耀集團創始人曹德旺說,年輕人不能總送外賣外。如今,僅美團外賣的騎手就超過400萬人,在中國,外賣小哥已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騎手數量大幅增加,很多人工作暫時沒有著落,把送外賣作為過渡時期養家餬口的權宜之計,或多或少有無奈的成分。不過,中國2位靠「送外賣」起家的人,如今一個身家超過50億元,一個更是超過500億元,堪稱中國「送外賣」最牛的人。而這2人,一個是富三代,另一個是富二代。
  • 牛市造富 42自然人持股市值逾百億
    王靖身家近600億  按照A股市場上市公司前三大股東中的自然人持股市值進行的排名顯示,截至昨日,滬深兩市共有42位自然人持股市值逾百億元,持股市值為50億元~100億元的自然人股東有133位,還有772位自然人股東持股市值在10億元~50億元。  從行業板塊來看,財富持有呈現明顯的集中態勢。
  • 疫情下,華人小夥靠外賣平臺成億萬富翁!這些逆勢突圍的例子值得學習!
    中國僑網12月15日電 題:疫情下,華人小夥靠外賣平臺成億萬富翁!這些逆勢突圍的例子值得學習!  如今,海外疫情形勢依然嚴峻。  近一年來,受疫情影響,大多數人的日子並不好過。有商家經營受限,有人收入受到影響,有留學生被迫暫停學業……  但也有人將疫情轉化成機遇,實現逆勢突圍。
  • 中國博士《荷蘭達人秀》遭「歧視性」調侃:「居然不是送外賣的!」
    (中餐館點餐用語)」;「這是我這幾周見到最好的中國人(菜),而且不是外賣打包。」 上周六晚荷蘭RTL電視臺播放的《荷蘭達人秀》節目中的評委Gordon對一位中國參賽者進行了五連環歧視性調侃,甚至帶著對中餐等固化形象不斷作出「搞笑」評論。此事經發酵後掀起千層浪。
  • 三個斯坦福華裔學生,送外賣成億萬富翁!一夜成名的背後,都是父母在...
    50%,也就是說,三位華人小夥撐起了美國外賣市場半邊天! 01 三個斯坦福華裔學生 改寫了美國外賣行業 先來看看這三位震驚全美的華裔小夥都是誰吧—— Tony
  • 男子馬路邊送「外賣」,看清商品樣貌後,反倒驚出一身冷汗
    男子馬路邊送「外賣」,看清商品樣貌後,反倒驚出一身冷汗相必大家都知道警方在緝毒繳毒的時候,是一刻都不會手軟的,而接下來我們要將的這件事情,就是一個大型的抓捕毒販送毒現場。現在大家為了尋求方便,在平時的時候通常都會點外賣,而點外賣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送貨上門。現在外賣服務送貨上門,已經是一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然而沒想到的這名毒販竟然也想現學現賣,膽大包天的他竟然送毒上門。結果沒想到被民警順摸瓜當場人贓俱獲。
  • 窮到「送外賣」,也不拍爛片,拿下4個影帝的富大龍到底有多狠?
    文:窮到「送外賣」,也不拍爛片,拿下4個影帝的富大龍到底有多狠?導讀:沒有眾星捧月,沒有掌聲與鮮花,他是「最窮的影帝」,在最拮据的時候,即使是送外賣,也不隨意接一個廣告,在當下崇尚數據和流量的娛樂圈,富大龍無疑是一抹清流。提到影帝影后,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會出現那些披金戴銀,萬丈榮光的場面。
  • 香港著名的富四代,卻是超級大學霸,今身家超百億老婆名叫潘金翠
    不過在這裡李姓富豪中,歷史最悠久跟地位最顯赫的家族卻不是華人首富李嘉誠家族,而是李國寶家族。李國寶是東亞銀行的主席,身家超過百億。李國寶是香港著名的富四代,他們家族從曾祖父李朋石開始就是香港的四大富豪之一。李國寶家族是香港唯一一個可以橫跨司法、政治、教育、經濟等領域的家族。李國寶的太太就是香港名媛潘金翠。這樣龐大的家族,只有內地的榮家才能相提並論。
  • 河南小夥匿名送出599瓶水:就當我姓雷吧,雷鋒的雷!
    幾經打探,河南商報記者聯繫到這位匿名的贈水小夥——是個26歲的上班族,通過電話採訪,揭開了一個關於送水的暖心故事。後經再三追問,才又透露出,他是河南駐馬店遂平人。問起他送水的原因,他回憶道:「大四要畢業的時候,需要出一個作品,我當時選擇的是拍環衛工爺爺奶奶,帶著不專業的設備,在我們縣城,凌晨3點多採訪他們,還做了一個視頻。那天快要離開的時候,我們已經走出去好遠,環衛工爺爺奶奶還喊住我們,問了一句:『你們是國家派來的嗎?』」這一幕,被這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永遠刻在了記憶裡。
  • 巴林揮手送中國百億油田,還斥巨資造「中國龍城」
    巴林揮手送中國百億油田,還斥巨資造「中國龍城」中國現在的發展狀態就像是讀書是的,三好學生會遭到其他國家的嫉妒,也會引來一些比較好的朋友一起玩耍,中國比較好的朋友之一就是巴基斯坦了,巴基斯坦與中國的關係一直都比較好,而巴基斯坦做的事情讓中國也覺得特別的興奮。
  • 送外賣的碩士,沒有陸步軒的學歷紅利了
    10月11日,他來到湖南農業大學大禮堂,給新生做演講,除了談豬肉談農業大有可為之外,他還表示:研究生送外賣就是一種浪費。他說:我是不是帶了個壞頭,自我之後,經常爆出有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從事和自己所學不相關的行業,比如跑滴滴、送外賣等,如果只是單純地從事服務行業,這就是一種對人才的浪費。
  • 青島高速驚現日照外賣小哥!難道這是要跨區送外賣?
