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12月15日電 題:疫情下,華人小夥靠外賣平臺成億萬富翁!這些逆勢突圍的例子值得學習!
如今,海外疫情形勢依然嚴峻。
近一年來,受疫情影響,大多數人的日子並不好過。有商家經營受限,有人收入受到影響,有留學生被迫暫停學業……
但也有人將疫情轉化成機遇,實現逆勢突圍。
近日,根據媒體報導,3位美國華人小夥,便是這樣的「黑馬」!
根據紐約華人在線報導,一家由3名華人小夥創立的公司,近日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交易首日股價就暴漲92%,不少摩拳擦掌的股民還沒來得及反應,就驚覺自己已經買不起了。
而這3名年輕的華人,也在一夜之間集體變成了億萬富翁。
這家公司是Door Dash外賣平臺,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由史丹福大學3名華人學生Tony Xu,StanleyTang,Andy Fang在2013年創立。
疫情期間,不少人都下載了這款APP。正是他們在線點下的一單單美食,助力造就了市值713億美元的外賣帝國。
我們常說所謂的「危機」,是危中有機。梳理一番,僑胞在疫情下「轉危為機」、逆勢而上的例子並不鮮見。
通過創新形式、完善服務,不少商家變被動為主動,將本業轉型升級。
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哈爾濱飯店疫情下拓展了送餐業務。他們同外賣平臺合作推出優惠活動,把外賣平臺給餐廳的宣傳冊以及自己製作的宣傳單貼在餐廳裡,並利用微信群和朋友圈推廣送餐服務。
非常時期,為減少市民外出採購染疫的風險,加拿大多倫多不少華人超市都推出「網上街市」平臺並提供送貨服務,把新鮮食材和日用品直接送到顧客家中。
受疫情影響,今年有不少服裝品牌「倒閉」。但不少華人服裝從業者及時調整業務比重,深耕電商發展,實現突圍。
好萊塢獲獎時裝設計師王奇奇(KikiWang)因為及時將其團隊業務轉到線上,並引入新零售銷售模式,其服裝業務在疫情下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緊貼自己的老本行服裝設計,王奇奇從2015年涉足美國本土電商。2017年,她和中國國內公司合作上線了面向大眾的電商平臺「態度紅品」,「這一平臺主要做以紅色為主的大眾時尚消費品,希望把好萊塢時尚帶到平民之中。」
如今,「態度紅品」電商平臺輻射範圍早已不局限於中國、美國。她介紹,疫情前,其團隊也在杜拜、法國和美國開店,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將高端時尚平民化。
圖為疫情籠罩下,紐約的時代廣場。
今年疫情對服裝行業造成了很大衝擊。其團隊在疫情伊始便立即對業務作出調整:業務全部轉到線上為主,引入新零售商業模式。
此外,因為疫情限制舉措,許多婚禮都無法舉辦,「態度紅品」順勢而為,與某直播平臺一起在全球範圍內舉辦了中式集體雲婚禮,為參與的新人們準備了傳統中式禮服,吸引了全球300萬觀眾線上參與,成為疫情中電商平臺服務消費者的一大有益嘗試。
梳理多年的從業經驗,王奇奇總結道,做好電商一定要結合個人優勢和興趣,找準合作夥伴、選準賽道、做出特色,把消費者放在心上。
疫情下,還有人因時而變,轉向全新「賽道」。
據西班牙先鋒報消息,疫情下,口罩成為民眾重要的需求品。加泰隆尼亞一位溫州籍僑胞投資了200萬歐元,在當地建立了數條生產線。
據介紹,這位僑胞靠餐飲業起家,目前從事進出口貿易。因為疫情,餐飲業和進出口貿易都受到很大影響。在他看到疫情期間當地口罩緊缺後,便產生了自己建廠生產口罩的想法。
目前他的工廠一天能生產21.5萬隻口罩,等兩條新生產線建立後,日產量將會提高到60萬隻。
在泰國從事旅遊業的陳王琳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介紹,為了對抗疫情對公司業務造成的衝擊,其公司也積極開展新的業務模式,比如讓公司員工網絡直播售賣榴槤,讓大家利用起微信朋友圈和抖音直播等平臺,賣泰國產品、房產等。
圖為陳王琳為公司考察挑選榴槤。陳王琳供圖。
諸如此類,僑胞在疫情下逆勢突圍的例子還有很多。
他們不畏時艱,勇於創新、積極探索,同時搶抓時機,靠著勇氣、膽識和智慧,實現對疫情下困境的「反擊」。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今年對海外僑胞而言是不同尋常的。好在,隨著新冠疫苗在多國陸續上市,抗疫也將迎來曙光。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我們相信,經此一「疫」,僑胞們定會苦盡甘來,未來的發展之路定會越走越寬廣。
(素材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僑網、紐約華人在線、西班牙先鋒報等,作者:馬秀秀)