    21日,一名小夥竟然駕駛著一輛帶著兩個外賣食盒的二輪摩託車,一身外賣小哥裝扮上了高速,難道這是要跨區送外賣?一問之下,民警發現這名小哥竟然是從日照上的高速,打算騎行到青島去,目的是為了「找工作」。3月21日上午8時許,青島同三高速公路大隊三中隊民警巡邏至瀋海高速(南向北)672公裡處時,發現一名外賣小哥正騎著摩託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外賣小哥的冒險行為讓民警捏了一把汗,隨後民警將其攔截下來了解情況。原來,因聽說在青島送外賣掙錢多,這名外賣小哥便騎著摩託車從日照市出發準備到青島去工作。
  • 點外賣送砂鍋,又送不鏽鋼勺,老闆這樣不會虧本嗎?
    都市熱報微信公眾號消息,點外賣送一次性碗筷和桌布,倒是很常見,現在卻有外賣商家送起了砂鍋和不鏽鋼勺子。前段時間,家住沙坪垻區萬科金色悅城的小張在點外賣時無意間點了一家外賣,盛裝食物的就是砂鍋,還有不鏽鋼勺子,這些老闆都不回收。小張為此很疑惑:老闆這樣不會虧本嗎?
  • 華人袁徵:礦工的兒子,身家23天暴漲280億!剛到美國不太會說英語!
    他從剛到美國時從端盤子做起,到逆襲成身價百億、全美國人都想給他打工的最佳CEO,伊莉莎白女王94歲生日,都在Zoom上進行!袁徵的活法,是所有海外華人們的榜樣和驕傲。最近,視頻會議軟體公司Zoom的創始人兼CEO袁徵(Eric Yuan)再次成了矽谷和華爾街的紅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超過30億人被要求居家隔離。
  • 大學畢業跑滴滴、送外賣、送快遞,十幾年寒窗苦讀,意義何在?
    很多的大學生跑滴滴送外賣送快遞,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意義何在?我們是該感謝有人為我們創造了這種不需要動腦,就能輕易獲得收入的機會,還是應該反思,我們為什麼沒能將我們的學問發揮他應有的價值?是現在的大學生變懶了,還是他們的機會少了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當代青年可能會輸在哪裡?
  • 送醫送藥,分文不取,菲律賓的華人「活菩薩」
    菲華之間的文化歷史追溯久遠,在菲律賓的華人繼續發揮樂善好施的優良傳統,菲律賓華人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他們建立的「菲華志願消防隊」、「義診中心」、和「農村校舍」被稱為「菲華三寶」,幫助了大量的菲律賓人。排隊等待問診(圖片來自網絡)中國的行醫中有一個詞叫做「義診」。即,為患者診察疾病,有時包括施以簡單的治療,屬於公益行為。
  • 造富神話:螞蟻金服58名億萬富豪全名單,百億富豪22人!
    B輪:2016年4月,中投海外和建信信託領投,中郵資本、春華資本、中金甲子、漢富資本參投,中國人壽、國開金融等跟投,總額45億美元,估值600億美元。互金商業評論根據公開信息統計,螞蟻金服上市後,螞蟻金服和阿里系高管將誕生至少58名億萬富翁,最高身家1400億元,最低身家6.66億元。其中,過百億的有22人,200億以上的9人,其中,500億以上的4人;50億以上的37人。這份名單就免費贈送給各位家族信託、私募基金以及別墅開發商了。
  • 叫餐送一堆餐具但用不上 外賣:將上線「不要餐具」選項
    叫餐送一堆餐具 真用不著 外賣:將上線"不要餐具"選項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楊尚智 吳冰清 實習生 吳夢婷 攝影 劉陳平  外賣用過的餐盒,洗乾淨了可以用來當做渣盒甚至花盆。」8月21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發起快遞包裝處理方法徵集活動,吸引眾多網友主動分享。
  • 從送外賣到送服務 外賣騎手轉型變身「萬能」小哥
    近來,各大外賣平臺紛紛推出跑腿代購服務,水果、藥品、鮮花甚至衣服,只要動動手指就能送到家門口,有些外賣平臺甚至推出了「代道歉」「代排隊」等服務。美團外賣數據顯示,國慶假期10月1日到3日,跑腿日均訂單量同比增長151%,其中,跑腿代排隊訂單同比增長419%。  外賣平臺不斷拓展新業務的同時,也給外賣騎手們帶來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